逗陣來朝山

 

朝向光明的人生

 
朝山新聞
 

朝山靈感錄

 

朝山禮拜 與佛接心

五月十六日是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的日子,以「朝山禮佛」做為開山紀念的起跑點,不但回歸佛教修持根本,也呈現佛光山四十年前後「一以貫之」的宗門思想與行佛意義。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表示,儒家有所謂「四十而不惑」的看法,四十歲,象徵一個成熟的年齡,舉凡思想、身心,皆已達到成熟的階段。而佛光山今年屆四十,已達四十不惑。

之所以舉辦「朝山禮佛」,星雲大師說,「修持是佛光山的根本」、「佛光山因朝山而有。」四十年前,佛光山開山未久,為帶動信眾前往禮佛,每周籌組朝山團,台北至佛光山二宿三餐連同車資,才收二百元,而當時往返北高兩地的火車票,單程票價三百元。因朝山團收費便宜,南下佛光山禮佛的信徒很多,「佛光山」在大眾的口耳相傳下,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台灣走向國際,成為台灣極具影響力的宗教團體。

提到朝山,大師進一步說明,禮拜雖是「拜」在地下;但人格尊嚴卻因禮拜而昇華,「拜」是與佛交流往來,與佛接心。經典對禮佛、朝山也讚歎道:「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

大師認為「生活即修持」,因佛教的修持應不離生活,生活亦不離修持,因此佛光山倡導朝山禮佛,為僧信二眾的主要修持項目之一。

另,大師表示,「透過朝山,拜出佛的意義、慈悲、莊嚴與智慧,並把內心的佛性拜出來;同時回歸人間佛教的實踐、積極面,在行佛的當下,飲水思源,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