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簡介

佛光山大慈佛社 緣起 ~
  大慈佛社創立於一九五七年,最初是馬紹謙老師經過三次遷移,始安定於現址,原大慈佛社是修習密宗的道場,由馬社長帶領信眾學佛修行。

  一九七四年,馬社長往生前遺囑:整個佛社的寺務交由信眾管理,歷經多年來的人事變遷,當年的護法信徒都已年紀老邁,幾經波折,遺失大慈佛社所有的產權資料。

   一九九五年,大慈佛社護法信徒曹游鼎泌女士,集合當地信徒協商討論,並主動與佛光山洽談,希望佛光山接管寺產,進而使沈寂已久的弘法活動復興起來,真正發揮寺院的功能。

   佛光山襄助該寺,將所有寺產資料辦理齊全,並與大慈佛社信眾召開多次信徒大會,取得一致共識,於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二日,順利將大慈佛社交給佛光山管理,並推選慈莊法師為住持。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正式開始各項弘法共修活動第一任當家為永懺法師。

一、單位地理位置

   大慈佛社倚山而座,是一避喧囂而處幽靜的佛門道場。四周皆是民家住宅,前有公園及兒童遊樂區,整座公園遍植綠樹,是附近民眾飯後散步及兒童遊樂之場所。

   鄰近世新大學及國家考試院,環狀線的大坪林站、文湖線的萬芳醫院站、松山新店線的景美站,皆可到達佛社,可謂交通便利。
  能夠搭乘的公車班次很多,例如:660、666、251、253、647、915、933、棕12、棕6等車種皆有到達考試院,再步行5分鐘即到佛社。

二、大慈佛社沿革

   大慈佛社原為一密宗道場,二十一年前轉託本山代為弘法經營。由於空間本來就不大,再加上原有隔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經過整修才有現在大殿的空間。

   後山原來是一荒廢的野地,雜草叢生,廢棄物四處堆積,落葉堆積形成臭味難聞,經由僧信二眾的努力,胼手胝足、一鏟一扒的開闢整地,才呈現如今的清靜幽美。

三、特色

   從秀朗橋往大慈佛社走,一路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是一繁華熱鬧的都市,加上考試院常舉辦各類型的檢定,往往人車雍塞,動彈不得。

   轉進考試院旁,天橋下的試院路四巷,沿著巷弄蜿蜒前進,霎時便呈現出幽靜祥和的氣氛,一片綠意盎然,像極了鄉下風光。走近大慈佛社,除了山門口那一尊阿彌陀佛接引著來往的眾生外,最為壯觀的應該就是大殿背後那座後山,後山經過開墾,處處青蔥翠綠,坐在台階上放眼望去,又是另一座綠油油的山安坐眼前,彷彿蓮花座上的菩薩如如不動。

   而大殿經過翻修整理,也呈現了不同於以往的潔淨光亮。這種現代道場座落於寧靜巷弄內的山腳下,讓大慈佛社具有文明與自然充分結合的特色。

   此外,大慈佛社所在地—文山區,屬於人文薈萃之文教區,信眾的知識水平、道德涵養頗高,佛社推動各項人間佛教之文教、教育、慈善、弘法等活動皆獲得十方信眾的肯定與護持。

  在活動空間上,除了大殿之外,還有社教中心可讓大眾學習各類社教課程及參與佛光會各項會議。

四、宗風

   秉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之宗風,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理念,作為人間佛教弘法之依歸。
更以四大宗旨:一、以文化弘揚佛法、,二、以教育培養人才、三、以慈善福利社會、四、以共修淨化人心,做為弘法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