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法社佛學講座 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

宏法社佛學講座 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
【人間社 黎維銘 苗栗頭份報導】2022-10-11
佛光山宏法社光輝十月美化人生佛學講座,邀請佛光山傳燈會弘講師永文法師,主講「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近百名信眾聆聽法義,學習不同的管理方法。

永文法師首先表示,梵唄音樂能感人肺腑,讓人心靈澄澈,抛卻世俗煩憂,油然生起慈悲之心,其教化度眾的功能,不言而喻。透過人心、人性的感化,再從人格觀想的教化,讓人感動而心悅誠服,與你同思想、同理念,朝著目標邁進,這就是最高明的管理。

法師為大眾說明佛教音樂的歷史延革,分為佛陀住世時期、佛法東傳時期、人間佛教時期,啓發信心,信而後行發揚廣傳。

「佛陀住世時期」,佛教音樂可遠溯於印度「吠陀」文化,佛陀允許比丘專作「聲唄」,作為弘揚佛法的方便。

「佛法東傳時期」,佛法來到了中土,三國時代的陳思王曹植,在出遊漁山時,聽到空中傳來梵天讚誦之聲,清雅哀婉,感動之餘,寫下〈漁山梵唄〉,是為中國佛教梵唄的發源。

唐、宋、元各寺院應用梵唄歌調來宣講佛法的「說唱傳教」,吸引民眾前往聆聽,被視為一種歌唱音韻的流行文化,這是佛教能在中國生根的原因。永文法師提到敦煌藝術對現代佛教音樂的發展有莫大貢獻,助佛教梵唄藝術踏上國際舞台的「基石」。

「人間佛教時期」,來到1953年星雲大師的「佛教青年歌詠隊」,大師以豐富的文采寫歌作詞,在下鄉佈教時給青年來唱,讓佛法隨著音符散播在鄉野小鎮,歌聲帶來佛法的種子,從此在寶島台灣植根發芽,成長茁壯。

永文法師提到,人間佛教不但符合「佛說的」,而且順應「人要的」,能夠融入人的生活,接受並追求,所以懂人性、解人心,是管理者應該重視的首要之務。最後法師提醍,佛教梵唄音樂不應只在嘴巴上唱,應該身體力行,自覺與行佛,共同發願追隨大師的腳步,永續將〈人間音緣〉推廣出去,續唱下去。

陳依瑋分享,透過永文法師的講座,了解到佛教梵唄的起源,也讓自己更接近大師創立〈人間音緣〉的理念。透過音聲,讚嘆佛的功德,淨化大眾的身心,正向有能量。

相關圖片

  • 1.jpg
  • 2.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