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看禪宗佛教

國際佛光會大阪協會、大阪佛光山寺於5月22日上午聯合舉辦佛學講座,邀請日本花園大學前校長、現任心理諮詢中心的主任丹治光浩教授,主講「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看禪宗佛教」,近50名佛光人出席聆聽。

丹治光浩首先提到從120年臨床心理学的歷史,觀察2千5百年佛教的影響,多數人對佛教的認知還是停留在傳統宗教的儀式與習俗的階段。他表示臨床心理學可以治癒人心,但無法救贖靈魂,因此佛教在臨床心理學的領域多數失敗,但仍有很大的空間。

接著提到,當更深層深入了解佛教,加上多年臨床心理學經驗,他個人認為有很多層次是相同的,不論是坐禪時呼吸對腦波的影響、或以心理學家馬斯洛五需求層次理論來驗證,認識自我到達最高階段的自我實現﹔或是羅傑斯自我性格理論,與佛道就是學習自我,自我學習就是忘記自我,忘記自我得萬法可證,異曲同工之妙。

教授也表示,釋迦牟尼佛是發現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如何擺脫精神苦惱方法的人,因此,研究各種心理問題的臨床心理學和禪宗佛教的共同點是必然的。然而迄今為止,雖然開發、提倡了各種各樣的心理療法,但由於強調重點和手法的不同,造成了很大的差異。由於意識到靈魂救贖的各種宗教活動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所以教授認為不會單純只有科學的萬能社會。

最後,教授分享許多相片,例如其中出現以禪為店名或主題的餐廳,認為隨著價值觀的多樣化,佛教和臨床心理學都將進一步分化和發展。丹治光皓教授精彩的演講在聽眾熱烈的提問與掌聲中法喜充滿圓滿結

相關圖片

  • 截圖 2022-05-25 09.28.40.png
  • 截圖 2022-05-25 09.28.47.png
  • 截圖 2022-05-25 09.29.04.png
  • 截圖 2022-05-25 09.29.16.pn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