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友園地~

念佛背後的心念‧以禪為心髓的念佛  陳永威(澳門)

  已經許久沒有到淨業林打佛七,上一次參加這兒的活動,要數2009年3月了。去年佛友們相約我去打佛七,提到台灣哪兒打佛七既殊勝又舒服,吃得好、管理好又住得好的,在我過去許多次各地參加佛七的經驗中,佛光山淨業林是我心目中的首位。在這裡不用擔心管理安排的問題,環境衛生整潔,法師及義工們對蓮友關懷庇護,最重要是念佛的氛圍十分好,佛七作息很純而簡單,一心讓人念佛,不夾雜任何不相關的儀軌與經咒,十分如理如法,讓人很容易沉入一片佛號海中,渾然忘我,充滿喜悅。

  這次和港澳的親戚及佛友們一行十人參加佛七,她們大部份是第一次參加這類密集修行,作為團長,臨行時也少不免擔心她們到底能否適應,結果她們最後均法喜非常,而且學到了很多有用的佛法教理和佛門規矩,真的很感謝淨業林的法師和義工們。

  這次佛七,讓人不得不讚嘆堂主永藏法師的修持,她從第一日第一支香起,一直帶到第七天的最後一支香,領著大眾念佛和開示,其他如維那法師等都是輪流唱和打法器的,唯有她是從頭到尾都在,以其宏亮穩重的聲音,一直鏗鏘有力地唱念佛號,這是很深厚的功夫。我從沒有見過這麼一位主法的佛七法師如此,常人這麼用力在念,三天肯定就聲音沙啞了,但她始終如一,如雷音般震攝整個念佛堂。後來知道她是武術高手,有氣功的功底,就更讓人生起敬仰之心。

  一般教導淨土的法師開示,大部份都不離專修專念阿彌陀佛,很多時候有意無意貶抑其他法門,或表現出很強烈的排斥傾向;永藏法師的開示則截然不同,以撲實不玄妙的方式,道出了禪淨雙修的重要,以及極端偏向某修法的漏弊。她很巧妙地問大眾,念佛時有沒有負面情緒?坐的時候妄念多還是走路的時候妄念多?念佛會不會想聲音大於別人?日常中待人接物有沒有發現起了甚麼煩惱?

  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問題,背後都蘊藏著法師不平凡的禪修功底在裡面,若行住坐臥中沒有習慣持續覺知和觀照,是很難看到念佛背後的心的。一般人念佛時的心,其實不一定是正面的,有時候可能帶著好勝心、緊張心、討厭的心在念佛而不自知。一邊念一邊可能就在咒罵心中浮出來的不喜歡的人,但念的人不發覺或很遲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也未必能夠斷,能夠斷了的人,也可能很快又再掉進下一個假象裡面。如此種種,都是缺乏般若智慧的緣故,而所謂的般若就是禪。

  如果心有著靈敏的觀照力,當負面情緒或想法出來,心會立刻知道,在念佛時念到第幾聲,緊張的感覺出現,在發現後,覺知會看到緊張及導致緊張的想法,知道這想法是假象,於是放下,歸回當下一聲一聲的佛號上,久而久之,心攀緣便少了,心就會容易時刻處於善的念頭裡面。能夠在念佛過程中,分別善惡,擇善而住,這是正念的作用。從究竟層面而言,就是要觀察到煩惱的源頭,根除心底裡面製造輪迴的貪嗔。這樣的念佛,是可以讓人心地解脫的,不僅僅是石頭壓草般的逃避或壓抑煩惱。

  永藏法師在開示中,不用禪宗古代的名詞,以旁敲側問的方式,使學人發現心的運作,這其中帶著臨濟宗提起話頭的意味,從疑帶起觀照,培養智慧。佛七期間,法師還特意講解了淨土祖師永明延壽大師的事蹟,及著名的《四料簡》和《宗鏡錄》,指引大眾禪淨雙修,以萬善導歸極樂。這種正知正見,巧妙融合禪淨法門的教法,在近代佛教已經很少見,真的聽得讓人法喜充滿,讚嘆再三。

  近代念佛人,偶有些許感應或奇境現前,見佛、見光或蓮花等等,又或有點輕安,便欣喜若狂,這正是缺乏禪門慧劍,「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的實例。有蓮友問法師為何自己常常夢到過去世的親人,法師便指出夢境常常會反射出自己內心深處的願望,很多時候是假象,破除蓮友著相的心。法師舉一個類似的個案,有一個人常常見到自己逝去的妻子的人在家中,於是問一位法師解決的方法,法師請他下一次見到時,試著反問那個的妻子:「我手上的黃豆有多少顆?」結果後來再見那個妻子,一問那影像便破滅,實際這只是內心裡的反射,她根本不存在。

  像這種提倡以般若為導的淨土修行,實在很難得,希望喜歡念佛的人,都能到佛光山的淨業林,學習「覺而不迷」的淨土法門,廣行眾善,導歸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