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友園地~

2017佛光大學宗教系學生

◎釋法安

  到第二天時,開始進入佛七,我感到心中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說念佛是好的法門,念著念著,心可平靜下來,所有的妄想、雜念都消除。

  對於個人來言,佛號是簡單的,可是要能夠〝一心不亂〞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多多少少也讓我們有一種觀念,有一種定向慢慢去學習將來能做得到。

  但是,今天最深刻的事情是聽到惠師父說到星雲大師一個人到台灣,很陌生的地方,沒有一位親人、伴侶,可是大師有一顆〝決心〞為佛法、為眾生,所以大師走到今天回頭再看,大師所做的事都讓人、眾生驚訝,五所大學、幼兒園、電視台……還有佛光山等等,只有幾個事也讓我們向大師頂禮學習了。

◎蔡宗諺

  好啦,果不其然的一天又結束了,心中的感想噴泉般一次全爆發在這張紙上,這次我很有幸分配到外籍生之房,每天練習英文聽力,我求之不得的學習環境,免費的得到了!一早在梯形會議室沉醉在慈惠法師(惠師父)的意猶未盡的講說裡面,惠師父講了很多佛光山的故事,星雲大師的故事,其中尤其是蘭陽別院猴子的故事,在她提到蘭陽別院以前是幼稚園,糼稚園裡面有養動物的時候,我就有猜到她又要講猴子爬到對面被星雲大師叫下來的事了,這是我第二次聽,不過呢,這個故事我聽幾次也不厭倦,十分精采!

  下午佛館看了大師一筆字3D影片,16分鐘,大師一筆字無師自通,自認佛祖幫忙。我想起了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晚上藥石,閉目念佛,耳聞舀湯入碗,頓時覺得非常有禪意。 晚上念佛共修,念佛聲此起彼落,主要的秘訣就是腹部用力,並搭配呼吸。繞佛時佛號可搭配腳下,搭配木魚。

  念佛我認為能增進信心,撇除雜念,佛號可以幫助我們宣洩、釋放、接受正能量,謝謝「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聖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念祂,淨化心靈。

◎吳奕錦

  第三次回山,每次的回山都有一番不同感受。上次的佛七,全部都是課程,這次配合念佛與課程,一天下來感覺輕鬆自在,這一切感謝大師與所有法師的慈悲,給我們方便自在。

  今天2次的念佛,早上適應不良,妄想、打瞌睡,與睡魔糾纏許久,最終在阿彌陀佛威神力之下我撐完早課。至於晚課,早有準備,利用閒餘時間去睡覺,晚上果然精神奕奕、法喜充滿的念佛,感覺真棒。

  明日繼續精進,願這一切功德迴向十方眾生,普施大眾。

◎釋法懺

  早上二支香,念佛念得很法喜,比昨天進步,比較沒有妄念。十點是保尚的課程,題目是淨土法門(人間淨土、佛國淨土、唯心淨土)主要的核心是「心」,他勉勵大家要如實,無論是想法、念頭、觀念皆很重要,因為心美世界就美,心就是你的世界,故心淨則國土淨。保和尚並勉勵我們大家要清楚自己,並清楚自己現在和未來的方向,他以量子力學(科學)和念力(佛學)作譬喻,讓我們知道,學佛之人,「信心」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腳印,要面對自己的煩惱,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

  下午的課程是「念佛感應」,永本法師首先讓我們先把「學佛」和「佛學」的觀念釐清,並提及感應是一種心態,由於學佛之人心態不同,故所得也不同,而其主要的根源是在於「緣起」,緣起背後旳原則,和理事的變化,在空有中則佛法的究竟即是「中道」,人成而佛成,是名真現實。永本法師並以故事之詮釋,讓我們對感應的認識和了解,並提及念佛的五種利益:1. 消除病障;2.度亡;2.求取智慧;4.增加福慧;5.積極資糧。宗教貴在實踐,方能產生智慧。念佛,只管念佛,不管他心,若真能念佛,則三根普被,利頓全收。

  今晚的念佛很入心,前二天腳麻得不聽使喚,但今晚這支香,腳不但沒麻,而且很輕安、很法喜,很感恩永藏師父的慈悲開示和引領我們如何念自由調,今晚我循著她的聲音,念著念著,念出一點感覺來,,在換氣當中,有那份自在與喜悅。

◎釋祖齊

  早齋保和尚開示說: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觀人、觀事、觀心、觀境一切都自在。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會不自在,那是因為我們過於的攀緣。我們看人不順眼,看事不順眼,因此導致我們有重重的痛苦煩惱不自在。在生活中我們不懂得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我們都是看別人的過錯,說別人的是非,卻從來不把眼睛指向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做得如法,說得如理。過去有一戶人家為了三尺牆而修書給在朝為官的父親,希望他回來評理。但他的父親收到信後,二話不說,就寫了一首句子給使者帶回去,句子是這麼說的,「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常為了一點小事就與人過不去,爭得兩敗俱傷,這樣的性格怎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觀事自在呢!

  在禪宗裡有這麼一個公案,一個將軍,懇請禪師為他剃度出家,可禪師不肯,告訴他說:你有妻兒,你確定你放得下嗎?將軍一再請求禪師為他剃度,說自己已經放下。一天早上,將軍很早就起床到廟裡拜佛,禪師看到就跟他,說那麼早起,不怕妻子在家偷人嗎?將軍一聽,十分惱怒的說:「你這老怪物,說話太傷人。」禪師一聽哈哈大笑說:「我才輕輕一煽,你就發那麼大的火,怎能出家?」那我們呢?常為了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能高興一天也能生氣一天,總是為了某事某人而活,或都是太過自私的為自己而活,這樣一點定力、悲心都沒有,又如何活得自在呢!

◎釋傳贈

  今日念佛比昨日更能收攝六根,專注在一句佛號上,可見薰修、用功、的確可提升自己的道業,除了知道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的微妙法,更應落實在精進用功上,亦是解行並重,再加之福德的修持,以為此法門之助緣。

  上慧下傳法師,都監院院長,一上課就以新出爐印有「名聲天曉」的原子筆與大眾結緣,算福輕情義重,傳贈正拿著此筆,振筆疾書心得報告,書寫流利想不到此筆設計得如此好書寫。院長提到大師對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 ---- 法寶節的指示,其皆依教奉行。從煮臘八粥的原料及烹煮方法,至烹煮成熟品,以在全球各地施粥廣結善緣,不但有佛法內涵。還有向外行實踐的意義。

  滿樂法師為我們上了一堂人間音緣。音聲猶存雙耳間,緣起不滅在人間。以白話的佛法歌詞,搭配簡易的曲調,同學們唱得法喜充滿。想不到歌曲也可以成為弘法廣結善緣的方便工具。溪聲盡是廣長舌,樂聲亦復如是。無情說法有情聽,聽出法味證緣覺,聽見自性證菩提!

◎釋知文

  打佛七與打禪七最大的差別,莫過於口稱與靜默行持的差別,但從佛教修持的終極意涵來看,二者都重視觀心的實踐,佛七的行持雖表徵於口稱唸佛,但不因此而廢失心地功夫,禪七的行持雖顯相於打坐靜默,但在調整好「七支」之後,進一步尋求心識的安頓才是核心的功課,佛七與禪七,在觀心時,前者以佛陀名號為所緣境,後者則以數息或義理思擇為所緣,我今天唸佛,體悟最大的一點,跟以往不同的一點,就是真正認識到:唸佛名號與禪修一樣,都是讓心被訓練「回到當下」,無論是回到當下的出入息,還是回到當下的風聲、人聲、法器聲,還是回到現前的大小美醜,他人如不如法的行為,稱譏毀譽等,它們一旦被回歸原形,就失去一切概念,價值判斷的枷鎖,而清淨客觀的本質躍然現前,稱唸佛名也是如此。我希望藉由名號的稱唸,讓心回歸分分秒秒的當下,去除那挾帶癡見愛慢的種種感受與想法,進一步地以清淨平等心去祝福身邊的人和大地。師父上人說:要讓六根放光,阿彌陀佛是光明的化身,西方是日落後一切光熱的歸屬,從調伏自己使自己清淨後,進一步放光,利益他人,我想這是淨土法門的終極實踐,希望自己能在道業上更有所成。

◎蔡同文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覺得十分的充實,因為只有少少的時間浪費在修行以外的事物上。

  高雄的天氣也似乎都很和暖,看著悠閒的動物們讓人覺得佛光山真是個漂亮可愛的好地方。今天還去了佛陀紀念館聽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導覽,也吃了上次沒吃過的「佛光麵」,覺得人生真是太美好了,可是不禁要想,到底這個東西是我要的嗎?也許有的人習慣了聽指令辦事,可是我一直都會很努力的思考,究竟修行是否應共修?或許是有好有壞吧!如果我今生就這樣待在這,或許世俗的東西都可以拋下了吧!但是這真的是最好的嗎?

◎釋知文

  在「念佛感應」一課裡,永本老師首先辨析「學佛」與「佛學」,並強調光在「佛學」中深研苦幹,莫如「學佛」,因為「學佛」有「實踐」,有實踐才有真正的宗教效果,才有「感應」。老師並援引廣欽老和尚、虛雲老和尚等事蹟,勾起我踏入佛門的初發心。

  在進入叢林學院之前,我因為深受廣欽老和尚和虛雲老和尚他們老實、踏實修行而開悟的故事所影響,發願也想一頭栽進苦行的人生。我一直了解自己有傲慢自負的本性,所以本來期許自己不要再與「佛學」知識、理論學問等容易被拿來炫耀而虛浮的東西再續因緣,誰料事與願違,我除了現在身在佛大深造,將來恐怕也難以脫卸「學問僧」的影子。調和「學問」與「修行」。是我目前所面臨最嚴峻的問題。有人說,綜合「學者」與「行者」兩種矛盾的角色就是「智者」。我能實現「智者」嗎?

  回首三、四年來,只見自己的習氣:傲慢、法執、愚痴、瞋恨、昏沉、掉舉等煩惱連篇現行,不僅傷害了自己,更傷害身邊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完全忘失當初對廣欽老和尚及虛雲老和尚體證生命的感動。以前在閱讀他們的事蹟時,最受啟發的是他們於「忍辱」的行持;但沒想到我出家以來,面對他人的言行臉色,便不能順眼、忍受,而脾氣百出;遑論還想修什麼更深的苦行呢?

  我本來對「念佛」深深信解;但在接觸許多「佛學」後,我開始對念佛法門生起許多疑惑,甚至是批判;直至將所學融會後,才慢慢拾起對它的信心。「佛學」若處理不好,會讓一個宗教人格支離破碎,甚至迷失「實踐」的價值。

  感謝我身邊有許多「不請之友」的貴人相提攜,協助我從書堆紙面、義理知解中,探出頭來、走出去現實世界,落實自己的信仰!

◎釋善才

  今天的念佛雖然沒那麼用功,但看到的是淨業林的堂主的智慧。堂主引用故事來教導大家要怎樣才算是念佛的功夫;到了晚上,堂主再次強調念佛的功夫要放哪裡,和繫念何處,其實我們人真的在五濁惡世已經習慣了,每一個腳印甚至每一個呼吸的出路離不開人的生活,但是我們都把它忽略了,念佛法門就是最好的辦法,讓我們回到自己的當下,之外堂主還教我們把每個腳的動作跟法器的音調結合起來,這樣的話,我們的心和身體更容易和佛號相應;謝謝堂主的慈悲教誨。另外;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佛陀紀念館的第一天設計圖;是大師用一些寶特瓶和報紙做出來的;大師的智慧真的很厲害;讓內行的設計師都很佩服,更何況是我們。今天惠師父有將在大師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東西;就是用感恩的心;好好努力;去報答別人;而不是嘴巴上的言語。我們不能總是去要求別人幫我們做事;而我們要用行動來做事情給人看;給人感動;讓人家願意處理幫忙我們做事;有佛法就有辦法。

◎釋常超

  今早第一支香念佛、繞佛時,很習慣性地把注意力放在腳跟踩在地上的感覺,結果太投入了忘記四字佛號後就要歸位;而上座後開始念佛,聽著永藏法師渾厚而扎實的佛號,跟著念誦時,雖沒有見到佛的形相,但卻感受到了一種無形阿彌陀佛的力量,頓時感覺自己的渺小,以及太多煩惱塵繞,眼淚一直落下。不是悲傷,而是一種祈願自己能夠像佛一樣的慈悲、一樣的清淨。在心裡懇禱,希望蒙佛加被、指引自己在學佛修行路上能夠時時有善知識牽引。在那一刻,我深刻的感應到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與慈悲力。

  自己從沒有發願往生西方,也很少對阿彌陀佛有如此的感動經驗;而這次來到這裡,卻能體會到那種不可思議的包容、光明與希望,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在這條路上,永遠有阿彌陀佛相伴。感恩永藏法師,也感恩所有悅眾及護持我們修行的內外護法師、信眾。而對淨土法門有了真實的信心,這樣的收穫,沒有事先的預想,因為過往自己偏重於禪修,而對念佛法門沒有太多涉獵;此次的經驗,是很好的學習。

  早上慧傳法師的課程,具有活力和熱力,全場的同學都能感染法師的正向能量,放眼望去沒有同學昏沉或瞌睡,每一位都聚精會神地聆聽法師的介紹。尤其是介紹到「佛光GO」的APP時,年輕的同學都興奮了起來。在老師繪聲繪影的介紹下,我們都很期待新春期間的「佛光GO」早日問世,接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佛光山。

  幾天的課程下來,感受到佛光山的弘化非常全面性。大師的慈悲願力及心量不可思議,才能成就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