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心培和尚佛七開示~念佛十信

回目錄

本篇要旨:闡明修行念佛,應對淨土宗所講的「信」,包括「總信」和「別信」有所了解。並依據淨土宗十二祖徹悟禪師所說,關於淨土法門之信,可從十種信作理解。這十信即指:一、相信「生必有死」。二、相信「人命無常」。三、相信「輪迴路險」。四、相信「苦趣時長」。五、相信「佛語不虛」。六、相信「實有淨土」。七、相信「願生即生」。八、相信「生即不退」。九、相信「一生成佛」。十、相信「法本唯心」。

各位蓮友,阿彌陀佛!

《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我們念佛修行,有信心嗎?信是很重要的!假如對念佛法門信心不夠,如何與佛道相應呢?因此,能深切相信真理,就能長養善根,成就佛道。話說「信」,淨土宗所講的「信」,包括兩個方面,一、總信;二、別信。

何謂總信?即指:「信實、信德、信能。」

「信實」,即相信佛教三藏十二部經所闡述的一切義理,包括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等,此乃佛陀為不同根器的眾生,施設的八萬四千方便法門。

如果念佛的人一邊口念佛號,一邊反對別人看經學教,強調不用學習太多的佛法,這就不正確了。因此,念佛若沒有隨緣聽聞佛法,仍會有許多罣礙放不下,這又如何與萬德洪名的佛號相應呢?

「信德」,即相信三寶功德清淨殊勝。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布施有布施的功德,供養佛法僧三寶,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個要相信。

「信能」,即相信只要精進修行,就能夠斷除煩惱、證悟菩提,深信諸佛菩薩有大威德力,能救拔、化導眾生了脫生死。

然而,無論是修學哪個宗派的佛教徒都必須遵從「總信」裡面的內容。也就是說,信仰三寶是一個學佛者最基本的信念。淨土法門既然這樣殊勝,如何才能真正起信呢?

以下依淨土宗十二祖徹悟禪師所說的「十信」分別解說:

一、相信「生必有死」

人有生老病死,生命乃無常之聚,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免除死亡,一旦世緣盡了,就要捨報往生,此乃因果定律,真理法則也。

二、相信「人命無常」

佛陀說「人命無常呼吸間」,短暫的生命,誰能預料得到呢?而在座諸位蓮友,哪一位會先往生?誰會先捨報?就很難說了。因此,應珍惜人身,思惟無常,好自修行才是。

三、相信「輪迴路險」

今世雖然出生在善道做人,修行並不困難,然而若不珍惜人生,不廣修諸善,那麼想要後世再出生為人,誰能預料。在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當中,我們確實非常的危險,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四、相信「苦趣時長」

佛經說墮入三惡道中,無論是墮入哪一惡道都要受無量劫的痛苦才能脫離。話說脫離實在很困難,因為我們不僅色身在三惡道的環境之中受苦,內心的塵勞妄想紛飛,更是苦上加苦,如果我們沒有真正認識苦的本質,精進修行 ,何能離苦。

五、相信「佛語不虛」

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沒有絲毫虛妄。「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陀所說的教法,絕對是真實不虛。佛陀親口所說的淨土法門也是一樣,因為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我們學佛做人應講求誠信,他人才樂於和我們來往。各位應該相信,念佛絕對能夠上生極樂世界。

六、相信「實有淨土」

講到相信「實有淨土」,我們得知《阿彌陀經》述說極樂世界的種種美好,但是我們總是不曾看過,只是聽佛經說。我們真的沒有懷疑而全然真信嗎?若是,就如同我們相信娑婆世界的存在一樣,我們應以此如實的信念,真信極樂世界確實存在。

七、相信「願生即生」

修行之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三資糧後,決定可以到達。哪三資糧?即「信、願、行」,這三資糧也是一切法門,應該具備且深入信解行持的功課。

八、相信「生即不退」

乃指一經往生,必獲阿鞞跋致﹙不退轉﹚,永遠不再來娑婆世界受苦,除非乘願再來度化眾生,不然絕不再來世間。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發菩提心,自利利他,方能成就佛道。

九、相信「一生成佛」

娑婆世界的眾生,壽命非常短暫,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壽命無量,必定當生成佛。因此,念一句「阿彌陀佛」即代表了無量壽,無量光明,於是今生念佛,必定可以在極樂世界成佛。

十、相信「法本唯心」

佛法說:「心雜染則有情雜染,心清淨則有情清淨,心雜染則國土雜染,心清淨則國土清淨。」一切染淨諸法無不是唯心所造,唯識所變現。就是我們的意識有這樣的想法、分別,它才產生出來。

從徹悟禪師所言的十信,其中後四種所說「願生即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此乃屬於殊勝的果報。而前四種所說「生必有死」、「人命無常」、「輪迴路險」、「苦趣時長」,在說明如果眾生不信佛法,不依佛法修行,便有此四種的過患。但無論相信或不相信,輪迴現象依然存在。

因此,前四種與後四種,就是善與惡的八種果報,我們勸修淨土法門的人若能產生真實的信仰,那麼對前四種的惡果,理應徹底斷除,這樣就是第五種「佛語不虛」的信仰。由前面我們既已瞭解到「信」對修行念佛的重要性,就應放下對自身與外物一切的執著愛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發大信心、大願力、大修行。

過去,有一個金岱禪師非常喜歡蘭花,就在寺院的庭院裡面栽植了許多各色品種的蘭花,在講經弘法之餘,總是全心的照顧這些蘭花,大家都說蘭花好像是金岱禪師的生命。

有一天,金岱禪師要外出辦事,就把照顧蘭花的工作交待弟子去做。弟子們就遵照禪師的指示仔細的照顧蘭花,但是就在弟子們澆水施肥的時候,不小心踏到了蘭花架,一時之間整個花架垮了下來,蘭花散落滿地。徒弟們很緊張,心想師父回來怎麼辦?如果讓師父看到心愛的蘭花都破碎了,一定會很生氣。於是大家商量,等師父回來一定要勇敢認錯,除了認錯,還要心甘情願的接受任何處罰。

但是金岱禪師回來之後,看到被打翻的蘭花,一點也沒有生氣,而且還安慰徒弟說:「我之所以喜歡蘭花,一來是要香花供佛,再者要美化寺院的環境,我並不是為生氣才種植蘭花。」弟子們聽後,霎時才放下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於是更加精進的修行。諸位,我們從金岱禪師的一句「我不是為生氣才種植蘭花」的思想氣度,感受其胸量之寬大。

凡是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你看金岱禪師這麼放得下。諸位,我們放得下嗎?如果能夠放得下,我們就能真正的相信念佛,愈念愈歡喜、愈慈悲,愈念愈想到我只要發心念佛,一切眾生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因為佛號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可以離苦得樂。

「人在世間上,最難做到的就是放得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都是因為愛瞋之念在心中作祟,哪裡能快樂自主呢?若能對心愛之物割捨,對於違逆能夠接受,進而做到無愛無瞋,正如《般若心經》所說的,才能「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諸位蓮友,凡夫常為煩惱所縛,所謂「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故需藉由念佛淨化無明煩惱,消除業障,並仗佛光明清淨自心。佛法講無常、苦、空、無我,我們既然明白,就應善用人生,把一句佛號聲抱緊一點,心中恆常對念佛法門信修不疑,假以時日,便可圓滿無上佛道。我們大家繼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