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心培和尚佛七開示~面對因果的心態

回目錄

本篇要旨:說明修行念佛,若對佛教因果沒有正確認識,面對因果時,心態的反應將因人而異。類別可依四點作說明:一、善人視因果為朋友。二、智人視因果為龜鑑。三、愚人視因果為無稽。四、惡人視因果為仇敵。

各位蓮友,阿彌陀佛!

我們在念佛,佛號讓內心感覺到清涼,好像冷氣在吹拂,能使身體感覺舒適一樣。念佛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幸福,不是別人講幸福,我才感覺到幸福;幸福也不是用嘴巴講的,而是打從內心裡真正感受到幸福,不必別人來告訴我。

念佛時,內心應不斷放下萬緣,心念專注佛號,專注時間久了,寧靜的心,將不找自來,當下即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念佛可以讓我們離苦得樂;念佛可以讓心清淨沒有妄念。如果你仍然妄念紛飛,就應趕快提起正念,持念佛號。我們在念佛,不是只有嘴巴念,對於佛法的因果觀念也要深切了解,我們懂因果,念佛會更加精進及有所成就。

佛教的因果法則具有普遍性,乃亙古至今不變的定律,不管你信不信因果,因果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如是因如是果。像我們所念的「阿彌陀佛」名號就代表真理,能讓修行者解脫。

然而,每一個人面對世間的因果時,心態所產生的不同反應,都會因人而異,以下就參考《星雲法語》所舉的四種人,面對因果時作出的反應,為大家講解:

一、善人視因果為朋友

一個明因識果的人,肯定相信因果的必然性,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我們造下的業,未來就要承受業報的果,好像種子下種,未來一定會開花結果,因此要時刻提醒自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乃指宇宙生滅變化的法則,《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這闡明了明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果」又成為「因」,等待緣聚合又生他緣果報形成森羅萬象、無窮無盡的世界。如果你是一個以因果為朋友的人,就則會告誡自己以歷史、道義為借鏡,不能重蹈覆轍。明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果」又成為「因」,等待緣聚合又生他緣果報形成森羅萬象、無窮無盡的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以因果為朋友的人,就則會告誡自己以歷史、道義為借鏡,不能重蹈覆轍。

二、智人視因果為龜鑑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部因果報應的記錄,人世間的是非善惡,不管如何變化,都在善惡因果之內。一般凡夫眾生總是不計一切的貪愛享樂,或者無明造作之後才慚愧、懺悔自己的過失,只是為時已晚。而一個有智慧的人為了免除惡果無窮,會以因果做為龜鑑,以因果的鏡子照見自己,因此「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你看!從過去到現在,有哪個造業的人不遭受果報?這就是一面鏡子。所以,我們念佛即在淨化業障,大家應肯定不疑。

我們凡夫時常用眼睛看別人的缺點、短處,有沒有看清自心呢?心是一面鏡子,別人的行為得失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為什麼?因為心不離境,境不離心。心接觸外境,產生認識作用,因此,六根修得清淨、慈悲,念佛方得以圓滿。

三、愚人視因果為無稽

愚痴的人認為因果沒有根據,他不相信有因果業報,於是社會上每天不停上演為非作歹的惡事,我們感受到眾生在受苦,卻無奈的幫不上忙,怎麼辦?只有學習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充實自我,發大願心救拔眾生。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人,很執著自己的觀念、看法,決定要怎麼做、決定不要那樣做,若情緒失控,更有可能發生難以想像的後果。

沒有因果觀念的人為所欲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造下許多的惡業,因為愚癡的人看不到貪、瞋、癡這三毒煩惱,若造作三毒煩惱,未來將招感受苦的果報。瞋恚心之所以生起,就是內心沒有智慧,故學習佛法,開發智慧就顯得重要了。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不信,但不能不相信因果。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的母親生前不相信因果業報,造下殺生、貪、瞋、邪見、誹謗等惡業,此生業盡就墮落到餓鬼道中受苦。因為她不相信因果,就沒有好因緣遇上善知識開導,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也難以救度。目犍連看到母親在受苦,自己也很苦,於是去請教佛陀。佛陀教導可於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這三個月期間,是佛弟子結夏安居的時候,以百味飲食供養修行人。因為在這三個月裡,佛弟子們精進修道,大多都能證得阿羅漢果,可以藉由供養的功德讓母親超生善道。

四、惡人視因果為仇敵

對於一個不相信佛法的人,你跟他講因果觀念,反而會讓他生起瞋恨的心,好比我們對一件事情不明白的時候,也容易生起愚癡的心理一樣。壞人討厭因果,因為他知道作惡多端必定會遭受報應,但是他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惡習。所以惡人討厭因果,以因果為仇敵。

因果是指宇宙生滅變化的法則,不管你相不相信因果,因果普遍存在。有人說我不受戒,那麼做了壞事就不算犯戒,這是錯誤的觀念。受戒的人縱使不小心犯了戒,因為有慚愧心、懺悔心,這念慚愧、懺悔的心就能得救;反之,沒有受戒而造罪的人,沒有那念慚愧的心,誰來救度?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因果之中,卻不知道因果的關係,所以每個人對因果的看法不同,好比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價值觀念不同;又好比吃東西,有的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辣、吃香、吃苦,各有所好。所以我們要聽法,才有辦法開智慧。

我們念佛的人,應信願生死無常,發真切心修行,誠如古德所云:「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生死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

諸位,我們若能發心實踐,何愁不能往生淨土,何患不能成佛作祖?佛法講如是因,如是果,只要放下萬緣,以至誠心念佛,日久便可以成就菩提道果。 我們大家繼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