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心培和尚佛七開示~觀無常修六念

回目錄

本篇要旨:說明修行念佛,應深觀世間無常,無有一處能依怙,唯有修行「六念」,才能解脫生死,所謂「六念」即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各位蓮友,阿彌陀佛!

佛法說「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心有生住異滅。」這在啟示我們什麼?乃說明無常的真理。念佛能安心,遠離無常的恐怖。凡人的心很善變,捉摸不定,故需借由念佛讓心安定。念佛久了心容易鬆懈,可能念佛熱度就會減弱!念佛心倘若不勤,即無法成就念佛三昧。如同母雞在孵蛋,因為熱度不夠,蛋無法孵出小雞。

我們念佛,可能也會有人念到眼觀鼻、鼻觀心,對人事物漠不關心,一點人情味都沒有,如此修行,也就不正確了!當念佛偏離正見,心生鬆懈時,如何對治?不妨以觀無常作為警惕,心中有無常的覺醒,便有助於修行成就。

過去佛陀在祇園精舍為諸比丘說法時,忽然來了一位梵志,愁眉苦臉的頂禮佛陀,請求解難!

梵志訴說:「佛陀,我不幸遭遇到人生最煩惱的二件事,請佛為我解決,讓我減少憂愁!」

佛陀問道:「梵志,什麼事使你如此憂傷?」

梵志回答:「其一,是我最心愛的女兒今年才十五歲,長美麗聰明,非常令人喜愛,但是前天忽然得重病死了;其二,是我田裡所種的麥子,正等待成熟收割的時候,被一場野火燒光了!我的心血勞苦在幾天之內全被破壞幻滅,怎不叫我煩惱難過!失去這一些我還能得到什麼呢?正當我精神恍惚痛不欲生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佛陀您能解除人生一切的煩惱,因此我來請求佛陀,解救我。」

佛陀憐愍的說:「梵志,不必悲傷,這是定業,不是人力所能挽回,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不凋謝的花,也沒有不飄落的葉子,自然界的現象是這樣,人生的一切也是如此,一場的聚會,會散!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宇宙世間無不是這樣無常變化。現在我要告訴你,世間有四件事不能長久:一者,一切均歸無常;二者,富貴的會成貧賤;三者,相聚的終要別離;四者,強健的仍不免衰老病死。」

梵志恭敬的諦聽,把佛陀說話思惟一番後,問道:「佛陀!既然世間上一切是無常不可依靠,那什麼才是真實的呢?」佛陀回答:「真理法性。」即為梵志講真理法性甚深微妙之法,使他真實體悟人世間的無常變化,令他覺悟。梵志心中被佛陀的智慧光明朗照,煩惱痛苦如雲霧般即刻消失,於是發心出家,願追隨佛陀,實踐利益眾生之事。

凡夫的真如自性,被無明愚癡所覆蓋,被虛妄境界迷惑,不能安心,若經善知識引導,智慧光明即可顯發而「自識本心,自見本性」。我們慈悲、智慧之光如能開顯,無明煩惱自然遠離,如同燈明暗去。觀察五欲、六塵乃無常之性,放下對心中的執著,當下無明即可解脫。

若言修行,心應安住何處?有一天,佛陀的王弟摩訶男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佛陀!您經常開示我們,唯有究竟涅槃才是終極安樂之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才能到達涅槃之境呢?」佛陀回答:「想要獲得涅槃解脫之樂,必須修行六念法。譬如一個飢餓的人,身體羸弱,如果能夠獲得美食,身體必然豐腴健壯。」

「什麼是六念法呢?」摩訶男進一步問。佛陀於是為摩訶男詳細解說六念:

一、念佛:時常稱念佛陀聖號,因為佛有大慈悲、大智慧、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濟眾生之苦,所以我們應該以佛陀為依歸。

二、念法:念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因為法是佛陀所說的真理,能引導我們修行證果,因此我們要依法而行,依法而修。

三、念僧:佛陀的弟子得無漏法,具足戒定慧,能做世間福田,所以要修持梵行,就應當恭敬僧眾。

四、念戒:戒行有智力,能去除眾生之惡,化解不善法所帶來的煩惱,所以對諸禁戒要能精進護持。

五、念施:施行有大功德,能去除眾生慳貪的重病,所以要以善施來攝取眾生。

六、念天:天為欲界之六天,乃至色界、無色界之諸天,彼處受自然之快樂,升天都是由於往昔修習戒施的善報,因此,如果能夠具足各種功德,自然能升天享樂。

我們聽聞佛法即在長養此功德,懂多少就做多少。念佛不只是念在表相而已,試問,我們為何念佛?佛者何義?如何念佛?諸位若能常聞思佛法,易啟發信願道心,對無常的人生會有所警覺。

我們不只是信佛就好,雖然心中有佛性,但若不聞法精進,煩惱依舊存在。因此,聞法很重要!所謂「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聞思修得大智慧!如能確實解行,念佛成就,指日可待。我們大家繼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