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要旨:說明世間無常,大眾應以菩提心來念佛,並以華嚴經的偈頌來說明菩提心的內容,指引修行的正道。
各位蓮友,阿彌陀佛!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間,分分秒秒都有有情的生命在生老病死,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感受到,如果有,你一定想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生老病死的眾生,希望他不要那麼辛苦。
前兩天香港南亞島一艘大船被一艘小船撞成兩截,兩分鐘整艘船就沉沒,各位想想,十月份了,天氣一定很冷,等於是鐵達尼號的翻版,船上一百多人到現在已知往生三十八人,原本是過中秋節要去賞煙火,就這樣樂極生悲,除了香港,當然這個地球上,還有好多地方戰爭,除了人,還有其他的卵生、濕生、胎生,化生等六道眾生,特別是三惡道的眾生千生萬死,諸位,我們學佛,就是學習阿彌陀佛廣度有情,念佛發什麼心來念佛最殊勝?就是發菩提心,最無上就是發菩提心。因此我今晚選了我們大師在人間福報八月十二日所登的菩提心,大師說偈來跟大家共勉,出自《華嚴經》,偈文是 這樣講的: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菩提心者猶如良田,
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菩提心者猶如大道。」
我們在念佛,各位如果發菩提心,如同一顆種子它能夠成長一顆大樹,能夠庇蔭眾生,你看偉大的彌陀在因地發四十八願,在無量劫眾生,只要西方淨土存在,眾生就希望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去享福、去修行,不是只有在那裡享受而已,還能夠在那裡修行,如同一塊田,如果家裡有一塊田地,可以種很多瓜果、蔬菜;如果沒有田地,如何播種。所以菩提心如同種子、良田,也像明燈。各位看得到我,是因為有燈光,各位聽得到我,是因為有電,那用甚麼來聽,用甚麼來看,用菩提心來看,一切的善惡好壞,都把它包容下來,菩提心來照明,沒有那一個地方照不到!如同彌陀大願,如同光亮明燈,好像大的太陽智慧的光芒一樣。
菩提心如同是成佛大道,是很平坦的,各位你看佛陀紀念館前佛光大道,也是成佛大道,菩提大道,各位每天在麻竹園前面走這條斜坡叫菩提路,我們在念佛照亮我們的 菩提大道,我們在這塊田地種,希望開出來的都是充滿布施、持戒、禪定。
我現在要講大師裡面寫的內容,要如何進德修業,培養健全人格,有了菩提心就能圓滿所願,意思就是說,我們唸佛就是在進德修業,培養健全人格,諸佛最圓滿,什麼是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提心就是慈悲心、般若心、智慧心、解脫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好的心。我為甚麼喜歡用大師的文章,因為很容易了解,很白話。
菩提心者有如種子,是成佛的根本,好比我們要想有收成,就必須先栽種,栽種之前要選擇種子,我們的動機要選擇菩提心種子,開起來一定三千大千世界,讓所有眾生都看到這顆大樹,不是只有在地球,整個都開滿了三千大千世界,如果發菩提心能夠讓這顆樹長大後,盡虛空遍法界。心發很大,希望一切眾生能藉由佛號的光芒,如同當一個人掉入水裡,他會希望水能變38度、40度很溫暖,就算要去也比較好去。
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顆種子,諸位,菩提心就是大慈大悲,無上的菩提心。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菩提心就是我的心地。在我的心地裡,要播下清靜的種子,讓善根萌芽,就是讓芽能開出,結成佛果,能夠結佛法裡的六波羅蜜都是菩提種子。種子有很多種,有了菩提心,要如何完成菩提心,讓這棵樹能長的很好,修行如同一顆樹,要怎麼長,你要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比方:布施。表面上看是給人,實際是自己獲得利益,布施,捨才能得,所以慈悲遍喜捨法界,布施種子,播種下去,有朝一日,必定有收成,能把這些善法播灑在我們的心田上。諸位,我們在布施給人,就是布施在我們自性的田裏面,因為一切眾生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自性。
各位看的前面阿彌陀佛,他就是我心裡的佛,他並不是心外的佛,諸位,如果你把佛當做心外的佛,那你就是把你的心跟佛分開了,所以念到能夠佛與你的心融合,這個很重要,如果你跟佛分開了,佛本來就沒離開你的心,唯識裡面說:「心外無境,境外無心。」你除了暸解佛在你的心,你更要暸解你心外也沒有佛,佛外也沒有心,因為心也好、佛也好,他只不過是讓我們回歸到一切無相,然後佛陀很方便,示現這個相。所以《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要從我說法的聲音,你要從我的三十二相,相好莊嚴來見我,你是行邪道,沒辦法真正見到如來。
大家常聽到過去佛陀在天上說法,人間弟子很思念佛陀,當佛陀返回來人間,蓮花色就變成轉輪聖王,大家就讓開,她看到佛就頂禮,稱讚偉大的佛陀,說她是第一個見到佛,佛陀就說:「據我瞭解,須菩提在修空觀,因為我能夠成就這樣一個解脫的身心,因為我時時在觀空、觀無常、無我,所以須菩提一樣是在觀空,須菩提才是跟我相應,他才是第一個見到我的。」諸位,我們發菩提心,才能夠見到佛,菩提心者猶如明燈,必須點亮心燈,不但照亮自己,還可以照亮別人,我們發菩提心,把內在的一種慈悲、智慧的一種好的這些種子,能量開發出來,我們也希望能用這樣的信心、歡喜,種種的、好的、內在的法財,把它開發出來,用來跟眾生分享。
你看我們大師每天福報都有一篇文章,還沒有訂福報的要趕快訂,這樣每天都有福報送到你家,誰不要福報呢?你要有福報,才能夠在這裡念佛,沒有福報,可能你動個念,要來佛光山念佛,可能家裡有甚麼事情耽擱了,又發生甚麼事情,那裡身體不舒服,你看你一個月的佛七,就沒有福報來念,有時候我們大師說,我們有錢,但是好忙喔,沒有時間看報,沒關係,你花錢來訂福報,送福報給人家看,這也是在布施結緣,所以我們要能夠修到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其實我們也是可以增加很多福德因緣。當然最好是自己能夠去看福報,去推廣福報,還可以當照亮別人的明燈,點亮心裏的燈。發心慈善,慈善就是內心的一盞燈;發心服務,服務就是心裡的一盞燈;發心說好話,好話就是心裡的一盞燈;發心做好事,做好事就是心裡的一盞燈。只要心燈很明亮,佛性就自然顯露出光明與清淨,自然會顯發,慈悲與智慧猶然生起,慈悲、智慧就能產生出 來。
菩提心者猶如大道,一個人確立了方向,只要勇敢的向前走去,諸位,你們確定著這個佛七要來佛光山唸佛,就要勇敢走來,你們在繞佛要腳踏得很實在,觀想踏在蓮花,如同極樂世界清靜的蓮花,把這邊想成是極樂世界,你看阿彌陀佛就在你的眼前,這樣你念佛就能念的很歡喜,歡歡喜喜的念,就能到達理想的目標,發菩提心,就能帶領我們邁向未來的光明大道。因此在佛教很多的修持法門中,最重要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三世諸佛成佛的根本,是過去無量諸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的佛無量諸佛已成佛,現在也會有佛成佛,未來也會有無量的佛成佛,是成佛根本,因發菩提心才能成佛。
因此《華嚴經》告訴我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如良田,只要勤於耕耘,農夫在耕種只要努力,就會有穀物可以收成,自然會有好收成,菩提心者猶如明燈,又如大道,能驅走心中的黑暗,菩提心發了,《金剛經》說:要如何降伏其心?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什麼發這個無上的心?因為你發菩提心,你就會自然的想要去廣學斷煩惱的法。所以菩提心就像一盞燈,像一艘大船。如同香港那一艘船,如果再大一點,大一點,小船撞了,好像螞蟻在叮,不會沉下去,船再大一點,我們希望這一艘無形的船,都能遍滿法界虛空,希望讓一切沉倫的眾生,只要坐到我們這一艘船,就感覺很穩,可以開到彼岸,我們現在就在開,諸位念佛聲要保持溫熱,好像母雞孵小雞,不用身體好好保護蛋,小雞孵不出來。
諸位,我們在念佛,不是大聲的喊就好,你要發自內心,用真誠的心,不一定要大聲,不要把喉嚨都喊壞了,所以不要喊出來的聲音讓人家受不了,你要慈悲,你觀想你的聲音如同一朵綻放的花朵,充滿花香,你這樣一想,因為心有這樣想,唸出來聲音是不一樣的,是有感覺,如同在廚房煮菜,你用供養心煮,用歡喜心煮,煮出來的飯菜,雖然沒有添加很多的味道,但是有一種特別的香,這香不是佐料能調出來的。
一切的眾生修久了,你心裡就沒有三毒煩惱,鳥都會飛到你肩膀,早上你的房間打開窗戶,鳥兒就停在那裡嘰嘰嘰,你上班快遲到,趕快起來,你都不用四處裝鬧鐘,這邊放一個,那邊再放一個,這邊前兩分鐘叫,那邊後兩分鐘叫,還是叫不醒,只要有心,都叫的起來,最好是你的心中有一個覺性的鐘,每天固定在四點半或五點,肯定三點就起來,不要吵到別人,如果真的睡不著,年紀大睡不著,就坐在床上靜靜的、好好的念佛,念在心裡,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我們學佛首先要把菩提心放在心中,就如同報恩:報父母恩、報佛陀恩、報眾生恩、報三寶恩、報國土恩,你要希望三惡道眾生,都能夠不要受苦,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救,但我們能夠祈求佛,佛就是給我們這句佛號,好像一艘船,佛號如同船,能夠渡我們到西方去,我們在生前好好的修六度波羅密。
菩提心又如明燈,如大道,能驅走我們心中的黑暗,引領我們走向正覺解脫的道路,所以我們念念不離佛的一種大菩提心,我們未來成就的佛果,不是只有阿羅漢,我們發菩提心,就願意去廣學,心很柔軟,內在的自信的光明,是沒有障礙的。也會照到你,原來看到自己貪、瞋、癡都是緣起性空,不要被這個緣起性空短暫和合的假象給迷惑,才不會一邊念佛,一邊想過去,戀棧過去沒辦法離開,特別是我們百年後,一口氣不來,要走的時候,你就會把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看做是同樣的,在這裡是生活,到極樂世界也是生活,只不過在娑婆世界有種種因?障礙我,有種種的五蘊身,生、老、病、死、苦,我還是到極樂世界去修行,不是我不要娑婆世界,不是我不要我的親人,因為我沒有能力,所以我要仰仗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我要好好的修行,包在蓮花裡面,那怕是帶業往生,蓮花化生,包在蓮花裡面二十小劫,總是有花開見佛悟無生的希望。我們能夠念佛來跟眾生結緣,也藉由念佛來打開我們裡面的自信,歡迎大家回山念佛,這是人間最幸福的事情,好好的修行,好好的念佛,把佛號念的很和諧,念的好像是天籟,好像是極樂世界,那些花、鳥在念佛、念法、念僧,我們繼續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