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心培和尚佛七開示~三業決定受生

回目錄

本篇要旨:說明就佛教觀點,人壽盡時,會依三種業決定受生。即:一、隨重受生。二、隨習受生。三、隨意受生。

各位蓮友,阿彌陀佛!

我們參加打佛七,就是為了淨化身心,解脫生死!凡夫之所以生死輪迴,受苦無量,即因為執著有我及外在一切。因此,打佛七就在調伏我們第七末那識,對治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煩惱的執著。

各位把佛號念的專注,讓妄想雜念沒有機會進來,時間久了,就能達到一心不亂。念佛,要念的很習慣,好像在呼吸,需要持續生命才能生存,而念佛也應如此,才能漸入佳境。

念佛應與生活結合,諸位可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人我相處上來觀察。例如,當遇到不順心意的事,內心會起瞋恨嗎?當遇到順心意的事,會起貪欲嗎?我們有從當下觀察「心」否?我們說要開發智慧,智慧在哪裡?在心外嗎?念佛能夠淨化業障,使業障逐漸消除,智慧即可顯發,並將念佛的慈悲,運用在自利、利人當中。

念佛要專一,精進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尤其是打佛七,持續念佛七天,發願一定要剋期取證,把生死大事辦了,因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世事無常,人身多苦!我們對念佛有感覺重要嗎?我們想出離生死,是真的嗎?當我們一期生命結束,就得去投胎。生命,有五趣六道,我們的生命,如果不脫離輪迴,只有在五趣六道裡流轉。而且人死了以後,會隨著各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而死後究竟輪迴到五趣六道的哪一處呢?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惡業報如何了。

所謂「五趣」,就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外加一個「阿修羅」,就是「六道」,除非我們能夠超脫輪迴,達到「不生不死」,方能解脫。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造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三種, 以下就依星雲大師所說的為大家解說:

一、隨重受生

好比銀行查帳,債務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還,人死了以後,依照各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隨從去輪迴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迴惡道受苦,這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二、隨習受生

佛教相信人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例如一個人平時「阿彌陀佛」念得習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瀕臨彌留的一剎那間也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時候的一句「阿彌陀佛」,比念佛幾十年還要有效,隨著這人天交戰時的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三、隨意受生

人死後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關係很大。如果平日專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淨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躋登天堂,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時候,如何念念相續不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無論是用哪一種業力受生,大部份的人死後都要通過一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然後自有人前來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條船引渡,帶他渡過生死海到達彼岸;有的是牛頭、馬面鬼卒來拘拿,前往地獄受苦;而念佛的人,會有阿彌陀佛、菩薩等聖眾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懾心正念,行善去惡,就不怕審判,也不怕死亡!

我們大師每年新春,都會寫法語送給我們,以「諸事圓滿」為例,我們念佛,就能使我們諸事圓滿,從心來圓滿外在,唯有從心,才能改變外境,可謂「一切唯心造」!我們若能調整心情,心甘情願去接受,如聽一句話心開意解,其實一句阿彌陀佛,就能讓我們體會到「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的境界。

佛經中記載:有一位老婦人死了可愛的兒子,每天悲傷難過,以淚洗面。當她傷心欲絕的時候,忽然想起佛陀是世上唯一可以幫助他救活孩子的人,於是滿懷希望地去拜訪佛陀。

老婦人見了慈悲的佛陀,彷彿溺水的人找到舟筏,長跪哀求佛陀:「佛陀!聽說您是人世間神通廣大的慈父,能夠幫助眾生解決一切的困難。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不幸死了,請求您救活他。如果您救活了我的孩子,我將成為您的弟子,護持佛教;如果您救不活我的孩子,我就不信仰您的教義。」

佛陀聽了老婦人無理的要求之後,不但不以為忤,反而慈祥的對她說:「世間上有一種藥草,叫做吉祥草,如果妳能找到一棵,給妳的孩子食用,一定能夠起死回生。」

老婦人聽說世上還有如此奇異的靈草,可以救活自己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追問:「請問佛陀,那裡有吉祥草呢?」

「這種吉祥草生長在沒有死過人的家裡,你趕快去找吧。」

佛陀指示她。老婦人於是晝夜奔波,挨家挨戶地叩求吉祥草,但是走遍鄰里異國,沒有一戶人家不曾死過人,老婦人於是陷入絕望痛苦的深淵中。最後終於覺悟到:死亡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在佛陀的善巧教化下,老婦人終於走出喪子的悲痛,重新迎向新的人生。

大師曾說過一件事:有一位信徒的父親,因年紀大過世了,家裡幾十個兒孫一直哭泣,甚至找大師去做告別式時,一家人還是在哭。大師說:「哭什麼啊?老人家已經移民到佛國、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你們應該歡喜。人家移民,我們都會備辦佳餚恭賀,歡喜替他送行,告別式如同移民,你們也應該歡喜替老人家送行啊!」

誠如蓮宗三祖,善導大師於〈臨終要訣〉所云:「凡人臨命終時,欲得往生淨土者,須先準備不得怕死貪生。常自思念我現在之身多有眾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捨此穢身,即得往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見佛聞法,離苦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臭敝之衣,得著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貪著;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須囑家人、看病人、往來人,凡來我前但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之事、家緣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是虛華無益之語。及至病重,家人親屬不得來前垂淚哭泣,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教記取阿彌陀佛,守令氣絕,更或有明解淨土之人頻來策勵,如此者千萬往生,必無疑慮也。」

我們從以上所舉的無常事蹟,就可瞭解,人生須以般若智慧解決困難。深信前面所講的「三業決定受生」,能策勵在佛道上的修行,不斷精進,讓未來生命,培修更多的善因緣。我們大家繼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