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慧昭法師佛七開示~2015年10月

回目錄

我們人來到這世間,可說都是因緣所成。不是像西遊記所說的孫悟空是從石頭蹦出來的,也不是由什麼神、上帝所創造。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因此一個佛教的修行者,若不懂得緣起法、因緣法,那就是佛教的門外漢了。佛陀當初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所證悟的法就是緣起法、因緣法。

大師曾提到人間因緣的重要,大師說看清因緣,凡事不被動搖,又說擁有因緣,就擁有真理,擁有真理就擁有世界的一切。所以大師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人不一定要看錢,大家要看因緣,而一個念佛的佛教徒,不是只有念佛而已,還要善觀因緣。

要知道人間因緣的重要,要有幾個觀念:一、善觀因緣:佛陀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上一切法的生成都是因緣所生法,因此要善觀因緣。空難、交通事故、天災人禍,都是有因緣的。世間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什麼因緣都會出現,這就是因緣觀、無常觀。所以我們也要居安思危,要有危機意識,否則因緣一起變化,就會措手不及。觀世音菩薩能觀自在,就在於觀世音能善觀因緣,如此才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物自在、觀法自在、觀理自在,觀一切都自在無礙,如此才能做觀世音菩薩。

善觀因緣進一步,是要了解因緣。了解每件事的真相,才不致說錯話,做錯事。了解每個因緣都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都是有因緣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何謂因緣?因是主要,緣是次要。宇宙間每個法都是因緣所成,它的體性就是無自性、空性。能了解緣起法、因緣法,就可稱為覺悟的人,佛陀就是覺者。如當初佛陀證悟成佛時就說到,"緣起法甚深,無信云何解?辛勤我所證,顯說為徒勞,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佛陀深深體會緣起法深奧難解,若眾生不能相信了解,我不是白費功夫嗎?於是佛陀不想說法而要入涅槃。還好大梵天王勸請佛陀,要憐憫婆娑世界的眾生為他們說 法,免得一直沉淪在生死苦海中。

所謂緣起法甚深,其"深"有二種含義:一、在宇宙間每個因緣形成,彼此都非常錯綜複雜,深奧難以理解。這種"深"透過研究思維分析,就能理解,這種智慧叫"思所成慧"。第二種甚深的"深"是甚深法界,也叫法界緣起,要透過修禪定、修止觀、修定慧,才能了解甚深法界,見諸法實相,這種智慧叫"修所成慧"。

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總之我們要善觀因緣,才能真正了解因緣、看清因緣,凡事才不會被動搖。了解因緣之後就要隨順因緣,所謂隨緣,就是隨順當下的因緣,該放下時就放下。如《金剛經》所說"無所住",因為放下才能自在,該承擔時就直下承擔,就是"生其心"。無所住是般若,生其心是方便,也是成佛兩大要素,缺一不可。例如在佛光會擔任會長,任職期滿該下台就要放下。世界少了一個我,明天的太陽依然升起,沒有非我不可的事。若是因緣到了,需要我們當幹部時也要直下承擔,不要推拖不會做,沒做過,這樣就不隨緣了。邊學邊做,因緣到時要珍惜把握,因緣未到要等待因緣。

大師這一生就是能把握開山因緣,因此現在的佛光山,不僅佛來了,菩薩來了,神明也來了,人來了,你們也來了。大師創建佛館也是因為能把握因緣,雖然設計圖幾經修改,但最終還是建設完成。如今已成台灣地標,全世界都能看到佛館,看到台灣。記得佛館落成第一年,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大師要徒眾寫了打油詩,其中一首是:"佛館春節喜洋洋,到處都是滿人潮,男女老少皆歡喜,行車走路塞到爆"。另一首:"你來我來大家來,好不容易擠進來,來到佛館真歡喜,下次一定要再來"。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因緣若不能好好把握,到最後只能徒增感嘆虛度此生。當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時,要把握因緣馬上跟祂去。大家也要把握這次佛七的因緣。好好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