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放輕鬆,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對於未來你能不能往生,你有幾成的把握?」要往生的前題,是要能夠「善終」,但是你知不知道,現在在台灣,你能善終的機會是多少?我先講一個具體的,全台灣目前一年往生有十四萬人,身上一根管子都沒有插的只有一千多人,這是現實,你能保證你將來走的時候,你身上一根管子都不插嗎?身上不插管子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一,就是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九個人身上至少插一根管子。所以我現在講是要預防這件事情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我先講幾個真實的事例:我三年前在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裡上課時,有一個學生跟我講,他老婆的外公活到一百零八歲高壽,家裡的子女也都是一大把年紀了,家人也覺得老人家這麼老了,不要再折磨他了,讓他安安心心的走,所以都同意不要急救。但是不幸的他有位小女兒,從美國回來堅持要救,家人沒人敢反對,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各位家中如果有人臨終了,有親人從國外回來的,那往往是最麻煩的,因為他們平常沒有機會,所以要把握最後的機會盡孝道。結果老人家已經送到耕莘醫院,但小女兒說那醫院的醫生醫術不夠高明,她認識台北榮總的腦神經專家,有他出面一定有辦法,就把老人家從耕莘轉榮總,也請了那位腦神經權威的醫生來看診,醫生一看一百零八歲要開腦,就拒絕,但很不幸的老人家己經做了氣切,所以回不了家,這都是事後諸葛,陷在那個情境沒有辦法,小女兒拍拍屁股回美國去了,老人家在醫院與機器為伍,子女都七老八十了,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後來我再遇到這位學生問後來呢?這位老人家在醫院拖了十一個月,五臟六腑全部爛光光,多重器官衰竭而死。
另外一位,九十歲的老居士,生前樂善好施做很多功德,但是出了一趟遠門,從高雄去了台北,回家後身體不行了,剛開始他不願看醫生,後來將醫生請來家裡,一看情況不對趕緊送醫院,剛送到醫院時,老人家還有些精神和體力,但是並沒有心理準備,有人跟他建議要不要考慮轉到安寧病房?老人家說:「我還沒有準備要死。」沒有人敢吭氣,就一直拖到昏迷不醒,後來送到呼吸照顧中心氣切插管,我去看他的時候,已經不醒人事了,最後也是拖到多重器官衰竭。
我為什麼要講這些話,因為有很多風險,你要事先去管控的,不是只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到了七老八十的時候,你是身不由己的,所以事先要做好很多的準備。
以我自己母親的例子,我母親在2012年11月24日往生,他其實事先就有預感,他在往生之前的大概半年之前,我們請的看護師姐跟我轉述,媽媽曾經跟他說夢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說:你時間還沒有到,叫他先回來。所以他心裡已經有準備了。媽媽是從床上跌到床下而腦中風,先送到耕莘醫院才轉到台大安寧病房,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是,明明已經住進安寧病房了,但是醫生不斷的要求要幫他插鼻胃管。之前我還不相信,因為我的二弟妹是台大的教授,他曾經跟我講:「大哥,雖然媽媽已經住進安寧病房,但是醫生還是會要求要插鼻胃管的。」我說:「不對啊,住在安寧病房怎麼還要插鼻胃管呢?這違反安寧療護的理念,我不相信唷。」果不其然,住進台大以後,醫生不斷的講。好,暫時不談醫生,我們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班從民國八十六年開始招生第一屆,到目前畢業生已經超過六百人,其中二百個是醫生和護士,當護理長的就超過四十人,所有我教過學生畢業的,超過二、三十年以上資深的護理人員,當他們到醫院看到開媽媽的樣子,第一個反應就是:「怎麼沒插鼻胃管?」這些都是你們不知道的事情。
有一個我的學生,三十多年的資深護理人員,現在在輔仁大學唸博士班,她心裡一直在嘀咕,但嘴巴不好講,就寫 e-mail 給我,質疑我為什麼沒有給媽媽插鼻胃管。我要跟各位說,不是因為我的話,換做一般人,鼻胃管早就插上去了,了解嗎?所以大家不要想得太天真,我在2009年就把表格拿回家,讓開爸爸、開媽媽親自簽下安寧的意願書了,我和另一位志工當見證人,就是因為有簽,所以台大安寧病房才會收,因為那時候媽媽腦中風,已經不能說話了,當初如果沒有簽,那要進安寧病房是有困難的,但是我要跟大家講,你簽的那個,是應付醫院的行政作業的,但是你住進去之後,醫生是不是百分之百秉持安寧的理念來對待你,那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所以我跟你們說全台灣一年往生十四萬人,身上不插一根管子的,只有一千多人,有很多是來不及插,要插的時候已經沒得插了,如果還來得及,那些也通通都插上去了。
你們知道一個人身上可以插幾根管子嗎?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十年前我在生死學系當系主任時,我邀請成功大學的趙可式教授去演講,趙教授是在我們國內推動安寧緩和醫療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在演講中提到,他曾經照顧一個病人,在往生前他的身上插了三十七根管子。你想想看一個人他的生命要靠37根管子來維持,那他的生命有什麼意義?這個病人最後走了,趙教授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說為了清那37根管子,他花了三個半小時;那是趙教授慈悲沒有把他當成往生者,而是當成活著的人,很有耐心的清,換了別的人只要花三分半鐘就清光了。當然這是比較極的例子,但全台灣平均而言,十四萬個往生者都是插一根管子以上的。
我的學生,不是只有一個,是所有的,都有一個疑問:「我怎麼沒有給媽媽插鼻胃管?」開媽媽是11月24日往生的,23日我下午在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上課,晚上在台北普門寺演講結束後,一位吳醫師開車送我回到中和,因為那時候開媽媽已經到最後階段送回家了,他就順道上樓去看一下開媽媽,他看到後第一句話就問我:「怎麼沒有插鼻胃管?」大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嗎?一百個醫生跟護士,有99.9個會質疑你──「為什麼最後沒有插鼻胃管」?
我告訴大家,從耕莘醫院開始就這樣子到台大,那時我們兄弟輪流照顧媽媽,有一次我去台大醫院,醫生又當著我的面提出要給媽媽插鼻胃管,我堅持說:「不」。不是我的話,一般人擋不住的,他承受不了那種壓力,早就插上去了。我有一次腸道阻塞,我有插過鼻胃管。以醫生的觀念來說,怕末期病人營養不良,要用灌食的方式強制進食。而且醫生認為插鼻胃管不算侵入式的治療,因為從數學概念來說,胃不算是身體的內部,肺才算是身體的內部。我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我自己的媽媽親歷這個過程,我知道現在醫院現行的觀念是很難一下子改變的,所以你回去要跟你的親人講清楚,將來萬一你住進醫院時,當醫生要跟你插鼻胃管時,有人願意站出來說:「不」。或者你的長輩將來住進安寧病房,我跟你保證,醫生一定會給他插鼻胃管,那時候,你能不能站出來說:「不」。因為他們一定會提出來一個問題:「你是不是要把媽媽餓死?」很多人承受不起這種罪名,所以趕快插上去再說。接下來我要講一個很重要的,如果你想要避免以上所有的風險,那你要能做到一點,那就是「無疾而終」。你能夠無疾而終,那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了;如果你做不到無疾而終,那就等著被插管,就這麼簡單。
去年八月,我去紐約演講,我跟佛光會的會長、幹部講,你真的想要往生,那你就要「無疾而終」,有很多會長、督導聽到無疾而終都嚇一跳說:「我”無疾”為何要”終”?」我在台北時,有一次東海大學我們有個跨科技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我是計畫總主持人,我們拿到計畫的幾個學校在做成果報告時,我講了一個概念,要無疾而終,很多教授聽不懂,質疑我。你現在外面跟人家講要無疾而終,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我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終?所以現在大家的觀念是「無疾不要終」,那就只好「有疾而終」。
請問大家,你認為現在的人比較容易「善終」,還是古時候的人比較容易「善終」?「當然是古時候人啊」「為什麼?」因為沒有那麼進步的醫學,古時候的人沒有管子可以插。醫學的技術、科技是進步了,但醫學的觀念並沒有進步。因為現代的醫學是不接受「自然死」的。我全台灣演講過的醫院超過四十家,最近很多醫院找我去講,他們聽我講了都覺得很震撼,他們被震撼到了之後,反而很有興趣找我去講,講演時連醫院裡的醫生、院長都坐在底下聽,我挑戰他們一件事,我就問院長:「死亡證書上為什麼不可以寫無疾而終?」你們知道嗎?死亡證書上是不可以寫無疾而終,都要有疾而終,最好是惡疾而終,這樣死的比較清楚一點,如果死亡證書上寫無疾而終,那表示死因不明,要解剖驗屍的。現在的醫療觀念是不接受自然死的,一定要跟你救到最後。我的學生一家人,有二個醫生、三個藥劑師、四個護理師,全家人可以開一間診所了,他來上我的課後,覺得釐清很多觀念,在他自己的媽媽要走的時候,他就極力表達不要急救,他二個弟弟當醫生的堅持要救。大家聽懂嗎?當醫生的人是很固執的,因為他不接受死亡,他認為醫學一定可以對抗死亡的。這個觀念大家先弄清楚,為什麼現在的人不得善終,就是因為現在的醫學不接受自然死。你要自然死,不行,那怎麼辦?要救,救到後來會怎麼樣?我做一個比喻,一架七四七的飛機有四個引擎,假使一個引擎已經熄火了,那其他三個引擎會不會比較吃力?同樣的道理,我們心肝脾胃腎,五臟六腑只要你活得夠老,總有一天你會有一個器官衰竭,大家同不同意?那當你有一個器官衰竭了,醫學的概念是不准你死,不讓你死,要急救,就要給你插管…。我們身上的五臟六腑,一個引擎熄火了,另外五個引擎不是更吃力了?那給你救救救,又一個引擎熄火了,剩下四個引擎,怎麼辦?我告訴大家,現在的觀念是──急救,而且要加碼的急救,要救到所有的引擎全部都熄火為止,所以現在的人是怎麼死的?我跟大家講清楚,你們很多人都不知道,你們今天晚上聽了一定很震撼,我告訴你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你不相信你打開報紙看看,金馬影帝葛香亭-多重器官衰竭而死,高凌風也是多重器官衰竭而死。
有一次我跟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教授聊天,他引述了柯文哲醫師講的一句話,他說:「他看過很多的病人,家裡面越是有錢、有權、有勢的病人,越是不得好死。」越是家大業大的人,越不能不急救,不急救表示不孝,一定要救到底。「救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家都不懂,就是救到你身體全部都衰竭,叫做救到底。只要有一個器官還沒有衰竭,他就繼續救,還有一點是大家不知道的,所有的急救術,都是套餐沒有單點的,這個都是醫院裡面他們知道而你們不知道的。我為什麼知道那麼多,告訴大家,開爸爸在三軍總醫院住了五年,我的大學生活就是在台大校園和醫院裡穿梭過了五年,我怎麼不清楚。我二十年前就開始做臨終關懷,每個月都到安寧病房,跟那些臨終的病人講話。
大家不了解,醫學是把「死亡」當成疾病來處理的,前二個禮拜我們請了台大醫院的名譽講座教授李源德到南華演講,他自己說他年輕時候非常堅持是要把病人救到底的,多活一分鐘他也要救,到現在年紀大了,他才知道當初的想法是錯誤,他走過這麼長的路,現在才領悟,但很多年輕的醫生還是一樣,是搶救派的。這些都現實的狀況,大家不知道的,所以今天晚上我要藉這個機會告訴大家,你如果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千萬要無疾而終。
我再講一個實例,差不多七、八年前,有一天早上我七點鐘不到,接到慈濟大林醫院的電話,要我去開會,因為現在醫院都要成立一個倫理委員會,而倫理委員會不可以自己關起門來開會,一定要找校外的專家、學者,我是其中的委員。那天說有個案件要討論,原來有個七十五歲的老先生,現在住在加護病房,家人要求要給他拔管,(現在新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改之後,家屬如果同意的話是可以拔管),那時不行,但是家屬很堅持,所以醫院很為難,就說我們開會討論,找了我是代表學術界,又找了位法律顧問,還有醫院的院長……開會了解之後,原來這位老人家在三年前曾經一口氣不來了,家人送到醫院去急救,救回來了之後,一天晚上這位老人家的兒子去照顧他,老人家那天情況比較穩定了,他就很鄭重的跟他兒子說:「我這次雖然是救回來了,但是我覺得我的體力已經到了最後期限了。」我問大家,你們都有到醫院治療的經驗,在治病的過程中,病人本身辛不辛苦?病人也要付出體力和精神的,急救對病人來說也是很傷的。所以這位老人家就跟他兒子說:「我這次已經到了最後期限了,萬一下一次有同樣情況發生,千萬不要送醫院,就讓我安心的走。」可惜這個兒子沒有把話聽進去,有聽沒有懂,沒有把話放在心上,因為當天晚上只有這個兒子去看他,沒有其他的人在場,而這個兒子也沒有把這個話告訴其他的人,我在猜想這個兒子可能覺得老爸好不容易救回來了,活到八、九十沒問題的,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好,時間過得很快,三年一下子就過去了,老人家又是一口氣不來了,可是這個兒子不在身邊,那你們說,這下要怎麼辦?當然是送醫院急診處,那醫院收了之後呢?絕對是SOP(標準作業程序),急救全套都上陣,我剛講了,再強調一次,急救包括CPR(心肺復甦術),插氣管……,全套沒有單點的。老人家還是昏迷不醒,當初交待的那個兒子趕到醫院去,看到老爸那個樣子,頓時後悔莫及,他那時候才講老爸當初怎麼跟他說的,怪他自己沒有放在心上,沒有跟兄弟姐妹講,後悔來不及了。後來他們開家庭會議,覺得違背老爸當初交待的心願,後來決定不要讓老爸繼續受苦,所以要求醫院要拔管。醫院擔心會有法律糾紛,我們從七點開會到九點,考慮來考慮去,覺得風險太大,萬一他們兄弟姐妹當中只要有一個人反對,醫院就吃不完兜著走,後來得了一個折衷的結論,要拔管可以,回家去拔,醫院不行,接回家去,派個護士陪他們回去自己拔。這是我親身經歷的。
我為什麼要跟大家講這麼多事情,因為整個社會,從社會到醫療界到醫院的觀念,對於死亡的觀念還是非常落後,落伍的。所以萬一你不是無疾而終,預知時至就去了,萬一你是有疾而終,萬一你的親人把你送到醫院去,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就說你們回去要成立「往生後援會」,還要有一個會長,你自己願意組織一個往生後援會,比如說,你有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他們要往生的時候,你自己當會長,你要堅持,你要抵抗得了,萬一醫生跟你講你挺不了的時候,你就說慧開法師說的,你就把我搬出來;然後你自己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你要培養一個當你往生後援會的會長,能夠挺得住的。
我剛講我的學生寫 e-mail 給我,就是質疑我:「為什麼沒有給媽媽插鼻胃管?是不是要把開媽媽餓死?」講到這裡,我要特別強調,開媽媽從住到耕莘到台大安寧病房,到最後我們把她接回家,前後四十三天,就靠每天一袋點滴,一袋營養液維持了43天的壽命,沒有營養不良餓死的問題。然後有一次,我弟弟在場,台大的醫生跟我弟弟說,每天一袋點滴,一袋營養液不夠,我們打那袋營養液叫台大五號,他說台大五號不是最營養的,還有更營養的東西,那更營養的東西就不能用點滴,要用插管的。你們知道插鼻胃管一天要灌幾次嗎?六次(至少是四次)。我弟弟就問醫生:「這麼營養的東西灌進去,出不來怎麼辦呢?」醫生說:「噢,沒想過這個問題耶!」這是我二弟親口告訴我的,醫生只管進不管出的。
我可以告訴大家,我為什麼那麼堅持不給開媽媽插鼻胃管,因為在我媽媽還有意識的時候,還可以講話時,她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排便排不乾淨,她一直覺得肚子裡的東西沒有排乾淨。我媽媽很愛乾淨,家裡面都一塵不染的。所以她就要求外勞幫她灌腸,但是因為她的肛門沒有力量憋不住,所以沒有效果,然後我回去時親自用吸管餵她喝水,她吸二口就嗆到了,因為吞嚥有困難,所以她拒絕,餵她吃東西也拒絕,她不吃東西,她還可以講話時說了一句話,我聽了很難過,她說:「我只要能夠大便,我就心滿意足了。」所以她最後要走的時候,最在意的不是吃東西,而是能不能排出去。因此她從耕莘到台大,都很認真努力在做一件事,就是排便。她其實是不需要吃東西的,這個道理我等下再告訴大家。
在台大醫院時,醫生跟護士都很驚訝,開媽媽每天只靠點滴,但氣色卻比剛住進醫院時好很多,所以我很多學生就有錯覺,覺得她不像臨終的病人,比較像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而且他們還覺得開媽媽會好起來。我說我自己的媽媽我不清楚嗎?MRI斷層掃描是已經不可逆轉的功能喪失,是已經壞死了,我非常清楚。我告訴大家,如果要用一般的醫療方式,讓媽媽掛在那裡,三年、五年、十年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我會被媽媽罵死,因為我媽媽做事情一向是非常阿莎力的,所以這有很多是超越醫療層面的東西。很多的病人因為搞不清楚,醫生也搞不清楚,病人家屬也搞不清楚,一直往他的肚子裡面灌東西,他沒有消化能力了,最後怎麼辦?只能囤積。再加上消化能力有問題了,所以在裡面發酵、漲氣,肚子鼓鼓的,所以走的時候,一肚子大便。
那有的醫生就跟家屬建議了,既然排不出來,那就在肚子邊打個洞做造口,造口可能會潰爛,可能會感染。那有些家屬同意打洞,有些家屬不同意打洞,最後一斷氣了,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統統洩出來。太多這種醫院裡面的事大家不知道。
我的那位學生,後來媽媽往生之後,隔年過年大年初一我回去照顧爸爸,他來拜年,忽然有感而發,他說他要跟我懺悔,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當初寫那封 e-mail 質疑我,但是後來他自己想通了,因為他自己的媽媽,在我媽媽往生三星期後也走了,那時候他才恍然大悟,那天他跟我說:「開師父,你靈性的層次太高了,我們學醫護的人無法理解,只有自己的媽媽走了,才懂您為什麼那麼堅持。」所以他說他要幫我推廣我的理念。
現在告訴大家一個重點,人走的時候,為什麼不用插管?不用吃東西?人走了就像落葉歸根,就像電腦要關機,電腦程序很複雜,開機需要一點時間,那關機也是一樣,要先從一些小程式開始關,再關到主程式,不像電燈泡馬上可以一下開一下關,那人體也是一樣,我們要走了,要先有些系統要開始關閉,首先要先關閉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他不需要吃東西了,也不用喝水了,所以消化系統要先關閉,這時候是要讓他的身體減輕負擔,開始關閉各項器官,理想的情況,最後把大腦關閉。
這時候他本來要關閉了,就像電腦準備要關機了,結果你又強行有指令進去不准他關機,這個電腦可能會當機的,同樣道理,當人要關機了,這個時候你再強制插鼻胃管,那你不是阻止我關機嗎?所以人正常的情況之下,是會產生臨終脫水的現象,這是自然的,因為他不需要了,就把身體多餘的東西開始排掉。
有一件事我覺得很安慰,因為開媽媽走的時候並沒有衰竭,他24日晚上往生,在 23日晚上他喘得很厲害,一分鐘呼吸60次,正常人是 15-18次,我看了很害怕,就打電話給台大安寧病房的醫生問怎麼辦,醫生也說不出所以然,他只有要我記錄一分鐘呼吸的次數,脈博、血壓,每小時記錄起來,我就教外勞做記錄,最後一筆記錄是24日晚上 7:20,他的血壓、心跳、體溫都正常,所以他沒有衰竭,前十小時我們己經把點滴都關掉了,他的呼吸也出現蛋白質的味道,而要走之前差不多16小時,血液循環開始停滯,腳底和背部出現瘀血。當天我 8:23接到弟弟電話說媽媽已經停止呼吸了,據我的二弟描述,當時我的弟弟、弟妹、姪兒、姪女四個人圍在媽媽的身邊,本來回去時媽媽都是昏迷的,在走之前他醒來了,還面帶微笑,我弟弟就跟他講了一段往事,讓他高興。我曾經把爸爸接到佛光山住了十六年,在叢林學院教書法,那時媽媽常帶孫子來山上,那時小朋友才剛學會講話,到了大雄寶殿不知道那個是佛像,他指著大殿的三尊佛像很興奮的說:「好大的娃娃。」媽媽聽到這段往事就開心的笑了。我弟弟就叫姪子姪女趕快大聲為奶奶唸佛,在唸到第一百聲的時候,媽媽呼吸了最後一口氣就走了。她全身非常的柔軟,沒有僵硬。而且最不可思議的,媽媽 8:20捨報往生就開始助念,本來說要念八小時,但因為政府規定入歛要二十四小時以後才行,所以大家念得意猶未盡,就繼續唸到隔天六點,總共念了22個小時,在為她換衣服時發現,之前身上的瘀血且變黑的腳底板,在助念後全部都消退且全身是柔軟的。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如果你要把親人接回家去,你要有一個配套的措施,首先要有一張醫療床,可以調角度的,第二、病人還需要一個點滴管,方便接點滴用,第三、你要準備一台氧氣機,因為病人會喘,這可以用租的,還有白天可能需要請一位有執照的護理看護,以上這些配套措施做好,你就可以把病人接回家去,不一定要在醫院裡。當然最高竿的是大家能夠「預知時至」、「無疾而終」。
我經常講一個李繼華老居士的故事,他要走那天不是躺在醫院,是去參加念佛共修。他在路上坐三輪車時,跟他老婆講:「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個人留下來會不會寂寞?」他沒說他當天要走。他老婆就回答他:「能夠往生是好事,你不用管我了。」他們的念佛共修後面有三十分鐘給老居士們輪流講開示,那天其實是輪到另一位魏老居士,但李居士說今天先讓他講,本來只講半小時的,結果講了一個半小時,他至誠懇切的叫大家念佛求往生,講完後就跟大家說:「告辭了,我先走一步,我要回家了。」大家不疑有他,李居士從二樓下來,在一樓的客廳沙發上盤腿一坐就走了。大家場地整理完下來,看他怎麼還坐在那裡,不是要回家了嗎?再一看,他已經安然坐化了。大家這才明白,原來他那天是來跟大家告別的,所以大家要學習這個模範。千萬大家不要有疾而終,大家要無疾而終,預知時至。
還有一點,往生不是佛教徒的專利。往生不是只有到西方才叫往生,上天堂下地獄都叫往生,在經典裡到六道任何一處去都是稱為往生。我去年到美國賓州演講,有位周海萍師姐講到他的外公,住在大陸浙江省一個小鎮當牧師,在過一百歲生日之前,他說自己活夠了,準備要走了,家人當然捨不得他走,海萍師姐的舅舅就跟他說:「你的生日快到,能不能等妹妹從美國回來跟你祝壽,過完生日再走。」老人家很爽快地說好,留下來過生日。結果生日一過完,第二天就走了。這不就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所以送給大家三千萬的紅包,第一個,千萬不要拖過你人生的賞味期;第二個,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你該畢業時就風光的畢業,不要拖在那裡;第三個,千萬要保留精神跟體力,你才能夠真正往生;你想往生到極樂世界,那阿彌陀佛是會到府接送,他要來接你,到時候你插了管子,人事不醒是上不了蓮花台的,所以你要精神抖擻,體力精神越好,你上升的品位越高。因此為什麼無疾而終如此的重要,你有疾而終,到時候佛要來接你的時候,你上不了蓮花台就慘了。
問:那什麼時候會知道要往生了呢?
答:一個月前會知道。
問:那要如何知道呢?
答:別擔心,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會來通知你。他會跟你個別聯絡的。
問:如果有人一直在看慢性病?
答:這就表示賞味期快過了,這時候就不是要求生,而是要求往生,要集中火力準備畢業考。 剛才讀誦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說到,不是只有我們在念佛,佛也在念我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母親會念兒子,但是兒子從來不會念母親,所以沒有感應啊。「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如果兒子也憶念母親,像母親憶念兒子一樣,那就有感應了,不是只有我們在念佛,佛也在念我們,但是你沒有感覺,如果你知道佛也在念你,你念的信心就更強烈了。《阿彌陀經》裡面也有講「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也就是說你在念佛的同時,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佛也在念我們啊。你要有這樣的認知,這樣念起佛來,那個力量就會不一樣了。所以鼓勵大家念佛不是呆呆的念,要有力量,真正要往生的時候,要有精神和體力,佛來接你,你跟他相應,絕對不是病到奄奄一息,那是去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