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慧思法師佛七開示~2020年07月開示

回目錄

諸位大家,「稱念彌陀,力量無比;安養極樂,希望無窮。」今日一會無限未來,如同經文所提「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念佛的下手處,不僅只在音聲、口誦如此而已,望文生義還是要觀,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一處就是我們的下手處;我們很想說,一處就是聚合在一起,一個空間是一處,當然沒錯。除此之外,這一處也可說是,諸上善人安立在六字洪名裡共同安逸在那一邊;這一處守著念、守著那一念、念佛的那一念,無染的念、清淨的念、悲切的念、誠懇的念、踏實的念,這一處指的就是念;再者,一處是哪一處?就是一心,心的那一處,就是佛子的歸鄉。

若是念佛以妄念念佛,就如同種稻空心,是你又能夠至心信樂,以一心念佛而求生淨土、一心念佛不顛倒,若臨命終時,彌陀與諸聖賢眾,必定來接引。經文這麼寫的,寫著「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若是顛倒就到哪裡去?不知道!是到極苦嗎?所以在一心,就是我們諸上善人聚會於一心、一念當中。

再者,那一處就是「法空性」;我們能不能念入「實相」那一處。光一處就有至少這麼多,然而我們念佛,卻往往念到妄想、貪瞋痴那一處,無力、無聊、睧沉、不知念啥、拿香跟著拜那一處;念到哪一處,自己並不知道。依此看來,並非嘴巴「唸唸」,就能夠到極樂世界;「當下若無有極樂之心,何來感召極樂之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是極樂之因,等一心不亂之時,方可成就得生極樂之果。

所以你的那處、我的那處跟他的那一處,左右鄰舍、所有的同參們的那一處各有不一樣,能夠念到百人會歸於一處,能量無比。所以善導大師之時,能夠千人念佛千人去,我們現在人,千人念佛沒人去;不是不想去,因為千人念佛集起來,還沒有那麼一丁點的功德力,怎麼去哪裡?別想去哪裡?所以要從一處下手,以合之為一。

所以一處可以內、可以外、可以有空間;也就是時間、空間,人間、內在、外在等等這一些。因此《彌陀經》雖是淺白,但是不容易。光是一句「如是我聞」,「如是」就是無有來、無有去,如實知。佛陀才會說,要諦聽、諦聽;真聽、實聽。能夠如實了知嗎?這位行者必定覺性很高。是心地清明、無有雜念方可如實,如實就是一對一,拷貝過來沒有偏差掉,內心、心靈是放空的,怎麼講就怎麼聽。

不會像佛陀所講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為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解不是所謂的語言的翻釋,而是眾生業習不同,聽後各有曲解、偏差、顛倒,是眾生業識不同、聽力不同、認知不同所致,所以是眾生的問題,並非佛陀的問題。因此這個「一」,光《彌陀經》就有多少「一」,都是談「一心」。禪修也談「一心」,什麼都談「一」,從一而終。乃至於,一時佛在舍衛國的「一」,是有「一」嗎?「一也是多,多也是一。」經典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怎麼說?譬如你是一個人,但一個人的呈現,不是只有外相,裡面含藏多少物質在其中,「一即是多,多會歸成一」是相,乃至體也是如此。所以要從「一處」下手,否則念到口乾舌燥、念到無力、念到不知在念啥,念到只有等時間到回去。回去哪裡?不是回你家,閻王老子那一邊。憑我們這樣念佛方式,能夠到哪裡去?只有空思妄想之事,你想要到極樂,憑這種調調是不可能的事。

佛法開了許多方便法門,但卻成為隨便。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能不能三個字,剛剛講兩個字叫做「一處」下手處,現在用三個字當作下手處,叫做「看得見」。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不是只有在佛堂裡念佛等往生,往生不是在佛堂,這不是在做臨終關懷。不是!所以「看得見」通於生活,生活中有動態、靜態,有張眼、閉目,有精進、睧沉,你要「看得見」世間的好壞;「看得見」對錯;看得到正跟邪,看得到!看得到!所以還要看得見內心裡面的正念、妄念、失念、邪見。

所以禪宗裡面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樣都是看,但我們有無看見真相?我們看到了什麼?不知道。眼視朦朧,什麼也沒看到。當你看不到聖賢之道,何來朝向聖賢路走?看不到佛法的殊勝性,何來有精進動力?往前突破呢?看不到大善知識稀有難得,何來有緊追不捨?看得到鼻息尚存叫做活,一口氣不來叫做走了,這些看得到嗎?叫做「如實見」。見道的見!

經典講「如實知」、「如實見」,是要明明白白的了解生命真相;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級叫做世間;若進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悟入我空;到了後面才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法二空,方可回歸契入中道「空、假、中」的平衡點。

所以從「如實知到如實見」,要看得見在世間悲苦之人多,我們能做的只安心念佛是福報大。看得見我佛七之後要怎麼去奮鬥,要怎麼提升生命?如何充份運用生命?要看得見!看得見我過去的錯誤,佛七之後要跟人家說對不起。我看得見!所以看得見不只是從外在的現象,還要看得見你內在,內心哪一些是需要修的,否則念佛念這麼多,念到哪裡去了?念到湖裡?因為你的功德力,你的主要破除的對象你不清楚,要修什麼?修頭殼一個洞?你也不知道。

我們說蓮友念佛就是要往生,臨終那一念何止這麼單純?臨終那一念可以讓你在此打盹嗎?不可能的事!那個是讓你慢慢的磨、磨、磨到沒有鬥志,磨到連一句佛號,連「阿」都阿不出來,因為痛到不行。那一念都難以舉起來,所以為什麼說「六字洪名畢竟該」。因為那一念彌陀的聖號或者佛陀的聖號能念出來那個叫「正念」,你能夠延續下去就是正念相續。你的能力、定力就能夠突破業力的考驗、牽引,這樣而來的,不然呢?

我們現在是在練習,不是在念佛是在練習也。練習各種考驗,這只是千百萬種的練習之一,你想想看,有一天你真的要走了,趕快把蒲團鋪好坐在那邊?不可能的!現在念佛很難坐著走的,通常是由人家抬著走比較多。這讓我們覺醒要精進努力。六度波羅蜜中有忍辱波羅蜜,菩薩道裡面有忍辱波羅蜜,藉由修持忍辱的力量,一個忍耐的力量到彼岸。佛陀在經典中說,布施、持戒之功德,不及忍辱的力量功德大。

《八大人覺經》講到,能夠有忍辱力量是名為大人,小不忍亂大謀。我們說要家和萬事興,怎麼來?容忍!現在夏天冷氣關掉,你會如何?心浮氣就燥,你不會享受樂在其中,好不容易能夠有流汗排毒的機會,轉個念!外面的果子熟了它要不要忍,忍受「時間相」的成就,365天才成熟了那麼一顆。風吹雨淋日曬,它也要很努力的忍過去,我們知道它是我們的老師。要忍!

所以在忍裡面,在經典記載,「忍」有二忍、三忍、五忍、甚至有三十六忍;細分為伏忍、順忍。伏忍是調伏、壓著,順著就接受了等等這些。普遍了解忍,以三忍來講就是「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大家雖然知道,但做到了?我天天也都在忍,飢餓要忍、吃太飽睡不著也要忍,寮房沒泠氣只有電扇,熱到凌晨才睡也要忍,冷氣太冷也要忍,都是外在的。別人的揶揄嘲笑,這些外在的都要忍。要不然請醫師證明罹患「知覺失調症」,後面就可能很好做事。

所以生忍就是「眾生忍」,這個「生」是眾生。也就是經由有情眾生的言語行為太多,很明顯的就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四順、四違的考驗。很有名的公案,佛印禪師跟蘇東坡居士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我們看到的是東坡居士出糗,我們都是佛印禪師說的「一屁打過江」。語言上的刺激忍得住嗎?試試看?所以從八風裡面的刺激非只是傻傻的忍氣吞聲,忍要有智慧去化解。

你會說,他為何要說這種傷人言語?真是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順著理了解眾生的習性,你就能接受。明知對方是瘋子,他罵你時還會跟他爭吵嗎?不會。因為你早知道這是瘋子。許多事是我們對境生迷,明白此理,就不會針鋒相對。所以法會的時候諸位在寫什麼?特別多的人寫什麼?累劫冤親債主!就是這麼來的,你一句、我一句,再來就是榜上有名,互相超薦,我是人家的冤親債主,你也是別人的冤親債主,相互寫超薦牌。這又有多少助益?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以忍「生忍」,眾生的毀謗我們能不能用智慧來化解,而不惱怒。所以長養一份慈悲,你也在實踐菩薩戒裡面總則就是饒益有情。第二個是「法忍」從生忍裡面去破忍;從法忍裡面法界(自然界)破法而成就法空;從眾生忍成就我空。

在佛經裡面各種考驗都有,我們去讀一下《錙門崇行錄》裡面記載曇無竭大師隨著二十幾位行者僧人西去取經,越過蔥領要爬過雪山,我們現在的經典是諸師大德用命去西天一部一部扛回來的。不是現在用網路下載即可,所以現在很難出現這樣有力的高僧。很難!因為方便。要是我能夠去經過雪山,雪山的坑崁古人留下來的就是一個洞、一個洞。要爬過去,不像現代有登山裝備,登山繩、登山鞋、防寒衣什麼全部裝備、GPS高山氣壓機裝備齊全。

過去的僧人要嘛什麼沒有,有命一條,哪邊跌倒哪邊爬起來,爬著山岩壁。經典的描述就像是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電線桿,電線桿左右都有一個洞,鐵桿子穿進去拔起來又穿進去這樣子。曇無竭大師他們就是這樣一個洞、一個洞腳下木棍拔起來再往上插再攀,就這樣越過雪山。越過雪山點名,有的許多是被冷風一吹就掉下去,若是一陣陣的地球暖化冰山溶解還可以看得到那時候的僧人,真的是可以看得到。冷風一吹繩索一搖晃就掉下去,你連阿彌陀佛四個字都來不及,你若是正念不及的話,「阿」…就不知去哪裡了。之後去到平地點名,不見了十二位,少了十二位都在裡面,繼續從平地往北天竺、中天竺這樣走進去,到了原點才剩下五位,二十五位只剩下五分之一留著,但是還要再回來。這個談的就是「法忍」,大自然的考驗不退縮。

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九九,八十一難,我們幾難?我們應該還沒有那麼難,都是小的。所以大自然的考驗,我們能不能過?還記得921吧!大地震劇烈搖晃,有些親眷朋友被壓在底下,內心急如焚,此時產生強烈的生命力「我要活出去」。那個強烈意識心,就是平常所說的我執、對生命的熱愛;學佛雖說不要有我執,但是不能對生命沒有熱愛力。所以被壓在底下,他想見家人、希望還有明天、轉化我執成為求生的意志,底下一天、二天、三天等到被救出,能撐過考驗就有活的機會,撐不過就走了。

世間許多要成長、成就的,必須經過對法的容忍、考驗、認知,仍至於承擔,進一步才可到達無生法忍,悟無生忍。從緣起法的角度來講,你這個人是不存在,「你」這個概念也不存在,因為概念是組合性的,色身也是組合性的,你是誰?你去看、去參自己是誰?不知道是誰就會跟著無明走,知道是誰方能登聖地,叫做悟無生忍「花開見佛悟無生」。如此的緣起性空,也就是叫因緣有那個相,體性、空性,性跟相這樣的差別。

能夠完成無生忍,才能成就「人法、我法」二空;眾生忍稱人空也叫我空,法忍稱法空。人法二空才是成就,佛陀所說「忍辱波羅蜜」,實踐忍辱者,一定能到彼岸,這是肯定的。因它具有修行的層次存在,並非僅是單純的「忍」,其背後是行者不斷修持的艱辛歷程。原始教典中佛陀講到六隨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其一都能生天成為天人,在《增一阿含經》中對此有很多的描述。

只是眾生大都不是真修,是旁修或雜修。為什麼單修一念就能夠升天,因為目標就是在「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如此而來。所以,以上從如實知的一處「如實見」看見了什麼東西,以忍為認真承擔,以忍才有改變、才有突破;以忍才能有成就的一天。諸位坐在那邊辛苦,要睡睡不了,要醒不甘願,所以許許多多在這一個經文裡面就講了五濁惡世你不忍,你要跑到哪邊學忍?

最後,「一處」裡面還有一訣竅叫做「當下」,一處就是當下,了不起。除了稱名念佛以外,經文如實的展現,念誦得很流暢,不因熟悉而投機取巧,那個不算是真正熟能生巧,那個是熟能生投機取巧,那差了!所以念著、念著,就有可能內在契機引發之下善根發相之時,聽人一句就開竅、開悟了。過去祖師大德有看了《大智度論》一句話悟了。「悟」解了、通透了、明白了,「一理通萬理徹」。禪門裡邊說黑漆燈籠打破了是什麼?就是開竅了,打破了無明,後面好修,能夠踏踏實實這叫做見道,後面就是修道,才能証道、悟道。

所以修行不會很困難,只是願不願意死心塌地,修行也不會很複雜,它就是一言一句,一個口訣,讓我們奉行一輩子。如此孰者為輕、孰者為重,只要把世間的責任義務了結了,死心蹋地皈依佛陀,跟著佛陀的脚步走,不會有錯誤的。諸位,當我們還有體力坐在這邊,還有元氣一聲、一聲的不管是念佛也好、叫佛也好、喊佛也好,反正聲音能夠念出來就好。趁著四大還調順之時,要懇懇切切、踏踏實實修這一念讓它深入,必定極樂果成有你的份。我們再繼續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