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慧思法師佛七開示~2020年10月開示

回目錄

各位同參,大家吉祥:

有道是「朗朗晴空日當中,念念彌陀人法空」,一路來我們都是以持名念佛,但是念佛若不入心,那也只是嘴皮子在念,種種福田、積積福德而已。祖師很善巧的用這種方式念佛,緣於原始佛教的六隨念,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隨念。也有十隨念,原始教典是以念佛的功德,十八不共法等等的萬德,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到末流依持名念佛,相同於天台止觀禪修的「繫緣止」,也就是「三止」裡面的繫緣止。

第一是體真止,第二是繫緣止,第三是制心止。用這「三止」的三個方向來展現出空、假、中的概念;繫緣止是有一所緣境隨心念繫在那邊,心念繫念在一個目標對象上。是心,不是用嘴巴繫在佛號上面,而心卻到處妄想紛飛,那種已經是很末流了。

所以在「念」的穩定性,從原始教典一直到北傳佛教,很重視這個「念」,心念的的「念」,它要有所依止,若無依止、無所緣境,會很分散容易跑掉。譬如想要集中一個目標去做專注訓練,很容易並不困難,六根緣於六塵,只要適意、喜歡就會投入進去專注在那邊。小朋友肚子餓專注奶嘴;青年交男女朋友,只要一聽到聲音就會跑過去;父母聽到孩子叫聲,馬上警覺起來。但是,佛陀聲聲叫佛弟子「醒來~醒來~」,好像佛弟子不太理祂。所以要專注一趣,青年給他電動他哪裡都不會跑,專注在裡面。

你有無專注的時候?有啊!回過頭來說這個「念」,原始教典「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裡面都有個「念」;依法門講這個「念」就是「四念住」,「念」能夠安住所緣專注的目標,所以相當、相當重要。禪淨是一體的、相同的,為何要將念鎖住在一個點上、一個目標上呢?因它像一頭牛,未經過馴服就會犯人苗稼而不自知。所以佛陀方便施設叫做「要持戒、軌範」,如同圍籬笆一樣,把牠圍起來再怎麼闖都是在裡面,闖久了就不會跑出去。

所以依持戒進一步就是要朝向修定,身心的軌範在二十五方便裡面叫做「具緣」。「具五緣」就是萬事具備、眾因緣和合,能夠有所軌範的讓妄心在空間事相上流轉,流轉就好,慢慢的權巧方便給予功德力。所以佛陀在原始教典先說「端正法」,後說「正法要」;端正法-戒緣,正法要出離緣,一個層次一個層次提升起來。

因此我們念佛,想想看我是用嘴巴念,還是心在念?還是心繫念?繫念,綁住的意思,在那個目標,讓整個意動、波動的心,能夠逐漸平穩喜歡。為什麼要喜歡它?因為能夠發定,發定才能看清事相的來龍去脈,而產生些許慧出來,出離問題的慧,智為看透;慧為處理事相的方便。所以「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個是我們都要的一個次第。佛陀留下來的不是什麼人說的,祂用三大阿僧祇劫歸納出最方便的道次第「戒、定、慧」,但是學人會去相信這三個次第嗎?有,會相信!但是不久。因為太簡單了,不容易做到;太單純了,看起來是很複雜的。

所以一個平穩的心,能加深你念佛的法樂住,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因為念佛沒有念到歡喜,請不要談心開意解,若老是停留在念出歡喜的話,最後恐怕只有嘴巴往生或是全身都燒光了,僅剩舌頭往生。對生活中的意志不善行,它產生不了作用,因沒有一顆穩定的心,就會隨波逐流。

六塵境一起,鼻聞香、眼觀色、耳聽聲,心很易就被拉走,非常容易被拉走,別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感覺良好太多人了。因為只要糾察來考驗一下,沒道理喝斥,你會感覺如何?我要去找堂主永藏法師理論「為何有這種人,這麼無理、沒人情味」。由此可導出出離心的懇切,普賢菩薩警眾偈說「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是我們樂在其中,只有苦壓迫來的時候,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眾苦無法解的時候,我才想到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您在哪裡?

身體強健的時候你會去想佛祖嗎?別欺人了!你年輕的時候怎麼不來這裡念佛?因為那時候年輕啊!如此,為什麼念佛就是要上了年紀?為何不會小朋友、小菩薩來念佛?青年菩薩來念佛?成年菩薩來念佛?對不對。我為什麼要來念佛?因為佛陀坐在西方,人生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昏日落就在西方,所以我們是一體的,日正當中不會找阿彌陀佛的,因為佛陀不在當中。也可說是人生經過所有酸甜苦辣的考驗,嘗試過人生百味,才曉得回頭,才想到彌陀始終不離不棄,從你出生到滿口假牙還在等著你回來。

所以三時繫念說「遠迎新佛奉慈恩」,新佛不是新亡靈,是很尊重的遠迎新佛。所以念佛所謂何來?不是求個穩定的心嗎?就因心不穩定,所以雜七雜八的話會隨便出口,事情也會隨意而為,種種妄想雜念都在一起攪和,心茫茫然穩定不下來就無法產生自制力;穩不下來就看不清事物真相,穩不下來心就難以向法。

所以念佛也要轉心向法,並非七天光用口念,念到口乾舌燥也枉然,即使食用了一堆枇杷膏、薄荷糖、潤喉糖,吃了一堆有效嗎?改天去極樂世界也要帶枇杷膏去嗎?那裡二六時中,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比大家在念佛堂念佛更精進亳無懈怠,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你能帶什麼東西去?想不到要帶什麼東西去。

所以導歸回來為何要念佛?普遍念佛是等往生,還是念佛去極樂世界?憑你怎麼去?憑什麼你這樣念就能去?若是念得久的話,CD放下去比我們念得持久,它不會跳針,你會跳針。它多精進,只要有電可以持續24小時念給你聽。但是我們念了之後,它的用意是什麼?用一念止妄念,一念彌陀能止萬念妄想。彌陀這句亦是虛,它只是方便。所以藉由這個「念」各家、各派開演出不同的方式去作觀,念佛法門就用語音念著,早期並非用念的,代代流傳下來才用念的,念著、念著到後來反而會覺得只要有念佛就能夠得度,你想想看,念了一輩子得度了嗎?信心是否已具足?還是一直是抱住那隻腳,叫做佛腳。

念佛的主要用意,心寂靜。由這點寂靜你會看到現象界無常的流轉,「人無常、法無常、我也無常相、事事樣樣皆無常,皆是生滅」。在生滅的過程,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當中,你會發現佛陀講的無常法確是如此。請問剛剛大聲小聲念那麼多佛號,現在跑去哪裡?不也是一句一句無常的展現~展現?要從句句無常相的佛號音聲相觀進去,念是無常、音聲是無常,後面這尊佛像亦無常,並無永恆不變的存在,只是藉假修真,能夠觀自本心、悟自本性而來。

所以讓「念」平穩下來能發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個定並不需要所謂的「深定」。佛陀住世的時候一直到北傳禪宗之前,都屬於洞窟型、禪窟型,獨修比較多,都是走那個方向。後來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有叢林制度出現才有集體共修。我們不需要用那麼深的穩定心進去,只要用薄分定,也就是凡夫的念,現在的穩定心不讓它分散掉,就能止惡行善、向善,佛號的力量就會升起。

我們為什麼要掐著珠子念佛?那算是一條繩子綁著,倘若今天無念珠、計數器就念不出來?這只是一個方便,所以不要方便捨正直,卻莫方便捨正直。依方便法而導歸這是修道的前行,終究還要進入正道的正修而來的。所以要念而無念,因此用了「薄分定」就可以止惡行善,以止惡行善反回來自己能夠感受到行善的法樂,所以因此能夠有法樂住,你會加強善的循環,而不是惡的循環。

俗話說,談事兩句話,做事生生世世,人不要去強求打拼與人比較。原始凡夫的出離方式根深柢固,烙印在阿賴耶識中,因為人的心,相應於那一種就會先將該種子識調出來,若不以修的心去看待,修的方法就無法生起。好比,大家坐在此念佛,各個看起來很莊嚴,但若回到家看電視的樣貌能莊嚴,還是令人不敢苟同的奇形八怪?所以修行需要具緣、眾緣的和合,摒除一些外緣而來的,所以有薄分定才能發慧。

因此念佛如同天台所說的「繫緣止」,假空為「體真止」,體悟真如實性空相,繫緣止普遍採用。觀呼吸,不淨觀、慈悲觀都是繫緣止。只要有對象都是生滅法、假合之物,有漏的。所以繫止在所緣境上叫繫緣止。「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制心止,是空、假皆不算,依中道的非空非有的制心止而來悟入。

所以我們念個佛,念到哪裡去?一輩子能夠念出信心、道理、柔軟心、不鄙視眾生嗎?就如某位法師所講到眼睛有業障。我們能不能念出六根是淨土,而不是西方淨土?說實在的,我們相信十萬億佛國那裡有一淨土,但是不相信「十萬億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三時繫念〉中峰明本國師所講的,十萬億程不隔一塵在說什麼?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講得清楚明白,但大家不相信此說法,只相信有個地方可以去。用什麼去?用靈魂出竅、中陰身去?為什麼?因為我還沒有認識這個色身是假的、是生滅的,心還未很懇切。這個念還是假的,諸位我們可以看物質體是假合四大,這是佛陀講的。

從十二因緣法來看「無明、行、識、名、色…」名色是精神跟物體的結合才形成人,少了或不同一些元素就如同木頭或阿飄。當這個色身是假合的,所以要常去觀察思惟,我們會懂,但是產生不了力量,沒有深觀,只有一直在廣行。深觀是用智慧去斷除煩惱習性,廣行是廣大行持菩薩方便法;所以,精神體上也是組合的,不要相信它是真的。

人的大腦各自負責空間的辨別、香味的區別、語言文字的控制,這些組合起來才叫做頭腦;若生銹、當機會如何?將這些拿掉會如何?會分辨不出來,有人說是香的,但失智、失能的長者就不會覺得是香的,即使將整包調味品放入食物中,他們也會說平淡無味,因為他們天生感知神經錯亂了,已無概念,生活中六根對六塵就難以去分別。

大家現在坐在此念佛腿麻了,麻掉了就沒有感覺。若少了感覺,對所有的空間、味道、語言,就會如同鴨子聽雷般毫無辦法。所以,人是靠幾大辨別系統來周遊、行持於世間,若把這些概念拿掉了,你是誰?色身也不是你的,請問你在哪裡?別想還有一個非人、中陰身,那個叫做我執很強,認為還有一個,就會留戀在那邊,他沒辦法深刻去思惟法義是如此的,是值得去印證的,是一步步進入,方可花開見佛悟無生。

那是什麼花?是心花怒放的花或還有個花可得嗎?那只是一形容詞。見到什麼佛了?若「見佛悟無生」,你天天都在這邊見佛,悟無生了嗎?常常只是悟到坐太久腿麻了。你見到的是相佛、法身佛、空性佛,是哪一種?只是方便說,因為是相對的,有佛就有魔、有魔就有佛,沒有魔時有佛?「是佛非佛名為佛」,那是什麼?這個東西不叫佛,那叫什麼?請問?還是佛!是不是?

如同丹霞禪師,若是佛的話燒了可以有舍利吧!你去燒燒看?所以,人對世間萬象的認知,經常是給一個黏一個,黏到最後,跟他講「什麼都不是」!既然什麼都不是,你告訴我這麼多做什麼?我有說什麼?如同《金剛經》所說,若是說我在說法,是你在謗佛。這下子我們天天在講「佛說…佛說…」,豈不是天天都在罵佛、栽贓給佛陀?這只是啟發式的說法,讓我們看到自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先找那個心,但是那個不是終點,「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還是方便說。因為覓心了不可得,那是什麼東西?

所以我們念佛想往生極樂世界,要好好去學習、在職進修,因為菩薩要發願度眾生,學佛才有意義。因此各種法門,像今天所說的「繫緣止」,千百般的法門都在這個區塊裡面去開演,也不出四大系統「身、受、心、法」,你觀修也是在這四大系統裡面,無論祖師禪、如來禪等等,天台止觀禪修、淨土念佛這些法門皆是。為什麼?

因為,初期的念佛是實相念佛,之後是觀像念佛也做觀想念佛,到現在是稱名念佛,到21世紀末流不知會有什麼方式念佛。實相觀不契入,就用觀像的取相,這取相也是繫緣止。取相修定發慧之後,覺得靜靜的沒什麼意思,就加上五音念佛、七字念佛、六字念佛,彷彿有聲音也好聽,提升音樂細胞的活絡吧!導歸到最後,只剩動口念著~念著,心卻不穩定。念佛妄想總是閒,所以念佛要念到心裡,不要只是念在外面。要從外面念到裡面,不要念著~念著從裡面又將它念到外面,才不會白忙一場。

念佛,要念到心柔軟、心清明,念著~念著~念出待人好、念出舉手功德妙。從六根念佛念出六根淨土,不出唯心淨土。因此,從天台的「三止」,提出所謂「繫緣止」念佛,讓大家有點了解。回歸回來「你」是誰?五蘊非我,五蘊本空,精神的意識也是妄,識心所是妄、精神也是假合的,四大亦是假合,那流轉生命的是誰?誰曉得!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才會有「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講真話沒人相信,說假話反而讓大家深信不疑。講直接的答案給你,你不相信,總是要講假的,讓你去繞圈圈,你會覺得這才有修。今天若祖師創念佛堂,說要燒金紙,你也會真的去燒;說念佛之前要先禮佛百拜,你也會照著拜,但卻不知為何要拜,所拜為何?

所以直接講的,像星雲大師說「我是佛」是有依據的,所指的是相似理即佛而非究竟即佛。道理上來說,我們是凡夫位的佛。但是講實際的通常比較不會接受,說單純的卻覺得怪怪的,要講複雜點的;要修許多法門的;要拜很多佛菩薩神明的,反而讓你覺得有效用。

所以諸位念佛無外乎說好話,因為阿彌陀佛這句就是好話,所以你在說好話不亞於念佛,說讚美、鼓勵的話也是在念佛,這是我們的師父星雲大師講的。如此,要能夠權便「權教達實心,悲憫巧為說」,亦可說「正教達實心,悲憫巧為說」。如此,生活中有太多的權教,但正教進不去,我們就用權教進去,我們時間也超過了,大家好好念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