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永藏法師佛七開示~2014年9月

回目錄

9/6
  佛光山淨業林佛七第六天,堂主永藏法師看到大家的用功,感覺得出各位的稍微法喜。如何修?記得要正確的正,正法;第二個修理,人家說拜佛的不知道理,就像牛嚼草皮,無滋無味,我們念佛法門,我們自己要去學學理,修理要修到清明通悟。

昨天講到說修行,我們要糾正我們自己的行為,持續正確的行為一直到成佛,那就是修持的力量。我們講修持,持之以恆修持。什麼是修行?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壞的事情都不能做,一直到成佛都不做,所以就是止持。

電梯的佈告上面貼著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止持、作持,這個就是修行,然後修持,持之以恆,這二句話是誰的法語?七佛的,七佛,過去七位佛祖都這樣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下面二句呢,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就是我們自己要清淨我們這一個心念,這個才是佛要告訴我們的,這個才是覺悟的教法。

「佛」字不是指那一位佛,佛就是覺悟,自己覺悟,幫別人覺悟,覺他,然後覺悟的行為圓滿,所以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七位佛都是講這樣的話,這個就是持續下去的力量,就是修持,一直到我們成佛。

接著,我們行菩薩道裡面有「眾生無邊誓願度」,什麼人都度,就是我的仇人不度,那仇人是不是眾生?我們就起了分別心。度眾的心要持續下去,修持的力量也必須要我們自己一直發願。正如我們打佛七,但那不只是一個佛七,我們說作持,作持就是持續下去都在做,都在做這個修行。

持續下去的力量,肚子餓了去過堂,有東西進去就不餓,它滋養我們的身體,所以修持的力量產生這種功力,能夠養我們的慧命。

再來談「修養」,我們要修福修慧做義工種種,而不是只有深入經藏而已,深入經藏也要,修福報也要,修智慧也要,如果我們修行修到資糧位,這個資糧位你沒有修到,那我們就也沒有東西可以養我們的慧命。堂主永藏法師引用兩位修到羅漢的 故事,說明修福修慧的重要性,所以佛經裡常講說: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如果我們達到這個資糧位,要好好把握,不要隨便浪費,所以大師跟我們講要「惜福結緣利人天」。把握這個機會,好好的愛惜自己的福報。因此我們「生生世世都要行菩薩道」,要修福修慧。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成道。「道」就是路,道,能通往成佛的那一條路,所以我們知道以後要見道,見道以後呢要修道。不管是修持、修養、修道,其實都是要大家要有心。

最後堂主永藏法師慎重表示,「我們學佛是要反觀自照」,不要因為在修道就自以為很了不起,要時時檢驗自己。一句佛號持續下去有很大的功用,而且妙不可言,那個妙用就必須自己要運用,改進自己,那我們要成佛就有望了,大家要持續念佛,用心念佛!


9/5
  佛光山淨業林佛七,下午有新參問「腳麻到沒有感覺無法站起來繞佛怎麼辦?」新參問的問題幾乎舊參都有遇到過。今早也有人寫紙條問:「花開見佛悟無生」是什麼意思?迴向偈說「願生西方淨土中」,就是說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是父母血氣所生,比較污濁的,在極樂世界是九品蓮花、七寶池內、八功德水,然後有蓮花朵朵,這個九品蓮花,有分上、中、下,所以九品蓮花為父母,就是生到極樂世界從蓮花裡面化生。蓮花裡面化生,沒有每一個人都能花開見佛,就是剛生到極樂世界,就好像我們去看蓮花池,蓮花池裡面的蓮花有沒有每一朵都開?

堂主永藏法師進一步分析,在極樂世界所謂的上、中、下,也就是蓮花的等級不一樣,所以這個跟我們在這邊修行有關係,這樣講起來就要講一個《觀無量壽經》,如果要講這個九品往生講得很清楚,就要《觀無量壽經》講一半,《觀無量壽經》前半部是教我們要如何觀想,最後面才講到九品往生。

何謂「無生」?不生不滅是無生。我們這裡有生滅,一個人出生了,在這個世界過一輩子生、老、病、死。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無生法,悟無生。實際上,無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 修行人要修正,要修理。理要明,修理要修到清、明、通、悟。

堂主永藏法師比喻,娑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用不同的時間來算計,就好像台幣跟美金不同的計算法一樣。悟無生是要修到悟無生法忍,菩薩道裡要修忍辱,忍有眾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眾生忍就是眾生要忍耐種種的現象。

修行要修什麼?修住還是不住?住就是執著,不住就是不執著,但是也有人講,菩薩的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幾個階位。這個住是安住,菩薩的修行次第,第一要,要起信心,相信你的師長,相信你的常住,菩薩道的第一個就是十信。

堂主永藏法師強調,執著跟堅持是不一樣的,堅持是選擇一個善者,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沒有後悔過。接下來談修行,如果我們今天來念念佛、明天去抄抄經、後天再坐幾支香,反正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也不是說這樣子修是不對的。如果有水的在一百公尺,而我們每挖二、三十公尺,就另一個井挖,從不挖到一百公尺,根本喝不到水。所以持續很重要,我們念了四十分鐘的佛,要持續念,修行要進一步修持,持續的力量,就是一種恒心。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每一位成佛的大覺釋尊,都是有持續的力量,而且是等持、總持,所以我們在修持上要持之以恒。

有修持的力量,才能長養我們的慧命。堂主永藏法師說美國撥了十億美金做研究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念佛、禪修對老人癡呆確實有改善。人為什麼會有老人癡呆症?因為現代的人,什麼都丟給手機、平板電腦。腦有幾個部位沒有常用,自然就會作廢。念佛能記得阿彌陀佛,而且要一句接一句;修禪則有數息,所以我們念佛、禪修就是會用到腦,而且我們還把它淨化,淨化不是放空空(傻傻),我們是類似整理一下,如果用電腦比喻,就是電腦有時候跑很慢,就是塞了太多東西,把它清理一下、整理一下,東西挪一挪,電腦就跑出很多空間出來。我們把負擔、壓力整理一下,修正正確的方法,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堂主永藏法師再次比喻,持續的力量猶如開車需要踩油門,才能持續往前跑。所以,永藏法師一再勉勵大家,要有持續的力量,持續的念佛。


9/2
  今天是佛光山淨業林佛七第二個晚上的大迴向,堂主永藏法師開示,大家從四面八方來,有些很悠閒,有些很匆忙,所以第一天念佛,心會比較不定;需要藉由佛號接連不斷地把我們的心定下來。

堂主永藏法師說,人生不同的境界會有不同的體驗。有的人從來沒有到某一個境界,他不能了解當事者的痛苦,比如有夫妻結婚,到已經快入棺材,才吵著要離婚,而且是太太堅持要離婚。但是法官判不出來,因為體驗不同。古代打七,通常主七和尚或住持、主法和尚會用一則法語提醒大家好好的用功。七天圓滿,大家體驗如何?如人飲水。

換了不同念佛的人,念佛的心會一樣嗎?眾生常常都是分別心。好像若去看一場電影,演員是影帝、影后,大排長龍去看。若只是小牌演員,演再好,票房卻慘跌,那就是眾生的分別心。因為我們這個分別心,所以我們才不能成佛。

分別心從哪裡來?我思、我見、我愛、我念、我想,這個我,不是佛陀講的常樂我淨的我。眼、耳、鼻、舌、身、意去對著外面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識。

我們如何產生分別?就是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這個,那就是一個我、我愛、我見,進而去思考,就是我思,產生念頭,就是我的念頭。這一個「我」,不是真我,所以我們就因為這樣子,身、口、意作業。造了好的業多,我們就生到善道;造的惡業多,我們就生到惡道,就佛法講的相應,因此我們的這個心,隨著外境、隨著六根攀緣,產生種種的行為、造業,然後去六道輪迴,十法界、四生九有。

如此輪迴,會不會疲勞?有的從遠道而來,念佛到今天,看起來很疲勞,所以六塵塵勞,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怎麼來?我們的心招惹來的。因此,我們用種種方法,如禪修,安那般那法、止觀法等等來修行。念佛法門就是靠著佛陀的加持,持這個聖號。

有人說念佛是他力。其實我們念佛,嘴巴念出來。如果嘴 巴不念,現在什麼音響、MP3隨身聽很方便,USB插了也可以念佛。自己都不念,這樣好嗎?會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所以我們念佛要自己開口念,身體也要有行住坐卧的威儀。

堂主永藏法師接著說,念佛,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性。七天念佛,走路、睡覺、坐著、躺著、吃飯也念佛,無論到哪裡都在念佛,但是要注意這個念是要我們的心念。不然晚上人家睡覺,你在念阿彌陀佛,大家都不要睡了。

永藏法師分享,在高雄小港九年的體驗,救護車、摩托車、飊車族、消防車,還有打地基種種吵聲。相信是參了二十四個佛七的一點力量,才能讓他撐那麼久。

最後,堂主永藏法師以「紅塵鍛鍊三千天,酸甜苦辣皆嘗遍,念佛須經親體驗,方能火焰化紅蓮」與大家共勉。


9/1
  堂主永藏法師於佛七勉勵信眾,藉由佛號接連不斷,把我們的心定下來。從不同的生活例子,說明人生不同的境界會有不同的體驗。七天圓滿了,大家體驗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我們要體驗什麼呢?

堂主進一步講到分別心,我思、我見、我愛、我念、我想,這個我,不是佛陀講的常樂我淨的我。眼、耳、鼻、舌、身、意去對著外面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產生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識。這六根向外攀緣造業,對我們的心會產生執著,喜歡與不喜歡等等分別心。因此我們的這個心,隨著外境、隨著六根攀緣,產生種種的行為、造業,然後去六道輪迴,十法界、四生九有。

輪迴,會不會疲勞?永藏法師接著說,從心所產生的種種念,惡念去惡道;善念去善道。將這個念淨化,就能去淨土。所以我們這個心、這個念很重要。打佛七,一定要先自己開口念。開口念,讓嘴巴聽我們的話,身體也要有行住坐卧的威儀。永藏法師分享,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喧鬧環境,靜心念佛的體會。只要把心定下來,培養我們念佛,隨時隨地都在聖號上面。

堂主提到,同事攝,就是要跟眾生一樣的經驗,一樣的體驗,所以叫同事攝。我們大家既然都從紅塵世間來到這裡,我們為什麼不放下那些?才幾天每一支香,若跟三千多個日子比,七天來講是不是很少,幾分之幾?"紅塵鍛鍊三千天,酸甜苦辣皆嘗遍,念佛需經親體驗,方能火焰化紅蓮"。永藏法師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希望信眾能定下心,專心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