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不合理的行為,鑽牛角尖,起無明,與煩惱相應,貪瞋癡慢疑,邪見與偏見,都是根本煩惱,不能得到快樂。
曾經有位陽光男孩,先天無手無腳,卻是掌管兩家大公司的總裁,他能以毅力克服先天的身障,以殘缺的小腳每分鐘打出45個英文字,並四處演講,比正常人更精進和勇猛。
即使身體不適,用心念佛,仍能身無病苦,因此,切勿障礙自己。星雲大師現況眼睛不好,雙腳行動不便,仍能每日寫一筆字及四處弘法,星雲大師所寫「2015致護法信徒的一封信」,大家要看要讀。大師一生事蹟,轉識成智,非凡人所能為。
永藏法師每每憶及大師主法,其虔誠捻香之動作,令人感動,久久不忘。佛在心中,今日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彼此激勵用功,去除煩惱,乃過去世之發心,修福修慧之自受用。
念佛功夫要念到甚麼程度呢?念佛念成串,如銅牆鐵壁般,紅塵中,盡去五欲六塵,佛法在人間,發願為人間行者,知眾生之苦,如慈悲的醫生,施藥解除病苦。
佛法即是靈藥,「阿彌陀佛」是無上妙藥,要與「阿彌陀佛」形影不離,增長知識,靜中養成,動中磨練,懷慚愧心,來念佛,增長智慧,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時把佛法繫念在心,究竟人人都能成佛。
1/6 永藏法師開示,念佛的速度愈快愈好,可以屏除雜念、煩惱,可被阿彌陀佛降服,轉識成智。
無明妄想與根本煩惱相應,貪瞋痴慢疑,無明,邪見,度日如年,不喜歡週遭的因緣,可是又避之不及,要控制心的力量。慈悲喜捨遍法界,要有轉念的工夫,不要處處要求別人,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的因緣,是發願每一眾生皆能成佛,累生累劫以來有著不可思議的修練過程,因此,學佛念佛要有信心,不退道心。
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之過去生因緣,成就大悲普門,世尊:光明於娑婆世界,20恆河沙。觀音菩薩於無量劫前,為一修行居士。
久遠劫前,長納及妻子摩那斯納,富有但沒有子嗣,於祈求佛祖後,生有2位兒子,長相莊嚴,請來算命相士,2子皆與父母之因緣不久。於2子7歲及5歲時,妻子久病不起,長納再娶,鬧饑荒,長納外出覓食,未返之際,繼母心生邪念,誘騙2子於荒島(普陀島)遺棄。
待長納尋得2子遺骨時,長納(慈父)發願,要常到娑婆世界,為孩子之父母,並發500大願,慈父長納即為釋迦牟尼佛。佛祖為我父,阿彌陀佛為我母,過去世,或許您我之間,曾為一家人。
念佛,念至三摩地,對治散亂,永藏法師鼓勵大家,修行、學習,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1/5 大家住在一個寮區裏,最難忍受同寮的蓮友睡覺打呼,既然能忍受床邊另一半睡覺打呼,怎麼不能忍受同寮的蓮友睡覺打呼?我第一次行腳托缽是在民國76年的「行腳托缽弘法大會」,那時我才知道,我也會打呼,同寮師兄也很會打呼。行腳托鉢是一步一腳印,從北台灣到南台灣,大家都累了,我也很快就睡著了。
我們不要把專注力專注在睡覺打呼,能在念佛堂念佛,是累劫修來的福德因緣,念佛能使心清淨,而且還會聽到時鐘滴答滴答聲、壁虎叫聲,聽到或看到什麼不好的境界,要能轉念,轉成好境界的念頭。行住坐卧,佛聲不斷,要專注在佛號上,淨念相繼。
我們能了解我們的心,對什麼樣的境界起什麼樣的煩惱,了解什麼是我們的煩惱,才能對症下藥,我們有善心,有煩惱心,你知道你自己有多少的煩惱心?
昨天有說到「隨煩惱」,講到第幾個煩惱心所?小隨煩惱,忿、恨、惱、覆、誑、「諂」,有看過中國大陸古裝劇「宰相劉羅鍋」,「諂臣和珅」為了討好皇帝乾隆,百般諂媚、誑騙、阿諛奉承。 我們學佛的人,會故意諂媚?其實是習氣,每個人的習氣,就像杯子裝了烏龍茶,喝完烏龍茶,烏龍茶清香的茶香還能留在杯內,雖然沒有茶了,還是能聞得到茶香。
習氣是染污的,生死輪迴的,會累生累世跟著我們。我們不能拿放大鏡去看別人有什麼煩惱、習氣,而是要觀照自己有哪些煩惱、習氣,需要修正。所謂眾生,是眾多煩惱而生,是眾多因緣而生,是眾多生死輪迴。眾生是六道輪迴,人也是眾生之一。《三時繫念》有云「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將來成佛也是這個有煩惱、有習氣的心。
所謂「業障」,就是做事不順利遇到阻礙。通常是自己的行為障礙自己,就像「諂臣和珅」的行為,得罪了所有人,甚至流傳百年,一直到現在,大家說到和珅,仍然要唾罵和珅,沒有人會臭罵劉羅鍋,但是對乾隆來說和珅是「愛卿」。
我們有善惡念的分別,認為劉羅鍋是好的,和珅是壞的。同樣的,將壞的行為祛除,就不會障礙我們,就不會有業障。所以必須了解、接受、預防「業障」,甚至不要讓隨煩惱生起或有所作為,讓善心能夠保持、增長。
有「諂」就容易連續生起「憍慢」的心,自己認為自己很優秀,就像和珅,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起「害心」,謀財害命,傷害別人,以至於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嫉」,害怕別人勝過我們,恃寵而驕,又如「後宮甄嬛傳」裏妃嬪為了能得到皇帝的爭寵。 「慳」,有一個人非常慳貪,將財物藏在洞穴內,往生後投生為一條蛇,一直守住這個洞穴,後來的人知道這個洞穴藏了很多財物,這條蛇將財物吞到肚內撐死,也不願意讓人得到這些財物。
眾生這麼多煩惱,如何超度?佛祖超度我們,超度文疏有白文,不憑佛力加持,難獲超生之路。
聖者同樣有煩惱,聖者會發願,會轉念,將煩惱轉念。觀世音菩薩的本生,大家有聽過嗎?觀世音菩薩在普陀洛伽山的因緣,是因為在過去生有發願。佛陀正要開始講「觀世音菩薩本生因緣」時,就大放光明,光明直照他方國土。大家現在要繼續專心念佛,明天講「觀世音菩薩本生因緣」,依據阿彌陀佛加持力,能讓我們轉念,不管是打呼,還是打佛七,來念佛堂念佛,用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力量,發掘我們本來自家的寶藏。
1/4 有些初參剛開始學習念佛,如果不察覺,不專心,念佛會不用心,不會大聲念佛,通常是「有口無心」,口中小聲念佛,但是心中妄想很多。就像開車,開車開到需要吃零食才不會打瞌睡,不吃零食邊開車邊打瞌睡,是很危險的事。念佛念到不見了,就是妄想進來了,心如大海,若不清澈,會有許多念頭。
《百法明門論》裏心王為八、遍行心所為五、別境心所為五,善心所十一。念佛的人有善心?當我這樣問時,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答案會說有,有些人會想為什麼我會問這個問題,有些人會害羞不好意思回答,有些人會認為我有惡念等等,好多人心裏面會有許多不同的念頭生起。
所以佛陀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就如昨天我們有說到《大智度論》裏的三大類,實際指的是八萬四千法門,可見我們心的念頭,多到需要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
我們有善心,也有惡心,大家知道我們有多少惡念?實際上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少到多,不斷不斷的累積我們的隨煩惱,積沙成塔。昨天我們有說到根本煩惱的六大類,貪、瞋、慢、疑、無明、惡見。六大根本煩惱,能產生隨煩惱,使隨煩惱一直跟隨,如小隨煩惱忿、恨、惱、覆、嫉、慳、誑、諂、害、憍,等十種是隨著六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
大家心中有忿有恨嗎?這一輩子學佛了,所以這輩子不會忿恨,上輩子有學佛?上上輩子,甚至累生累世就很難保證有學佛,心中有忿恨,要能慢慢轉化,有的人說是消滅,實質上,心是不增不減。
今天下午有說到,宋朝的茶陵郁禪師,開悟時,說了一首詩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明珠譬喻我們的心,我們累劫輪迴,生生死死,扮演不同的角色,《慈悲三昧水懺》裏悟達國師,與往昔晁錯結下小隨煩惱中的「忿」,「忿」的念頭,由少至多的一直累積,累積多了 就有了「恨」,有聽說「我恨死你了」,這是已經累積到要傷害對方,希望對方能死,讓心不能平靜,產生了「惱」,我們常看歌仔戲裏,常有演出「苦惱」的台詞,有些人會把這些煩惱隱藏起來,就是「覆」,隱藏自己的過失,我們把這些隨煩惱累積在心裏是很嚴重的,會生病的。
大家有看「後宮甄嬛傳」,忿、恨、惱、覆小隨煩惱,在「後宮甄嬛傳」都有,定力不夠,小心被污染,又如九一一事件,電視一直重播,有些人看了壓力太大,生活無趣,煩惱多,有些生病了。
有些大學教授,「誑」騙利用學生收集資料,利用學生的論文去當作自己的論文發表,學生被教授誑騙,這是很不道德的事。現在學生也不上「公民與道德」的課,家庭裏的家長也沒有教,只顧著賺錢,宗教家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責任。
我們來念佛堂念佛,依照《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來作觀想,誦持《阿彌陀經》,建設自身的佛國淨土,身邊的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些小隨煩惱,是我們心的垃圾,不要害怕這些垃圾,好好掃除。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我們要分秒把握,剋期取證,繼續念佛。
1/3 「百法明門」中所謂「百法」,不是專指一百種的法而說,而是廣指蘊、界、處等種種之法門,特別由彌勒菩薩所說,唐玄奘所譯的《瑜伽師地論》百卷,則更深入更詳細。
當我們提起正念,持名念佛,用高聲的、大聲的、然後小聲的專注念佛,最主要是把煩惱、雜念、妄想打掉。尤其在善導大師解釋《觀無量壽經》裏,則稱十六觀的前十三觀為「定善」,後九觀(品)為散善;又在「定善」之中,前七種觀為依報觀,後六種觀為正報觀。正報觀中,透過觀想--觀想佛像來念佛,於行住坐卧中能觀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稱念佛號,觀想西方三聖遍滿虛空中無量無邊。觀想、觀像的念佛功德如讚佛偈云「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來救度眾生。
我們的心如同一棵樹的樹根,眼耳鼻舌身意就如同樹枝、樹葉向外境伸展,產生種種善惡念的執著、分別,有善心善念,有惡心惡念,甚至煩惱心更盛,輪迴不已。
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感覺器官,以色聲香味觸(六塵)為緣,進而產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有了種種好壞喜惡的感受去分別,念頭一個接一個,無所不在的,無論何時何地的時時刻刻忙碌不停,這就稱為遍行心所。
我們禪堂、抄經堂、念佛堂的施設,能讓你產生想要、希求的欲望,能夠勝解,提起修持的心。又例如各項廣告、媒體報導,能讓人起心動念,有正面的報導,能產生好的、善的、三好的能量,那就是功德無量;負面報導,產生不好的煩惱心所,與煩惱相應產生煩惱,煩惱的心念越多,會在煩惱中跳脫不出來。 有一位蓮友來參加佛七,他睡覺時連續二次,夢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問他,您怎麼不跟隨阿彌陀佛去呢?他回應夢中的阿彌陀佛說,我還有東西還沒整理好,不能跟隨阿彌陀佛去。我們的心有罣礙,就不能遠離顛倒夢想,心經云「心無罣礙,無 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所謂別境心所,能念「阿彌陀佛」聖號,萬德洪名,一天一天地,會靜、會清、會明,即令聞思修入三摩地,心境到定、靜,智慧就會顯現。別境、遍行心所能引發我們的「善心所」,即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等十一種,任運起善。
根本煩惱有六大類,貪、瞋、痴、慢、疑、不正見。我們在念佛時,也會有這六種根本煩惱產生。貪,致使我們貪愛念佛的功德。瞋,念佛念的太慢太快,心急的會討厭念佛念太慢的,討厭就生出瞋心,小小瞋恨心一直累積,面相就會不好看、不莊嚴,我們提醒自己每天笑咪咪,每天就慈悲,面相就莊嚴。
我念佛要慢慢的念,為什麼要念佛念的快呢?我就是想要慢啊。教他往東,他偏往西,這就是我執。慢心所就是傲慢、卑下慢、貢高我慢。
痴,無明就有愚痴、執著。疑,懷疑就是不信,事情是這樣的嗎?早知道就不這樣了!我們能與信相應,就會產生好的心所,我們與疑相應,就會產生壞的心所,甚至是惡見、邪見、邊見、戒禁取見。
我們念佛能照見你的善心,也能感應你的煩惱心,這該如何是好?繼續念佛。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佛事》裏開示:一舉洪名超二死。舉起一念如對慈尊。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燄熾,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
1/2 今天是佛七第二天,昨天晚課香慧昭法師主法,是我們現在佛光山副住持之一,也是我們修持中心,禪堂、抄經堂、淨業林念佛堂等單位的主任,還是福慧家園的主管。慧昭法師念佛鏗鏘有力,很有感染及震撼力,震攝念佛堂,我們司法器者帶領念佛也有柔和力攝受人心。我們大師很有智慧,能用自由調方式的唱法念佛來打佛七,其中奧妙,發揮每個人的專長,能唱出高低起伏不同的美妙音聲。
我們要能明白生死,明白身心,要能領受佛陀、聖賢教導。有道云「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我們不能解決我們個人自己的生死問題,通常是我們的智慧不夠,不能管住我們自己的心,沒有良好的習慣。每個人都有慣性的習氣,念佛要能專注一心,培養念佛的好習慣會帶領我們往好的地方去;現在的人會使用手機,常對著手機笑,不會對人笑,是現在人的生活習慣。
有一對夫婦,婦人有學佛,為了要救度先生,教先生學佛,婦人就教先生每次進到房間,聽到鈴聲就念一聲「阿彌陀佛」。有天先生身體不適,突然休克昏迷,不知不覺到了地獄,這時獄卒的鐡叉不小心撞到熱滾油鍋,發出鈴聲般聲響,先生忽然一句「阿彌陀佛」習慣性的隨口而出,熱滾的油鍋,剎時全變化成朵朵金色蓮花。由此可知,我們要選擇往生淨土的菩提路,收攝六根,不向外攀緣,要有好的習慣性是非常重要的。
大陸陜西有一位先生名叫張生有,生氣時習慣外出走一走,當時一直雨下不停,不小心被老舊房屋倒下的屋頂壓倒,拼命往瓦礫堆中爬出來,呼喊著兒子與妻子,眼睜睜看著兒子與妻子都不理會他,他實在是非常生氣,為什麼兒子與妻子都不理他?當他一如往常習慣走著走著時,發現一道門,探頭出來看看,看到一堆人喊著「頭出來了!頭出來了!生出來了!」一堆人緊張找剪刀要剪臍帶時,慌張的找不著,這時剛出生的小嬰兒說了一句「剪刀掛在牆壁上」,一堆人驚嚇不已,認為小嬰兒是 妖怪,怎會有剛出生的嬰兒會說話的道理?並決定要把妖怪淹死,但是嬰兒的母親非常捨不得,怎麼樣也不讓嬰兒淹死。到最後嬰兒活了下來,已經是七歲小娃了,仍然不說一句話。爺爺好奇問七歲小娃,怎不開口說話,七歲小娃語出驚人的說道「我是隔壁村莊的張生有,不明白為什麼投胎來到您們田家,我怕說出這個事實會被淹死,所以七年來不敢說話。」,有天隔壁村莊的張家人,為了要找到房契,聽聞消息,來到田家來找七歲小娃,七歲小娃遠遠看到妻子的兄弟,便很快的認出來了。業報行為的力量,能牽引著張生有靈魂投胎,若是張生有能培養念佛的好習慣,在房屋倒下來當時,他能在當下正念念佛,他不是去投胎,而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我們的手機平板摔壞了,身體像手機平板可以汰舊換新,晶片、記憶卡像是我們的習氣是可以拷貝的。我們念佛是好習慣,發心立願就如同昨晚慧昭法師所開示,學習普賢菩薩十大願,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願願與阿彌陀佛相應,時時刻刻與阿彌陀佛的信願行相應,當我們捨報時,以此善根因緣得生阿彌陀佛淨土,在阿彌陀佛淨土修學,得至成佛,就能往生他方十方國土,救度眾生。
我們常常到淨業林來念佛,成就念佛習慣,真是諸上善人,以此念佛迴向親友、往生者。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吉祥、無量的歡喜、無量的智慧,所以我們要正信、正念、正願,能在現世把握,現世就能作佛。
我們大家要拿出我們的力量,好好念佛,把握時間,不要散心雜話,收攝六根,往內心去看去聽,阿彌陀佛都在心裏,往內觀,耳朵眼睛都是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