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永藏法師佛七開示~2015年2月

回目錄

2/7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起心動念,諸如今天中午要吃什麼、明天要去哪裏玩等等,在佛光山就是去哪單位幫忙當義工。平常家裏的電燈壞掉了,通常會請男眾維修,今年大雄寶殿區域吊平安燈,也是要找男眾幫忙,找不到男眾,女眾只好自己來,也是做好了。

蓮友請教了一個問題「男眾比女眾少修五百年」,大家認為真得是這樣嗎?

我去查了經典,經典沒有這樣的記載,在《增一阿含》記載女人有五障,不得作梵天王、帝釋天、魔王、轉輪聖王、佛。我們要了解在《大愛道比丘尼經》也有說「丈夫得作佛、轉輪聖王、天帝釋、魔天王、梵天王、人中王」。

有一次三壇大戒,星雲大師(得戒和尚)與戒子們在如來殿說話,男眾的座位都在女眾的前面,大師很不高興的說「女人就是這麼不爭氣,我提倡二序平等,怎麼男眾排前面,女眾排後面」。所以在佛光山,男眾在東單,女眾在西單,二眾平起平坐。

在《涅槃經》有記載「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則名丈夫,何等為四?一、善知識,二、能聽法,三、思惟義,四、如說修行。善男子!若有男子無此四法,則不得名為丈夫也,何以故?身雖丈夫,行同畜生」。

常有多欲、輕薄、妒嫉,種種習氣多的男子是不能稱作丈夫的,女人若修正種種不好習氣,發心修行要成就佛道就是丈夫。古德有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在《大愛道比丘尼經》有記載「佛之正法當住千歲興盛流布,歸留一切悉蒙得度,今以女人在我法中為沙門故,當除減五百歲壽法消衰微」,這的確是經典有記載的,但是「男眾比女眾少修五百年」是沒有經典根據的。

我們佛門又叫空門。在唐朝芙蓉山有一位古靈禪師,在百丈禪師那裏參學,得了消息,古靈禪師惦記著為他剃度的師父還沒 開悟,就回到師父身邊,師父在看藏經時,見到一隻蒼蠅在窗戶盲撞,古靈禪師望著師父也看著蒼蠅說:「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開悟不是只在字面、藏經上計較,我們大家來空門,要來學空,前幾天慧昭法師開示「放下,真得放下」。

有一位婆羅門手上捧著二個大花瓶,來向佛陀問難,佛陀說「婆羅門!放下」,婆羅門將左手上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說「婆羅門!放下」,婆羅門將右手上的花瓶放下。佛陀又再說「婆羅門!放下」。煩惱放不下,清淨的法水怎麼入心!

羅睺羅常常說謊話作弄人,佛陀為了教育羅睺羅,要羅睺羅端一盆水給佛陀洗足,洗足後,佛陀問羅睺羅,洗足水髒了能喝?羅睺羅搖頭說不行。水盆覆蓋能裝水?羅睺羅又搖頭說不行。你常說謊話就如同髒了的水、覆蓋的盆子,大家都不能信任你,你說的話就沒有用處。

我們來空門學著作佛,要學會謙虛。淨土洞窟的門很低,要彎腰低頭鞠躬才能進的了門,學習佛法,要學習謙恭,才能進得了門。

我們來念佛,念佛的心要不間斷,我們念佛很歡喜很有信心,要影響家人來念佛,歡喜來念佛。我們能奉行三好、四給、五和,能與人分享好的,能給就是布施,就是迴向,我們念佛念的法喜充滿,就是給。

人能身心融和,身心自然健康,就會自心和悅,就像咖啡加牛奶要能融和,才能香醇滑順,喝起來才會香甜順口,所以自己與人融和,就能人我和敬,進而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就會大和平。

佛很有智慧,我們能把佛的智慧,放在我們的腦、心、口、手、足,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把自己的腳當作佛足,走到哪裏都能幫助人。念佛的人能這樣,將來就能成佛。

佛國蓮邦有一朵蓮花是自己的,我們大家要有這樣的信心,一心一意將念佛法門修持下去,蓮花有豐厚資糧,才會開放,才能美麗。

富有的人,煩惱沒有時間;貧窮的人,煩惱没有金錢;念佛的人,沒有煩惱,佛光加持,佛光普照。


2/6
  心安定了,身就安定。自己的心,了不了解?我們的心接觸了外境(觸),起心動念(作意),能讓我們有所感受(受),去想(想)去思惟(思)。

平常時,你與這人打招呼,這人平常也會跟你寒暄,突然這人不理你,不跟你寒暄,這時你走在路上,會想這人是不是在生我的氣,或是家裏有事,或是怎樣怎樣,起了好多念頭,連貫性的一念接著一念,妄想紛飛,就如同《三時繫念》所說的合塵背覺。《三時繫念》也有說「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百法明門論》中的色法,即五根(眼耳鼻舌身)與六塵境(色聲香味觸法)十一種,所謂「合塵」即心與六塵境相應。

《三時繫念》裏「合塵背覺,栽荊棘於七寶園林,捨妄歸真,列珠網於四生門戶」。在開悟的人來看,染著六塵,與六塵相應的人是與覺悟背道而馳的,就像在極樂世界的七寶園林中栽種荊棘,與六塵相應的人若能捨妄歸真,便能遠離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六道輪迴。

有個地方,一直雨下不停,到處積水,有一個人,不小心被老舊房屋倒下壓死,看到老婆兒子都在哭,他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老婆兒子都在哭而且都不理他,他發現平常熟悉的地方多出了一道門,探頭出來看,聽到有人喊著「頭出來了!頭出來了!生出來了」!產婆緊張找剪刀剪臍帶時,慌張的找不著,這時剛出生的小嬰兒說「剪刀掛在牆壁上」,聽到的人都被嚇到了,覺得小嬰兒是妖怪,要把妖怪淹死,但是嬰兒的母親不願意,怎麼樣也不讓嬰兒淹死。

我們來念佛堂念佛,念六字洪名,就是關閉我們的六道門戶,就如《三時繫念》第三時所講「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應,進而產生六情,有了種種分別意識,種種的好壞善惡、喜怒哀樂等,所以造作,產生觸、作意、受、想、思五種遍行心所。 莊嚴的道場,能引起我們欲、勝解、念、定、慧五種別境心所, 我們想要歡喜的在念佛堂拜佛、念佛,在禪堂歡喜的坐一枝香,在抄經堂歡喜的抄經,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有一個人,手捧著一朵金色優曇花,來到一座寺院道場供養佛陀聖像,法師合十讚譽「功德無量」,這個人請教法師何謂「功德無量」,法師請阿羅漢入定觀察這個人的功德說「此人獻優曇花的功德五百世仍未盡」,阿羅漢又入定去請教兜率內院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讚嘆說「此人獻優曇花的功德八萬劫仍未盡」。在佛門,這個人獻優曇花的功德,乃至到八萬劫後都難以計量,所以說「功德無量」。

《百法明門論》裏所謂五位百法,有九十四種有為法,六種無為法。《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人讚嘆你,你高興的好幾天;有人咒罵你,你生氣睡不著。讚嘆你的、咒罵你的,你都能拿出來給我看一下嗎?所以如夢一場,夢醒了什麼都没有。夢如一場電影,電影還可以用光碟拿出來看,夢可以拿出來看嗎?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我們的心能了解,能自己控制,就能自由自在。

所謂六無為法即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

虛空無為即不造作,本來如此,星星、太陽、月亮,種種在虛空中,虛空就是虛空,如如不動。

擇滅無為,以般若智慧顯現真理,此是真理,所以稱擇滅。非擇滅,即無須諍辯,也不以般若智慧揀擇,稱非擇滅無為。

不動無為指顯現於第四禪定稱不動,為四禪天的境界。第五是想受滅無為即依止非想非非想處於無色定。第六真如無為乃真實不虛妄。

我們念阿彌陀佛開智慧,念阿彌陀佛得解脫,念佛的感應不可思議,道心、佛心都與之顯現,就如佛光人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晩課香誦祈願文時,我們能觀想七寶池、八功德水就如電影在眼前,把佛號念到心裏去,佛號就會跟著我們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2/5
  念佛一念接一念,念得沒有時空,念得入佛三昧了,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很快念佛,很慢念佛,都會很清楚,明明白白。早期佛光山製作梵唄錄音帶,在大雄寶殿、大悲殿錄製,早期錄音帶是用磁帶錄音,磁帶老舊了就錄的不清楚,就改用CD錄製。後來大師希望能有自己的錄音室,自己錄製光碟,能讓信眾請回到家中可以聽梵唄、聽講演,能引領在家眾就能在自己家中誦經念佛做功課。

我們來打佛七,為什麼晚課香誦《阿彌陀經》,是因為我們晚課香後就各自回寮睡覺休息了,佛陀曾告誡弟子們,睡覺如小死一番,睡著了什麼都不知道了。

有一商人是佛弟子,遇到強盜綁票,強盜把商人全部值錢的金銀財寶全掏空後,把商人綁在屋子內的柱子上,等待時機,揚言隨時要將商人殺死。商人得知後,虔誠恭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念到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時,却發現自己在荒郊野外,繩子也被解開了。

我們念佛後睡著了,萬一不呼吸了,就像這次復興航空空難,飛機起飛失事了。人遇到無常時,就只有念佛,把念佛佛號念到心裏去,種在我們八識田中。

日常生活修行十善,守持不殺生戒是很重要的。打佛七時,我們有早課香、上午香、下午香、晚課香之外,我們還有自課香,自課香是要自己精進,身業拜佛懺悔。所謂禮佛一拜能罪滅河沙,將身體淨化,全身歸投在佛陀座下,心中觀想佛在我的面前,身心達到融和、虔誠、法喜。

我出家受戒時,戒場有一座七層樓高的地藏塔,每天從一樓拜到頂樓,口業稱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我們除了身業禮懺外,口業要稱讚、讚仰佛菩薩,念佛是最好的讚歎。我們聲音嘹亮莊嚴,講說佛法使人信服的人,都是有讚仰三寶功德的人。

我們勸人念阿彌陀佛,也是說法。每位從淨業林經過,能聽到大家念佛聲音的人,將來都是能與我們共同成就佛國淨土的因 緣。

身業禮拜門,口業讚歎門,第三種是我們的意念,意念隨時隨地都在觀想佛,就如 《十六觀經》(觀無量壽經)中,依正報觀來觀想佛。平常我們用好的音聲,來影響意念產生好的念頭,功德自然很大,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好的念頭,這個世界就會美好,佛光山念佛堂就是這樣的,佛光人來念佛堂念佛,都是好的念頭,所以每個人都歡喜來念佛堂念佛,這就是意業觀察門。

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百法明門,有九十四種有為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所謂不相應行,不是與心直接相應,而是間接演變而來。如同在人道稱為眾同分;異生謂輪迴六道,受六道別異之果報。諸如字身、句身等共九十四。

打佛七,能去掉我執。因緣起,種子起現行,好的現前,壞的現前,念佛能使好的種子現前,二六時中,讓好的因緣隨時現前。

在雲南,印光大師有個歸依弟子名鄭伯存,妻子與兒子全家念佛吃素,不幸兒子生病往生,妻子非常疼愛,不堪忍受失去兒子的痛苦,服毒自殺。妻子因為平常有念佛的功夫與定力,雖然一時想不開,仍然沒有死亡的痛苦與恐怖,安然坐著往生。

我們念佛,身口意三業,堅持向善向好的,薰習好的種子起現行外,更要提起修行力,要發願,有發願就有力量,就有目標。發願能自利化他,讓他人也得到利益好處,所以晚課香有大迴向,恭誦祈願文。

佛光人念佛,能做到身業禮拜門,口業讚歎門,意業觀察門,作願門,迴向門五種善事,符合阿彌陀佛願力。作為大乘三寶弟子,能自利利他,大師希望佛光人在淨業林念佛,能念出阿彌陀佛的慈、悲、喜、捨,把自己的慈、悲、喜、捨也念出來,將來淨業必定成就。


2/3
  念佛時,心要很靜,輕輕的聲響我們就會有感覺。會不會被它吸引?像現在外面在做工程,會不會好奇外面的事物?聲音?不會,這就是心有在阿彌陀佛上。我們有發菩提心,有發願心,也要有信心,更重要是去實行。今日已進入第三天,大家能在第二天心就定下來,今天聲音聽起來更加專注,實屬難得。

我曾在倉庫中清出投影機,想讓聽不懂台語,或是外國朋友適用,但培和尚建議,大眾若ㄧ直觀看布幕,演說者似乎被冷落,無成就感,都有好有壞。語言文字都只是傳達要表達的心意,道家有ㄧ句話,“得意忘言”,即懂其意,無須再記得所說的話,即所謂 “悟道”。

ㄧ般念佛者唸到最後,理論上都是認為唯心淨土,我心即彌陀,阿彌陀佛在我心中,這是普遍認知。阿彌陀佛在哪?在 我心中,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我們若只相信唯心淨土,似乎不夠,求生極樂世界的動力不夠。覺培法師母親往生後,爸爸即開始精進念佛,他的體認是“前有敵人,後有追兵”,前面的敵人是我們所處的環境,年齡漸長,日漸衰退,將來要搬往何處?後面追兵即是黑白無常在後面追,要趕快跑往阿彌陀佛處,要有危機意識,否則不知自身該往何處?將來要去哪裡啊?

有人問我念佛似乎都不會斷氣?要是知道斷氣的恐怖就會珍惜這口氣。現在的青年,年紀輕輕不知為何要念佛。像佛光大學的青年,因為是學校規定,不像各位蓮友是主動而來。現在的孩子似乎都說不得,只好用鼓勵的方式,用輕鬆,說故事的方法引導他們,要讓他們深信。

有人持午,到晚上就沒力氣,唸佛唸到無力,就不知後面有追兵追趕。在修行時,不會特別想要吃、睡,因為專注在修行上了。唸佛時體力要拿捏,我們是靠後天之氣,即五穀、食物吃下肚,轉換能量,體力。要有力氣才能念佛,無力如何念佛?我們心是阿彌陀佛,也深信西方確實有個阿彌陀佛。不光是“心是阿彌陀佛”就好,這樣不夠。唸到累了,休息一下,反正心不會跑掉。我的心是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已在我心中,可以不用念了。看起來似乎正確,其實走偏了。

三時繫念第一時在講 “有”,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確實大家都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相信佛所講的法,有禪修的方式,有唸佛淨土的法門,禪淨雙修。有禪有淨土:禪修是不是就是禪?不是,禪修只是基本的,坐在那,腦袋是否真正參禪?真正有禪是真正知道,父母未生出我們時的本來面目。有禪者自己很清楚,自己的佛心佛性。修到真正的證悟,即明心見性。不單是理論上的了解而已。

念佛為何沒力氣?是因自己的力氣沒唸出來,要用丹田之力念佛,若用武術形容太極拳猶如佛法中的“空”,少林拳如“有”。何者厲害?空有不二,現在學佛者都認為“空”就是最高境界,相信唯心淨土,卻沒有落實深信念佛可往生,只是跟人唸。真正相信的人要發願要有修。修到明心見性,修到真正證悟才能引導人參禪。有禪者現世為人師,有淨土者能指引人念佛,如何發願往生。將來如何往生極樂世界?能否見佛開悟?花開即見佛,見佛即聽到佛說無生法忍。悟到無生法忍即 開悟。有禪有淨土,眾生易高談闊論,要落實在“有“。佛說空是因眾生執著之故,空不是沒有,而是要我們不要執著。要了解“有“是因緣,散掉就沒有了。所謂真空生妙有。“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有念佛,有發願,ㄧ定會到極樂世界。行三好、四給、五和,都能往生極樂世界。“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明心見性只是開了一眼,只知路在哪裡?要往何處?若走錯路,就回不去。所以“有禪有淨土,十人九磋路”。自以為開悟不等於成佛,開悟只是開眼,未來仍要修。若不發願往生西方不超過三世就沒了。到西方是去進修,諸佛菩薩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到了極樂世界何愁不開悟。若不發願,下輩子就可能走錯路。有禪有淨土是最好的,如虎添翼。有禪無淨土,“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業力牽引,不能不去。生死輪迴中。我們仍不斷造業,身為人身的造業已很重,更何況落入三惡道中。

有ㄧ養豬三代成企業化的養豬戶,描述當豬隻要送往屠宰場前都要蓋布,豬隻在慌亂中都會在車上發出淒厲的哀嚎聲。屠殺過程極其殘忍,先用亂棍打昏再一刀斃命。一日,全場豬都在車上哀嚎,只有一隻豬在車上並無狂叫,只是回頭狠狠瞪了主人一眼,眼神充滿濃厚的怨氣。當晚主人坐立難安,欲前往將豬隻救出,但為時已晚。從此以後主人不再賣豬,將剩下的四十隻豬當成寵物飼養,並餵其素食。主人也改吃素改換其他工作。主人永遠記得這隻豬凶狠的眼神。這隻豬猶如菩薩,觀世音不正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應化,來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在畜牲道何以念佛,殊不知身為人也在時時造業,所以今日我們何其有幸能在此念佛,念給自己念給眾生聽,回向眾生均能解脫。他們都曾是我們的家親眷屬,把握這口氣好好唸佛,不要後悔莫及,當以慈悲喜捨心精進念佛,回向所有眾生往生西方。


2/2
  阿彌陀佛。

很快我們又是一天過去了。

從早上到現在,大家已經開始越念越小聲,越念越慢。止靜,是為了能讓聲帶暫時休息一下,才不會太累而能有辦法再繼續。 念佛要持續唸才真正有用。人大多愛自己,所以感覺累就會停下來,無法持續,唸佛的心念就中斷了,我見就起來了。念佛講心法。平時,穿衣、吃飯、睡覺占我們大部分時間,心念起伏,沒提起正念。只有在佛堂或到淨業林,才能整個身心安住。有些人可能到今天仍妄想紛飛,所以才要一句接一句的念。自己為什麼來念佛,要立一個目標。我希望的、我要的,才會去做。心本來就不容易瞭解,但我們還是要去瞭解。通常,人都認為自己不錯,感覺良好,水準滿高的。這個很可惜。

常鼓勵大家提起你的精神來,念佛有心,不可空心像那空心蘿蔔而不實在。

學佛還是學自己?打佛七,就是來打這個貢高我慢的第七識,我執。

念佛速度跟不上,是腦子在想其他的事情,打妄想。所以我們要內住,就是要用這個“阿彌陀佛”,把我們的身心專注在那裡。專注地一句接一句,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就能夠把我們的心安住。讓這些紛擾的、不好的磁場,把它淨化下來。即使晚上休息時,心也要念佛。要有信心、願力、行持的心。行持 的心,久久遠遠,都要以恭敬虔誠的心、至誠懇切的心一句接一句的念佛。

30號,有一團宜蘭東北角蘇澳國中樂齡中心非洲鼓樂的老人家,學這個非洲鼓到一個階段啊,要結業,要告一個段落,就兩台遊覽車來中南部跟人家結緣。表演給人家看,也就是等於是成果展。他們到了佛光山來,在福慧家園表演。隔天,31號早上,來這裡念佛。回去後他們的指導老師,寫來一封信說,這些老人家回家途中,他們在車上就分享說他們念佛念到很感動、很歡喜。大部分都沒有來過的,怎麼能很感動?別境心。不同的環境,塑造一個不同的氣氛。你到這個地方來,有不同的感受。所以百法裡面講,因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到外境的色、聲、香、味、觸,產生作用,分別。所以大師常講六根的修行。

你們的手機,我們先替你保管。大家平時滑手機的功夫,用到念佛,那就不一樣。把你身心收起,往內觀。你不會往外攀緣,就不會被外界的外境,來疲勞你。那在念佛的聲音接觸到你們的耳根,有沒有聽進去?聽進去了,就會去分別。這跟聽靡靡之音又不一樣。

蘇澳國中樂齡中心的老人家來念佛,很多人第一次來,就說,奇怪哩,以前都沒有來過佛光山這裡,也沒有念佛,可是我今天啊,怎麼聽到那個佛號,就一直哭、一直哭啊?當然有很多講法,但是主要,是善根顯現。

我們前世可能都是學佛的人。像這樣的人,他前世都是佛道中人。但是,兩眼一閉,兩腳一伸就不知道去哪裡了。因為沒有發心立願,在修的時候,在念佛的時候,只是跟著人家,前面的人怎麼樣繞佛,就跟著人家走,走歪了也跟著走。自由調念佛,念著念著也就被人影響了而跟人家念。大家要小心啊,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佛經說,入胎時,若對父生愛念則得女身,若對母生愛念則得男身。這入胎是因為產生愛欲,心染著。對外境產生執著。所以自己,是男是女,可能也搞不清楚。兩眼一閉,投胎了,因為你對他喜歡就忘記前面阿彌陀佛在接引。那個叫致命的吸引力,業力牽引。所以不要怪別人說,我怎麼會來這裡?我怎麼會怎麼樣?所以為什麼說我們在修的時候要懺悔自己的我執。要跟佛懺悔,身段就要放下,要彎腰、要低 頭,甚至要拜下去,才能夠叫懺悔。

懺悔,才能夠讓我們的貢高我慢的那個習氣降服下來。煩惱習氣、根本煩惱、隨煩惱,種種煩惱,還是要跟善心所,同樣是那顆心。藉著佛這萬德洪名,把被煩惱,種種污染的想法、念頭蓋著的原本有的那善根,一層一層的要把那一些蓋在上面的障礙打開。這一定要你自己,心甘情願的,謙虛恭敬的,至誠懇切的,把這個佛號念出來。所以我們在念佛的第二天,囉嗦大家是希望大家把這個至誠懇切的心拿出來。

所以在念佛,就是要念到心裡去。晚上呢,就跟阿彌陀佛一起。阿彌陀佛在心中坐,心就會很安穩,所以睡得很好。所有的聲音通通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時候,更加把勁把這個佛號念到心裡去。等一下就要做一個迴向、祈願。為自己祈願,也為所有的眾生祈願。做到大師講的,給人歡喜,給人希望。所以我們現在念佛也是給人方便。念佛念大聲一點,讓路過的大家都聽到。跟他們結緣,以後你若成佛,每一個聽到你佛號的人,都被你度來。要發這願喔。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三心是不可以缺少。我們現在繼續來念佛。


2/1
  佛光山淨業林2月1日起七,聚集來自全台蓮友160人共同念佛修持,奉行四給五和。淨業林堂主永藏法師起七法語:「本自家鄉在極樂,一念不覺即淪落,奉行四給五和修,蓮邦花開見彌陀」 。

「念佛要念出聲音來」,永藏法師指導,念佛之訣竅,隨著法器音調念佛,同時順著氣與呼吸來念,如水之波浪,有高低起伏之音階,喉嚨和全身的細胞都要放輕鬆,自然地念出佛號聲音來。

念佛過程中,不起妄念,正念現前,只把「阿彌陀佛」佛號安住於心中,永藏法師舉例說明,曾有佛光大學學生於寒假時,回到淨業林打佛七,起初不知念佛之緣由,多數人也小聲念佛,經過開導後,念佛念出聲音來,並且以音聲來供養佛陀。

人人本自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有一位蓮友,曾打過佛七,因而感得久病的家人,往生極樂世界。時時刻刻正念現前,生生世世,在八識田中繫念著「阿彌陀佛」,並要功德迴向。

正如堂主永藏法師的法語強調,佛光人的世界是快樂的,是倡行四給(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和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幸福人生。

念佛時,心應無雜念,心無雜念才能念得專心,即使無念,也要有阿彌陀佛的念頭,不論善念、惡念、妄念、雜念都要用阿彌陀佛來淨化。心在念時,若很多雜念,猶如十個一角錢丟在地上"一元散散"(台語諧音,意謂心散漫)。 記得在佛學院,一位禪修老師詢問大家:是否都要求生西方?都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萬一阿彌陀佛很忙,沒空來,當如何?其中一位學生回答得很貼切:"我們可以自己去啊!"所以就是要有信心。自己要有信心,才能給人信心。要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要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相信只要念佛就能往生。 <往生傳>的實例讓人不得不信。一般人常說"空",空真正的意義是不執著,不是要你放空,那會淪為邪見、斷滅見,如果連去佛國淨土的信念都沒有,又如何達到空的境界。

全山的平安燈大都由女眾學部負責,大雄寶殿前掛的平安燈至少三樓高,往年都有男眾學部幫忙吊掛。只要有信心,有願力,女眾學部一樣能完成。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動力,祂的神力能夠度眾生。有人自以為修得不錯,修到明心見性,其實只不過是知道自己有佛性,將來能夠成佛罷了,但不等於佛。理論上我們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但現在不是佛,能夠保證下輩子不會迷,不會走錯路嗎?

蘇東坡前世是一位禪師,今生是一位讀書人。但官運不通,客死他鄉。他隨身帶阿彌陀佛的聖像,但臨終時未有精進求生西方的願心。今生也不知往生何處。明心見性不過三世,就已茫茫渺渺。『本自家鄉在極樂,一念不覺即淪落。』永明延壽禪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由蘇東坡之例就可得知。宋/無為子,原修習禪,後來學習淨土念佛法門,在往生時說道:”將錯就錯,西方極樂!蓮池大師讚嘆他,他雖學禪,卻在"行"上下了功夫。除了有信,要發願還要用功行持,蘇東坡就是在"行"上沒有著力,精進,修持。

我們要衡量自己的斤兩,是否有足夠的修行能不迷路。如果學禪,明心見性後再去極樂世界進修,六神通具足,就能倒駕慈航,做任何事都能成就。只要明心見性,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我們 入胎就迷了,如夢遊之人不知要去哪裡。只有睡眠就能讓我們的心不清楚了。百法中,睡眠心所是不定心所,昏沉的。所以佛陀和古代高僧大德都告訴我們不可貪睡,一睡過千年,如阿那律因睡眠,受到佛陀呵斥,從此阿那律就起了精進心…。

不定心所不一定是善是惡,所以稱不定。往好處想,正念力量強,就能轉煩惱為菩提。將尋伺心轉為戒定慧。要在”行”的方面多著力、用功。要如何用功專注念佛?就是要六根修行,耳聽佛聲,眼看佛像,口念佛號,心念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