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永藏法師佛七開示~2015年3月

回目錄

3/7
  30多年前,大仙寺打佛七,邀請星雲大師擔任精進佛七主七和尚,為大仙寺開山老和尚慶祝冥誔。大師主法時,念佛聲音一直沒有間斷。大師親自指導我們,從開始灑淨到佛七圓滿。大師鼓勵念佛要「打鐵趁熱」,抓緊佛號,加速念佛。我當時擔任維那,用心聆聽主法開示、迅速配合主法念佛快慢,帶動在場大眾,念佛氛圍和諧。

父母、師長指導我們是對的、正確的,要感恩,當沒人教育我們時,我們會很懷念有父母、師長的教導。有些蓮友教導新參,念佛大聲念,直到喉嚨喊破就是了。實際上,往內觀,了解自己身體與心理的變化,一般人講話,習慣用聲帶,幾天念佛下來,若習慣用聲帶,容易使喉嚨破聲沙啞,當喉嚨破聲沙啞,使不出力,念不出佛號來時,會很自然用腹部(丹田)、胸腔念出佛號聲音。最好一開始,我們就能教導新參,懂得用腹部(丹田)、用胸腔發聲,念出佛號。

怎樣是念佛三昧?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聲音能莊嚴、有威儀,大家要能發揮同體共生,共生吉祥的精神。你的阿彌陀佛,就是我的阿彌陀佛;我的阿彌陀佛,跟你是同一個阿彌陀佛。放下我執,不管是大聲、小聲、破聲念阿彌陀佛,都要能接受、感恩。大家要知道,當我們臨終那一刻,不起計較、比較的心念,是很重要的,若連聲音都念不出來,心要跟著佛號念著,將佛的功德念出來,所作一切善根,皆悉迴向,共同成就佛國淨土因緣。

龍王下雨滋潤農作物,天雨滋潤大地,大家期盼老天能下雨, 滋潤大地眾生你我。我們來淨業林念佛,回到家裡,同樣也能念佛,念佛功德能自受用,也能他受用。等會兒,圓滿香時,我們會迴向,誦持佛光四句偈。佛能慈悲喜捨遍法界,佛能惜福結緣利人天。我們親愛的人都在這世界,這世界能美好,就在人世間,人間佛教行者,自他受用,能影響許多人來念佛。 有一位父親生氣,咒罵孩子死在外面,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得很聽話,就死在外面,回不來了,父親傷心的不得了。可想而知,詛咒力量很強大,一句「阿彌陀佛」的力量也很強大,我們要作人間佛教的行者,發揮良善的力量。

佛七雖然圓滿,念佛功夫要繫念著。你找到你的佛性?開慧眼了嗎?《三時繫念》說「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我們不要小心眼,大家要開心眼,真正能看到自己的佛性,明心見性。我們一天、二天、三天沒洗澡,身體會發臭;念佛一天、二天、三天沒有持續,中斷了,就蒙塵了。

清明時節,慎終追遠。常聽大德們口耳相傳「孝順父母一粒豆,勝過祭拜一豬頭」(台語),很歡喜的歡迎大家來淨業林念佛,功德迴向過往先人,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4/5大師也將在福慧家園講說「佛法真義」,屆時竭誠歡迎蒞臨聽講。

我們要能把善根修出來,將不好的轉化成清淨的、好的、不執著的,把想要駡人的話,轉化成清淨的「阿彌陀佛」。回到家了,講話還是很大聲,沒有改變,就是習氣重,念佛要能反省,能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大過於自己的習氣,使家人感受到你念佛後,真的不一様了,能顯露善根、善因好緣的功德。


3/6
  三時繫念是冥陽兩利的佛事,大家應該要靜下心來好好聆聽主法白文的說法開示,法師不僅在為亡者說法,也在為我們開示。亡者從經文中得度,陽上家屬也會因這場莊嚴佛事,發起善根,而有得度的因緣。

三時繫念每一時都在為亡者開示說法,完整地為亡者講述佛陀教法。第一時在講"信心"、講"有",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相信我有修行就可跟著佛去。念佛完,法師在靈前對亡者勸修,修普賢十大願,要送往西方前要懺悔、發願、最後回向。當我們在稱念佛號時,自當觀想,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亡者往西方。每一句佛號都是一尊佛來接引眾生度亡靈出愛河。"情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

第六意識乃是我們外在思考,分別的意識,主觀的去分辨我們認為的好與壞。只因我執太重,六根攀緣,隨行造業。打佛七就是打我們執著的第七意識,我執是造成我們不斷輪迴生死的因,而念佛就是要把我執去除。當我們自知我執很重時,就要多努力念佛。我們不斷造業,也有淨化的時候。而佛號能幫助我們起觀照力、去轉化、提昇,乃至達到淨化,淨化我執、我見、我貪。

"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 念分馳總是魔"。世間所有的苦,皆因六大根本煩惱,貪欲心起,而我們卻不知貪欲因何而起。太多的雜念,妄念紛飛,就無法專注念佛,無法用正念對治貪念,一念之差就會走偏入魔。佛是一心不亂,"制心於一處,則無事不辦"。雖然念而無念,還是要把阿彌陀佛念到心裏去。當我們還未自在時,一定要念佛,念到解脫。已經成佛解脫的佛,也在念佛,因為佛是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3/5
  三時繫念如何超渡這些眾多生死輪迴的眾生?今生如何來?有前世的死才有今日的生。我們非菩薩乘願而來,不是再出生前入胎,而是父母在一起時,我們的心起了愛染之心而入胎的,在母胎的十個月中,我們有了隔陰之迷。

人死後未投胎前的七七四十九天進入中陰身,死後要再求下一世的生,這生死之間即為中陰身,若去了極樂世界就無中陰身,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無去就要在四十九天內投胎轉世,隨著業力所去。若行十善可往生善處,若做惡業即落三惡道,所以要在四十九天內為亡者多誦經念佛,就是在對中陰身說法。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在五欲六塵中我們要了解自身的本心、真心在何處?雖為中陰身仍要有真心,我們的心就是因為迷了,才不知道路,我們若有佛心、佛性,能成佛還會去投胎嗎?

第一時就在講「有」,有佛心、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成佛即覺悟,覺悟自身本來是佛,每個眾生經過一段時日修練都能覺悟,未隨業力投胎時,就要隨著佛去。覺悟的人會教我們覺悟之道,再去投胎又跟不覺悟的人在一起生死輪迴了。

在中陰身中機會已去一半,會被業力牽引無法自由自在,所以我們自當把握機會去修,趁有一口氣在好好的修。三時繫念雖然是為亡者超薦,其實也是在自我超薦,讓我們更提昇,超越生死輪迴。所以三時繫念中的白文開示,為亡者說法:有佛性可成佛,有阿彌佗佛可歸依、可學習。還可乘願再來度眾生,在讚佛偈中,我們要好好觀想,念佛,阿彌陀佛已來接引。

我們的自心就是佛,佛就是這個心,即心即佛,凡夫與佛同有佛心,成佛眾生三無差別,「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到了極樂世界,就不用生死輪迴,所以大家要精進念佛。


3/4
  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主題燈的表演沒看過的舉手。有看過的人,他開始講話,雖然你是面向佛祖,你也在念佛。他在放音樂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有沒有浮現那個影像?沒有浮現。喔,那你們記性很不好,這樣也不錯啊,記性不好才不會去東想西想。但是如果說,我們要觀想佛祖,沒記性也不好,有一點啊困難。

所以我們過去幾個月,我們講"心"。雖然坐在這裡念佛,但是外面的音聲,你都聽到。這都是我們的"心"。它有接觸的作用。除非耳朵聾了,眼睛瞎了,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看起來好像沒有攀緣。但是人,累生累劫在習氣裡面、在生死裡面輪迴。坐在這裡,聽到音樂,雖然沒起浮起影像來。如同錄影機或是照像機沒按就不會照進去或存檔進去。就是沒有跟它相應。

心有什麼作用?遍行處,接觸到聲音、物件,然後影響這心。八觸,眼、耳、鼻、舌、身、意,第七、第八。第六意識會去分別。如果沒去跟它相應,就好像雁子飛過湖水,不留影子在水裡面?就好像月亮照著樹,樹葉在這地面上飄不會留影在地面上。雁過寒潭不留影。竹影掃階塵不動。像我們剛才大家在念佛,那整個遊行、花燈、誦經,有感覺,但沒去相應。

觸、作意、受、想、思,所以我們的心是遍一切事、一切時、一切地,就是連睡覺也是。這心隨時都會去對著這境界,那要怎麼修?

所以佛光山過年,就是一個花燈,也引導你向好的思考。讓你是好的作意、好的感受。觸、作意、受、想、思,其實在無形當中,你也是在修。

影響你向好的、向善的,產生別境心所。來參加的人,就想:「哎呀,這麼好!我明天還要再來。」煙火很精彩,會說:「喔,今天我來了,好精彩喔,明天我要帶爸爸來。後天帶我阿嬤來。」就是欲望、想、希望。然後來上燈,產生對佛法的殊勝的見解。念念不忘,就念心所、欲心所、甚解,然後就能進入三摩地,然後開智慧。

所以,單是一個佛光山過年,還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就在對眾生產生好的影響,清淨、快樂、歡喜。如果到西門町,感覺就不一樣啦。為什麼?環境不一樣。所以,塑造一個環境,一個淨土,是有必要的。

昨天提醒大家,對過去種種如果沒有放下,我們就不能有新的觀念。譬如說我們對一個人過去有不好的認識。過了幾年,又在某一個地方碰到了,這個人還跟以前一樣?除非他是會害你、殺你、傷害你,那就提防他一下。如果過去我們結了惡緣,就會想去報復他。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三時繫念,戒定真香唱完了,請諸佛菩薩降臨了以後,主法就念了一個偈語,大家記得嗎?

三時繫念現在都把它當作佛事來做。在淨土宗,其實是把它當修行的,當作平常時共修的。早課香、上午香、下午香,所以三時繫念都有分三個時段,都是誦阿彌陀經、念佛、讚佛偈。 然後念佛完了,就主法要開示一段文意。因為三時繫念裡面的意義很好,所以一般就講,這人往生要誦這部就對啦。其實也不是三個時段而已,它是把佛說的法,濃縮成三個時段來講,所以叫三時繫念。所以和尚會在我們每一時的誦經、念佛後開示佛法。 三時繫念前面香讚,請諸佛菩薩降臨後,主法就要念四句偈,「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先到靈前變食請眾生吃飽,令他們能安住,再講佛法才有效。主法說的法,都是要對眾生說的,所以現在把三時繫念用來超薦亡靈的。這是修淨土的人是需要了解的。

三時繫念佛事是元朝中峰國師所編的。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有人就講"淨土燄口"。"淨土燄口"就是說三時繫念。之前,淨土宗的行者都會修,一天就可以修完。上午開始做一時,然後上佛前供。下午再一時。然後晚上,再一時。這個在卍字續藏裡面有記載。都是共修的程序。我在小港時,有信徒講:「師父!,我往生時,要做三時喔,妳一定要幫我做三時喔。」其實,三時繫念不要等往生才做。

我覺得我們要把握生命。我們可以聽經聞法。我們三時繫念應該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就要懂了。我們懂了我們才會精進啊!死後都可能要隨業力去啊。「覺海虛空起」,這是講諸佛的境界,他們要覺悟,覺悟是在空性裡,無形無相的、無行無住的。我 們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佛祖在覺悟彼岸。你看,「娑婆業浪流」,我每次我聽到這個主法在講這一句的時候,都感覺震撼啊。我常開玩笑說:「我們跟佛祖差不多吶。佛祖坐那兒,我們坐這兒。佛祖有鼻、有嘴、有眼睛。我們也沒少呀!」但是祂坐在上面,我們坐在下面。祂單是那白毫就會放光。我們有白毫光嗎?祂的眼睛就可以度眾生。我們的眼睛是怎麼樣?沒有瞪人就已經不錯了。不高興了我們就生氣,瞪人家,惡眼相向。佛是覺悟的眾生。我們是未覺悟的,都是隨著業力流浪生死,所以叫「娑婆業浪流」。所以為什麼叫做眾生?眾生,就是流浪在眾多生死裡。生了後再死,死了後再生,生生死死。在眾多生死裡面輪迴,我們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眾生跟佛祖差在這。

中峰國師講怎講?

我們要跟佛一樣到覺悟的那一岸要怎麼樣?「極樂有歸舟」啊。極樂世界有一台船載我們回去。所以你看我們每一個蓮友,來參加佛七,都要請西方船,對嗎?我們大師,在宜蘭念佛會時,就在設計這張吶,就是希望大家都乘這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極樂號,返到極樂世界。

所以這主法講這句,就是把整個佛的重點講出來了。上根利器的眾生,差那麼一點點的那種,可能這一句講了,他就開悟了。但是大部分可能還都不開悟。有沒有人差那麼一點點的?有,有這樣的!因為很多人,聰明反被聰明誤,都"我執"。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自己。所以障礙了我們,我們就看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

像佛光山在高雄,有每個高雄人都來嗎?" 佛陀在舍衛城說法,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從來沒有遇到佛陀。所以這娑婆世界,都沒有遇到佛的,好多呢。有些人就沒有佛緣。在世時,沒有接觸到佛法,往生去了,人家才給他誦三時繫念。這是中峰國師一生的修為,所編出來的,利益百年,千千萬萬的眾生,有形無形的眾生。

所以我們說,這一個三時繫念真的功德無量。我聽過,成功大學有一個碩士寫論文,研究三時繫念,論文也通過了。結果他祖母往生,他就想說,他研究三時繫念,他雖然沒有信仰,可是他研究論文啊,所以他多少了解。他就想,這個三時繫念既然這麼好,那他就幫他祖母誦三時繫念。當年七月份的時候, 他爸爸到附近寺廟要去做超度的佛事。那廟裡的住持有點通,他爸爸在寫他祖母的名字時,這住持就講:「你這就不用寫了。她沒有在三惡道,不用超度,她早就去淨土了。」

他爸爸回家講,這孩子聽到才講:「唉唷,還真的是這樣啊,不可思議啊。」他自己替她誦而已,還不是請法師替她誦的。他自己幫"阿嬤"虔誠的誦三時繫念。當然,也不知他誦了多少部了。結果,他祖母都往生極樂世界。用的時候都還沒有信仰。我們法音清流裡,都有三時繫念。我們有信徒常生病,看醫生又不好,因為法音清流很好聽,他就每天播。結果有一天夢到冤親債主跟他說:「你每天播三時繫念給我聽,我就不要向你討債了。」要了解,眾生都有善根的。中峰國師三時繫念裡面太好的佛法。三時繫念明天再講。現在要來念佛。


3/3
  『念佛』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其實卻別具涵意。

因為念佛~要念出它的清淨無染,念出它的無煩惱、無妄想,實在並非簡單之事,就如同淨業林打佛七時主法 永藏法師開示所講: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常常造成修行上的障礙,如何開悟則看眾生是否覺悟而後才方便修行。

永藏法師並舉一故事解說:「在明朝時有一名將為戚繼光,有一天在睡夢中,夢見已戰死沙場上的屬下前來託夢,因知道將軍有修持佛法,特請求將軍誦讀一部《金剛經》,將功德迴向予他,於是戚繼光醒來後即刻開始誦經。

正當他在唸誦《金剛經》時,家中的奴婢擔心主人會口渴,特端進一杯茶來給將軍飲用,此時正在誦《金剛經》的戚繼光只好用手勢一揮,打發了奴婢再繼續誦經。

誰知到了晚上,那位屬下又來到夢中,並且告訴戚繼光說:感謝將軍誦《金剛經》迴向給我,但是因為您在唸誦當下的起心動念(揮手打發奴婢)我只收到半部的《金剛經》,是否可以請將軍再補上後半部的《金剛經》。

戚繼光夢醒後非常的自責,於是趕緊再重新恭誦整部的《金剛經》迴向給他的屬下,自此以後就再也沒夢到那位部屬了。」

由以上故事而得知;在修持中皆有糾察法師及執事法師為信徒排憂解惑,提供協助,避免彼此間的相互干擾,就如同佛門諺語中來果禪師所言:「寧動千江水,莫動道人心」。


3/2
  我們如果剛剛在20分時煞板,大家可以靜5五分鐘,但看大家今天已念佛唸到第三天,念佛念得正起勁,念得很順,若剛剛煞板就太可惜了,所以就暫時不管維那了,就繼續讓大家念下去〈哈哈〉。我們煞板停止時,雖然外在沒有聲音,心中、耳裡佛號也是要不斷,這就是我們的心要有記憶力,就像電腦可以存檔一樣,這就是心的奧妙。

三時繫念的中峰國師是禪淨雙修的開悟國師,將佛法分成三階段來說。在江南,人稱江南古佛,在佛教界地位極重要。許多大官、名人遇到困難時都來請教中峰國師,找他主要因為他有佛法,找他後都能夠得到啟發,包括皇帝、太子都要來請教他,供養他。但真正開悟的人是不會將這些事放心上的,真正開悟的人只希望能利益眾生,所以他60歲就選擇圓寂了,這是他弘化的因緣。很多人請示佛法,包括趙子昂,其寫《金剛經》,拜託國師迴向給他往生的老婆與孩子。所以國師特別編了三時繫念的本子。

三時繫念本子有共修型的,也有佛事型的。現在要說的是佛事型的。共修型的在卍字續藏中與佛事型前面不太一樣,但內容是差不多的。

佛事型的儀軌有寫到,在開示前,齋主要迎請法師,但現在佛事多省略這步驟。迎請進到壇場後,就從戒定真香讚後,主法和尚會獨念一首偈「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唸完後維那要起佛號到靈前去,請往生者就座用餐。大家靈前要誦《心經》,非《阿彌陀經》。《心經》、〈往生咒〉,最後一個蓮池讚。

蓮池讚:「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這就是讚嘆西方三聖在蓮池海會度眾生,在靈前唱這個讚,就是告訴亡者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

唱完後齋主三拜,接著主法法師要念一段文:「法王利物,悲智弘深,普遍十方,冥陽靡隔」來召請他們聽佛說法,且要一心恭敬虔誠,說完後繼續念兩音佛到佛前。兩音佛聽說是煮雲法師的調,一高一低。念佛念到佛前之後,主法和尚即升法座唱爐香讚,之後齋主拜南無海會雲來集,齋主也要頂禮,法師在座上也要三禮,之後法師用香供養西方三聖,觀想香的殊勝,以香供養常住三寶。最後頂禮完三拜後就誦《阿彌陀經》,誦時隨文觀想。

阿彌陀佛誦完後,主法就要說法了,極樂世界是如何呢?極樂世界西方淨土非常清淨,沒有痛苦,只要大家念佛,依阿彌陀佛願力,大家都能到西方。

誦完大家再頂禮三拜,之後要再重點開示,說明極樂世界是如何的世界。極樂世界為何叫極樂,因為所有的痛苦都不能進到極樂世界,跟我們不一樣。修道的人要找到一條回西方的路,就是唯心淨土為主。在娑婆世界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有心,成佛的人也是心做佛,沒成佛輪迴的人也是心在輪迴。我們如果要找一條路回淨土,這個沒有痛苦的地方,我們要在六塵中了解我們的心,要無瞋無貪。


3/1
  淨業林3/1起七,佛七期間適逢元宵節及為期一個月的平安燈會,全台各地100位蓮友熱烈報名參加念佛修持,堂主永藏法師讚歎蓮友,能在春節百忙期間,仍然不忘念佛,精進修持,真正能學習放下,制心一處的專注在「阿彌陀佛」佛號上,將佛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念出來,迴向給來山遊客,共同成就佛國淨土的因緣。

中華民族很重視天地人和,及精氣神養生和合文化。今年是羊年,佛光山以三隻羊為主燈,取「羊」與「陽」諧音,大師特別以「三陽和諧」為主題,祈願兩岸三地能和敬和平,和諧發展。永藏法師於起七法語,共同勉勵蓮友:

三心齊發戒定慧,陽春花開念佛會,

和合眾念佛加被,諧調風雨功德迴。

「三心齊發戒定慧,陽春花開念佛會」,在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桃紅柳綠最美麗的季節來淨業林念佛,是一件很美的事,是很有智慧的選擇。三心指的是《觀無量壽經》裏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善導大師的往生禮讚偈,謂深心即真實信心;迴向發願心,是將所作一切善根,悉皆迴向往生。除了俱備三心外,行為舉止要能遵守堂規,拿了禁語牌,就能禁語,不說話,守規矩,能為大眾共修著想,開門關門小聲,衛浴用水小心,行住坐臥中,不會發出打擾大眾的聲響,心中有大眾,不自私,心就能專注、安定,自然能靜下來,就能把佛號繫念著,開發智慧。

「和合眾念佛加被,諧調風雨功德迴」,在唐朝以前,武門神多為「神荼與鬱壘」。唐時期門神則以秦叔寶、尉遲恭最為流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能避掉涇河龍王鬼魂索命,特別命請大將秦叔寶、尉遲恭在大門守護,從此涇河龍王鬼魂不敢再犯。佛寺的門神則以韋駝、伽藍護法、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將較為常見。哼將指那羅延天界力士,哈將為密遮金剛力士。四大天王則是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象徵「風調雨順」的含意。近年來,家家戶戶的門神,多充滿喜氣的「天官賜福」、「五路財神」。

現在天地人失衡,尤其人的行為相互影響,人在天地之間生活,頭頂天,足立地,今天大家發心,以不忍眾生苦的心來念佛,和合大家念佛的力量,集中心念,念佛力量大,祈願佛陀加被。一年之計在於春,台灣面臨用水拮据的問題,南部許多農民被迫不能耕種,要把儲水留給工業用,往後面臨不只是水的問題,可能還有糧缺問題。

明代淨宗蓮池大師,是杭州仁和人,入雲棲山修念佛三昧,有一年亢旱,雲棲山附近村民請求大師祈雨,大師回答不會祈雨,只會念佛,村民再次懇求,蓮池大師只好手執木魚,循著田埂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多久,雨下如注,村民為感謝蓮池大師,增設堂寺,蓮池大師因此聲名遠播。

100人念佛力量大,把念佛功德迴向國家風調雨順,社會安樂富有,大眾心中有佛,用佛的心來體會一切,一切就會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