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學佛當下,傲慢心很難降伏,經過幾千萬劫都在,傲慢是最大的業障,傲慢從何來?從"我"來,對別人的讚美覺得不夠,對他人的批評也無法接受。自心的傲慢,往往不知不覺。只有在念佛當下,會想到前面、上面、十方都有我們的前輩。
就像"大師"也不認為這個稱呼有多大,他認為自己也是眾中一個,並沒有把自己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把拜佛、念佛、修行的環境用的很大很舒適。在大陸的千年古剎有像我們大雄寶殿如此大的也很少,自己要謙虛、縮小、低頭才會看到自己,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幾日繞佛,有些人和前面跟得很近,距離卻保持得很好,每個人在修的當下,自己就會有心得。
我個人學佛因緣,三十年前很少人學佛,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大師演講,覺得說的很有道哩,中間有佛學院的廣告,就這樣因緣成熟,而來學佛。當時正值年輕,好打抱不平,常見義勇為,最早曾看史記、三國演義、古文,看到岳飛,薰習他們忠孝節義的精神,所以才有看不慣的事,想要保護大眾,給人依靠。因為這樣的心才去練拳,學武術。當時自己已是總教練,覺得自己很大很了不起,其實像是井底之蛙。
任何因緣成熟前都有事情,那年我發生車禍又重感冒,出車禍的那一剎那間,不管你有多厲害也已在車輪下,這時就會思考,看了佛經才知道無常迅速。武術決勝在於出拳出腳的速度。無論速度多快也沒無常快。當無常到時,才知道來不及,才知道害怕。原來最厲害的是無常。無常鬼在後追,我們要趕快向前跑,跑去佛的身邊,才是歸依處,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指點。
每個心念,不論是善是惡,都出自"自心",有善惡的心就有分別境界的心,就是緣慮的心。我們的靈知心在哪裡?就是因為靈知心沒有顯現,我們一直憑著肉團心、緣慮心在生死輪迴,只學到恩怨情仇,貪生怕死。我們現在為什麼會來念佛,就是過去的靈知心所存的檔案,存在八識田中的善根現在增長。是否增長了就沒有惡?以前的惡念還是會存在心中,所以念佛的功夫要學起來,不是今天圓滿再等下個月的開始,而是要把修行運用在生活中的開始。
自己心中就是一座寶山,如中峰國師所說:"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華笑鳥啼,如鏡照鏡"。每次我在做三時都很用心,眾生可能第一次聽到,你必須用你內在的能量,這種能量不是按照經本講就有,中峰國師的願力能讓他們得度。每次的佛事不要以為你在誦經給別人聽,就隨便念,像錄音帶一樣播出去就算了。而是一字一句要念到自己耳中、心中,誦給別人聽,也是念給 自己聽。自己也是眾中一個。要用感恩的心,發心好好念佛,大家用心念佛,就是真心報恩,念佛去阿彌陀佛那裡花開見佛,六神通自在,再來報恩更好。
回到家裡要親近自家附近的道場,念佛、共修、做義工,人與人之間就可考驗我們的功夫。不要因為一個你不喜歡的人或事,就不去道場,和佛背道而馳。對你不好的人是在考驗你的功夫,在了業障,對你好的人是在報恩。
念念彌陀,念念慈悲,念念喜捨,現下要提醒自己,當下還在娑婆世界,未來去極樂世界,回到人間要把念佛的功夫告訴每個有緣人,讓人間變成淨土,修未來也修當下。要有功夫才有辦法度眾生。回向眾生,當下這一念,每個人都收得到。之前有一個師姐,在婆婆忌日就來念佛,回向婆婆,並感應婆婆也來念佛,媳婦這一個念頭,婆婆就收到了。七月孝道月即將到來,所有眾生都跟我們有因緣,我們要報恩行孝道,以佛的慈悲力超度眾生,自度度他,自利利人。
7/7 我們在學佛的當下,有時候我們的傲慢心真的很難降伏,經過幾千劫幾萬劫還是在,那個傲慢,就是我們最大的業障,那傲慢怎麼來,就是我們的「我」,比如,若別人說我們壞,我認為沒有像他講的那麼壞呀!若別人說我們好,會覺得他講的不夠好,這就是傲慢,你是否有看到自己的傲慢,但是,往往都是不知不覺,只有我們念阿彌陀佛時,就會上面還有,我不是天下無敵,東方不敗,所以,我們前面有上面有,十方都有,有我們的前輩、佛、菩薩,所以我們自己就像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裡面說的。
在我們心中,我們都覺得大師很偉大,在他的徒弟、信眾的心中也是如此,但大師覺得他是大眾其中裡面的一個,他沒有把自己弄的高高的,大大的,他把佛弄的大大的,把要給大家修行的地方,弄的很舒服,給我拜佛的地方,弄的很非常舒適,有很寬大的空間。
若要比大,有人比你更大,所以我們要謙虛、縮小自己,在低的屋簷下要低頭,低頭才會看到自己,我們沒有低頭,頭抬的高高的,就只看到天空,天空沒有人走在那裡,低頭,起碼前面還有一個人在走,跟著他的腳步;像這幾天繞佛時,看有些人跟前面跟著很近,我就會想是否會踩到前面的人,結果也沒有踩到,因為他有保持距離,所以,每一個人在修的當下,他自己就有心得。
佛經裡講,無常迅速,無常到時,來不及,原來最厲害的是無常鬼,在我們後面追,我們向前跑,要跑到佛那邊,才是我們的皈依處。
我們每一個心念,不要看他善念或是惡念,善跟惡都出自於自己的心,我們有善惡的心,就是有分別境界的心,就是緣慮心,你的靈知心在那裡?我們就是靈知心一直沒有顯現,就馮著肉團心及緣慮心,在那裡生死輪迴,馮著肉團心及緣慮心,我們學到,就是貪生怕死,恩怨情仇。
若是我們用靈知心,我們學到什麼?就是我們體會到,你現在為什麼想來念佛?你現在為什麼有因緣,就是過去的靈知心,所存檔的檔案,存在八識田中的善根,現在增長,但是增長了,是否就沒有了惡?你以前有起惡念,還是會在你的心中。
所以我們念佛,這個功夫要學起來,今天圓滿了,不是回去了,等下個月喔,圓滿了,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把你的修行功夫,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開始。
中峰國師講的,如果阿彌陀佛在你的心中,你就會看到十方世界都是極樂世界,第二時云: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 華笑鳥啼。 如鏡照鏡。
大師講:我們都是眾中的一個,所以,像我們有感恩的心,希望能好好 發心念佛,有感恩的心,在生活中,應用佛法,不要起心動念要如何報答你,要如何如何…報答,那也是形象,希望每一個人都要帶你的心來參加佛七,大家要用心念佛就是報恩。
海印信和尚小故事: 祖籍為瑯琊一帶,桂府的人。出家後住於蘇州定慧寺,年紀已經八十多歲,平日受朱防禦官員家的供養,常常到朱某之住宅,一日朱某問曰:「和尚您後世時能否來弟子家中投胎託生嗎?」海印信和尚微笑而應諾之。等到回到寺院後便得了疾病,數日之後就往生了。其往生之日,朱家生了一個女兒。圓照本禪師當時住在瑞光,聽聞到這件事,於是前往拜訪之。那時朱家出生的女孩才剛滿月,抱出來見圓照禪師,才一見到禪師便笑了,圓照禪師喚云:「海印,你錯了也!」此女嬰哭了數聲後便往生了。
修禪參禪可以自在投生的人,沒有念佛去那裡?若能自在,修到念佛到阿彌陀佛那裡,馬上能花開見佛,而且得到六神通自在,你再來報恩,就更好,我們每一個人「對境生迷,說時似悟」,就怕如此。
人與人當中,就可以考驗我們的功夫,不要因為碰到對你不好的人,就說不要來了,要注意什麼願好發,不要發這個願,能親近道場是你幾輩子修來的,不要因為一個人一句話,就跟佛背道而馳【管取輪迴沒了時】,對你不好的人,就是在考驗你的功夫,對你好的人,是在報恩,對你不好的人,我們是跟他了業障,我們要跟他轉化因緣,所以我們念念彌陀,念念慈悲喜捨。
現在當下還是人,還在娑婆世界,雖然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極樂世界,可是需要每一個念佛的行者,我們回到人間,去把我們念佛的功夫,告訴每一個有緣人,那就是讓這個人間變成淨土,那就是大師創淨業林的主要目的。
我們修未來也修現在當下,當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我們要讓娑婆世界變成淨土;但是要讓它變成淨土,我們要有功夫,我們就要上山練功夫,下山才能度眾生。比如我們若看到人就說阿彌陀佛,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稱念阿彌陀佛,人家對我們好,也阿彌陀佛……,那就是弘法,若我們能影響每一個人都阿彌陀佛,都吉祥,那人間慢慢就變成淨土,我們總迴向,我們把念佛迴向給有緣的眾生,有需要的眾生,我們當下這一念,心念一動,他們馬上收到。
七月快到了,孝道月報恩,所有的眾生,跟我們都有因緣,不管是好因緣還是壞的因緣,所以我們要報恩,行孝道,各地的道埸都有法會,以佛的慈悲力來超渡這些眾生。
7/6晚課香 今天圓滿,明天就要出堂。昨天三時繫念第二時主法開示中提到三種心:肉團心、緣慮心、及靈知心。各位今天念佛是用何心在念呢?這三種名字,實際上只有一個心,肉團心有形有相、而緣慮心、及靈知心是無形無相。
有形有相是有限度的,肉團心無法讓我們用百年以上,人因為過度使用肉團心,如前次提到高旻寺德林老和尚說他最低限度要活到一百二十歲,他提到人這個身體可以活到一千歲,是因為我們過度糟蹋這個身體、過度使用;尤其現代人除了工作外,其他的玩樂也過度消耗使用,我們如果都清心寡慾,工作完了就去休息,如此可能跟德林老和尚一樣活到一百歲以上。
我們常在佛經裡讀到,佛陀說已經證果得道的人如佛、菩薩、阿羅漢等,這些聖人們以他們的神通力要活一劫是沒問題的,一劫是多久呢?若人命為十歲,每過一百年,人命增一歲,一直增到人命為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減,娑婆世界一增一減稱一劫,每過一百年減人命一歲,一直減到人命十歲,如此一增一減稱一劫。
所以佛陀說四聖的階位,證果得道的要活到一劫都沒有問題。佛經上說阿難尊者一直為佛陀當侍者,佛在何處說法,阿難尊者就跟在旁邊,但被他的師兄弟責怪,因他在佛陀涅槃時,未請佛住世,因為當時阿難尊者還沒有神通,魔王先請佛入滅,佛要考慮考慮,佛就跟阿難提到此事,阿難卻被魔王的力量影響,導致沒有聽到佛陀講的話,在發呆,佛陀講了三遍,阿難尊者都沒有請法,佛陀就決定答應魔王,等佛陀答應魔王,阿難尊者才恍然大悟,但太慢了,佛陀就說何時要入滅了,佛陀是因為如此才入滅,佛陀不是只能活到八十歲的。
魔王認為如果佛陀一直住世,那魔王就無法做事了。因為如此,師兄弟們對阿難尊者無法諒解,也是因為阿難尊者還沒有得到神通。佛陀說阿彌陀經中提到壽命無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壽命也是無盡的、光明也是無盡的、快樂也是無盡的,講這樣的一個世界跟我們的娑婆世界相比是差很多的。所以三時繫念的第二時中,跟眾生說,好不容易解脫這個娑婆世界、這個業報身,趕快去阿彌陀佛那裏,眾生雖然聽得懂這些佛法,但不是每一位都有善根、都很有修。所以中峰國師特別講到肉團心、緣慮心、及靈知心。
這三種其實如果我們修行的功力不夠,肉團心使用的時間到,停止跳動了,就無法繼續,只得往生,此時才選擇要去哪裡,是否太急了?三時繫念現大都在告別式時做,做完就火化,所以之前要趕快跟往生者說,趕快跟阿彌陀佛去,此時跟他說法,肉團心已不跳動了,緣慮心若還在 分別,就落輪迴了,我們的靈知心指的是和佛一樣的佛心,靈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過去、現在、未來都如如不動的在這邊。沒有去用功,所以還沒有顯現出來,雖然沒有顯現出來,但佛性還是在。靈知心跟佛一樣不增不減的、凡聖不二的,每個人都有,雖然在生死輪迴時,如滄海中的寶珠,光芒依然在,也就是說,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我們的佛性依然存在。
像佛一樣,已經在涅槃的彼岸,佛菩薩聖人已經修到涅槃的彼岸,那他們的佛性有沒有在?有,只是更圓滿。
桂輪孤朗于中天。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
所有成佛道的佛他們去證悟道,悟之,證悟到的這些用甚麼來形容呢?假名,這個名也是假的,我們用的名詞其實也是假的。
比如:今天去過堂,那個湯很好喝,好喝是一個形容詞,假名,是你的感覺、心的感覺,眾生跟佛不同還沒有證悟,眾生還迷失在生死輪迴中,沒有悟,那便是:虛妄為識,虛妄的變成妄識,我們現在在執著的我、我的感覺、我的東西、我的財產,所有的我、我的東西都是虛妄的,我們依虛妄的東西所產生的,當然也是虛妄的,從頭到尾都是空的。
以前在禪堂聽開示,只能靠耳朵聽、專心聽,若聽沒幾句就入定了,要開悟會比較慢。
是以佛即眾生。字面上看來,各位是佛麼?要肯定自己是未來佛,理論上來說,我們是未開悟的佛,還沒有修到圓滿的佛,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
用手來比喻,手心是佛,手背是眾生;佛就是眾生,眾生即佛。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這隻手臂是我們的心,心、佛、眾生(手臂、手心、手背) 三無差別,不然你能把手割掉嗎?三個成一隻的。心外無佛:離開這隻手,有沒有手心?有沒有手背?手臂比喻為心,心外有沒有佛?有沒有眾生?沒有!是迷悟!迷的人說:佛離我好遠,悟的人說:佛在我心中。如濟公活佛,佛祖心中坐,行為並沒有違背佛。
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逈異。
迷了就是凡夫,悟了就是佛、就是聖人,我們形容佛的本源,有很多故事。如雪山童子,為法語而犧牲自己。凡夫和眾生與此相比就差在這裡,聖者為了能開悟的法語可以連生命都不要,凡夫則貪生怕死,打坐的腳痛就無法忍受。如同小孩一哭就要求無條件提供。
所以說修行是要深入經藏、才能有智慧去分辨,雖說緣慮心是善惡境界分別的,可是當我們還沒有般若智慧時,我們就會以緣慮心來做善惡分別,但是不夠我們在處理生死輪迴、生死解脫這個事情上,應用不上的。禪宗裡有位禪師,自以為很有學問世間的書讀得差不多了,很有才華,家鄉的人以為他未來會當官,可是禪師有慧根,後來選擇出家,這就是智閑禪師,智閑禪師相當聰明聞一知十,他先跟百丈懷海禪師學、後跟師兄溈山靈祐禪師學,靈祐禪師挖苦說,那是世間學、世間的聰明,別 以為那很了不起,出題考智閑禪師,讀了那麼多書,你可知父母未生的本來面目是甚麼?
智閑禪師答不出,群書中也找不到答案,遂請教師兄,師兄卻答,每人都不一樣,你是你、我是我,我怎麼可能教你,有本事自己看到、悟到!智閑禪師一氣把書都燒了,書都沒有用,這輩子再也不要讀書! 哭著離家出去了!出去雲遊時,走到南陽慧忠國師的墓,就築廬定居了下來。有一天,在他除草掃地的時候,隨手拋出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清脆的一聲,頓然大悟!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當下趕緊穿著袈裟,向溈山靈祐禪師方向頂禮膜拜,幸虧師兄不說破,才有悟道的機會,所以每個人要培福修德,才能有未來悟道的機會,後來住錫在香嚴地方,後稱香嚴智閑禪師。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有用心、在心上下功夫,雖然他也是煩惱的眾生,可是有一天也會有開悟的機緣。每一個人都有,要不要用功而已。
打坐時,一刻都不能忍受腿的疼痛,雖說開悟不是靠腿子,但是身心要調和降伏,才有因緣,也要克服自己的習氣,若不能克服貪心、生氣、忌妒等習氣,是很難開悟的。雖說三無差別,如永嘉大師說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好比我們作夢,明明夢中有夢到東西,可是醒來不在了!夢中一切都不在了!這就是永嘉大師形容我們現在在娑婆世界、在這個境界上也是這樣的。理論上是這樣,可是你有沒有覺阿!有沒有機緣覺啊?覺後空空無大千!必須要覺,才能證悟。
空空無大千,第一個空:空性、緣起性空,第二個空:空掉空,真正的覺悟是要覺悟到空也是空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有沒有?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經裡面說從這個地方往西方是要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下一句就是中峰國師要點到的,既然這樣子經裡面說的那個十萬億佛土外有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哪裡呢?在你的心裏,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
就在你的心,就是淨土!你的佛性跟阿彌陀佛的佛性,理論上是一樣的,所以說本性彌陀。我們也跟佛一樣,可以創一個淨土,由這裡知道這個道理,即今現前捨業報身的這位眾生,原來他其生也蓮華朵朵。其歿也行樹重重。原來他一直都在極樂世界裡,生在蓮花國,死了也七重行樹,七重樓閣,如果生死是一樣的,就是無一時不達蓮邦。無一念不依慈父。就等於是在極樂世界裡面了,一直都在蓮邦裡面、蓮花國,如果這樣來看,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提出個問題問你,如果既然這樣子,前面講這麼多,提醒你如果離開心佛眾生還有甚麼可以商量?
你們如果是這個眾生,還有商量處也無?
7/6下午香 我們來到淨業林,見面要怎麼稱呼?即師兄、師姐。
在佛門裡,同一個道場,我們會稱呼帶頭的住持或方丈為「師父」或「住持師父」。但是現在大家都直接說:「這是我們住持」、「這是我們當家」,就像我們在社會上說:「這是我們總經理」、「這是我們頭家」,那再接下去要如何介紹?總經理是一個職位,因此不管是「總經理」、「師父」或「住持」,從功用上就是名稱、代號,就像我們去醫院看醫生亦是用號碼牌作順序代表,因此在佛門裡的稱呼也是一個代表。
昨晚三時繫念最後兩句,還想得起來嗎?我們的身體就像機器會愈來愈舊,就像電腦會越來越老,跟不上時代。所以我們要趁它尚未損壞時將好的資料儲存進另外一台活動硬碟裡,將累生累劫所學的儲存起來。我們每一生生死輪迴就像換新的機器,宛如我們買電腦必定買最新機種,生死輪迴也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汰舊換新。但是這樣重複更換會沒完沒了,所以念佛去極樂世界便彷彿最新技術永不需更換,而過去所學的技術能否更上時代便要看我們會不會應用。
三十年前大師教導我們要稱呼「師父」、「法師」或是「住持師父」、「住持和尚」,但是現在信徒是直接稱呼「住持」、「當家」,即便是叫錯的也因為大家都這麼叫,反而積非成是了。就像一句成語-「眾口鑠金」,明明是一塊石頭,當大家都說他是金子時,金塊便被當作了金子,然而金塊與金子依舊大不相同,金子是由金礦提煉而出。金子就像我們的佛性,我們說每個人皆有佛性,但我們能與佛平起平坐嗎?我們就像金礦,而佛陀是經過累生累劫修道的金塊。「佛性眾生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理論上是這樣,但我們尚未修行到那樣,因此在差別當中,平常人與人相處的感覺還是不同,所以稱呼還是有其重要性。
所以昨晚三時繫念最後二句:「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居涅槃岸。桂輪孤朗于中天」在生死輪迴中,我們的佛性像滄海中諸龍爭奪的明珠般如此清晰清楚,然而我們也有妄性,佛在涅槃岸,祂的佛性與我們相同明亮,只是祂的佛性是像十五號的月亮般圓滿。在生死輪迴中我們也是不增不減的佛性,只不過習氣使然也會因為稱呼而感到生氣,所以我們在淨業林希望大家互稱「菩薩」,既是菩薩便要行「六度」。第一便是布施,要給人歡喜,第二是持戒,第三便是忍辱。因此若是因為稱呼而引起不快,那就稱呼為「菩薩」,我們諸位菩薩將來都是要去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要在剩下的時間好好念佛。我們繼續來唸佛。
7/6上午香 我們在修行,不吃東西便沒有體力。假使不吃東西,體力如果夠的話,有較多時間可以精進、自課,比如說要念佛、打坐、觀想或拜佛。但是如果不吃飯、不吃點心,用意是為了要趕快去洗澡,那些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這裡有一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警示:
在東北有一個做大餅的婦人,這個婦人想要做些善事,於是每天做餅時便會多做幾張餅放在窗邊,供一些路過有需要、有困難的人吃。
有一個駝背的老人每天都會來拿大餅吃,但是婦人卻不太喜歡這個老人,因為這個老人每次來拿餅時嘴巴都會碎碎念,他總是唸著:「所作之惡留在身邊,所作之善回到身邊。」有時候也會挑剔批評這個餅的口感。就像我們用緣慮心去吃東西,便會有好吃不好吃的分別,但若是我們用靈知心去吃東西,無論吃到好吃不好吃都是一句阿彌陀佛,並且懷抱著感恩心。婦人覺得這個老人不懂得感恩,因此很討厭老人。
一天,婦人起了個惡念,決定在餅裡下毒,打算毒死這個老人。要將餅拿去窗邊放時,他的手開始發抖,心裡開始害怕,因為他原本每天都在做善事,現在要做的壞事使他心生恐懼。最後他良心發現,將毒餅丟棄並重新做了一些餅放在窗口。
那天晚上有人來敲婦人家的門,一打開發現是他在外地許久沒有回家的兒子,兒子全身的穿著破破爛爛,似乎沒有吃飯。婦人好高興,因為他每天做善事救濟需要的人,便是希望這個在外流浪的兒子可以回家。果不其然願望實現,他感動萬分感動與喜悅。他向兒子探問回家的過程,兒子告訴他從外地回來快到家時,因為太久沒有吃東西,體力透支癱倒在地,差點便要餓死。這時出現一個駝背的老人拿餅給他吃,告訴他:「你吃的只是我的一張餅,但是這張餅卻是我一天的糧食,現在我全給你了喔。」接著口中又唸:「所作之惡留在身邊,所作之善回到身邊。」婦人聽後相當感動,痛哭流涕。若是那天他將有毒的餅端出去放,那麼毒死的便會是自己的兒子,這時婦人才了解老人口中那句話的意思。
所作之惡留在身邊,我們如果做壞事,自己便受其苦。但是所作之善回到身邊,我們做了善事,其善果亦是自己採收。所以無論做好做壞,善惡自有因果。俗話說「吃虧就是佔便宜。」自有其道理,不要只看眼前。所以我們今天來唸佛是存著怎樣的心來稱誦,無論是善心或惡念,果報還是由自己收,因此我們唸佛,每一句都要很用心呀!阿彌陀佛自然會加持我們。我們繼續來唸佛。
7/6上午香 一、永藏法師對佛七意見表之回覆: 有人反映,在念佛過程中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該蓮友更表示自己很忙,每天好像在趕功課。這是很嚴重的反應。佛光山淨業林並沒有規定功課給大家,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念幾句佛號,只要求大家在佛七過程的二六時中,任何時間包括吃飯睡覺都要念佛,只要有呼吸就要念佛,而不是一直講話,如此而已。
二、念佛要以阿彌陀佛為主: 佛七念佛過程中,大家若有疑問,淨業林有開放小參座談,可以問問題,但卻鮮少有人要參加。藏師父更提醒大家,念佛時,要以阿彌陀佛為主,要一直念佛,而不是以自己為主,心裡只想著「我」,一直找人講話或心裡嘀咕些非念佛的事情又或是抱怨東抱怨西的。
三、入境隨俗,放下我執: 人說入境隨俗,來到佛光山念佛,就請照這裡的規矩。有蓮友反映念佛的調為什麼不統一?佛光山念佛就是自由調,自由自在地念,只要跟著引導法器的「速度」並順著自己的氣念,而不是照自己的速度念,就不會亂,就不會覺得自由調不舒服,藏師父更深一層的表示,其實是「我」讓該名蓮友覺得心不自在,因為沒有照著該名蓮友喜歡的調念,所以覺得不自在不舒服,且念佛時還有時間想東想西,表示雜念太多,念佛時心要安住,才會有法喜。
四、切勿用緣慮心來念佛: 緣慮心念佛,心會攀緣,再起分別及思慮,要計較也要比較,種種念頭一直起,來念佛就是要透過念佛淨化自己的心,既然有因緣來到佛堂念佛,就放下「我」及門外的一切,完全放鬆地接受佛光山淨業林的念佛方式,將心專注在佛號上,才能透過念佛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清淨的世界。藏師父最後更開示道依教奉行很重要,如參禪有參禪的方法,念佛時有念佛的方法,這就是依教奉行,方法雖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7/5晚課香 念佛時要放掌。合掌是很莊嚴的,佛七時要禁語,大家見面,互相走在走道上,合掌就很好,很恭敬很虔誠。但有的人合掌並不標準,十方法界為一心,合掌時,十指要併攏,手掌豎起來然後放平,小手臂跟大手臂成90度。合掌時,十指沒有併攏,就顯得很懈怠。十指併攏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手指頭併攏,在夏天就覺得熱熱的,很自然的就放鬆了,實際上手指併攏,氣就在指縫裡,不會溜走,手雖然會流汗,但是左右的氣形成對流,有利於循環,身體會很健康的。如果我們全身放鬆,坐著念佛,從丹田讓聲音震動整個五臟六腑,就像在按摩一樣,阿彌陀佛在身體內回盪。
有一位念佛的師姐,有一次去檢查身體,驗出肚子有個腫瘤;師姐決定不去動手術,而是虔誠地念佛七天,腫瘤就消失了,醫生覺得很驚訝,因為根據他的判斷,腫瘤如果不割掉,會越長越大的,怎麼會消失?師姐說,她帶著懺悔的心情,很虔誠地念佛,一句句的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念到後來,腫瘤消失了。這是因為她虔誠地把自己的身心交給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願意阿彌陀佛全權處理它,就是不怕死,只管念佛,在這樣的心思下,腫瘤就消失了。
人會生病不是沒有原因的,貪瞋痴、鬱結、情緒不能疏通、氣血不通,累積久了,就會生病。念佛的當下,整個人就完全放下,自然壓力就消失了,鬱結的地方就通了,每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在打通穴道,所以我們剛才念的時候也是這樣,順著氣來念。你會發現,在哪裡共修都不是這樣的,你順著這個氣,甚至聽著心跳。如果回家之後,沒有人幫你敲法器,你的心臟就是法器。內觀聽到心跳聲,就是木魚聲,木魚敲得順,念起來也順。走路時走得順,念佛也會很順,騎車時可以念六字佛號,念四字就會危險,慢慢的念六字佛號,清清楚楚的念,這樣較好。
昨天講到第二時,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現在接下去,“琉璃池上懸明月,菡萏華間戲水禽”,描述極樂世界的莊嚴,黃金舖地、琉璃為地,蓮花開滿七寶池,鳥兒很自在的玩耍,那些鳥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化的。然後主法撫尺一拍,維那舉腔,大家唱讚佛偈,大眾觀想阿彌陀佛身金色,觀想阿彌陀佛的莊嚴、四十八願度眾生,念佛百聲以上,接著唱“第一大願觀想彌陀…”,三稱時齋主起身三拜,坐下來。之後主法繼續開示。
大家念佛念得很熱絡,念上百聲以上,尤其是大法會。佛光山從五月開始,一直到農曆七月,有供僧道糧法會。這個供僧道糧是佛光山出家眾一年辦道的經費,每年只有在這時候有,大家可以隨喜,跟法師結緣。 佛教說農曆七月是孝道月,一般民俗講則說農曆七月鬼門開,所以在七月做超薦法會。很多道場有法會,拜水懺、梁皇寶懺、誦地藏經、三時繫念等等。上個月就已經有人預約我在七月做三時繫念,前幾天跟修持中心主任開會,九月佛七遇到供僧法會(農曆七月二十七日),又有徒眾講習會,但九月的佛七不能停(大師說每個月的佛七都要辦),所以提前到八月二十四日開始,到八月三十日;八月初的佛七一樣照常在八月一日到七日。結果之前答應了八月二十三日做的法會,可以說農曆七月份,每一個道場都在忙。所以法會有很多人參加,念佛就不是只有百聲,有時候是百聲以上。過去我在農曆七月,遇到當維那的時候,就會跟大家結緣,念佛時念久一點,因為一個法會超渡的眾生很多。
一般民俗說,農曆七月鬼門開,鬼會出來。其實,我們的貪瞋痴如果不除,鬼都在,貪心鬼、瞋恨鬼、小氣鬼…,所以不是等到農曆七月鬼門才會開,如果我們的心門裡面全都是三毒,就是開鬼門啦。有一個男眾,平時對太太很兇,壞習慣一大堆,忽然變好了,為甚麼呢?原來在一個農曆七月的晚上,他喝醉酒睡在橋下,聽到兩個鬼在議論。甲鬼說這個人很壞蛋,對太太這麼兇,要把他吃掉,為民除害;乙鬼說不可以,因為他太太已念佛吃齋十五年了,他太太偷偷拜佛,在櫃子裡,用香爐,佛像也藏在裡邊,念佛念在心裡,旁邊有很多護法神,兩個鬼之後就走了。男眾跑回去後質問太太是否有念佛,太太嚇死了,趕緊打開櫃子,真的裡邊的香爐的香灰已經有一尺那麼厚了。
所以說一人修,全家免災難。但不能說七月,只派一個人代表全家去拜拜。有一次,我到一個家庭普照,叫他們全家一起去參加法會,孩子就說派媽媽去拜就好啦,我們全家派她做代表;但做賢妻良母的,還是要想辦法渡他們。因為大難來時,沒有辦法誰顧得了誰,自己念佛才是真的。
主法繼續開示:“是心是佛將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歸來重檢點,華開赤白與青黃”,第二時是講空的道理,與空相應。我們的心是真心還是妄心?不管是真心還是妄心,就好像第一時說道:“心心即佛,醍醐酥酪”,我們的心,剛才念佛時,有沒有起其他心?沒有的人,有他沒有的功力;但大部份的人,尤其是新參,念佛時會想到:“今天念得不錯喔”、“我怎麼都沒有打妄想?”“今天沒有打瞌睡”,在念佛時有點夾雜,心雖然有一點染著不清淨,我們還是一句句佛號的念下去。是心是佛將心念,不管是好心壞心、真心假心,通通一句句阿彌陀佛的 念下去,念到功夫到時,心空佛亦忘。萬法唯識,真常為心,甚麼都是虛妄的,是分別意識。
我們的第七識分別我喜歡的、我愛的、我好呀…,這個第七識,是虛妄的我,虛妄的我一直念佛,念到心空了,佛是誰也忘記了。念到整個身心放下,念到這樣,就好像到了極樂世界,念到的都是清淨無染的,看到的是極樂世界的蓮花,青的是青的,黃的是黃的,清清楚楚。這四句是重點提示。
接著繼續講,“教中道,惟心佛亦爾,惟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心跟佛一樣,佛是修心修來的。佛就在心中,心中如果煩惱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五蘊和合,念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是佛。佛未修成時就是眾生,眾生修圓滿就是佛。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佛是由修心成就的,未成佛就是眾生;佛跟眾生都有心。
中峰國師繼續開示,心有多種,在這裡講三種。第一種,肉團心,父母賜予的。第二種,緣慮心,是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就好像我們習慣了黑板,就算現在板是白的,但我們還是習慣稱之為黑板,這就是我們過去灌輸的分別心在起作用。所以我們遇到順境就歡喜,遇到逆境則煩惱,把種種的境界加以分別,這就是緣慮心,也即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第三種心是靈知心,我們無始以來生死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數遍,我們能在佛前念佛、學佛,所以說我們跟佛一樣是有靈知心的。我們如果能去掉執著,明白自己的靈知心,真如心就開啟了。
累劫生生死死,靈知心恒常在,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如影相隨,就如我們把放在垃圾桶中的鑽石,拿出來洗乾淨,還是有價值的鑽石,它的價值不會因此而減少。佛的靈知心跟我們的一樣,沒有比我們的增加一分。我們打七如果真能打掉我見、我愛、我執,就能看到平等。如果是有修的人,就是男眾,甚至是大和尚,見到女眾居士,還是會恭敬合掌,因為他是在禮敬諸佛。真正看到佛性的人,明心見性的人,不會說自己是大和尚,因為眾生都有靈知心,都是平等的。
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其中一篇“我是眾中的一個”,就是講這點,讓人感動,一個大師級的大和尚,出家七十多年,對眾生還是那麼恭敬,為了眾生把所有都奉獻給佛教,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佛。各位在淨業林念佛,這裡是諸佛修行的佛國淨土,所以大家要確實在佛號上用功。生死輪迴裡,我們的靈知心就像滄海裡的那顆明珠,光芒不減;又如十五的圓月,沒有缺點,大家都有。我們將來都會有到涅槃岸的一天。
大家繼續用功!
7/5下午香 有些蓮友繞佛時有在走,但嘴巴沒有開,或許心有在念,不過很可惜,既然來了,沒有開口念佛,除非沒有聲音,念的時候用誠心供養佛,稱佛名號,修口業,我們嘴巴造了很多惡業,謊話、壞話、不實話、欺騙的話,被虛妄的我欺騙,這張嘴巴容易造口業,所以要開口念佛,蓮友念佛很好,但有些人可能習慣聽念佛機,念幾句後就不開口念,用耳朵聽而嘴巴不念,甚至有些人繞佛時走出去做私事,來念佛就是要來修行,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這就是習氣,身不由已,因習氣關係,當境界來時,不知不覺就去做,大家有如實看到自己的缺點嗎?民間故事有個白賊七,愛說謊、欺騙人、不老實,也就是虛妄的習氣,原本老實的人呢?印光大師說,老實念佛,我們老實的真如佛性在哪裡?
這句佛號就要發現自己的真如佛性,我們的真如佛性卻被妄性蓋住,所以跟著去輪迴了,如果不小心墮到地獄,無間地獄,一天等於人間一劫,人命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再減少一歲,減少到人命十歲,這樣才叫一劫,在地獄受苦一天等於是人間一劫,但大家在這裡,若能忍耐克服自己的習氣來修行,無量壽經提到:「在極樂世界要修一百年」,在這裡修行一天,在極樂世界要修一百年。
念佛的音量,是可以避邪,震動十方世界,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裡面有修梵音相,聲音很好,甚至說法十方世界都聽得到,一個相好,要修一百劫,或許你會想現在成佛遙遙無期,但若你遇到良師益友、善知識,教你精進,如何修持,這進步神速,是要靠自己自動自發。
堂主分享,自己未學佛前,不把出家人看在眼裡,等學佛時,決定要出家,一刻都不能等,多等一天就多煩惱、不安一天,所以當決定出家到真正出家,幾個月時間瘦了幾十公斤,這就是因緣成熟,自己想要精進,現在來這裡共修,要用心修持,或許菩提心還未發,真如佛性還差一些,但還是要大聲念佛,希望阿彌陀佛的聖號,經過耳朵,透過自己的心,喚醒無始以來的真如佛性,不要讓習氣牽著我們走,否則就像一隻牛,鼻孔被穿洞,跟著走,像一隻馬,用馬韁套在嘴巴裡,被人控制,我們大家不能解脫就像牛馬被人控制,只有佛的力量能加持我們,所以大家要把握時間,老實念佛,不要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業力因緣成熟,業報就會到來,你要選擇善報還是惡報成熟?不是不報,是時間未到,善報因緣要靠大家,專心用力地念佛,善的因緣就能更快成熟。
7/5上午香 有些人剛參加完禪七,今天圓滿,禪修完過來念佛,禪淨雙修,禪修讓我們的心簡單、清淨下來,淨化我們的心,目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佛心,見性成佛。而念佛的用意,每個人都具有佛性,當我們還沒有顯現佛性前,當境界來時,我們的貪嗔癡慢疑,就會跑出來,如何不被境界轉?佛性多一分,妄性少一分,念佛就像剝洋蔥,少掉一層,便少一個障礙,每一聲佛號就像在除掉我們的業障,修持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到極樂世界只是過程,最終的目的是成佛,念佛與禪修表面是不一樣,兩者最終都是要成佛,只是過程及外相不同,這都是佛教我們的修行方法。
早上在福慧家園聽課時,自己耳邊心裡出現念佛的聲音,就像念佛機,這幾天念佛下來,有些人可能有啟動念佛機,沒有的人,不見得不好,在開示時你有沒有分心?如果很專心,每句都聽得很清楚,沒有佛號不代表不好,修行的方法就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什麼是妄心?當我們在聽開示的時候,妄心可能會說,這些聽過很多次了,我不喜歡聽這個人講,比較喜歡那個人說,這就是我們的妄心,分別心,如果我們很專注地聽,就能吸收善法所加持,我們若是可以執持聖號的專注力,對我們會更好。
所以聽開示時,就是動中修行,回到家中生活也是相同,睡覺、吃飯、工作、跟別人講話等,除了聽與說,心中沒有虛妄的念頭,沒有猜疑、分別。對佛法信願如果足夠,不會猜疑,無量壽經提到:「我們有化生與胎生,胎生就是在蓮花胎裡面,沒有開花,化生則花開見佛,為什麼胎生沒有花開,因為心對佛菩薩懷疑,過去生智慧不夠,佛七的時間裡還有安排福慧家園的課程,就是要修智慧,每個行者都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吸收經驗及般若智慧,要福慧雙修,才不會蓮花開不了。
7/4晚課香 主法拍桌開示:《三時繫念》裡「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 (永藏法師、蓮友們國台語唱誦) 。「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華笑鳥啼如鏡照鏡,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永藏法師唱誦) 。
你現在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嫌我們慢;如果再猶豫不決,要去不去,就輪迴沒了時。
中峰國師開示我們現在若念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身無病苦,把握機會,極樂世界多麼莊嚴,諸佛菩薩放光來接引;若我們太慢了,就去不了了。
我聽一位法師說,在印度的自己道場裡,夏天中暑昏倒,看到阿彌陀佛來,法師忽然想到未出家時的親人,都還沒告訴親人,就這樣動了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就消失了。所以,你沒跟著阿彌陀佛去,輪迴沒了時,你不要怪別人。
十方是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下方。佛菩薩的世界是清淨,無污染的世界。若我們到有山有湖水的地方,會看到山倒映在湖水水面的風景,那就是山光水色。我們在水中看到的倒影,是真的假的?假的?但是真的有山啊!
空,是故空中無色聲香味觸法,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你現在有沒有感覺很熱?有沒有感覺很涼?有熱腦,就沒有清涼;有清涼,就沒有熱腦。煩惱會讓你感覺很熱,很煩,這就是念頭。 同樣的,山倒影在水中的影子,你可以拿出來給我看嗎?又像水裡面的月亮,你能把月亮撈給我嗎?金子、銀子,所有的東西是真的假的?有看到,不實在。
空,似空合空,盡大地是清泰故鄉。極樂世界是清淨安泰的故鄉。華笑鳥啼,如鏡照鏡。如鏡照鏡,是不是實在的?也不是實在的。我們看得到,但拿不出來。鏡中所有,你看到的東西,你拿得出來?拿不出來。 假的,我們會當作真的。現在娑婆世界,是真的假的?所受的苦,是真的假的?華笑鳥啼,如鏡照鏡,實際上是空的,與空性相應。佛教講的空,不是沒有,是緣起性空,因緣合和。如一個杯子,沒有撞破的時候,是杯子;不小心掉到地上撞破了,還有一個杯子嗎?因緣散了,就滅了,就空了。
這裡講,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都是極樂世界、清泰故鄉,但是我們都在受苦、煩惱,有佛法加持後,苦、煩惱,就消失了。極樂世界如同我們的家一樣,只是我們自己不回家。所以,回家了,我們就擁有所有的極樂世界、清泰故鄉。本自具足,如果你感覺到了,你的人生是幸福的。
「黃金臂晝夜常垂,惟許行人獨委,白玉毫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 阿彌陀佛很慈悲,二十四小時晝夜,金臂常垂,接引眾生。白玉毫古今不昧,全憑願者承當,指阿彌陀佛從古到今,沒有休息,放光接引念佛者往生。
「所以道,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心,有實體嗎?我們講的,不是肉團心。就像達摩祖師與二祖慧可。
慧可說:弟子心不安。 達摩祖師說:把心拿出來,我替你安。 慧可講:我找不到心。 達摩講:我已經把你的心給安好了。
所以一切萬法心光是空性的。
諸緣惟性曉。所有因緣,緣起性空。什麼才能了解?你的佛性。每一個人有沒有佛性?就是小朋友,也有佛性。有沒有迷失的人?對迷失的人來說,悟的人,是有智慧的,這是相對的,但是實際上,開悟的人,以前有沒有迷失?有。就好像和尚昨天講的「念頭轉個彎,世界會更寛」。
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迷與悟,一念之間,今天你聽得懂了,你就知道緣起性空,轉個念頭,極樂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7/4下午香 明天福慧家園有星雲大師著作貧僧有話要說的系列講座,保和尚是本山宗長主講第一場,二日念佛的人會少了半天念佛,不過我們說念佛這個心念和口念有沒有一樣呢,當我們念到精神不佳或是沒力氣的時候,就會沒聲音了,這時候用什麼來念佛呢,對喔,用心來念。
人家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是無常,雖說口念不出聲,用心念就好,但用心念也要看您有沒有功夫,花無常紅,人無常好,如果念念念,念到一口氣不來,又該如何是好,在今年6月禪宗有位大師級的修行者往生了,在中國高旻寺101歲德林老和尚圓寂了,去年百歲大壽時有記者訪問老和尚,恭賀老和尚活100歲了,老和尚說活100歲算是短命的,記者又問老和尚要活多少歲,老和尚回答說至少也要120歲。德林老和尚是來果禪師的徒弟,來果禪師和虛雲老和尚都是在高旻寺同時參禪開悟的,這兩位是近代有被印證開悟的禪師,所以高旻寺在中國的禪宗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德林老和尚百歲仍是照常出坡作務,高旻寺在文革時期摧毀了,就是老和尚承擔重任,中興高旻寺。老和尚百歲大壽雖然還想活到120歲,結果6月22日就示現圓寂了。
有一位跟老和尚熟識的教授有前去參加追思法會,聽老和尚的徒弟說當天有請醫生來為老和尚檢查身體,醫生說狀況很好,那天老和尚突然集合寺裡重要幹部講話,講完之後請隨侍徒弟扶他起來,扶起來坐正後老和尚就圓寂了。所謂化緣已盡,佛教四眾弟子和這些高僧大德的因緣有一定的定數,雖想活120歲卻人算不如天算,可是人命無常,所以佛陀開示說諸行無常。
我們念佛是為了什麼,前幾天有人問,如果老人痴呆症會不會忘了念佛,您們認為會忘記嗎?西醫到現在也無法證實人為何會失智,只知道腦細胞一直萎縮,查不出原因,有蓮友擔心萬一得了失智症,忘了念佛怎麼辦。
美國花了十億美元作了研究,證實念佛和唱誦梵唄是可以改善失憶症的,如果念佛還會忘記應該是個人業力的關係。佛教講業力就是因緣,要有因有緣才會成果,所以大家也不要太過擔心,要好好把握因緣來念佛。
但是念佛不要只念在嘴皮上,堂上念佛聲聲念,休息時間吃了點心,就忘了念佛,這就是沒有念在心裡去,如果念佛只念在嘴皮上,那要擔心老人失智症,如果是念到心裡去的,就不用煩惱失智症會影響念佛,因為如果念佛念到心,即使吃著點心,佛號還是綿綿不斷的繚繞,耳邊、心中、腦海都是佛號,不會到了門口拿了紅豆餅,阿彌陀佛就不見,真正念到心,吃著餅,喝著水,一口接一口,佛號還是不會斷,心不會升起好甜喔,這個餅要配咖啡更好,或是要再多吃一個等等這些妄念,有這種狀況的蓮友就要擔心了。
同樣在堂內念佛,有的蓮友就行住坐臥都是念佛,而且事事清楚,明明白白,這樣子才叫念佛,因為念佛即是念覺,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謂自覺是發現自己起了妄念趕快拉回來念佛,覺他是見他人起妄念煩惱爭執,勸他要提起正念趕快念佛。幫別人覺悟,自己也要覺悟,自覺覺他,那我們不只是念佛而已,實質上也做到了念佛。
例如星雲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每一篇都寫很多字,厚厚的一本,如果我們用念佛的心去看,您就會看到大師都在做佛事。佛事是什麼?不只是誦經喔!佛事即是做覺悟的事情,做佛應該要作的事情,自度度他,行佛所行。有很多人供養大師很多金錢,大師覺得這錢不是他的,是信徒的虔誠供養,要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辦佛學院培養僧才,建大學培養人才,開設育幼院等等教育工作,大師不覺得自己在行善,而是幫助別人成佛。所以說我們有真心念佛,見到別人在行這些佛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相應。
我們來這裡念佛,就要學習在行住坐臥中,穿衣吃飯,心裡起貪瞋痴煩惱時都要念佛,佛是覺悟的,要覺悟到自己的妄想在哪裡,要馬上把妄想去除掉。什麼是正念呢?如果您不知道什麼是正念,那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正念。我們這樣每個月佛七念佛呢,就是把一個月以來的貪瞋痴煩惱通通把它清除。
所以,每個月都來打佛七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生到極樂世界,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蓮花化生,因為有念佛,相信有極樂世界,有蓮花化 生之事,所以將來往生是蓮化化生。
第二種是胎生,為何會胎生呢?因為不相信懷疑上述之事,但是也有念佛,所以到了極樂世界是胎生,胎生之人於胞胎之中無法見到佛,但享受天人之樂500歲後方能出離。
所以我們念佛要跟阿彌陀佛相應要念到心裡去,不要妄想耽憂,耽憂未來不如來念佛,為何我們念佛要一聲接著一聲無有間斷,速度快又要唸出聲音,也就是要讓妄想無從而入,專注念快而相續,妄想就進不來,散心漫念,無法相續,妄想悄悄就摸進來了,所以念佛為何要淨念相續?要彼此互相接力,就是要讓妄念沒有縫隙可以進來,如果有警衛守護城門,敵人不得進入。
講了很多還是我的,念了才是你的,我們繼續來念佛…。
7/4上午香 冬瓜的冬,怎麼寫?有些地方寫成東瓜,和西瓜相對稱。為何夏天要吃冬瓜?和西瓜一樣,消暑,屬涼性食物。「火」很大的時候,中醫用涼性的藥來消退;而我們煩惱、瞋恨的火,要用什麼來對治?也是要用清涼的,水陸法會到淨土壇回向時,佛號煞板後三稱「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為何要說是瞋恨的「火」?因為我們生氣的時候,血壓升高,就上火了。這時候,就要用佛菩薩的清涼藥來醫治。尤其夏天,我們念佛念得很快的時候,或很急,要掌握好,否則心無法安定。佛教講,身安心定。身安心定,很重要,氣需要調和。我們到齋堂過堂,那些典座、行堂既是跟我們結緣,也在修福報,而我們要感恩這個因緣。結緣很重要,那麼要結好緣或結惡緣?結好緣,但只顧著結緣,可能變成攀緣。我們學佛也一樣,發心固然很好,但要檢討是否太過而變成攀緣?
有些人要廣結善緣,譬如送個信件,卻可能變成到處攀談而延誤時間,甚至因好奇心而忘記正事。這樣,就誤將「攀緣」當「結緣」,把結緣當作聊天的藉口。念佛人應將「解脫生死」放在第一位置,不要攀緣。今天已是佛七第四天,走路要不要看人?走路就看路。吃飯要不要看人?吃飯就看飯就好。該注意什麼,就注意什麼。不該注意的,就不要注意。
也就是能不能控制我們的心,「阿彌陀佛」念下來,眼睛不能亂看卻亂看,就是眼睛不聽話。不能講話,上個廁所也講話,吃個點心也講,甚至過堂也講。想想看,阿彌陀佛會給精進的人感應,還是散心雜話的人感應?
其實,阿彌陀佛不必用感應,只要放能量,專注的人自然會感受到阿彌陀佛的能量。攀緣的人,心向外,心不夠靜,根本無法和佛相應。但也有人功夫夠,即使表面看起來很忙,事實上是在修行,就另當別論。
清朝有一和尚,不知其姓名,因喜歡吃冬瓜,人稱冬瓜和尚。他不誦經、不托缽,整天在街上逛,走來走去。他有一同參叫慧照,有天冬瓜和尚跟慧照和尚講:「明年正月初六,我要到阿彌陀佛那裡。」慧照卻心想:「會嗎?看你每天只是在街上走來走去。」連好友同參都不知道冬瓜和尚是否有修行,但仍約定那天來相送。
到正月初六,慧照依約前來相送,冬瓜卻從外面應供回來,全然忘記預言要往生的事。「那我去準備一下」冬瓜沐浴更衣,穿好袈裟後請慧照寫下偈語「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不識人,別有一天堂。」然後要求慧照念佛。念佛一會,慧照看冬瓜不動,向前查看已無氣息,真的往生了。
冬瓜和尚雖人在街上走,心中卻在念佛,就像我們在繞佛一樣,並隨緣度眾生。若有人坐不住,如何改變習氣,像冬瓜和尚一樣,立定方向,接受善知識的指正。
7/3下午香 等一下出坡也可以有小參。昨天糾察師父說,就忘記了。可能大家沒有問題,小參就是有問題可以拿出來討論。
台北有名的寺廟有龍山寺、行天宫,還有媽祖廟。我在台北時,都會去那裡拜。我在讀佛學院時,那時舊的台北別院在松江路,行天宫斜對面,我每天打坐時都看到行天宫有很多人。我每天打坐時是晚上十點,還有很多人去行天宫拜拜,因為行天宫供奉了武財神,能保佑大家發財。
行天宫供奉的關帝是皈依佛門的,是佛門的護法神,他是吃素還是吃葷呢?在寺院的大殿,除了主要的中尊,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之外,有時候在兩旁都會供奉伽藍菩薩及韋陀菩薩,這兩位護法菩薩也是吃素的,因為他們早就皈依佛門了。
關帝是三國時代的人,在幾百年後的隋朝皈依佛門,當中歷經數個朝代更替,包括金身合璧的那尊佛像誕生的北齊。關雲長忠義一生,死後頭被斬下,陰魂不散,一直執著自己的頭被砍掉,歷經幾百年後,在玉泉山遇到智者大師,智者大師跟他說法,用佛法跟他開示,關雲長終於心 開意解並皈依到智者大師門下,發願護持佛法。到了明代,關聖帝君降臨神壇,聲明自己已受戒,拜祭他時不能用葷食,要用素食;但時至今日,仍有人用葷食拜祭,大概這些人拜的不是關聖帝君,而是他的分身,或者是他屬下沒有受戒的人吧。一個忠義千秋的人,關聖帝君的精神從三國一直流傳到現在,大家為他建廟,禮拜他,就是因為他的德行。而他一路走來,也有改往修來;在聽到高僧大德的開示之後,他也放下了執著。我們遵從這些古聖先賢,就是因為他們具有這種品德,能讓我們學習。
我們念的阿彌陀佛,是比這些古聖先賢更加德行具足,那是萬德莊嚴,所以我們念這句佛名時,整個身口意都要專注起來,力量就能有所增益。雖然現在太陽下山了,而我們念佛的心卻沒有下山,反而大家念起來更扎實,從聲音裡聽得出來,心有專注。但不是全部都那麼專注,但至少有一半的人做到了。
大家互相有好的影響,不要被壞的影響。在這個娑婆世界裡,有不少負能量。我們在家中、工作場所,如何跟熟悉的人互動呢?我們在這裡念佛充電,增加正能量,回到生活圈中,要對其他人有好的影響,把正能量傳給他們,這樣就能影響到他人。
大家這樣的擴展出去,就像是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到了每一個角落,每個人都是小尊的阿彌陀佛,光中化佛無數億。
每次唱讚佛偈的時候,我發現有的人高音唱不下去,所以我會選擇低音來唱。唱高音時要把聲音唱開來,練習放鬆,高音轉低音時,每一個字都要很專注。唱誦時,每一口氣出去,就專注在每一個字。聲音放鬆,胸放鬆,佛號就在體內震動,好像按摩一樣;念佛時不要憋氣、要字字分明,節奏才不會亂。念快時就要更專注,我們現在來嘗試一下追頂念。
7/3上午香 在齋堂過堂也是要念佛,當我們坐在位子上時,就有人幫你把飯菜送到面前。碗拿出去,行堂就會看到。但是他們要服務眾多人,也不會馬上看到你的需要。這時也不用東張西望,甚至有的老菩薩還用招手的方式,嘴裡還喂...個不停,這都不如法。在齋堂不容許我們講話,只能用比的。新參和老菩薩要注意,飯菜若拿進來就要吃完,自己可先衡量看看,哪個不吃或吃不完,先不用收進來,行堂會過來幫你減量。若能吃完最好不要退,行堂也不用這麼麻煩。
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在等待中就是念佛。止靜時,應該也不要拿念珠,男眾師兄也不該拗手指頭,止靜就是要完全無聲,就是念佛,念而無念。沒有念出聲音,但心中在想佛在念佛。但有些人未止靜就沒聲音了,這樣也不對。若是念很長時間或念很快時,就要互相接的好,要有默契,要佛聲不斷,像接龍方式不中斷,才不會打妄想。
三時繫念中提到,"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沒了時"。即便我們現在就往生西方,極樂之邦的教主阿彌陀佛也已嫌太遲了,在唯心淨土中,阿彌陀佛和西方都在我心中。若是還想做其他事,而不確定要成佛或往生西方,包管你一定會隨業而在六道中生死輪迴,沒有一個了斷輪迴之時的。
念佛方法像跑馬拉松一樣,不能一直很快,否則到最後沒有力氣,要保持體力到最後一刻才衝上去。會得第一名的人就是會把握自己的速度,念佛也是一樣,大家坐下來,坐穩了再加速,但也不能像坐雲霄飛車一樣突然加速,心臟會跳出來。加快要氣很順,大家互相接力,念佛不斷,念佛的心要很穩、很靜、很定。主法控制全場如火車頭,後面都要跟上。木魚要配合主法的速度,如此全場才能很順暢,淨念相繼,佛聲不斷。但若念得太急,會傷到氣,就像練武術目的是要先健身再防身。
被稱為師父就是要帶動大家念佛,也不可能不間斷。所以要接龍,當師父接不好,同時換氣,這時大眾就要馬上接,大家要聽木魚法器的聲音。今天已進入第三天,功夫要上手。呼吸也在念佛,吃飯也在念佛,是非不要聽,眼睛不亂看,要看就看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佛號不斷,自然你的佛國就現前。
7/2晚課香 功夫就是時間,江南泡茶稱功夫茶,因為要有時間泡,慢慢聊,四川稱擺龍門陣。
時間就是認真修練,我們念佛十幾年了,念一念是否有功夫?就像我們早上香,念佛為何會亂呢?沒有音響聲,法器也沒有注意聽,所以,我們在念佛,你耳根是否有諦聽?諦聽法器,第一個不能不聽法器,若沒有聽到法器,也有音響的聲音,就是有一個帶動你的標準;若真沒有聽到音響聲,一定有法器的聲音,就依聲而念,而不是隨便亂喊念佛;若是都沒有,但有聽到有一個人念的很穩,我們就要跟著他念(念佛示範),若二人以上我們就可以愈念愈快(念佛示範),就可以從早念到晚互相念,若自己一個人念,也是順著氣念,念慢一點,重點也要佛號不斷(念佛示範)。
我們在學佛,在念佛為何我們沒有開悟,就是我們沒有通,「事、理」沒有融通,「禪、淨」也沒有融合,然後我們有分別心,我喜歡華嚴經,就專門研究華嚴經;我喜歡法華經,就專門研究法華經,研究成佛,就成立法華宗;我喜歡戒律,持戒嚴謹,成立律宗;我喜歡研究心理,成立唯識宗;我喜歡念咒語,就成立真言宗;這就是為何我們有那麼多宗,那麼多宗,都是緣自於佛所說的,其實也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分別出來,既然,佛悟了之後,所有的那些法都從他的心裡面講出來,那麼我們有沒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但是,我們還沒有修到因緣具足,因為我們執著、放不下,然後又智慧不太高的話,就愚癡,犯了愚癡的業,往生之後那裡都不能去,變成畜牲,為什麼?結沒有打開,心有千千結,腦袋打不開就有可能到畜牲道。
墮地獄也不是死了之後才去地獄,「八仙樂園事件」影片,就是樂極生悲,那就是福報享盡,眾生要往生要有福德因緣,才能往生,沒有福德因緣就是我們說的死掉了,即命盡了,有些是福報享完了,他也就要捨報了。
像我們學佛的人知道念佛、作功德、打齋,善書那麼多,發心助印,就是跟人家結智慧的緣,發心各種的功德,那就是在修福報。
我們人要會惜福,惜福結緣利人天,大師講的;我們現在能夠有這個身體可以念佛,為何不念,現在做的到,就去隨喜作種種的功德,因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自己做的福報還是自己得,不會別人得。
意外災難發生,命盡了福報盡了,就死了,但是,若命盡福盡了,他有種福德因緣,他就不是死了,他是往生了,因為,他所作的功德可以迴向,就像念佛,你在極樂世界有一朵蓮花,我們這邊捨報了,那邊我們就可以去(極樂世界),所以叫往生。
念佛能夠給自己種一朵蓮花,同樣的我們大家如果有動這個心念,悲憫這些眾生,也可以迴向給他們,比如,像念祈願文時,以佛光來照耀我們,來消除我們的業障,提昇我們的願力,可以如此跟佛求。請大家不要自己觀想,念佛超渡眾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為何呢?我們集氣,結合大家的力量更好,因自己的力量有限;共修與自修不同,在家自修會懈怠,共修才能提昇大家的力量。
我們根基不是很好,可是有那個因緣,念佛,修福德因緣,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也是一樣跟著佛修行,所以,我們在念自由調時,大家要順著你的氣,專注在阿彌陀佛上面,若固定一個調(比如CD)就要趕快轉,那就是「自覺」。
禪淨要融合,若你喜歡參禪,我們就參「念佛是誰」。我們念阿彌陀佛養成不懈怠,若是那個因緣成熟,功夫用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從前有一位禪師,到處去參禪都無法開悟,他很有學問讀了很多書,就是不開悟,就去顧慧忠國師墓塔,有空就在附近工作,有一天在鋤草,鋤頭打到石頭,鏘一聲,他就開悟,他為何能開悟?過去所讀的其實那都是因緣,他所用的功夫,佛祖不會辜負他,只有我們自己辜負自己,佛祖不會辜負我們,我們的色身比起那些遭受災難的人幸福很多,我們為何不趕快把握來修持。
如果希望念佛的功德,迴向給那些遭受災難的眾生,不要自己在家念,來參加念佛共修會或者參加佛七,集所有佛光人的力量,希望佛藉著佛的力量,共修的力量,佛是無上醫王,可以放光,他們馬上就恢復健康,大家一起觀想,那個力量就很大了。
三時繫念第一時,請聖,誦經,主法開示,念佛;開示點出極樂世界是有的,我們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只要我們有念佛,有信、願、行,就能夠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修行,在往生之前要先懺悔自己的業障,不要單指增品,我們學佛的人,上佛學課,或者看佛經會打瞌睡,為什麼呢?那是你的福德因緣不具足,業障沒有消除,要借助你發心當義工的力量,要借助你發心做功德的力量,要借著你修行的力量,尤其是念佛,隨時隨地念佛,隨時隨地都能消我們的業障。
三時繫念懺悔業障,又仔細開示我們就是當初那一念打了妄想,然後我們就追求虛妄的境界,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不是在極樂世界,不能怪佛,要怪我們自己【一念違真。六根逐妄。隨情造業。縱我為非。】 在娑婆世界,確確實實有苦,有輪迴,那如果我們還不放下,有輪迴有苦,那是否有結束?沒完沒了,要放下,要觀到事情的虛妄、空性,萬法唯識,一切歸於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也是變化的,為何?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尊佛,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如果都能悟了,都能當下發菩提心,就是佛經講的:「立地成佛,當生成就」,但是那要大家下功夫,不是嘴巴講講,沒有那麼簡單,就是你要下功夫,那個功夫呢?就是不要打妄想,你就要專心就對了;都繫念在這裡不容易,尤其在講 話,東講西講,講到熟悉的就容易聯想,聯想就會打妄想,就沒有繫在現在這個境界上,所以,為何念佛會愈來愈快,會要求大家每一句都要接,就是在換氣時耳朵就要聽,心裡面就要念,不容你自己打妄想。
現在大家沒有感恩的心,真的很糟糕,事情發生了,怪東怪西,這些負面的念頭要檢討;佛經裡面說:法會滅,不是佛不慈悲,法一樣在這個世間,是人沒有惜福,沒有修福報,所以福報就慢慢減少了,福盡了,命盡了,福跟命都盡了,就死了;所以福慧雙修,命跟福我們都要修,才有可能這個身體能夠繼續在世間做一些事情,成就一些事情,能夠出生為人,這個就是我們的福報。
三時繫念的第二時講「空」,(第二時白文唱誦) 便就今朝成佛去。 樂邦化主已嫌遲。 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輪迴沒了時。 原夫遍十方是極樂世界。 山光水色。 似空合空。 盡大地是清泰故鄉。 華笑鳥啼。 如鏡照鏡 。自是不歸歸便得 。 五湖煙景有誰爭。 黃金臂晝夜常垂。 惟許行人獨委。 白玉毫古今不昧。 全憑願者承當。 所以道 。 萬法是心光。 諸緣惟性曉 。 本無悟迷人 。只要今日了。 即今現前眾等 。繫念第二時佛事。 且了之一句。 如何舉揚。 琉璃池上懸明月。 菡萏華間戲水禽。
在此最後面,琉璃池上懸明月。 菡萏華間戲水禽。就可以想像極樂世樂是多麼莊嚴,多麼的快樂,我們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受苦。
7/2下午香 我們學佛修道的人,要受戒、學規矩第一個是要養成威儀莊嚴,若養成威儀,就會莊嚴起來,人家看到你走路,不敢隨便跟你閒話,還有可以把你的六根專注起來,比如起來是否會踩到前面的人的海青,我倒退時是否會撞到後面的人,前進後退,左邊右邊,你都會想到我如何做不會干擾到別人,那個就是往內觀我們的心,我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只是修念佛的功夫,有些老菩薩因聽不懂台語,開示時我說國語,就自己做自己的事,其實我們念佛學佛的人,若這樣的話,另一種我慢就養成,我們學佛念佛,是要學謙虛、學去我執,結果念一念却「我執」更大,我們學規距是要學約束我們的身口意,我們的身口意,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我們都放縱自己,比如:講話那麼大聲,我就是那麼大聲,我直話直說啦,問題你是否想到你那麼大聲,別人會被你干擾到,你要去想到別人啊!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們還有跟很多人。
大師常常跟我們說:我們是眾中一個,我們是大眾其中一個,若有一千個人,我們是千分之一,一百個人,百分之一,我們不是全部,所以還有別人,我們就要去想到,所以在進退威儀上,是學約束自己,規範自己不要去干擾別人,而不是說學規距了,學會了去看別人,當然如果別的同參,他太粗心大意,做不到那些威儀,或者太嚴重了,我們就提醒一下,但是大部分我們要看自己是否做到。
理論是這樣說,可是我們眼睛是看到別人,耳朵聽到外面的聲音,是否有聽到自己的聲音,我們時時刻刻在向外攀緣,所以我們的心不知跑到那裡去了,念阿彌陀佛可以把它攝受回來;有些老菩薩修很久了,修的很好,可是呢?有老參老大的心態,那就是因為還沒有開悟,還沒有得道,所以這個老大,就變成你的第七識,我愛執障,我愛執,【去執明心】去掉執著,明白我們的心,我們現在這個還沒有開悟得道的心,是虛妄的心,你可以檢驗你自己,比如,別人讚美我們的聲音,你剛才念佛很好聽,你就很開心,隔天,因為你念佛很大聲,有些吵,別人告訴你,太大聲,被你干擾,你就生氣,三把火就燒起來,貪、瞋、癡,這就是虛妄的心。
如果是真如的心,別人讚美我們時,就明白這是別人「給人歡喜」,我們自己要檢討,我真的有那麼好嗎?這就是明白自己的心,別人批評我時,我思考我是否如此,我要改進,這就是明心,但尚未見性,明心就是可以用理性來面對及解決事情,不是什麼事情來都用情緒(隨情造業),別人讚嘆你馬上就得意洋洋,那就是被情緒的風,吹來吹去,東風吹西面倒,西風吹東面倒,牆頭草,我們的心像牆頭草,若是如此, 就是虛妄的第七識,明心的人及開悟的人,只差一點點,理論上佛所說的經典也聽的懂,法師開示你也了解,然後你也有那個控制力,說到控制力,(其實念佛也是學習),理論上了解但是往往做不到【聽時似悟,對境生迷】,那就是悟的心不夠強,理論上你明白,但力量不夠,力量不夠該如何?就是要靠修行的力量,禪坐,抄經,念佛,拜佛,佛陀教我們的這些方法,就是在修行,就是在增強我們的力量,開發我們本來都有的力量,那個力量本來都在。
小孩子也是力量都在,只是他不懂如何發揮出來,我們在佛道裡面,我們的進步很慢,不夠快,我們也是算佛道裡面的小孩子,所以,小孩子需要大人來引導,「佛、菩薩」就是引導我們的大人,所以佛有講【八大人覺經】,講總總的經,就是要破我們總總的迷濛,所知障;所以你明心時,你的真如佛性就會啟開了。
所以,我們在修行,就是要啟開那個真如佛性,不要稍微有一點點成就,就得意忘形,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如此,因為那個得意,就是另外那個虛妄的我又起來了,沈迷在那種虛妄的感覺,第七識永遠是虛妄,因為他會執著,所以當你明心見性了之後,能夠去掉那個執著,你的第七識會轉喔;你是否進步,自己可以檢驗,佛陀在經典裡面講,「轉識成智」,第七識它會轉,原本是不平等的心,我比較大,你比較如何如何…,可是經過修行,你就會看到別人的佛性,感覺別人的了不起,你就會體會到佛陀所說的佛性,是平等的,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你沒有比別人多一分;他是總統或皇帝,他的佛性也沒有比我們多一分或少一分,【平等】,所以,你若看到【平等性】,你的第七識就轉了,慢慢就沒有那個不平等的。
「我」就獨大,別人都是卑微,我們這個「我」慢慢去掉去掉,慢慢了解自己的佛心佛性時,原本的【平等性】就會出來,那就是你的真如佛性被啟開了,我們才可以說朝著成佛之道開始在走。
7/2上午香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行、住、坐、卧的威儀也是很重要,尤其是走路,剛才上一支香,我從繞佛的腳步就可以感受到你的妄想,我們在念佛時,如何在走路時也在念佛;大家走到窗戶那邊就看外面,第一個,你眼根沒有收起來,你眼睛亂看,眼睛也是通你的心,在念佛時,是念出去,耳朵聽進來;有些蓮友念佛的方式,我們不鼓勵,有蓮友念完了,止靜之前才歸位,繞佛時,繞到門口就出去,出去做什麼不知道,要歸位念佛就出去,其繞佛時嘴巴也沒有開,不知道是在念什麼佛,如果是最高級的念佛,「念而無念」,若是如此,那就可以不用來了。
實際上,不要以為念佛念了幾十年了,最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不理你,沒來,那怎麼辦,為何會如此?那就是我們修錯了,「貢高我慢」,心沒有專注,人是互相地,感應就是互相地,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是那一尊佛,你在念阿彌陀佛,心裡想著,我都是念觀世音菩薩,哎呀,我朋友把我找來的,我不知道他們念佛,我都念藥師佛耶!怎麼都念阿彌陀佛,你的心是否跟佛相應,你就沒有相應,因為有二個念頭,再來三個念頭,四個念頭,沒有「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有人說很難做到,其實也很容易做到,我們都用分別心在念佛,虛妄的心在念佛,所以我們就很難做到,分別心念佛,念念念……嗯?今天音響出來的聲音,好像跟我不太合,你第一個就分別,這個聲音,我平常都喜歡聽那一個聲音,我們依喜好分別念佛,沒有一心;只要它沒有亂,它法器沒有亂,在正常的運作唱念,我們就是要跟,因為我們念的是「阿彌陀佛」,而不是念「好、壞」,「善、惡」,喜歡不喜歡,厭惡不厭惡,像坐蹺蹺板,一下子這邊,一下子那邊,心就不定。
還有一種用虛妄的心(第七識),虛妄的第七識,把我們的真如佛性都欺瞞及壓住,那個虛妄的我起來,我現在念的不錯,我連續打了幾個七,我是老參耶!我如何…怎樣…那就是虛妄的我,這個虛妄的我起來,你的謙虛及慈悲喜捨的佛性,就被蓋住無法顯現,如果這個虛妄的我,是那麼了不起的話,你就不會在這裡輪迴,你在這裡輪迴就表示,你這個虛妄的我,是虛妄的,應該要去除,所以不要自以為了不起。
我們如果在心裡面有慈悲、謙讓、柔和,我們就離佛很近,差不多了,不要遇到什麼事情,就我認為怎麼樣,我感覺怎麼樣,你的感覺若是真的,佛陀就不會說假的,佛陀在「般若經」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此類推,受是空的,想也是空的,通通是空的,因為它是一時,感覺的,對這個因緣相應,好的感覺,壞的感覺,有時候你和我碰到了,因緣不好,所以我對你印象不好,但是,是不是你就是壞人,也許別人認為你是好人,那是因緣不對,我們兩人因緣不好,如果可以我們應該將因緣轉好。
是否還有妄,還有我,我還是認為他這樣不對,所以夫妻到了3、40年還離婚,還是那個我,甚至起瞋恨心,這個以後再遇到也是冤親債主,所以我們是要繼續輪迴,還是要解脫。
禪宗說的,當下便是,即是你心中本來就有,不是去借別人。如果真的知道一問就回答,我們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念到這樣(阿彌陀佛…不斷),所以在這裡,我們不要散心雜話。
在念這句阿彌陀佛時,心愈靜,你的思維會愈多;但是,要導向正面及正能量,而不是在那想東想西,現在暑假有些年輕人來念佛,他們是有智慧地,其實我們念佛,這句佛號,會把我們心中、腦中那些不好的雜訊都清除乾淨,清除乾淨了,你的心就會多出很多空間出來,你過去有種善根及有修,你的智慧就會浮現出來,就像電腦你有存檔進去,你叫那個軟體,它就會出來,但是丟了太多,沒有整理一下,它也是叫不出來,我們念佛也是如此。
拜齋過堂時,左右要看一下要整齊,只要腳開始動,我們也要念佛,雖然沒有敲法器也要記得;在佛堂裏,法師敲木魚,一槌,你的腳就跟著法器,一槌一槌的走,慢慢的走,不要走太快,然後調呼吸,每一句佛號從丹田用力念出來,耳朵聽進來,自己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眼睛不要亂看;我們嘴巴念,耳朵聽,舌根、耳根、眼根、觸的感覺總總,通通往內收,你的心就會很專注;希望大家也要會用功,去過堂,也不要去看人家看太多,什麼是你的,什麼都不是你的,只有這句阿彌陀佛才是實實在在。
7/1晚課香 七月,艷陽高照,大家拖著行李上山打佛七,會不會很熱?山上接駁車按照規定是到站才載人的,也曾經遇到司機會在中途問師父要不要搭車?但也有好幾次是空車開走,司機不會停下來看看是否有信眾需要搭車?因為不是站,按照規定是沒錯。如果太慈悲,沿路一直接人,會耽誤不少時間。但如果是空車一直來回穿梭,似乎又不符合節約能源,由此可見人類的社會就是會被規矩管理,沒有思考,失去自主,這樣也不好。
大師開示曾提到"心甘情願",我們凡事都能心甘情願嗎?如果沒有修到一定程度,要心甘情願是做不到的,因為沒有透過修行,長養善根,去除惡習,心還是有汙染,仍是凡夫的心。如心經上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為何前面要加上一個"無"?諸法空相,但我們現在"空"了嗎?諸法空相,還有一個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講等於沒講,真的是空的境界,所以凡夫真的要空,要有感覺。
我從去年九月到現在打了11個七,我仍覺得自己的"七"很大,眼耳鼻舌身意,只有六個,為什麼有七?第七個是"我的"眼耳鼻無身意,"我的"色聲香味觸法,和"我的"就是七個,我眼看到很順眼是我的感覺,旁人不一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所以這個"我"並不是一個標準,每個人的"我"都不同。
我們的第七意識,讓我們喜歡、不喜歡,我愛、我執,就是要這樣。佛陀說那是虛妄的我,我們來打佛七,就是要打這個七。我們的第七意識會主觀的認為所有的一切,佛說這就是我執,也是我們的障礙。生死輪迴不能解脫,就是因為有"我"。我感覺還不能走,其實已往生,有太多的牽掛和放不下。擔心家人還需要我,這都是個人的主觀。時間到了,佛陀來接,你也當沒看見。不是佛不來接你,而是你不想走。等到家人一一離開,經過百年,你仍獨守家園,執著這間房子是我的。
虛妄的七讓我們一直輪迴,我們的佛性被"我"欺瞞。這輩子的眼耳鼻舌身意,主觀的去接受外境資訊,就認為"我"就是這樣。我們的佛性是莊嚴的,但被欺瞞蓋住,我執太重,佛性就不會顯現出。我執若不去除,學佛就會越學越執著,誤認這個"我"是真實的。
佛法是覺悟的法,但我們所接觸的很多是方便法、世間法,雖然也是教我們去惡向善,但不究竟。究竟法是要我們覺悟、開悟成佛,自己開悟,也幫別人開悟。圓滿佛道,大家都在佛國淨土,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初學佛者,要用善巧方便度他,來打佛七,就是依佛的教法念佛。彌陀經上說: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就是依佛的教法念 佛修持。阿彌陀佛的聖號可幫助我們消除業障。每次的佛七感受必定不同,自覺能力很好的人,發現虛妄的習性要顯現時,就會趕快打電話報名佛七,因為只有阿彌陀佛才能救你。虛妄的心很難降伏,必須以念佛修持的方法。走路、站著、坐著、拜著,無時無刻都在念佛。即使睡前也要培養心中念佛,心中觀想阿彌陀佛的慈光照著我們,讓我們感到很放鬆,自然睡著。
「我愛執著虛妄七,學道行者性被欺,依教修持念佛七,去執明心真如啟」。行住坐臥念念修持下去,都要在修行中。去除執著,佛七念佛採自由調就是不執著。順著氣,跟著法器速度,在法師帶領下念佛。不要勉強,跟不上沒關係。心,耳朵跟著佛號,念頭不要跑掉,不要因為跟不上而打妄想,大家繼續精進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