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我們來淨業林用功念佛,回家後一定要實踐在平常生活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一定要先建立人生的淨土。大師書中說到:理想的人間淨土,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
人生淨土,是在我們個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建立淨土,平常我們的六根向外攀緣,現在要轉變,你心中念佛,你的心是佛,你的耳朵要聽覺悟之聲,你的眼睛要用覺悟之眼去看世界,才能看到淨土,而不是用分別心、恩怨情仇的心,用分別、恩怨情仇的心是無法看到淨土的。
我們個人要先轉變,個人的人生淨土要先建立起來,除了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建立淨土,還有衣食住行的淨土,個人都要實踐,所以在家居士打佛七後,知道了,隨時隨地在生活中,盡量以清淨、覺悟的心來生活,所以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我們要用心生活,在生活態度當中要能轉變,用佛的角度,這樣個人本身的淨土就能建立起來。
個人本身的淨土建立起來了,看到每一個人的心都是慈悲喜捨的心,都是平等包容的心,在衣食住行當中都是。要學會修行認真、尊重包容是我的角度,大家一起在淨業林共修念佛,要尊重包容,同體共生。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我們犯了錯,做錯了,一直在自責、懊悔,要能明白過去心不可得,做錯了,懺悔,不再犯,不要一直在懊悔中。《金剛經》云:未來心不可得。明天的事情計劃了,有時候一通電話改變了計劃,我們可以計劃,但是不可能不變,有些人遇到變化了,不能接受,有執著,住在當中。
我們每一次用真誠懇切的心念佛,就如同《楞嚴經》講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心無常,我們念佛的時候,種種善心所、惡心所、不定心,種種心所……太多了。觀法無我,涅槃寂靜,你的心在哪一個階段?有沒有看到自己,看到無常,看到執著?
知道加做到,等於得道,其實得道不是終點,要證道,證道是檢驗自己信仰有沒有正確,所以依止常住三寶,請教善知識,提升願力、信仰,進一步修道。
念佛,能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涅槃寂靜。念佛,行人間菩薩道,自利利他。
10/6晚課香 有人就有是非,人間佛教就是佛教。在強調人間性,做人不簡單,所有的佛都在人身成佛。不像埃及獅身人面,或希臘馬身人頭。佛在人道成佛、修行、成道、弘法、涅槃。人間佛教強調現在、當下。念佛、工作賺錢、隨喜布施一樣要完成。把握當下能修的因緣,極樂世界是下一站。現在在娑婆世界,把握當下的人生,做一些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等著去極樂世界。
佛光人在建設人間淨土,大師強調,建設人間淨土要有幾個條件:
1、國土沒有環境的污染
2、經濟沒有財產的佔有
3、生活沒有惡人的殘害
4、處眾沒有人我的是非
5、交遊沒有猜疑的誤會
6、政治沒有迫害的冤屈
7、交通沒有事故的發生
8、社會沒有階級的差別
所以,大家更要把建設人間淨土條件擴及至家庭、社會、國家。星雲大師為現代社會中的大眾,描繪出人間淨土的理想藍圖:
一、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認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佛不敢輕視任何一個眾生,就是平等,要能互相包容。在佛教僧團中並非都很優秀,「六群比丘」於僧團中多做不威儀的事,但佛陀仍包容,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包容異己的雅量。
二、自由民主是我們的淨土
不侵犯他人,不妨礙他人,才是自由民主。政黨顏色不同也要懂得包容。婚姻經營、政治選舉,要在自由民主中進行。
三、慈悲喜捨是我們的淨土
站在對方立場想,修慈悲心,自他互益,怨親平等。即使與我有冤,也不怨恨。如此才是真正做到慈悲喜捨。
四、安住禪心是我們的淨土
人間佛教行者也要修禪定。禪心、定力是清淨自在而無所罣礙的淨土。安住在「禪」的裡面,禪就是我的淨土。
五、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
大乘佛教在全世界弘揚,就是因為有方便法門。方便法門有多門,就是要度眾生進佛門,感覺來到佛門就是淨土。如佛光會舉辦各種社會福利活動,就是希望能度到有緣眾生進佛門。接引大眾當義工,服務人群。
六、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
清淨,是我們的佛心。但我們習性很多,現在人失去很多道德。為食眾生肉,而殺生,要清淨也難。
七、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八、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
佛光山,佛館就是大師建設的人間淨土。極樂世界是未來淨土,所以,當下就是「人間淨土」。要在佛光淨土,想要天天在淨土中,就要按照這八個條件來建設自己的人間淨土。而念佛,是建立淨土的力量,靠佛力加持,佛號和我們的佛性相應。念出去聽進來,終有一天會成佛,這句佛號繼續念下去,大家要好好念佛。
10/6下午香 佛七的蓮友提出問題:「唸了數百萬遍阿彌陀佛,佛七裡卻夢見自己法會中稱唸的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有需要轉換嗎?」永藏法師:「如電視頻道,每個人手持遙控器,自己可以選擇,如何轉換?要不要轉換?要看自己的心,不管是唸什麼佛號,都是唸佛的心,本質都一樣如黑布與白布,都是一樣的材料。」
唸佛可以迴向,往生西方的蓮花化生,蓮花錢要寄存在極樂世界的銀行,唸佛心就會靜,過太久沒唸就更需要注入營養,有蓮友提出疑問:「人在往生時,身蓋陀羅尼經被?」永藏法師:「陀羅尼經被上是往生 咒,通常是往生之後蓋,或是蓋在棺木外及剛往生的亡者身上,但最好是在亡者往生前教他唸佛,如果能自己唸佛,從嘴巴唸佛,修讚嘆法門,不就是自己得度了!」
之前台灣的醫療團隊前往非洲,飢餓、傳染病救援,包括台灣的慈善團體也一同前往救濟,看到百姓面黃肌瘦,正要伸手救濟小孩食物時,馬上被美國的義工阻止,並跟小孩說:「我現在車上有很多東西,可以請你幫忙我一起搬下來嗎?」小孩二話不說馬上幫忙,完成時,美國義工便稱讚孩子,接著拿一份救濟品要給予孩子,感謝幫忙,這孩子非常的開心,讓孩子非常有自尊,因為幫忙而有所回報,也讓台灣的義工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美國義工的作法,如佛陀的三輪體空,無相布施,這小故事呼應陀羅尼經被的問題,無論在何時蓋上陀羅尼經被,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唸佛。
蓮友也曾問:「如果人往生,縵衣需要穿在身上嗎?」永藏法師:「穿在身上也沒關係,如佛陀當時涅槃般。現在穿縵衣打佛七,是星雲大師要方便大家精進,在過堂、上殿時為什麼不能坐到縵衣呢?袈裟代表佛法僧,一種尊重,但隨著各地的民情與氣候有所不同。有些學者研究出大乘佛教是最多人信奉,佛法的方便善巧,在需要的尺度上有適度的調整,《金剛經》提到: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法無定法,何況非法。
在不同情形之下可以改變,這是佛陀給予我們靈活的般若智慧,學習佛教不完全在於戒律,當然在受戒時要了解戒律,但我們必需與佛心相應,所以唸佛讓我們內在與佛一樣平等的佛性,藉由聖號,像鋤頭般把外面的瓦礫一層層挖開,讓三寶現前,大家在唸佛時要同體共生,讓佛號不斷。」
10/6上午香 阿彌陀佛!
昨天我們三時繫念內,三時裡面聽一時的比較少;我們佛陀49年說法, 49年的精要,我覺得三時繫念內重點都有講到,只是說我們大家了解到多少。像我們最後這個自性眾生誓願渡,懺悔結束了。大家在做三時,參加三時,是不是你到這個地方,你就想要快結束了,快結束了,有的人就想反正後面就是站著而已,就走啦,有沒有?甚至現在彌陀佛大願王唱得很快。如果做三時繫念,我如果做主法,我會跟敲法器的人講,後面這個彌陀佛大願王,不要太快,好像在隨便草草了事,前面沒有這麼快嘛!那你每一時,每一時的懺悔,有些人也懺悔很慢,我曾經聽說,有一些人唱讚佛偈可以唱半小時!我在想,怎麼唱?聽說他唱,「阿~~~彌~~~」,慢慢唱,聽說可以唱半小時,這個也創世界紀錄。
我們主要就是說,在做這個佛事,主法在開示,我們旁邊敲法器的跟下面的,不是齋主,如果今天不是法會,就是某某人在家裡面,為他的往生的親人做三時繫念,那我們去參加,這個是屬於助念,對不對?當然唱的時候,我們就是要盡量能夠唱得很莊嚴,但是如果主法在開示,那你要不要跟著唱?那你說主法就在唱,注意哦!主法誦阿彌陀經完,是有一個腔有一個調,但是並不是在唱,他是在開示,開示就是把每個人有佛性、有佛心佛性這個事情,講開來讓他知道在哪裡,示給他看,所 以才叫做開示。我們參加內壇的時候,幽冥界裡面有沒有講到什麼是開示?佛法,給我們依憑教法做三時繫念佛事,依憑教法,誰的教法呢?不是中峰國師,是釋迦牟尼佛!所以當主法在開示的唱唸法,我們應該要專心觀想。
人會有一個執著,執著當然記不起來,我們講過了,要誦阿彌陀經!誦阿彌陀經的時候,如果你不能默背經文文字出來,最好能夠拿個經本,為什麼呢?也就是說,今天沒有人引導你,你可以念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你能這樣的,那你就不用拿經本;但是你那種誦經是,人家有唸你才會跟著唸,沒有唸,你想不起來,那就不行啦,人若沒唸,你想不起來,你最好還是拿經本,較容易觀想得來,對吧!
第一時就講什麼?世界為什麼叫做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三時,三個時段,主法開示,他都不一樣的調,那是我們佛光山,其實他都要一樣也可以,他都不要唱,也可以啦,我們大師曾有做過三時繫念,你們有聽過嗎?他去金門,金門有一個將軍不是戰死了嗎?八二三炮戰,李光前將軍,他有一個廟,金門人有給他蓋一座廟,我們大師也去那兒做三時,聽說還沒兩小時就完成三時繫念的佛事,聽說是用唸的啊!他不是用唱的,用念得很快可以這樣嗎?當然可以!主要是亡者聽有,亡者聽有比較重要,不是在那用唱的,用唱得唱個半天,大家逗陣唱﹙異口同聲唱﹚,問你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那有什麼用咧?
所以說「世界何緣稱極樂」是第一時,這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那裡渡眾生;第二時,講怎樣呢?世間一切攏是空,不應該執著,所以我們老菩薩三時繫念也聽明白﹙懂﹚,他說開示都聽懂啦,開示過之後都忘光光,這就空想的,一切都是空,對吧?你講的有一點點對,但也有一點點不對,之後開示的你聽懂,應該過之後就會忘記,不會忘記才是對的哦!你忘記就是記性不好,你空了就是不執著,打結的地方開了,開了心頭就無結,心有千千結,現在聽了開示以後都打開了。「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屬外來」,你現在聽懂了,本來跟某一個蓮友都不要住同一間,遇到也不打招呼,而現在你和這個蓮友似乎沒發生事情一樣,可以互相關懷,你就真的做到了,慈悲喜捨難量。
所以彌陀讚在最後,我每次在唱彌陀讚的時候我都很感動,尤其是我們做一個佛事結束了,阿彌陀佛如果不是那麼慈悲,這些眾生要怎麼辦,還得在那邊輪迴,所以不能唱太快的,有的人就「彌~陀~佛~啊~~~」唱得很快,我如果當主法絕對不會這樣,我們要唱慢一點,最後讓家屬能夠感受到那種莊嚴,他們的親人真的往阿彌陀佛那兒去了,讓阿彌陀佛照顧。
所以說我們佛教在做佛事,做佛事之後都會讓這些家屬可以心裡得到歡喜,而且亡者也確實能夠得道,去到極樂世界都是阿鞞跋致,你若沒有去極樂世界會輪迴無了時,所以我昨天有講到,其實三時繫念,是可以自己在自課的時候、修行的時候,在淨土宗的紀錄裡面,很多淨土的道場,他們都三時繫念一天的修持,就有人問,我們三時繫念自課回向給自己往生的親人,但如果要迴向給未往生的人要怎麼做?在你的迴向很重要,我們繫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在迴向的時候,就要觀想我們誦三時繫念能夠讓周圍的冤親債主得到利益,心裡面也要跟他們說,如果往生阿彌陀佛那兒,蓮花化身,如果要跟我,我還沒修行完成,沒有什麼可以回向給你,只有誦經希望你前往極樂世界,不然一直跟著有得到什麼好處嗎?
記得法音清流,剛完成在流通,很多信徒都有,法音清流內有三時繫念、淨土繫念,播放可供亡者聽聞,甚至可以解冤釋結。雖然只是CD,但法師的意念保存在裡面,現在國外科學家都在用儀器研究,唸咒語如大悲咒、佛號、嗡嘛尼唄咩吽等,發現咒語的能量很強,有的人是被邀來唸佛,卻沒有念佛的心,一進入佛堂聽到念佛聲之後,卻改變了他的心念,因為阿彌陀佛的佛號加持,就如阿彌陀佛佛祖照顧我們一般,『大德持咒蓮九品』所以大家在持阿彌陀佛佛號的時候要觀想極樂世界蓮花像海一樣大,每個蓮花像車輪一般,眾生都坐在上面,都跟著佛去了,『如來聖號螺旋樣』,因為都被佛的慈悲能量磁場感動了,所以我們在誦三時繫念是一種修行,佛法是靈藥非仙丹,佛經裡面講,三寶是舟航、是靈藥,「一稱阿彌陀佛名號,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眾苦」,主法用唱調的方式來唸佛,它是一個方便法門,我們要跟著理解,利益如是;「捨妄歸真」,念佛是第一妙法,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10/5晚課香 阿彌陀佛。
前天我們講到三時繫念的什麼地方,有印象嗎?忘了?因為把阿彌陀佛念不見了。我看今天有意見調查表,我們老菩薩很可愛,她說:“聽是有聽懂啦,但是啊,過了以後就忘了。”這個倒是在我們人生的修行上。
要「忘」,不容易。貪、嗔、痴,忘了嗎?恩怨情仇,忘了嗎?這個不容易忘。什麼時候人家欠我一文錢都還記得。
你常常跟佛祖開支票,都沒有兌現,你怎麼都不記得?有些人說,我在路上遇到他說:“我現在在淨業林,來念佛啊。”“好好好!”好好好,到現在都還沒有看到人。對不對?但我什麼時候講話讓他難過他都記得。我都已經忘記了,他都記得。所以,佛跟菩薩跟眾生,心、佛、眾生,有沒有差別?
三時繫念裡面講,「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對不對?永嘉云:「夢 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其實,我們如果站在醒來的,沒有作夢的人來看,看到作夢的人是怎樣?覺得很好笑喔,眼睛閉著在睡覺,居然在亂講話。可是他在夢中,又好像真的一樣。我在夢中跟人吵架,啊!跟人家怎麼樣。所以我們上次講到懺悔發願。有沒有? 像人欠你錢,對你不好,都記得。昨天師父說三法印,忘記了!四聖諦呢?也忘了!所以都還在這裡。你如果記得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你現在就在極樂世界了。你因為記得恩怨情仇、貪嗔痴慢疑,所以在娑婆世界。就好像我們去坐飛機,經濟艙的票就要去坐經濟艙,商務艙的我們就要去坐商務艙。這個就是「業果儼然」。三時繫念裡面講的道理,從淺到深,從有到空,到實相。所以第三次懺悔的時候就是「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第一句是什麼?前面說「念佛既從心出。」所以造業也從心出。所以現在懺悔一切罪根。我們這個心會造業,也能修行。那就是你的心要轉,轉化。淨,要清淨。上次我們講到六祖大師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記得我進佛學院的第一年,我第一年就看了《六祖壇經》。進去佛學院不到半年,九月進去,差不多十月過後,普門寺大師就講《六祖壇經》,所以我們每人都有一本《六祖壇經》。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特別相應。真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是因為我之前,在武術上的修煉,有感覺同樣的心得。所以,我們既然煩惱也從心出,念佛也從心出。那一切罪根也從心啊。所以要懺悔。那如果懺悔清淨了,煩惱能不能斷?懺悔清淨就是要能看清楚自己的習性,真的覺悟,然後以後都不做,這樣才能「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如果不能這樣,很難斷也很難度。
我有去查過,歷史真的有這個人,因為我有看到一個公案,因果報應。抗戰的時候,有一將軍陸軍二級上將,潘文華,四川人。他是四川那邊第二十三軍的軍長,很大。後來還做到重慶市的市長。網路上有查到資料,看到這個人的照片,長的滿不錯的,所以他自以為自己很帥。有錢、有權又有勢,太太一堆。反正只要他看上的,他就帶回去當妻、妾,妻妾成群。有滿足嗎?也不滿足。有一天,他跟那些大小老婆,恩愛了一個晚上,他就睡著了。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沒睡覺在做那個事,他連睡覺也在做那個事。就看到九個漂亮的美女在他前面,他要追她們。他看到她們就像九天玄女,想娶回家做老婆。九個少女,就他一直追都追不到。跑過田野、樹林、村莊,然後進到竹林裡面的一個農社,這九個女生就進到人家的豬棚。進去豬圈,然後這九個美少女就躺下來。這個人也跟他們躺下來。就聽到一個提油燈的老太太說:“老頭子 快來看啊,我們家的母豬生了小豬啦。”怎麼會這樣?然後就聽到老頭子回:“生了幾隻啊?”“九隻母的,一隻公的。”一隻牙豬,公的叫牙豬。然後這個潘文華就,“啊,怎麼牙豬啊?不是跟九個美少女躺下,怎麼在說誰啊?”他就看到九個美少女變成豬,他自己就害怕啦!他身體就動動動,動到掉進一個洞裡,掉進糞坑,然後就嚇醒。好在只是做夢,不是真的!隔天他就在想,昨天為什麼無緣無故會做那個夢?他自己就想搞清楚,帶了兩個隨從,就按照夢中的境就去走那路,真的有那條路!走走走,走到一戶農家,就進去。看到一對老夫妻,潘文華就問他們:“你們家昨天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啊?”老夫妻看見是將軍來問就說:“沒什麼大事。我們家的母豬生了十隻小豬啦!”真的有那件事啊,他就問:“十隻小豬都活著嗎?”“沒有,有一隻掉到糞坑死啦!” 他嚇到不敢講話,只說:“沒有,沒有,巡一下民情。”他回去就跟他學佛的好朋友偷問。那好朋友就跟他說:“你啊,要知道、要反省,你是聰明人而且當大將軍,你要小心啊。這個夢中是真的。人家孟子聖人就在講,如果年紀比我們大的婦女,我們要當作姐妹或是母親。比我們小的婦女,我們要當作是妹妹,小輩女兒。你不應該看到一個就愛一個,淫心太重啊!色心太重啊!你小心你以後怎麼辦啊?你夢中,你是有一點福報,小豬死掉了。還能回魂。” 所以他就嚇到,就聽好朋友的話,趕快請人家就寫了一個戒淫的詩,吊在他的客廳。隨時警告自己不可貪淫好色。他活到六十歲,抗戰時也不過四十歲左右。他那麼多老婆,不要說變成一隻小豬,天天跟那麼多女人在一起,他也快榨乾了。
現在的人能活到幾歲,知道嗎?其實像剛往生的高旻寺的德林老和尚,他就在講,其實我們應該是可以活好幾百歲沒有問題,是因為我們不會自己照顧好。不懂修。不懂照顧我們這臭皮囊。其實這些高僧大德,包括佛陀,住世幾年,跟我們有關係。不是他們不能活很長,是我們的福報的問題。我剛才講的那潘文華,他懺悔後,他活到六十幾歲。他從此不敢再貪淫好色,從此好好的做他的將軍,後來還當了重慶市的市長,什麼會長,當一堆哩。許人家可以幫我們懺悔,但是如果自己發心懺悔,消業障其實是很快。他在夢中,去投胎當畜牲道是真的事情,它是一個夢而已,他就已經去受報回來。那就是他有這個善根,真心懺悔。所以第三時,這個懺悔的地方,如果我們真的從自性裡面知道我們跟佛一樣,上同諸佛如來一樣的慈力,下和六道眾生,你何愁沒有辦法度眾生?就是你從自性裡面發出來的那種力量是很大的。
眾生,你絕對可以度,願力不可思議。煩惱也可以斷,因為你知道煩惱的根源在哪裡。你已經拿到智慧的劍,可斬煩惱。煩惱斷盡,心就清淨。學什麼法門都可。我們現在學習,隨聽隨忘,為什麼會這樣?老化嘛!
所以我們自己很多業障沒消,就容易隨著時間老化。我們說,佛祖菩薩 住世幾年和我們的關係……我們造業,我們的福報就沒有了。佛菩薩是住世,我們是共業。講個比較簡單的,說以前我們聽到,有一些老人家在講:“啊某某人啊,往生了。幾歲啦?”“喔,還未六十。”“哎唷,很短命呢。”然後就開始說,“那是他兒子和媳婦讓她氣惱啦!”“他兒子沒孝順他。”
你看父母、長輩,如果沒到天年之後往生,小孩子就會給人家說不孝。那你看佛菩薩的住世多少年?我們大家怎麼表現?不要說諸佛菩薩,就說你自己就好,你孩子很乖就不用說,有時候你是不是給你的孩子氣到,如果房子是老人家的,就會叫他們搬出去住。如果房子是年輕人的,就會說:“我們回去住就好,不跟你們住,自己住就好。”是不是這樣?如果我們表現得不好,佛菩薩會怎樣?不要在這個人間了啦!對不對?說又說不聽,度很久也度不來。在這裡浪費時間。要把時間到別處,他方還有很多眾生要度。
地藏菩薩每天很忙的。地藏菩薩每天入恒河沙定,地就是定。去做什麼?入恒河沙定去十方世界、無佛的世界度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虛云老和尚一百多歲,這個都是他周圍這些信眾讓他覺得說他有必要繼續度化你們。當然他有責任心啊,對不對?他跟我們的因緣,所以他就住世久一點。所以我們普賢十大願有講:請佛住世。所以我們現在佛教界,高僧大德,在十方世界度眾生。我們怎麼樣讓佛法能夠法輪常轉,佛弟子也要出一點力量。
像我們本身一樣,學佛了,有時候智慧有限,有時候會誤解佛法,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樣的眾生很難度。所以說你這裡,懺悔清淨後,普賢菩薩三拜,第三時尾聲了,主法就開示:“上來三時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勸導亡靈。(某)懺除結業。發願往生。行願既深。功無虛棄。惟願亡靈。聞斯法要。信受奉行。從是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這個地方就講,前面所做的三時繫念就是念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所以要勸導往生的人,這個做佛事的當齋,就是這個亡靈,要懺除他的結業、煩惱,種種的善惡業,懺除清淨。懺除清淨了以後要發願往生。
往生哪裡?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信願行具足。那我們既然行願既深,已經前面誦經、念佛,有確實做了。「行願既深,功無虛棄。」這個是在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的那種功德無量。也是在告訴亡者,既然我們跟阿彌陀佛的行願相應,阿彌陀佛的功德絕對是實在的,那你必定能夠聽到前面所開示的法要,真理的要點,佛法的要點,三時繫念所講的就是佛法要點的地方,所以要信受、相信,還要奉行。要真的相信了,要受用了。
信願行具足了,「從是托質蓮胎,永離業海。」就去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業海在哪裡?有沒有誦過《地藏經》?剛誦過,沒印象?在《地藏 經》裡面,第一篇,忉利天宮神通品,婆羅門女念佛,想知道他媽媽在什麼地方。然後那個佛就告訴他:“你回去念佛,就能知道了。”他回去就念佛。念佛了以後,忽然他身體就在一個地方飛行,看到下面很多眾生,在海裡面翻滾,他就問了無毒鬼王:“這是哪裡?”他問說:“有沒有地獄?”“實有地獄”,實在有地獄啊。那這裡看到是什麼?是業海。業海有幾個?業海有三個,身、口、意。無毒鬼王還跟他說,業海過去還有一個業海,過去還有一個業海,然後再過去才是地獄。業海過去才是地獄喔。那些人在幹嘛?他說,這些人就是新亡的,沒有人幫他做功德,沒有人幫他念佛,所以他們就在業海裡面,在那邊受苦。
所以業海是不好的。所以要去蓮花化生才是好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從是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蓮花化生就到了極樂世界啊!我們每天都在唱著迴向偈:「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不退菩薩就是阿鞞跋致。我們誦《阿彌陀經》,誦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一生補處是跟彌勒菩薩一樣,他下一次再到這個人間,就是要成佛!就是再一世,他就會成佛了,那叫「一生補處」。所以去到極樂世界,阿鞞跋致,倒駕慈航,要成佛很快。「圓滿無上菩提。」三時繫念做到這裡要唸文疏。如果說這個佛事,或者法會,也是要唸參加的人,超薦誰,那個叫文疏。
所以第一時,告訴他有極樂世界,指引他,現在你最後班車是要去哪裡?要轉車啦。就像我們從台北下來,開國道一,要轉到佛光山要開哪裡?要轉國道十。國道三也要轉到國道十。所以我們唸了文疏之後,大家最後這邊也是很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作觀想,觀想我們所超度的這個亡者,能夠跟著阿彌陀佛去。大家轉過去轉過去,轉到哪裡去?極樂世界去。你看做燄口說:“向什麼處安身立命矣?”下面敲法器的法師就要說:“向西方極樂世界去。”三時繫念,主法就直接講:“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然後後面就接『彌陀讚』。彌陀佛大願王,讚嘆阿彌陀佛是發了四十八大願,願力慈悲喜捨無量,眉間常放白毫光,度眾生極樂邦。那是要觀想,阿彌陀佛降臨了,要接引眾生去了,所以放光接引。八德池中蓮九品,七寶妙樹成行,我們大家一起要觀想。不要在那邊打妄想。
有一次我聽我們那個做燄口的法師在說,要上去做燄口之前跟人家開玩笑,講了一些笑話,等到做燄口的時候,突然間唸到一個咒語,就是他們在開玩笑講的,‘那無灑饅頭。’實際上它是一個咒語,但是他們說笑話開玩笑,過份了,結果上去唸到這個咒語的時候,心念就跑掉了,定力就動搖,開始感覺脊椎骨涼起來了。
他害怕了,就趕快唸咒語,持咒。“嗡嘛呢叭咪吽”趕快唸。就這樣唸 了才好。因為其實一個燄口法會很多眾生,從地獄出來的……開咽喉印,然後請地獄的眾生出來的時候,”豁然自開,豁然自開,豁然自開”, 豁然自開是什麼?地獄門。豁然自開了之後才念地藏王菩薩。奉請地藏王菩薩摩訶薩。就開始,地獄的,三惡道的,統統請出來了。結果,他閃神,想到笑話去,這樣子就是會怎樣?不圓滿。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但是自己會害怕。就好像今天有人向我小參,說他去助念,後來剛好就生病,所以好幾個月不能來佛七。這個是不是跟助念有關係?我說,其實不是助念。我就問他,以我們的經驗,那個時候是不是很熱?“是喔,很熱”,那是你們是吹冷氣嗎?“沒有吹冷氣喔,吹電風扇。還很大支的電風扇,對著吹。”我說,那怎麼會不生病?因為我們在念佛,毛細孔都會開,然後電風扇這樣吹,年輕人還可以,以後老了他就知道,我們有一點年紀的當然受不了。不知道還說,可能是去助念,犯到啥,怎樣怎樣。
不用這樣想,我們調一下就好了。你想想看我們念佛的人有多少菩薩在旁邊?念佛的菩薩,他旁邊有很多護法善神啊!在保護你。怎麼那個亡者就有辦法對你怎麼樣?那不可能的!人,還會恩將仇報。其實那往生的眾生不會這樣。往生的眾生直直的,很好度。以前我們有個法師很喜歡跟人家做佛事,我們覺得他跟人沒有接觸、交際,他說:「你們不知道,活人很‘歹交陪’,死人容易度。」死人直直往前,你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活人你叫他向這邊走去,他就是不要。你們家後輩是不是這樣?你叫他頭髮不要染白,等一下晚上你就看到一個老公公。他就故意染給你看。人不好度,眾生很好度。
這個時候我們觀想阿彌陀佛接引,極樂世界蓮花池,莊嚴的國土。所以我們稱念:「如來聖號若宣揚,接引往西方」。
觀想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去。「彌陀聖號若宣揚,同願往西方。」譬如說,當齋的齋主他們,就要在後面這邊三拜,好像感謝佛來接引家人往生西方。圓滿佛事的時候,我們會有這樣子。在讚子的後面會拜三拜。大概在「接引往西方,彌陀聖號若宣揚,同願往西方」,這三句三拜。拜完就做一個迴向,「繫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裏要三拜在哪裡拜?通常我們拜,拜下去第一個字,七個字的,譬如迴向偈,第四個字起來。我們那個佛號,南無普賢王,普第一個字拜下去,菩薩的菩起來。其實這個算時間,大家都拜好了,不會太急,很莊嚴的。「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後這三句三拜。拜完了要問訊,最後三皈依。
我們三時繫念是講到這邊。希望說,蓮友可以做平常時的功課。如果念到亡靈某某,就不要念,如果你想迴向給你的祖先的話,不然可念「眾 生」。因為三時繫念感應不差。最近有大學生在寫研究佛教的論文。有一個人就是研究三時繫念的,成功大學。這個女孩子,祖母往生,她自己研究,就知道這三時繫念很好,就給她誦,誦完就迴向給祖母。到那年七月,她爸爸要去家附近的寺廟寫超度,那寺的住持就叫他不用寫。他問為什麼不用寫,他說這人不用超度,因為這人已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孩子說,她自己念而已,沒請師父念。本來,佛法就是平等的。眾生有誠心,佛有感應。如果法師誦時打妄想、不專心,感應也沒那麼好。所以各位菩薩不要想,我不認識字,聽過就忘了。叫你說你當然忘記,你說給我聽我昨天講什麼,你又不是錄音機。你又不是我,怎麼可能說到一模一樣。但是你要記得意義。你現在有業障,我們還沒有開智慧,因緣還沒到,所以我們會聽起來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自己知道有缺點,認真精進,你的業障會消除。什麼方法最快?念佛,一念接一念沒斷,像煮水一樣沒有關火,水會不會開?溫度到了,它自然就開。所以大家用功。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們現在繼續來念佛。
10/5下午香2 一個道場裡面有幾個和尚?一個。現在有時候我們出家人走在路上,人家就會說:「那個和尚」,其實出家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和尚。我們可以說那是一位師父,有的人說不能叫師父,因為又不是我的師父,意思是說他不是他拜師的那個師父,皈依的那個師父。假定我們見到一個沙彌,十幾歲來出家的小孩子,我們應稱他為什麼?小師父嗎?不是,你就稱師父。你不能叫人家小師父,四小不可欺侮,他也會長大。如果知道對方的名字就要稱某某師父。出家人都可以稱為師父,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叫法師。我們以前認為怎麼報紙都稱大師為星雲法師,而我們在山上都稱星雲大師,我們就覺得這報紙怎麼可以這樣寫,大師就說: 「其實他稱我為法師是很好的,弘法、說法的才叫法師。」如果出家人沒有弘法、說法,其實在佛教不能稱法師,只能稱某某師。
大家有沒有聽過,以前我剛出家的時候,慈容法師就叫我永藏師,但在信徒面前她不會叫我永藏,都叫我永藏師。為什麼,因為我還沒受戒,還未講經說法。所以現在對能講經說法的出家人大部分都稱法師,而我們看到出家人都叫和尚,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佛光山只有一個方丈/住持和尚,只有住持/方丈可以稱為和尚。但如果是戒會,誰可以稱為和 尚?戒會有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開堂和尚、陪堂和尚、依止和尚。譬如說心保和尚,我們戒會的時候他就是依止和尚,受戒時的常住住持。你受戒的三師和尚即是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和尚就是可以當出家人的老師才可以稱為和尚,所以在這個戒會當然會有很多和尚,但若幫你上課的、說戒的、教規矩的都叫阿闍黎,阿闍黎與和尚意義上是差不多。
那女眾呢?女眾不能稱和尚,印度文、法文與英文不相同,法文有陰陽用法,男女的稱呼不相同,譬如lady與gentleman,但其實都是尊稱。所以可以當出家人的女眾教師則可以稱為和尚尼或者是尼和尚,加上這個尼代表是這位和尚是女眾。比丘、比丘尼與沙彌、沙彌尼,這即為男女分開,但實際上大家皆為一樣階級。所以不能稱出家的小孩子為小和尚,沒有小和尚只有大和尚,和尚只有大的,和尚是出家人中較為長老較為大的。而維那師父、引禮師父、糾察師父、巡香師父、監香師父、行堂師父、典座師父,都可以稱為師父。
我們在佛門裡面,大家需知道這些,人家說學佛腦袋需要清楚一點,不然會搞得迷迷糊糊的,確實是這樣。但是我們在佛門裡面把其簡化了,到後來就是ㄧ句佛號,所有的修行,念佛為穩當,剛才和尚是否就是這樣開示。
我們有這麼多的分別,是什麼?我們的分別心;第六意識心、分別的心。男男女女、上上下下、高高低低,黑的白的,男的女的,我們都要分清楚,那是世間法。世間法以現代話語表示即為生活當中,我們在生活當中稱的這些分別心是要去訓練我們生活不會錯亂,但在這當中也會有執著。譬如喝咖啡,有些人要喝甜的,有些人不喝甜的,那就是執著。就自己有自己的口味,那就是七識。我喜歡喝黑咖啡,我不喜歡喝黑咖啡,我喜歡我不喜歡,那就第七識了。不管是第六、第七甚至第八、都是在我們的心裡面。這個心,我們講我的心,我的心有什麼?就是這一些,六、七、八通通有。
在我們心中,起心動念也是在這個心,所以心裡面有很多的念,善念、惡念、雜念、種種的念,如說眾生有一切的心,佛說一切法對治眾生一切的心。我們一切的心念,貪嗔癡慢疑,種種善的惡的,要怎麼對治它。我起了惡念如何對治它?善念我如何增長它?我們在學佛的時候就學很多,但是學到後來,就是要回歸到佛國淨土。
我們一個人,這一輩子,在這個地方,這個空間,過了8、90年或短短3、40年,甚至3、4天,3、4小時的也有,為什麼?因他一出生就死 了,有沒有?有啊,他一出生就死了,有的小孩就是這樣。記得我剛出家的時候,在佛學院,有一個師兄弟認識的一個信徒剛出生的小孩往生了,到現在我對那小孩的臉都還記憶很清楚。這個剛出生的小孩臉都黃的,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那叫黃疸。那個小孩死掉時,眼睛還沒完全閉,嘴巴是往下勾的,為什麼?一定是不舒服,一定是在不舒服當中或許還在哭中死掉了。你看剛出生的一個生命就這樣往生了,就死了,他死的那刻念頭是甚麼?我們都很難想像,對不對?那個念頭是怎樣?
人死了,如果要回魂過來是哪一個先回過來?死掉了當鬼了哪一個比較敏,六根裡面哪一個比較敏,靈敏的敏。抗戰的時候,有一個人他是戲團裡面的團主,他都帶戲團到處去勞軍去表演,有一次他跟軍隊到某個鄉下地方表演,結果他生病了,得了類似流行病。劇團表演結束要移到下一站,因要經過的山路都因下雨沖毀,所以無法開車而只能坐驢車,坐坐坐、顛顛坡坡的,因他身體不舒服,他感覺想拉肚子,所以他趕快到一個牆角,當他到一個牆角正要方便時,突然整個人趴下去了,就死了,就沒氣了。他說他當時感覺自己眼前黑掉後就趴下去了,趴下去後就覺得自己走在很霧很濃的路上,霧濛濛的路上,不知道要去哪裡。走了很長很長得一段路,他耳朵就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遠遠的很小聲,然後一直叫一直叫,越來越大聲。後來,他說他聞到大蒜的味道。聞到大蒜味道後睜開眼睛看到一個老婆婆,正在幫他針灸。原來,當他蹲下去要上廁所時整個人趴下去沒氣了,大家都以為他死掉了,就趕快去拆門板將他抬到旁邊去。附近十里路有個老太婆會針灸,大家想說救救看,大家就趕快衝過去找那老太婆(我猜測找了應該有半小時時間),老太婆替他針灸,他就有知覺。他的經驗,原來人死掉了耳朵還是有知覺,聽得到有人在叫他。所以死掉後哪個識最厲的?是耳朵。
《楞嚴經》有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如我們現在再打佛七,還沒有24小時一直唸,我們只是一天共修的香有六支,自課的香有幾支而已,大家就念到有時都閉目了。可能像觀世音菩薩從耳朵來修。耳朵如何修?觀世音菩薩說祂當初跟觀世音如來學觀音法門,觀世音如來教祂返聞聞自性,但是祂在觀世音如來面前只有發菩提心,從聞思修而入三摩地,第一個就是聞,聽聞。
所以人死掉了,最後再叫他名字他還是聽得到,如果他命不該絕,叫他名字他會回魂過來,若是這個人已經都叫不回來呢?你一直叫一直叫有用嗎?這時候就應該念佛給他。念佛給他,他就不會走在那霧裡面了。為什麼我們要念佛給他?阿彌陀佛是什麼?是光明。在一般台灣的民間,人死了要做開魂路,開鬼魂要走得路。要走去哪裡?剛才我講的是真實例子,他不知道他要去哪裡,因為他沒信仰,他死了,他不知道要去哪裡,四邊都是霧,沒有路可以走。一般民間開魂路就是幫他引路, 而民間道家的佛事都是引你去陰間地府,去過奈何橋,給十殿閻羅審判。那我們呢?我們念佛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幫人家助念要知道,助念有他的功德利益,大家在這方面不要聽別人亂講:「助念如果業障太重會如何如何」。
念佛一句一句接著這樣念,你念的,我念的,大家融和在一起,我們不是我念的,他念的,一百多人在念就有一百多個極樂世界。我們一百多人在念還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阿彌陀佛,那個力量是聚集起來的。好比佛光山全世界所有的道場,所有的信徒,所有的出家眾聚集起來就只有一個佛光山,只有分別日本佛光山、美國佛光山,但是佛光山只有一個,就是聚集起來。所以宇宙間所有人念阿彌陀佛,十方世界念阿彌陀佛的人都聚集起來,那個力量就只有一個阿彌陀佛,統合起來那個力量就很大。
我們在這邊來打個閒岔一下,今天這邊有個表,我們淨業林義工。其實我們水陸法會下個月11/28號就要開始了,這次分為2梯次,2梯次需要14天,我們這邊需要更多的義工來幫忙,義工團是可以申請的,但這邊我們還是希望我們來發心的蓮友可以稍微來上課一下、培訓一下。且我們是分組,譬如法務的、總務的、行政的,是按組別,不是按人,如我今天想跟那個法師。
另今天發生有人要找某某法師。我們詢問:「某法師不在,你找他有什麼事?」但他就是不講,且非找到那位法師才肯說為何事,弄了半天才知道,他找那位法師是有關要做水陸功德的事。在這邊我們希望蓮友可以護持各地的道場,護持各地道場就是在你就近的分別院去報名,不要在淨業林報名。我們佛光山大師指示所有的分別院與本山,以分別院為主,所以在分別院報名絕對有床位,以前一次而已,所以很多人很擠,這次分2次就是希望掛單、住宿問題可以解決。但是一樣的,常常在分房間時,都是分到最後才會輪到本山單位,尤其不是殿堂的單位都在最後面,睡地上的都是我們。所以各位你要去你的分別院護持道場,水陸法會當地的道場也是有的,你去那報名,分院師父就會幫你安排何時來拜、何時坐車,都會幫你安排好。若自己在山上報名,是不是就要自己來,所以淨業林後來也不接受登記。
另我們下個月佛七房間會有點吃緊,所以大家要續期要趕快。因為下一個月的佛七遇到戒會,房間就會不夠了。所以像這個我們都會事先講,大家就會事先報名。事先報名的,我們就會優先安排,若臨時明天要佛七了,今天才報名可能就會沒房間,我們先說清楚,不要到時候再來報名可能都沒有了。現在我們淨業林不接受功德登記,若家裡有人往生想利用大家這麼多人念佛時寫個超薦牌位,不好意思,沒有。你如果真的 念佛要迴向給某人,等會兒在念的時候最後念迴向偈時,你心裡面有想到某人,阿彌陀佛馬上收到,佛的慈悲力是比什麼都大的。所以你們在各地要護持當地道場,當地道場的法師也認識你們,將來有甚麼事情,就近可以協助。
我不希望說我們蓮友找我們法師私下拜託幫忙交報名表,若有需要下次佛七,我們可以找就近的大雄寶殿殿主,請他們派個人來受理,但也需要看大雄寶殿殿主是否可派出人來。大家到就近的道場是不是就很方便,所以希望我們蓮友要知道護持當地道場是很重要的,不要說我一定要將錢交給誰誰誰。我們現在都全世界電腦連線,尤其如果你有佛光卡,用佛光卡可以刷卡,做功德也可以刷卡,都累計的。現在我們佛教裡面做功德也都開始電子化了,這就是進步,要一直進步。
打七就要打掉舊有的執著,執著會讓我們不能進步,所以若要往前進的話,那就要拋棄你的執著。所以為什麼你要打七,就在這裡。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人說念慢很好很好,但為什麼要念快呢?就像我們煮開水,如果十分鐘可以煮,我就慢慢煮,但我現在只有五分鐘而已,現在有快煮壺,五分鐘就滾了,所以我們現在念快就是這樣的。大家要跟上喔!跟不上的就是功夫還未提起,專注一點,跟上你的阿彌陀佛,跟不上的也不用急,只要耳根清楚,我們耳根絕對是很敏利的,心靜下來就會聽得很清楚了。
10/5上午香 後面坐在椅子上打坐的菩薩,打坐時,「背」不能靠著椅子,因為背部的氣會通不過去,天氣漸涼,如果腳底會冷的請記得多穿一雙襪子,才不會著涼,精進之餘,身體健康也要照顧。
有蓮友反映法器三拜的速度太快,跟不上。但經過觀察,法器速度放再慢還是有人跟不上,後來發現原因其實是蓮友們拜的姿勢不正確及不會聽法器的聲音。
如何拜呢 ? 第一拜是噹噹噹壓磬時剛好拜到下面,壓磬後第一槌就起來了﹝我們在聽法器時,心裡要默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出自華嚴經)﹞;第二拜是兩槌,一槌下去,一槌上來;第三拜是三槌。很多菩薩會跟不上是因為第一拜噹時,腰跟腳正確的話都要彎下去,一氣呵成的就蹲下去了,不是只有上半身彎下去但腳還是直直的,若如此就是錯誤的姿勢,自然拍子就跟不上了。大眾在走路經行要走直線時也是,秘訣就是要直走就是看前面一個人的後腦袋,不能看到前兩個人的側臉,若看到就是歪了。希望我們在拜佛時能更順利更如法,也更顯示糾察師父的重要性,幫我們大眾提醒。
另外,有蓮友說木魚敲太大聲了,也有人說敲太小聲,我們面對如此的問題,應該要去想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注意木魚的大小聲呢?木魚的功能只是引導我們,有人卻認為是干擾我們念佛的聲音而一直嫌吵嫌大聲,其實這正反映我們當時的心已經向外攀緣了,已經分別、起心動念了,更甚者已經起瞋心了。更糟糕的是,有人已經起瞋心了還否認而不知慚愧懺悔反省。
過堂吃飯時,覺得香菇很好吃,明明已經飽了,卻還是要盤子端出去再多吃幾朵,此時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貪心了呢?明明已經飽了卻還是因為 好吃要吃,讓自己撐到半夜一點都睡不著,此時如果沒發現自己會讓自己的肚子那麼撐就是因為貪心愚痴,就真的是沒救了。又例如想要多加菜,盤子端出去還沒來,念頭想怎麼這麼久還沒來,是在摸什麼,這個當下,其實就是起瞋心了 我們要學習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是善的還是惡的,貪瞋癡分別種種的心,當發覺自己的種種心而知道拜佛懺悔,這樣還是有救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若一直不知道要懺悔,就真的沒藥醫了。
念阿彌陀佛時要專心,什麼都不要想,就是專心的念,這樣才會很快樂,若念佛的心一旦落下了,煩惱及貪瞋癡慢疑就通通進來了,自己若還不知不覺,念佛時還不專心,也不大聲念,就真的只能靠佛來救了。念佛時若能生懺悔心真的會念佛念到哭,念佛時要將所有的善心所都要拿出來,感恩的心,懺悔的心,恭敬的心都要拿出來,來淨業林念佛是來練功夫的,不是來渡假的,大家真的要精進念佛。
10/4下午香 東單一些蓮友坐姿不太標準,腰彎了,有的成L型,有的成S型,還有的脖子往上看,坐姿不對。如此嘮叨就是怕你們變形,很多蓮友十多年前不是如此,如今卻都彎腰駝背。會打哈欠就是某個關節沒通,坐姿標準,關節會一個一個打通。念佛要從肚子用力,產生共鳴,腰和脖子挺直,氣可衝到頭頂,就不會昏沉打哈欠。
昨天有提到,一、三、五要跟著我,大聲時就大聲,要跟上接好,不要跟丟,二、四、六要如接力賽一樣接上。當我聽到你們接過來了,我就小聲,降下來。你們要大聲,才感覺到我們沒有落差。如海浪一樣,我降下時,你們就要上來這個高度。繫念佛號的精神才不會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別人小聲我就要大聲接上去。念佛也要有技巧,不論念快念慢,每個字都要很清楚,不要連在一起。耳朵也要繫念這個佛號,不要隨便。
祖師大德教我們的念佛方法,原汁原味很辛苦留下來,不要到了我們手上"走針了",我們要都攝六根,念出去聽進來都要清清楚楚,自己的耳朵要評審自己念出的佛號是否走針?是否有懈怠?是否只聽到別人的聲音,卻沒聽到自己的聲音?自己不念就失去口德,失去讚嘆三寶最好的機會。應念不念,也算違反戒律,騙不了自己受戒的戒體。
我們有這麼一個好的修行場所,在念佛上能找到自己的佛心,卻在這邊混,實在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常住。我們要提起精神念佛,不要當"混世魔王"。念到沒力氣時,更要讓自己往前衝。否則會一直懈怠下去,要馬上想起後面有無常鬼在追,我們要趕快提起精神念佛,跑到阿彌陀佛身邊。聽到旁人念大聲,我們更應大聲才是。要這樣提醒自己,而不是借助他人的音量來讓自己休息,別人念佛是他人的功德,各人生死各人了。
我們可以幫我們的親人求生淨土,但是一定要讓親人知道,我們有回向給他,要告訴他跟著阿彌陀佛前去。我們還未到達證阿羅漢的境界,有念佛的機會一定要開口念,否則就失去很多讚嘆三寶、供養三寶的機會。有一師兄因開刀很久未來打佛七。這次看到他,聽他提起,來此念佛本來很痛的傷口都不痛了,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加持,正所謂有求必應。
當我們智慧未開,不知佛性在哪?還未看到?那我們憑什麼不念 佛?要降伏我們的傲慢心,眾生業障多,貢高我慢,什麼習氣都有。在念佛當下,捫心自問是否有用力念?有至誠懇切的念?如果連這自知自覺的力量都沒有,那憑甚麼不念佛?過去世所造的業,誰知業果何時成熟?業果成熟自然就會招果報,所以現在要把握每個念佛機會,把握每個呼吸機會念佛,必定能以佛的願力扭轉,開智慧。明白自己的心,進而發菩提心,趕快成佛才能回來度眾生。以念佛的功德,將來必定能成佛,大家繼續加把勁,認真念佛。
10/3晚課香 晚上念佛有按照下午講的念嗎?有聽到隔壁念佛的聲音嗎?或者是聽到音響的聲音、自己的聲音,耳朵可以聽到不止一種聲音:音響、自己的聲音、法師的聲音等等。《楞嚴經》講耳根圓通,四面八方的鼓聲,甚至山下車子經過的聲音,如果心特別專注的時候,我們坐在座位上都可以聽到。
我們在淨業林念佛,早課、上午香、下午香、晚課香,有時候沒有用音響念佛,有人來反映,法器很大聲,都沒聽到師父念佛的聲音,不知道要怎麼接?那我們就不要敲法器,結果還是念不好!問題出在哪裡?是法器的關係嗎?是心不靜,心沒有靜下來,無法專注的關係!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幾個字就這麼簡單,但是我們有時候反映音響太大聲,有時候法器太大聲,我們就把音響關掉,不敲法器,結果還是念得零零落落。其實不是音響太大聲,只是因為專注力在音響上,而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喜歡安靜,音響稍微大聲,就會產生反感。譬如相親,母親喜歡,兒子不喜歡,媳婦符合媽媽的條件,所以越看越喜歡,可是兒子的條件跟媽媽不一樣。看同樣一個人,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條件不一樣,著力點不同。音響很大聲,越聽越討厭,這時候起貪嗔癡,沒有在念戒定慧,若在戒定慧上用功,專注力在阿彌陀佛上面,不在音響上面。我們在念佛或打坐上用功,功用只有一個,就是把心靜下來,才不會心猿意馬。
三時繫念中說的缘慮心不是真心,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屬外來。這是甚麼心,靈知心,靈知心既然現前,自今戒香馥郁,慧炬熒煌,迷雲開而性天獨朗,妄塵盡而心地廓通。我們如果找到真心,靈知心,本來具足的戒定慧就會現前,每個人都有佛心、佛性,過去世一定有修,本來有修到一個程度,又輪迴了,這輩子有因有緣供養三寶,修很多福報,下輩子當有錢人,有權勢的人。不要羨慕那些有權有錢的人,雖然他們修大福報,可是智慧少一點,持戒少一點,沒辦法把內在的戒定慧修出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纓絡。如果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我們有福慧雙修嗎?
念佛打佛七,除了讓心靜下來以外,還要修慧,讓智慧開啟。去福慧家園薰習佛法,慧炬熒煌,迷雲開而性天獨朗,讓本自的戒定慧,佛心佛性顯現出來,妄塵盡而心地廓通。諸根圓淨,六根清淨圓滿。羣業頓空,所造貪嗔癡的業行,在真心現前時便跟空性相應。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能夠參破空性,空 性對治我們一定要怎樣的執著心,執著的念頭會讓我們無法解脫,所以要能參破空性,一切應無所住。
菩提心是菩薩發心為了成就佛果的目標,但是一直執著,轉不出來,就住了!佛陀教我們要不執著的發心,才是真的發心,講得簡單,譬如我捐了一個佛像,別人有刻名字,剛好我的沒有刻到,很生氣,找師父理論,本來發心供養佛像很好,但是執著了就會造惡業,貪嗔癡都來了,有沒有應無所住而發心?布施而沒有執著的心就是真布施,無相布施,無住生心。
羣業頓空,一舉念一花開,如果能悟到空性,與空性相應,悟到諸佛如來的實相智慧,那麼你的心念力量就會很大。如果一動執著的念頭,幾百幾千年都不會開花見佛,一舉念一花開,念頭一轉變,馬上開花,我們的心念轉變很重要,大師說心念不一樣,世界就不一樣。羣業頓空的人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挹露迎風,香浮玉沼,一馳情,一果熟,含煙對日,影落金園,極樂世界景像,經行坐臥在其中,遊戲逍遙非份外。
得佛受用,佛是佛性、佛心、覺悟的眾生,如果已經是一個覺悟的眾生,就會產生自受用,《華嚴經》是佛開悟的境界,我們每個人到一定程度開悟,會自受用,自己會法喜充滿,得佛受用,徹法源底,諸法源頭,在得佛受用時就會感受到,不是嘴巴說。現在很多知識份子,看經文,知識水準高,從文字語言去了解,覺得我懂了。開悟的人除了自受用外,還能幫助他人,所以叫自覺覺他,得佛受用,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有些人開悟了,照樣吃喝拉撒睡。有些在家居士請法師印證,證得阿羅漢果,有位企業人士告訴大師他已證得阿羅漢果,大師不回答。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六神通具足,無知的人癡心夢想以為我證果了,我看吃蘋果比較快!
釋迦牟尼佛過去生當菩薩的時候,聽到瞎眼的父母說很想到山裡面去修行,菩薩馬上應化到瞎眼父母家作他們的兒子,拋棄榮華富貴,帶著父母到山裡修行,最後不小心被國王用箭射死!為了眾生,不惜代價,沒有想到自己,這才是菩薩,這樣才能得佛受用,徹法緣底,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假定今天我們為法犧牲,在所不辭,現在的人貪生怕死,我若受傷了怎麼辦?凡事先想到自己,就無法成就佛道。
有一位老法師,在山林間修行,大家發心建寺廟請他住持,到城裡講經說法,大家都讚嘆他很有修行,於是他就忘了我是誰。有一次蓮池大師 就對他說,我們出家人修行,如果沒有發願將來念佛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發大乘心菩薩心,將來可能出生在富貴人家。雖然很有修行,但是往生佛國的信念很薄,沒辦法到佛國,將來可能要投胎轉世。這個住持問蓮池大師說的是誰?大師說:就是你!
我們修行的目的在哪裡?因為方便,大師說以出世的心,作入世的事業,但最後不能忘了我是誰!管取輪迴沒了時,若能與佛心相應,常寂光就是佛的法身,大願王塵塵契會,隨時隨地與普賢大願王相應,萬丈紅塵裡,菡萏花開月正明。菩薩來人間渡眾生,雖然做的是世間的事,但是心跟諸佛菩薩的願一樣要度化眾生,不管如何輪迴,為眾生辛苦不後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往昔所造身口意的惡業,都是由無始以來的貪心,瞋恨心,愚痴心,煩惱心,從身口意所造作出來的。一切罪根皆懺悔,罪根就是妄心,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屬外來,結業在心,一切罪根是我們的心,一念是貪,就造成貪嗔癡三毒,一念是慈悲,我們就懂得會布施。
《地藏經‧眾生業緣品》中有說,眾生造業是有因緣的,造惡業、善業都是因為周遭的因緣,打齋、隨喜功德、勸人家做功德都是善的因緣。一切罪根皆懺悔,真心地在佛前懺悔,人家說我們不對,好好我錯了,要改,這才是從罪根懺悔。
自己懺悔清淨了還要發願,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自性就是我們本來清淨的本性。六祖大師開悟時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自性法門誓願學,因為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一切法都要回歸往內觀,自己有沒有跟佛一樣,本來清淨的本性。理論上了解,實踐上還沒有證悟。佛法要在生活中,行為中去體會,印證佛說的果然沒錯,確實如此,這就是證悟。
在這第三時懺悔,中峰國師直指人心,每個眾生都有佛性,現在奉勸眾生要用現前這一念心去阿彌陀佛淨土那裡,決定往生淨土。去了以後,經行坐臥在其中,遊戲逍遙非份外,極樂世界所有一切,都是阿彌陀佛以無量劫的修行所成就的。
中峰國師開示:眾生,人人都有佛性,靈知的心,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而彌堅,炳然獨照,卓爾不群,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那個東西,每個人都有,當下懂了要念佛,不要空說,就像拿了機票,沒有CHECK IN ,不能登機,打佛七就是要去阿彌陀佛哪兒CHECK IN,決生淨土!
10/3下午香 在家裡有時候念佛念一念就會睡著了,為什麼?因為旁邊沒有同修道友。在這裡打佛七,有同修道友就比較不會睡著,有時候因為人多會不想念,休息一下。有的人念、念、念,還真累了,嘴巴就不動了,聽別人念也很舒服,從第一天到現在,養成一個習慣,聽別人念也很順。
但是要注意,聽、聽,嘴巴不念就停下來,慢慢進入都不動,但不見得是睡著。聽佛號不斷,像海潮一樣,如果能一直這樣,不睡著也算不錯,但這個回家去練就可以,在這裡要嘴巴念,耳朵聽,心要觀想清楚,身口意要統一起來。
就好像現在兩岸三地,沒有統一,問題一大堆,人間福報裡趙無任先生就敢講出,大家都沒有想到的觀點,因為趙先生是跳脫出來,從高的地方看下來。好像佛陀看我們一樣,娑婆世界也是亂七八糟,一個地球就有好幾百個國家。但是在念佛的時候,你念的,我念的,他念的,都要把它融和起來,在聽佛號的時候,是一個還是很多個?在共修的時候,很多人念佛,但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那麼多張嘴巴,但是大家念的都是同一個阿彌陀佛,大家都要共同持續繫念這個佛號。我已經很多個月沒提醒,本來以為老參應該記得,大家應該互相接著念,可是他們好像很健忘,到後來好像你念你的,我念我的,沒有同一個韻律就會很吵。
來這裡打佛七,聽過很多法師敲木魚,心中特別喜歡哪位法師敲木魚,因為他敲得跟你念的同一個韻律,有融和在一起,就會越念越法喜。所以,我們念得很重要,敲法器的也很重要,可是不管敲什麼法器一定要念佛,要開口念佛,不然法器無法進步,因為要跟阿彌陀佛融和在一起。
我們在生活中阿彌陀佛,走路阿彌陀佛,站著阿彌陀佛,躺下來也阿彌陀佛,哪裡都阿彌陀佛,把祂融入生命當中,不是生活中,而是融和在生命中。
人是五蘊和合體,會壞掉、會故障、會報銷,他是一個生物體,生命就永遠不會報銷,如果把這個生物體與阿彌陀佛分開,當他開始老化,生病,你就會很痛苦。
就好像有些蓮友,鼓勵他來打佛七,就說年紀大了,70歲、80歲沒辦法了,蔡李糖老菩薩90多歲了,還可以坐在拜墊上意念阿彌陀佛。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沒有辦法盤坐念佛呢!我們被這個身體控制住了,腳痛,嘴巴酸,休息一下,很珍惜生命,所以不能突破,要依教奉行,順著教導的方法去做,沒照著方法就沒辦法被度。
最近遇到幾個信徒,年紀大生病了,去探病關懷一下,聽到他們告訴我說最近都夢到已經往生的親人,覺得自己快要死了,這就是念佛的信願不夠深入的關係。要把佛號深入到生命當中,夢到、看到親人來了,就念阿彌陀佛給他,其實有善根的人臨命終時也會遇到冤親債主變換成親人來誤導你進入險道。
《地藏經‧利益存亡品》中告訴我們只要誦經、念佛就不用怕,只有佛菩薩來才可以跟祂們去,其他什麼人都不可以,不能被他們騙了!
有一個藝術家爸爸往生前全家來皈依,後來他父親往生前一個月告訴她趕快幫我誦經、念佛,他自己也誦《地藏經》、念佛,全家人都幫他誦經、念佛,經過不到一個月他父親就安詳往生了。這是老人家自己皈依學佛並且有讀誦《地藏經》,知道經典裡有說到人要往生前,冤親債主會現前,有些來討債變化成我們的親人,有的不知道就跟著去了。所以要誦經、念佛,要記住,沒記住就枉費了。
第三天了,大家繫念佛號的功夫要練起來,嘴巴念佛要自己聽得到,我有沒有跟上法器的速度,師父念的速度,我有沒有一樣,自己要察覺,然後要接應。師父大聲時,稍微休息一下,配合師父的速度,換氣後就會跟上師父的速度。另一種,師父小聲了,沒有了,你就大聲。若不會就跟著師父,師父大聲就跟著大聲,師父小聲就跟著小聲,聽懂了嗎?現在繼續念佛!
10/3上午香 念佛時候,我們一念接著一念,是不是要念得很快,但有時又不是念得很快,那到底是念快比較好,還是念慢比較好。念快比較好嗎?那念快會累嗎?
人的習性,這張嘴總是要講話,今天過完堂回來的時候,變得很熱鬧,如果是辦活動這就很正常,但是現在是念佛打佛七,這麼熱鬧應該是很奇怪。我們在過堂吃飯的時候和講話的時候,嘴巴一直動也不會累,所以念佛念快應該也是不會累,但是心沒有靜下來效果也是不大好的。
但是要維持這個心很平靜,這也是不容易的,這要平常心。您過堂回來愛講話,自己要能覺察覺知,為什麼叫做覺呢?就例如看到別人不會拖地,想要教他,這話還未說出口,自己就覺察到心裡那個念頭,喔..現在打佛七,這不是我本分事是寮長的事,或者教他但是不說話,如果不小心說出話來,馬上覺知,啊!不行,現在佛七不能講話。所以念佛就是在修練自己覺知覺照的這種力量,進而控制自己。
就好像大家常說這聽過很多遍了,但是聽很多遍了,您做到了嗎?大家都講念佛要念心,但是大家記得嗎?去年講過百法明門論,大家記得嗎?如果大家去年聽了就開始觀照自己的心,那一年來會有進步的。怕的是當作耳邊風,聽聽就算了。如果這樣,佛七要打到何時才能花開見佛啊,打到驢年也不可能。
我們心的作用,會起心動念基本要因就是觸,耳朵聽到聲塵(聲音)是耳朵和聲塵,眼睛和色塵(顏色),眼睛見到杯子就知道這是杯子,不會見到杯子,認知是碗。眼睛接觸到杯子,知道這是杯子,就是作意了,觸,作意,受,想,思。受就是例如見到杯子就認知是我的杯子,起了念頭又開始想這杯子是什麼料,杯子如何來等等,心有這些作用,觸,作意,受,想,思。這些之前都講過,但是都忘光光了,最後一個心所也忘了,如果我們的心如此粗糙,我們對不起自己的真心佛性。
所以我們在念佛,一念一念的就是要見到自己的真心,找不到,其實佛教我們很多方法可以找到,但是我們不能懈怠。再懈怠下去沒完沒了,三時繫念有云:「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輪迴無了時」。我們如果現在知道這個心法,我們就可以當下生到淨土。如果您的心沒有這樣在修,即使人在極樂世界,也會覺得極樂世 界太安靜了,您坐不住啊。所以大家在心上要用功啊,哪一個是您的心?那個聽人言語,愛說話的心是您的心嗎,都不是喔。找看看啊!找不到啊!不會緊張嗎!
聽說失智症的人啊,到比較嚴重的時候,都會找錢,懷疑別人偷他的錢,我在想為什麼這麼多失智的人都在找錢,為什麼不是找心呢?不過我想會找心的人,就不會失智了。
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虛妄的找錢,當然會失智囉,要找我們的心啊,念佛就能找回我們的心,真能念佛就不會去找錢了,會念佛會越清楚越明白。所以請大家要注意,這個嘴巴要用來念佛,不要散心雜話。專心念佛。
10/2晚課香 我們在平常,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可是在止靜的時候,連自己的呼吸不太順,聲音也能聽到。靜坐時,要調身,身要坐正;要調心,心要專注在佛號上、誦經或觀想上;要調息,就是更進一步專注在呼吸上,數息時,觀照自己的呼吸的粗細,隨著心的定、靜,就會進入到沒有聽到聲音的境界。
我們念佛也會這樣,念佛念到沒有身體。我覺得念佛法門比較快,但要很專心;如果單單靠打坐,坐到身體也沒有,那也只是輕安,我們要調息、調身,要一段長時間。但念佛,只要專注在佛號上,全身放鬆很專心的念,很快,就是一炷香,也能進入境界;特別有的人,如果過去生有善根,就可能更快。所以有些人打坐好幾年,也沒有覺得有什麼進展,可是念佛一炷香就有感覺了。這樣聽起來,念佛比禪坐更快,當然是有佛的加持力,也是自己本身用功,有打坐、調心、調定來念佛,就更快了。
在佛教裡,有專門禪坐的、專門念佛的、專門拜懺的,都會說自己的法門是最好的,因為他們從中得到利益、心得。實際上這些修行法門,不外是調身;不論是拜佛、打坐、念佛,身體都要放鬆、柔軟,要專注;身體調到一定程度,就開始調心、調息,從粗糙到微細,從外面到裡面,從有相到無相,從有形到無形,從有造作到無造作。造作就是有事先預計的、特意安排要做的。
佛法云:證入三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空三昧。比如說布施,捐款要求有收據,以便可以用來抵稅,這就是有造作的行善;又或者看到某地方醫療設備差,起慈悲心,就歡喜隨緣捐款,也是造作,但是是善業的造作。無作三昧是無造作,從有形的布施到無形的布施,沒有想要布施的心,很自然的布施出來,即是沒有把已布施的事在心內,沒有布施的心,沒有布施的對象,沒有所布施的物件,對這些完全不在意,所以說三輪體空,就是佛陀所說的究竟的解脫,做到布施波羅蜜。
我們修行,從粗淺的表相,漸漸修行到內在的、裡面的。從我們這個人,這個身體來講,實際上我們是這個因緣,所以我們出生在這裡,是這樣的身體。比如一個大菩薩示現在世間,建道場,弘法度眾,教育徒弟,他(的身體)跟我們是一樣的,都是兩隻手、兩隻腿、兩隻眼、兩個耳朵、一個鼻子;如果他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有千手千眼,我們就會把他當成怪 物。而他所做的就達到佛教所講的三三昧,所以眾生造業起煩惱,菩薩則是自利利他、利益他人。
三時繫念的第三時在往生壇勸亡者放下娑婆世界的所有,一切只是因緣,要跟隨佛去修行。所以在往生壇勸修回來後,要幫亡者懺悔過去所作業障。第一時為亡者懺悔,幫他們求生淨土,第二時為亡者往生淨土,第三時講決生淨土。有時有的亡者並不是有修的,像我們來打佛七,為了自己,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意去極樂世界,信願行具足,所以我們來打佛七。同時,我們可以為親人求生淨土。像有的家庭的長輩,可能因為學歷的關係,不想去念佛;有的人因為怕死,覺得念阿彌陀佛就要死,所以怕念佛。後輩就可以替他們求生淨土。
最近有一個往生的例子,寫這個往生實例的人是一個學佛的人,他寫說,他的一個男同學母親得到癌症,往生時死相很難看,但是因為這位同學聽了他(一個學佛居士)的話,助念、誦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幫媽媽消業障,求生淨土。事情是這樣的,當天早上七點,負責照顧亡者的是這位同學的妹妹,她說母親早上不知什麼時候,眼睛瞪很大,在旁邊沒有人幫助下往生,因為受病苦的折磨,也沒有善知識指導如何往生,因此死相很難看。
這位同學九點趕回去,與兒子輪流念佛五小時(這時離往生已七小時)。葬儀社的人表示要趕快穿壽衣,發現亡者關節很柔軟,眼睛閉起來了,面帶微笑。但是因為亡者生前有開刀治療過,所以其中一隻腳僵硬,棺材蓋蓋不上。於是他們繼續念佛快三十小時,葬儀社的人說這腳如果一直這樣僵硬,只好把腳打斷了。念佛到三十幾小時,亡者的腳就柔軟下來,剛好棺材蓋可以蓋起來了。
這個亡者並不會念佛求生淨土,因為孩子幫他求生淨土,誦經迴向。所以我們可以迴向給你要迴向的家人,或者生病又不念佛的長輩,幫他們求生淨土。
三時繫念每一時的說法,其層次有所不同。
第一時: “一念違真,六根逐妄,隨情造業,縱我為非。”
第一時懺悔六根之過愆,我們一個念頭離開了真心,就會追逐外在的東西,往往隨著我們的情緒,就做出不好的事情。就如歷朝皇帝,雖然功績巍巍,可是也造殺業,令人家破人亡。所以我們這個我,瞋心一起,是很可怕的。
第二時:“漚生巨海,逐識浪以高低,雲點太清,任情風而人我,於是循環諸趣,流轉四生。”
第二時說的是往生淨土。就好像小水泡生在大海裡,我們起了一個念頭,就開始輪迴在生死大海中;分別意識像海浪一樣高高低低的;情緒像風一樣飄來飄去的,一下子別人,一下子自己,你我他煩惱糾纏不清。識與根塵不一樣的,是無相的,是內在的。
第三時:“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從外來,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今則眾等,依憑教法,作三時繫念佛事,所集勝因,專為亡靈,決生淨土。”
第三時就進入到內在的心的部份。我們所造的業,所念的佛,皆從自心來。就像剝洋葱一樣,剝表層、剝內在,一層一層的,中峰國師是禪淨雙修的,他在三時繫念裡所說的法,很精闢,從外到內,從表相到內在,從有形到無形,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所以念佛在心,煩惱也從心起,所以要從心下手。
“自今戒香馥郁,慧炬熒煌,迷雲開而性天獨朗,妄塵盡而心地廓通,諸根圓淨,群業頓空,一舉念,一華開,挹露迎風,香浮玉沼,一馳情,一果熟,含煙對日,影落金園,經行坐卧在其中,遊戲逍遙非分外,得佛受用,徹法源底,常寂光處處現前,大願王塵塵契會,更為亡靈,至心懺悔發願。”
每個人都有佛性,戒體本來清淨,戒定慧具足,佛性自然顯現。參加三時繫念時,要專心聽開示,明白其意思,不能光是聽和尚唱,或者自己跟著唱。
我們念佛,口要念出聲來,耳朵要用心聽,六根都攝在佛號上,心才會通;六根本來清淨圓滿,但要一念開全部都開,這不是容易的,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下功夫的。還有,理悟更要實修,實踐在生活當中。達到這個境界,清淨念頭一起,蓮花就開。
我父親往生時,嘴巴是張開的,我們幫他念佛到最後,他嘴巴合起來了,而且面露微笑。這是佛菩薩的力量,佛光加持,眾生有什麼需求,只要一動念,就能滿足。現在我們還沒有修到,有時稍起了不好的念頭,沒有說出來,過沒多久就實現了。如果我們修到一舉念,一華開,就能夠在極樂世界逍遙,隨念要什麼有什麼;既然在極樂世界逍遙自在,也就能常常跟佛菩薩的大願相應。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念佛,念佛的力量可以淨化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心靈,淨化到內在的、跟佛菩薩一樣具足的力量,就能起作用,也就是說要修到善根現行,才能起作用。
10/2下午香 事事是變幻無常,所以我們要懷著怎樣的心來念佛?如我們佛光四句偈裡:「慚愧、感恩」。世間無常,太陽升起不可能沒有落下的時候;白晝過去,黑夜便會到來,而黑夜將盡即是日出之時。其實太陽並沒有動,是我們在動,就像我們說每一個人都有佛性,但是我們為什麼卻沒有如佛陀般慈悲喜捨遍法界?我們每天做到慈悲喜捨遍法界嗎?講的是佛的境界,我們要盡量將與佛相同的本性發揮出來。可是我們每天做到多少?有限。所以我們來打佛七,也是要藉著這個密集精進的修行,將我們的佛性顯現發揮出來。
無常法,早上起來看到太陽,晚上閉上眼睛,明天會看到太陽。佛陀告訴我們生死無常便是如此。過去我們的佛牙舍利從泰國請回台灣, 在桃園機場迎接,有人找一位督導說:「我們明天去恭迎舍利。」督導不以為然,便說不要去。那人便問督導:「大家都要去,那你不去要做什麼呢?」他回:「做孤魂野鬼啊!」結果這句話竟成真了。那天晚上睡覺,隔天便沒有起來,待他家人發現時,他的身體已經冰冷,不知何時心臟便停止了,而那天法師們全去恭迎舍利,沒有人能為他助念。所以有時我們說話時要注意,心念要是好的。假定我們今天剛好發生心臟病,旁邊都沒有人,會不會害怕?所以要訓練自己不害怕,而念阿彌陀佛就像一個救生圈,在大海裡若看到一個救生圈,心便安了。念佛就像這樣子,無常有時會在我們準備或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出現,若是在準備好時出現,那不見得是無常,可能就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了。念佛如同一個護身符可以讓我們心安,而功夫則從平常的行住坐臥練起,遇見那個萬一便可用上。所以我們念佛每一天要存有無常的心才不會懈怠,我們對於自己要懈怠時總有很多理由,但是我們要精進時,是不是也能提起一些念,設定一個目標?
我們平常的心很散亂,現在來到這邊只有拜一尊佛,便是將我們的心專注起來;只有念一個佛號,也是將我們的心專一起來,如此散亂雜亂的心便會慢慢靜下來。這是一個方法和手段,即方便法門,不論是念佛或打禪等修行,其實皆是方便法門。每個人相應的法門不同,但是究竟的目的是一樣把心定下來、靜下來,將自己的面目看清。假定我們現在這個身分表現不盡理想,藉由靜下來的機會,我們會看到自己,不管對的、錯的皆明瞭清楚。而要看得清楚的唯一方法便是:「改」,能夠改、轉、修,就會變得不一樣。同一個人只要觀念、心念轉變,行為也會跟著轉變。所以若是無常來了,我們要如何對應無常,阿彌陀佛會給我們力量,我們自己也要有方法-念佛不要斷。若是念到念頭不見了便是繫念的功夫不夠,心就無法靜下來,性也就無法定下來。
台語說的「黑白」,便是代表我們的念頭是雜亂的有好有壞。所以如何定下來?現在學的就是念佛的方法。有時候念佛有些人會點頭,用手指打拍子,其實這樣便多一個念頭去顧及手指,所以打法器的人以法器為主,嘴跟著念,而我們大家是以念佛為主,當我們全心念佛,法器自然會敲順,盡量全身心都能定下來、靜下來,只有一念阿彌陀佛。這一念要持續下去,我們要修的不只是這句阿彌陀佛,身體也是很重要。身體整個照顧好是第一要務,希望大家用功之餘能注意這個問題。
我們繼續來念佛。
10/2上午香 靜坐時,有的人還是會一直念,有的人結手印不標準,結手印可以讓血液循環,盤腿也有助於循環,所以坐下來念佛時,會全身發熱。因此,止靜時,最好結手印和盤腿,可以增強全身血液循環,從頭到腳都會流汗。
以前練功夫,夏天都會喝熱水,練拳時就會滿身大汗,所以吵著要吹電風扇;老師就會說:「要死比較快!」因為毛孔全開,冷氣或冷風灌下去會生病。我們這裡雖有空調,但是會控制溫度,讓大家有感覺涼意即可,尤其冷氣孔不能直接吹你們,以避免生病。
去年,剛回來時,前三個佛七我都在生病,因為冷氣孔直吹,加上電風扇。即使冷氣轉到10幾度,電風扇全開,也一樣流汗,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的熱、無量的能,所以不管多少台冷氣吹,都是一樣的 熱。
前幾天,人間淨土文教基金會和人間大學配合,舉辦本栖寺念佛,11月還要參加日本佛教名勝古蹟之旅。我問本栖寺當家11月辦念佛會不會很冷,當家說:很冷!不過念佛後就會熱起來,你們不相信的話可以去參加看看,那時候絕對是10度以下,你們去試看看,如果不發熱,再來找我。
佛教有一種叫拙火定,現在是密教發揚光大,他們會說他們的上師修行多好,會放出能量,冬天下雪的喜馬拉雅山雪地坐,身上沒穿衣服,標榜能量可以讓周圍的雪融化。如果是真的,這個人長年這樣的修,不要說拙火定,就是坐著念佛都有能量。所以大家念佛姿勢很重要,腰有挺直嗎?很多人坐下來彎腰駝背。
有的新參身體太硬或太軟,有的人自以為身體都鬆開了,即使手關節、膝關節都鬆了,也不能讓其垮下來,就是腰椎、頸椎都要直起來,因為腰椎垮了,氣就會上不來,好不容易像抽水馬達,氣抽上去,到了頸椎又彎了,無法上去頭部。我們念佛或坐久一點,如果這樣的姿勢,半個小時坐著,一定睡著,因為氣到頭頂,尤其貧血、氣虛弱者,止靜時,就會睡著。
念佛念到頭頂也流汗才是對的,可是張開的毛孔如果冷氣直接這樣吹,就容易引發頭痛、感冒。在此叮嚀大家,尤其老參更要注意,常以為「我很自在」就好,自在也要有智慧面對,否則要以修行的功夫看待。但是如果修行又不標準,反而會走錯了。在這裡和大家結緣一年了,還是有很多人惡習難改,所以止靜時,照樣昏沉。
「為什麼會昏沉?」有些人雖然睡著了,但仍然會聽到我講話的聲音,一樣習性,你要養成念佛?還是罵人?一樣愛護眾生或瞋恨眾生,你覺得那一樣比較好?當然是愛護眾生,就像你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時候太疼愛了,反而害了他;不過總比瞋恨好。
雖然我在念你,有些人確實在睡覺,但是你在這邊睡覺,總比在家看電視,看到被電視看你睡覺好。不過這個層次要提升,要提升自己的程度、要進步。因此要有總總方法對治我們的昏沉,所以要念大聲。新參剛來不知怎麼念,念到喉嚨痛、念到很喘,那是繞佛時不會調氣。
走路時順著身體走路的節奏來念,如果會喘就要換氣。自由念就是我換氣時,還有別人在念。但是換氣時,耳朵依然要聽見別人念佛的聲音, 走路的威儀也不能懈怠,我們換氣時,別人在念都有聽到;當別人換氣,我們要念出來就不會亂掉。所以大聲念佛可以讓精神集中,除非生病、體力不夠的人。
念佛沒有提起精神,就會越念越想睡覺,高聲念、大聲念、清楚的念,每一個字都很清楚,從「讚佛偈」的每一個字,都要明白清楚自己有沒有跟上,念佛時,也一樣要清清楚楚。繫念阿彌陀佛的「念」,「三時繫念」的「繫」,就是用一條繩子綁起來,例如這次去香港,看到有的父母帶兩個小孩,尤其有的小孩好動,就看見媽媽的手綁一條繩子,另一頭就綁著小孩,如果他要跑遠,就可以把他拉回來。
我們念阿彌陀佛要繫念,從昨天進來,就要時時刻刻心心繫念、分分秒秒、剎那剎那,你都要念著阿彌陀佛。要這樣你才有消業轉煩惱的時候,因為煩惱業障很多,有一句沒一句煩惱就來。就像開車車隊一輛跟著一輛,若沒有保持距離,距離隔太遠,就會被別人插進來,這樣很容易丟掉,尤其開山路,被別人超車,車隊在前面轉彎,就找不到了。因為你沒有跟好,就像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念到不見了。
睡著了,阿彌陀佛就跟著不見了,別人在念,聽進去,就能馬上跟上去,絕對不會丟。等一下吃飯時也要這樣跟,不要吃ㄧ吃就把阿彌陀佛丟在齋堂,去吃飯、去淨房,阿彌陀佛都在你的心中,有辦法嗎?繼續念佛。
10/1晚課香 晚上尤其在山上比較靜,念佛心是否比較靜呢?但是靜了也不要睡著了。靜到止靜十分鐘也睡著了,那就浪費功夫。
十月起七法語:身做好事勤禮佛 口稱佛號無價寶 意念佛國心清淨 成佛妙道行三好 要往生極樂世界,將來成佛,要修六度萬行,可是最基本的,從人開始修,這個身體,這個嘴巴,這個心念,是否有辦法能夠淨化它?你用什麼辦法?念佛之外呢?
就比如,晚上睡不著?用什麼方法才能睡著?以前,老師會說,拿出你最沒有興趣的書來看,就睡著了。所以,我們在止靜的時侯,怎麼沒有用功呢?就是我們的功夫沒有用上來。
在止靜時,就是用你的心,心意在念佛,用這個心在念佛,就是你怎麼想?比如我們可以練習是否可以將阿彌陀經中的十六羅漢,一一背起來,而不是跟著念,一尊一尊的把他想出來,好像在我們的面前,訓練我們的專注力;我們的心都在想什麼?我們的心若沒有念佛,就胡思亂想。
我們如果善根沒有那麼深,就是業障比較多,人家若說一句話,因為環境,教育程度不一樣,理念不一樣,他在聽話或講話的時候,就會產生誤會及摩擦。
我們現在是否都用講話在溝通?現在,娑婆世界還是文字、語言,有形有相,有聲音的,還是要交流;如果我們常常有猜疑心,這樣的心,我們的煩惱也會特別多。
意念心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所以我們說存好心,就是第六意識的心,第六意識的心就是常常在分別,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
大師教我們要存好心,其實存好心,比如上班跟人家在做事,有辦法這樣嗎?很難。所以要靠著修行,尤其是誦經時,將佛所講的地點、景象,我們在心中建立起來,建設我們心中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怎麼樣?方向在西方,西方有多遠?西方是過十萬億佛土,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黃金鋪地,七寶行樹,七重樓閣,一樣一樣……這樣子,我們來觀想出來,就如設計師要畫設計圖,也是要觀想設計才能畫的出來。所以阿彌陀佛的西方世界是設計五劫,思惟五劫,參考二百一十億的佛國淨土,所以才開始設計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的心,今天止靜時,我們的心放在哪裡?
大師云:你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以不信因果。
比如今天吃的東西,明天是否要排出來,這就是因果。我今天種的芒果, 明天不會長出來,過一年就會長出芒果,不會長出蘋果。這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
所以我們現在身體拜佛,柔軟、恭敬、謙卑、懺悔,我們才能夠消我們的業障,消業障要成佛就比較快,如果業障纏身,身體大小毛病不斷,身體被折磨到無法專注,你是否有辦法能修行?
我們修行如果要順利,自己平常要用功,嘴巴要說好話,嘴巴若常講話得罪人不留口德,那用念佛來彌補口德,念佛一定要念出聲。有些人不開口念佛就不適合來打佛七,就請他去參加禪七;因為執著固定念一個調,來到淨業林不肯改,不開口念佛,如此執著,打佛七?打佛八也沒有用。
我們身、口、意這最基本的三好,你做到了嗎?最簡單是最不容易做到;所以這基本若做的好,就像地基打的好,房子也才建的高。
修行也是如此,若偷工減料,地基打不好,會垮掉,垮掉後一樣要重建。
不要以為,學佛幾十年,念佛幾十年,受戒幾十年,問你「四維八德」都不知道,現在大家慢慢地,將古人教我們的倫理道德都忘了,其實那是做人的基礎,我們大家來學佛,基本的做人都不知道,會被人家笑話;所以大師教我們要做三好的人,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這是基礎。
三時繋念講給往生的人,將來他下一站要去哪裡?他若沒有概念他要去哪裡,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最後要開示。
我到香港佛學講座,講了約30分鐘後就會有人打瞌睡,後來我唱了一段叩鐘偈,信徒就醒過來了,這就是習氣;我去演講,是要給人有東西,這是提醒他,有個引子,把你內在的法寶給引出來,每個人都有法寶(你的佛性),但是為什麼沒有出來?因為睡著了;身口意因為習性,愛唱歌的習性,就唱到後來,佛法沒有放進去,這就是佛教裡面所講的口掉了(掉舉),唱歌唱到後來忘記是要學佛。
三時繫念:念佛既從心出。結業豈屬外來。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
念佛既從心出,那我們的結業,佛門講的結業就是打結,就是煩惱讓你打結,業就是造業,煩惱的業,善業、惡業這些種種的行為,從那裡來?就不是從外來,結業豈屬外來。他是從裡面來的,我們的煩惱,如六祖大師云:『轉煩惱為菩提』,現在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好,現在要念佛啦,還有一堆事情沒有處理好,心裡就很煩,現在要念佛了,就逃上來念佛,念念念…念到後來心就比較清楚,就找到事情要如何解決;其實我們為什麼煩惱,一時之間找不到解決的方法,一時之間弄不開這個結,所以念佛可以念出覺悟來;為何煩惱從裡面又出來,就是沒有專心念佛,須臾背念佛之心。
剎那即結業之所。煩惱所以從心中來,是我們自己一念轉不開,迷跟悟 的人都是同一個人,之前為什麼叫迷?迷是因為觀念弄不清楚,等觀念弄清楚了就悟。所以我們的煩惱是從心出來,念佛的心也是從心出來,關鍵就在於須臾跟剎那,其實二者意思是一樣,就是短時間,我們沒有在念佛,沒有用上念佛的功夫,念佛的功夫就是我們能夠念覺悟,念自覺,我們能自覺到我們的心念,現在的心念是煩惱心還是迷妄的心,還是開悟的心,還是很清楚的心,其實你自己是知道的,只是你有沒有力量而已。
修行知道方法,修練就是功夫一直重複不斷的鍛練。所以我們在念佛第一天總是零零落落,因為打完佛七後回去,其餘20幾天當中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情己經操的差不多,再來念時,雖然很盼望來念佛,可是心己經散了,所以必須再把它拉進來集中,如果有一點點的時間沒有念佛,那麼短的時間,我們就造業,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我們沒有在念佛,我們就起分別心(一樣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的執著)如果不念阿彌陀佛,你心就開始打妄想,妄念雜念不斷,這些就是在造善惡業,所以叫結業,不念佛就是製造煩惱的場所。所以大家第一天念佛會散亂,老參可能會比較容易上手,我們在行、住、坐、卧都念佛,新參就要更用功,先把佛號念在我們心中,聽在我們的耳邊,佛像時時刻刻想在我們的心中,想不清楚睜開眼睛看,睡覺時,心想著,諸佛是法界身,想著佛加持你,這樣的心如是來修七天,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10/1起七香 這次佛七開始,人數增多,由於幾間寮房整修中,在住宿空間上顯得擁擠了些;大家若是真心、專心來念佛,就不會在意,心能夠轉境。有些蓮友提早前一天來,要事先告知,尤其下個月的佛七正好遇到戒會,下個月寮房可能會更擁擠,為了讓大家無掛礙的念佛,盡量滿足大家,也能秉持大師理想。
別分院辦禪淨共修,通常是一天或三天,日子一下子就過去了,在淨業林七天,大家要會用功,就能把身口意澄淨下來。在生物科技醫療方面,研究出人的身體細胞,尤其是重要的部位,七年重新更換一次,一歲到七歲的身體,八歲到十四歲的身體,整個細胞是不一樣的,十四歲到二十一歲也是不一樣的。
佛七七天的時間,也是身體細胞部份更換,希望大家把一句佛號念在心裡,放在嘴裡,行住坐臥都跟阿彌陀佛相應。七天過後,可能你的身體細胞也會整個改變,所以大家要用功。生活說明及規約,有糾察會說明,有寮長可以幫忙,盡量不在寮房說話,減少講話機會,多念佛。念佛計數,是為了給自己訂一個目標,趕快用功,精進念佛,不要講話,專心念佛,講再多的話,不如一句阿彌陀佛。
禮佛,是最好的事,腳步站穩、全身放鬆,專注禮拜,手掌翻掌,接足頂禮,意念觀想,默念佛號或偈語,都要清清楚楚,虔誠恭敬。身體專注拜佛,整個身心就能融合。六字、四字洪名,萬德莊嚴,口說好話,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好話,是無價寶,威力無窮;念佛時,行住坐臥,吃飯睡覺,都要念佛,必定能讓你的心靜下來。拜佛、念佛,主要是心在作用,就如同你來打佛七,心不願意,身體不會自己走來淨業林,心不願意,嘴巴不會念佛,所以不起心動念,意念不起,身體、嘴巴是不會動的。
佛陀告訴我們,念佛就能成佛,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就是不聽話,沒有照佛陀的話去做啊!沒有依教奉行。今天第一天,起七法語勉勵大眾:「身做好事勤禮佛,口稱佛號無價寶,意念佛國心清淨,成佛妙道行三好」。
繼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