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釋疑

字級大小:

A-

A

A+

何謂禪定?

回目錄

「定」是中國話,梵語曰三摩地,意思是等持,一般通稱「禪定」。禪定的類別很多,在生活中,無論是動靜、閒忙、順逆之境;無論是穿衣、吃飯或作務、打掃等一切時中,皆能清清處處,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就是禪定。若依佛教定學的傳統說法則以原始佛教時的劃分最為完整;原始佛教把主要的禪定分成九個次第,即所謂九次第定。大乘佛教亦遵循此舊說,於是九次第定(四個色界的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加上四個無色界的禪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再加上最後的滅受想定,一共是九個。)就變成了天經地義的禪定階梯。這個公式化了的九次第定,因為是佛陀所說,因此被大小乘之佛教傳統公認為是修禪定的必經階次。其實大乘佛教因其法門眾多,方便無量,所走的修持路子與原始的佛教已有很大的不同處了。

此外,佛教之禪定學又名為心學(或增上心學),在講解九次第定時,對每一禪定之心理狀態皆嘗試著作詳盡及有規律之界說。例如得了初禪就能克服淫欲,同時許多粗重的煩惱皆暫不現行,但仍有極重的思惟作用,所謂尋、伺,或覺、觀。二禪以上則粗細的思惟作用沒有了。定境越高則心理之各種活動似乎越少,連身心之快樂感受亦逐漸捨去,一味向純一之「捨受」的境界邁進,終而至於第四禪。九次第定之心理狀態及其宗教意義極為複雜,牽涉亦很廣,現在證得這些禪定的人亦付闕如,已無法作嚴謹之研究了。約一般的禪定說,不是邪定,昧定,就是正定──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內外道共通的,約出世法說,須與空性智慧相應的「無漏定」才算是佛法的正定。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