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漢(25~220)/通高25公分 座22.2×15×3公分/一九四二年四川省眉山市166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1. 特色:陶質灰色。塑一佛二脇侍造像。主尊釋迦牟尼佛端坐,頭頂結螺髻(形狀像螺殼的髮髻),身著通肩袈裟,左手握衣裾,右手攤開,舒五指向外,乃施無畏印。脇侍菩薩分立兩側,左脇侍右手上舉,左手抬起置於胸前,右脇侍穿交領長袍,左手舉起。座部塑雙龍銜璧。殘存前半部,原破成七塊,黏結並加石膏底座。
2. 歷史價值: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陶塑佛像。類似搖錢樹做多刻畫西王母形象。佛教進入中國初期,似乎依託道教等本土宗教存在。
3. 搖錢樹是漢代(206~220)墓中經常出土的神樹,通常以象徵長生不老的西王母神像為裝飾,而此座為佛教造像,顯示東漢時期佛教開始融入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