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鎏金/北宋(960~1127)/通高19公分 長18.3公分 寬10.5公分/二○○八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外長干寺里寶塔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長干寺地宮出土/南京市博物館藏
1.七寶阿育王塔塔身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可以輕鬆分離成上下兩層,並在其中各發現了一個銀槨。塔身下層部分為一用絲綢包裹的方形漆函,漆函內安放著由多層絲綢包裹的方形銀函。而上層部分也發現一個用絲織物包裹的體形較大的銀槨,銀槨底部有較高的須彌座。
2.銀質鎏金。槨狀如棺,一頭翹起。蓋盝(為裝東西的小盒)頂狀,刻蓮花、飛天、迦陵頻伽鳥(上身為人,下身為鳥,有翼故能飛。聲音美妙,能誦佛經)、鳳凰等紋飾。
3.槨長方形,直壁,兩端飾屋簷、鬥栱、門扇,門上刻天王像。正、背面中間刻門扇,門上刻天王,門兩側刻伎樂神。
4.座為束腰須彌式。束腰處有八個壼門,座上下飾仰、覆蓮瓣,並淺刻蓮花紋。
5.銀棺底部鐫刻銘文,記載了佛頂骨及舍利瘞藏塔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