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佛教文學家 以文學的筆寫佛學的道

窺見佛教文學家 以文學的筆寫佛學的道
台北道場2019諸事吉祥講座壓軸,7月27日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精彩上場。依空法師妙語如珠說明佛教與中國文學千絲萬縷的關聯、深入淺出帶領聽眾認識多位佛教文學家,更以現場吟誦柳宗元的《漁翁》博得滿堂彩,最後頒發全勤獎給十位圓滿16場講座的精進菩薩,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用文學的筆,寫出佛學和哲學的道」,這是依空法師甫出家時星雲大師給予的期許,也是他一路走來以佛教為根本、以文學為方便的弘法歷程。攻讀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時,指導教授鼓勵他以佛教和中國文學的關聯作為主題,讓大家今日得以透過依空法師抽絲剝繭的研究,一窺佛教與漢文化相互交融的軌跡。
「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佛教文化裡」,依空法師笑著說。佛典翻譯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包含字彙、聲韻和觀念:像是一刀兩斷、三生有幸、六根清淨、不可思議、頑石點頭…等佛教名相,相繼演變成日常生活用語。梵音裡的14音字母影響唐代36字母,豐富的音聲間接促成近體詩(唐詩)的發展。許多佛教觀念,如天堂地獄、三世、輪迴、六道、無常…等更深植人心,逐漸匯集成民間信仰。
佛經文本裡的譬喻和故事,透過經師的轉讀和唱導師的吟詠,演變成通俗化的話本(小說)及彈詞、鼓詞、諸宮調。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是透過榮、寧二府盛極反衰的過程,敘述無常及果報的意念。依空法師以多幅莫高窟壁畫,呈現佛教故事及經典以繪畫、浮雕等方式「變相¬」,創造出高度的藝術成就。
佛教盛行、文風鼎盛的唐、宋二代,出現許多佛教文學家。依空法師一一介紹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和王安石、蘇軾等詩人,從生平、事蹟、著作到佛學的淵源。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透過依空法師活靈活現的導讀,時而窺見山水幽境、時而聽聞山澗鳥鳴。白居易《念佛偈》裡句句彌陀,王安石《和詩贈女》「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以勸讀《楞嚴經》寬慰出閣愛女的思鄉之情,再再處處呈現佛教詩人學養深厚的佛學底蘊。
最後,依空法師以一闕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祝福與會聽眾都能以超然、曠達的心,面對人生的風雨。

活動照片

  • 0727_190728_0006.jpg
  • 0727_190728_0003.jpg
  • 0727_190728_0002.jpg
  • 0727_190728_0005.jpg
  • 0727_190728_0004.jpg
  • 0727_190728_0001.jpg
  • 0727_190728_0009.jpg
  • 0727_190728_0008.jpg
  • 0727_190728_0007.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