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研究生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發展現況

政大研究生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發展現況

為深度了解人間佛教,政治大學宗教所李玉珍、林敬智、林振源三位教授,帶領25名研究生,3/29參訪佛光台北道場、佛光緣美術館、人間衛視、人間大學、佛光會、福報等單位,受到住持滿謙法師、各單位法師等熱忱接待。住持表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是佛説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光會全人教育,佛光小菩薩、童軍、青年團、到成人佛光會,文化教育為主,樹立「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造福人群福利社會。

住持介紹台北道場建寺目標是傳統與現代融和,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生活傳統、弘法現代科技化,佛光山代表教團僧眾、佛光會代表社團信眾,如鳥之雙翼共同推動行三好、四給,淨化人心,落實「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將佛法確實運用日常生活中,因此人間佛教是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改變人生提升生命價值。學員年齡2~102歲終生學習的人間大學,佛學、生命教育近百種課程,豐富多元,正向積極令人讚不絕口。本山外台北道場首創之佛光緣美術館,籌辦佛光大學義賣藝術家捐贈作品成立,佛光山全球目前有29座美術館,接引無數文化藝術愛好者。

參訪的研討,滿謙法師就僧伽教育、國際觀、跨宗教交流、未來發展等一一闡述,讓學生更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發展現況。

星雲大師恢弘願力,「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早早醞釀要辦教育、大學、辦報紙、電視台。佛光山以教育起家,一九六五年,「壽山佛學院」於佛光山壽山寺創建,是佛光山僧伽教育的起點。一九六六年,一對越南的夫妻褚柏思先生想在南台灣開創一所水產學校,因經濟周轉不靈,夫妻面臨自殺,大師同情提供一些資金幫助,褚先生感動之餘,就把他預備在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建設水產學校十一公頃的山坡地,贈送給大師。當時,大師正在想籌建佛教學院-叢林學院作為佛教教育、僧伽人才養成的核心基礎,至今培養五千多位青年學生,弘法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年來,大師為了復興佛教、弘揚佛教的慈心悲願,僧伽教育、社會教育、信眾教育努力不懈。

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與國際接軌的能力,能與世界連貫,不只用本土的心態看問題。國際觀的格局,更是站上世界舞台的人文素養與胸襟。國際化四要﹕1.促進宗教交流2.國際佛教交流3.國際學術會議。4.兩岸文化展演。人間佛教全球化要﹕1建立現代教團的體系2.建立佛教國際化體系3.建立人間佛教的社會4.建立兩岸交流方式。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主張四化﹕1.佛法人間化2.生活書香化3.僧信平等化4.寺院本土化。而本土化四要﹕1.語言本土化-學習當地語言、翻譯書籍﹔2.風俗本土化-尊重當地風俗、入境隨俗﹔3.習慣本土化-依循當地習慣與人相融﹔3.教育本土化-尊重當地教育、同體共生。本土化是行佛的實踐,星雲大師目標輔導當地本土出家人負責本土道場,如此佛法必能更快發展。本土化不是狹隘的地域觀念,更不是族群的對立,而是放眼國際、展望未來。大師所提倡的本土化是奉獻、是友好的、是融和的、是增加的,不是排斥的、否決的。

佛光山與其他宗教友好,歡喜與融合、跨宗教交流往來頻繁,和平音樂會佛光山法華禪寺的法師團隊和信眾團隊與天主教、新教、印度教、猶太教、 伊斯蘭教以及地方政府代表一起,通過文化活動的穿針引線,讓音樂表演把不同信仰中的普世價值整合起來。教科文組織-慶祝佛誕活動、聖母院大火-佛光山宗長表達深切慰問,並表示願意以各種方式對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作貢獻力量、天主教團體參訪法華禪寺,倫敦清真寺受邀來台參加神明聯誼,種種顯示佛光山受各各宗教團體的信任。

佛光山未來發展,要用本土化發展來延續法脈,如何讓佛光教團團結、合作、復興,是佛光弟子努力的課題。星雲大師在1985年,把佛光山住持之位傳承給心平法師,心平法師是臺灣人,是本土化的落實。大師以長遠與寬闊的胸襟,效法歷史上的高僧,像達摩傳法中國一花開五葉之後,飄然遠去﹔像鑒真東渡日本,使法緣大盛後安然而逝。除了佛的足跡,不留下任何東西﹔除了法的歡喜,不帶走任何東西。這樣果實就是無限的,會一代一代傳揚下去。異中求同,佛教雖有大乘、小乘、南傳、北傳、藏傳等不同,彼此各有特色。特色不要改變,甚至各自的語言、唱腔不同、服裝顏色也不同。同中存異,盡管不同,但是在同一個佛教下發展,唯有「本土化」才能更深耕、更擴大、更發展。佛光山、佛光會奉行人間佛教,只要在人間,都要發展當地的佛教。未來展望要尊重文化風俗習慣、接引當地人學佛、培養本土化人才、發展本土化佛教、落實佛教本土化、用本土化發展人間佛教,度化青年回佛光山佛學院受教育,讓各國弟子學生都有,未來希望更擴大種族的吸收,使其都能成為佛光人。

學生回響熱烈提問,如何因應世界各洲弘法困難?僧眾優秀人才的培養?如何接引外國人或對宗教懷疑者主動走進道場?滴水坊如何契入當地?因語言、民情風俗不同,海外建寺弘法的確困難,只要有願力,找出當地真正需求,不管歐洲、美洲、亞洲給他縮需要的,會被接受。人才培養非一朝一夕要漫長時間,感謝大師給弟子很多機會,做中學,滿謙法師調派台灣、美國、歐洲、澳洲往返走遍世界,每次調動讓自己歸零學習。大師說﹕佛教靠我是我的一盞明燈。人,共同問題是生老病死,佛法生活化解決煩惱。學佛覺得自己富有,幸福開心。食物也會說法,滴水坊的菜單,適應當地人的胃。

活動照片

  • S__40214573.jpg
  • S__40214577.jpg
  • S__40214576.jpg
  • S__40214575.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