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道場孝道月 滿謙法師開示 《地藏經》第十六講 歸敬三寶

台北道場孝道月 滿謙法師開示
《地藏經》第十六講 歸敬三寶

佛光山台北道場孝道月早課,住持滿謙法師開示《地藏經》第十六講-歸敬三寶。

住持開宗明義說道,地藏菩薩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人若皈依三寶,福報不可窮盡。例如,有一忉利天天子天福享盡,自知七日後將投生豬胎,天主教導要皈依三寶,未來可得人身,並逢舍利佛請佛說法,因此證得聖果。又如一三十三天天子天福享盡,當墮畜生道,天主教他「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三寶得升兜率天。可見皈依三寶功德殊勝。

佛是覺者,自覺覺他;法是真理;僧是和合清淨大眾。佛教的《思益梵天所問經》說:「知法名為佛,知離名為法,知無名為僧,是菩薩遍行」,這四句偈告訴我們認識三寶的重要。人在世間生存,需要陽光、空氣、水,是世間的三寶;我們的精神慧命也要仰賴佛、法、僧信仰的三寶,才能得救。三寶有如船筏,在茫茫生死大海中,得以依靠,能安然度過彼岸。

住持進一步解釋,「見法即見佛」,法是真理。佛因為證悟真理而成就佛道,與真理合而為一,所以見到真理,就等於見到佛。「知離名為法」,認識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假合,緣聚則有,緣散則滅,一切法都是無常的生滅法,就是認識了法。「知無名為僧」,這裡的「僧」,不只是出家人,而是涵蓋一切諸大菩薩,比如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都是僧寶,諸大阿羅漢都是賢聖僧;出家人叫做「僧伽」,乃至一般的信徒,每個人也都具有僧的清淨本性。「是菩薩遍行」,僧,要「以無為有」,所謂無為、無住、無有、無漏,能「無」,就能去除一切煩惱,就可以入普遍平等的清淨法性。這四句偈啟示我們,要學習菩薩的發心,學習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精神,真正認識佛法僧,做到見法即見佛,自然能時時與佛心相融相契。

住持勸勉大眾要覺悟生命的短暫,比如天人一日一夜等於人間一百年,天人看人的生命如朝生暮死,人看蜉蝣亦是朝生暮死,所以要及早勸人皈依三寶。住持又舉五百商人的故事,說明信仰的聖財超過世間的珍寶。佛陀是教主,法是真理,僧是導師,三者可以讓眾生得度,所以經典比喻說,佛像良醫,法如妙藥,僧像看護者,人生唯有依靠佛法僧三寶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獲得自在解脫。

佛如光,能圓熟眾生。光有照耀、溫暖、成熟三個功用。皈依佛,就在自己心中建立了一座發電廠,慈悲、智慧、信心的善法,就能源源不斷。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水能讓我們健康、成長;皈依法,就好像在我們心田裡建設了一座自來水公司,法水滋養我們的身心,洗滌我們的煩惱塵垢。僧如田,能植福種德。所謂福田僧,皈依僧,就如擁有很多的田地,可以種植耕作,讓作物五穀豐收;有了田地,建大樓也好,種植五穀也好,都可以發展、成長。佛法僧三寶是精神內在的財寶,我們得到以後,平安、幸福、解脫、自在自然能不求而得。

住持深入說明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是從最初三寶、常住三寶進而皈依自性三寶。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對於三寶,心中一定要具備恭敬與肯定,才能從中得到利益。皈依三寶並不是拜師父,而是要皈依自己的信心,皈依自己的本性,應該要自我期許,自我尊重,遵守佛陀開示的做人基本道德,守護自己做人處世的根本。

住持最後期許大眾要正行、正語、正念,奉行「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身口意三業就能獲得淨化,如此才算是真正了解皈依三寶的意義。



記者 鄭婉玲台北報導

活動照片

  • 25aeccaafd02c9a857145eb25f96a4946abffc08a9cefb986fc7e2641f3e705bte62435c.jpg
  • ddfa725999419a6487ddebb4024e44825380ee2f43ea05a1d4f6766c7795ca15te62435d.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