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道場文化饗宴 馬以工講律動千年的節氣

【人間社 朱碧霞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人間大學於3月26日舉辦文化講座,邀請藝術、文學和歷史名家馬以工老師以「智慧四千年的二十四節氣」為題,闡述微妙的節氣變化,呈現傳統古老智慧與當代藝術結合的美感。帶領現場有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和前副總統蕭萬長夫人朱俶賢女士等近200位聆聽者,重新認識這四千年的智慧結晶,藉觀察生活中每個節氣的變與不變,省思順天應時的人生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呢?」答案是「陽曆」。馬老師以幽默問答打開講座序幕。人類的演進是由於好奇心、求知欲及敏銳的觀察力,不論日之升落、月之盈虧、星的轉移、四季寒暖,甚而草、木、蟲、魚、花、鳥、獸的生長變化,自然界週期規律的循環,漸而萌生「物候曆」,成為生活遵從的規範。

「時有養日、時有養夜」。觀察歲星四千年的律動,從夏商周開始的二至(冬至、夏至),漸進的發展成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出精確的播種日期、雨水多少與霜期長短,形塑農業社會重要的節氣觀念,成為與生活相關的一環,所創造出的正是文化與文明的智慧積累。

「觀微知著,觀候知節。」四時陰陽變化,與萬物榮枯生死,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的完備首見於《淮南子》天訓篇,馬老師表示中國人根據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來訂定二十四節氣,節氣是依循著太陽運行的軌跡、 月亮陰晴圓缺和星辰位置的轉移時序推進來劃分。

立春為一年之始萬物甦醒,依序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最後結束於大寒。講座中老師以精美的圖文照片,呈現各個節氣的變化來說明二十四節氣。

在節氣推移之間,感受到大自然的景緻變化,體悟春夏秋冬的反覆更替,就像生命的往返,節氣為物換星移的過程,繫上各自的色彩,在專心欣賞照片的同時,不妨感受一下屬於那時刻的美麗。

講座圓滿前住持滿謙法師致贈感謝狀感謝馬以工教授今天無私地分享智慧,讓大家能夠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

活動照片

  • 社群用3.jpg
  • 社群用4.jpg
  • 社群用.jpg
  • 社群用6.jpg
  • 社群用2.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