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 掌握世界脈動

放眼全球 掌握世界脈動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國際觀已成為現代最重視的議題之一,放眼世界,台灣如何跳脫孤島侷限,與全球有效接軌?佛光山台北道場2019諸事吉祥系列講座,7月24日以「國際觀」為題,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及國際事務專家劉必榮與談,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帶領現場近5百名聽眾跨越地球疆界,從台灣放眼全球,掌握世界脈動。

「我一直把推廣國際觀,當作『社會運動』來做」何謂國際觀?劉必榮提出「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地球一隅發生的事件影響著遠洋外的國土,蝴蝶效應牽動國際之間的局勢。

「怎麼看世界?」劉必榮提出從局、勢分析,看當前國際社會有哪些大國?怎麼互動?怎麼管理之間的關係?小國該如何應對?國際上的重大議題及所帶出的政治與經濟聯繫。節能減碳的環保議題,帶動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國家之間的軍事、經濟、宣傳、外交。

他進一步表示,培養國際觀首要外語,會外語不代表有國際觀,但不會外語很難有國際觀。多旅行,帶著好奇心多問,培養看地理、想歷史的能力及超連結的聯想力,多閱讀,沒有基礎知識無法建構自己的國際觀。訓練自己全球化的觀照,以歷史與地理為縱、橫向座標提煉比較能力。增加競爭力從培養國際觀開始。

妙光法師分享星雲大師文中一段話:「國際觀不是你去了多少國家,看了多少事情,而是你在這樣的經驗當中,你掌握了什麼樣的世界脈動?」妙光法師12歲移民澳洲,經歷文化衝擊,出家後跟隨星雲大師全球弘法,開拓視野,從空性中體悟到無限可能的我面對千變萬化的局面,最重要的就是無我精神。

妙光法師舉例詳敘,釋迦牟尼佛帶領僧團遊歷四方,因地變換語言說法、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以及星雲大師弘法五大洲,教導弟子運用微笑、神情、身體跨越語言隔閡,以歌唱、表演等藝術渠道及融入六度波羅蜜的體育球賽,在當地弘揚佛法,都是國際化最好的範例。

「走向國際化,要具備『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妙光法師分享,從新聞與閱讀中培養國際觀,訓練思維能力,培養個人的自我價值。了解你面對什麼樣的人,就運用什麼樣的語言,在不斷的對話中分享資訊,學習尊重與包容。

活動照片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11.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4.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8.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15.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5.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13.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14.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3.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2.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1.jpg
  • 0724國際觀_190725_0009.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