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台北道場瑜伽焰口法會-覺培法師開示「解行並重」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台北報導】
8月22日1200位信徒,於佛光山台北道場由慧道法師引領於「瑜伽燄口法會」中恭迎諸聖凡,召請六道群靈施食;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開示「解行並重」,把「知行和一」的理論,透過理路的研析,讓信眾分辨正知與邪見的區別。

「瑜伽焰口與盂蘭盆,是阿難尊者在禪定時觀世音菩薩示現面然大士,告知阿難尊者三天後必墮餓鬼道而啟建的法會。」覺培法師開示時表示,瑜伽焰口的緣起是阿難尊者,大眾在冥陽兩利的法會中為往昔的歷代祖先祈求往生蓮品,陽眷消災,在兩者皆受利的同時,也提醒大家藉由法會來自我觀照,以求真正的出離苦海。

「要如何在法會中深入,才能了脫離苦海?」覺培法師指出,大師常說:「先度生,後度死」,明朝哲學家王陽明所論述的「知行和一」,就是佛法的「解行並重」,達摩祖師闡揚的「四行觀」,也都強調「理路」與「行路」並行,理路的重要就是「我知」,到底是真正的知道或只是一知半解?覺培法師舉出最近民眾一窩蜂的「放生」事例,認為放生是做好事,但大量行之,不但變成了商業行為,把原本放生的好事,卻變成了間接的殺生。因此,大師積極的呼籲:「護生比放生來的重要」,放生不是以自我利益思惟,應以生命為立足點,這也是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能以不同角度看待事情,而作的面面觀。

發心當義工,有時也會因為立場與觀點不同而起摩擦。即使在行善當中也會有挫折感。覺培法師說,有兩位行堂義工師姐為多煮一些給信眾吃,或煮清淡給法師吃而爭論不休,覺培法師認為,兩者的立場都沒有錯,行善也有執著的時候,但如果不以自我觀點為立場,而能站在大眾或道場的角度思考,綜合各種觀點行事將會更圓滿。就如觀世音菩薩以各種角度思考不同的面面觀。在「知行」的過程中大家到底知道多少?覺培法師說,信眾在修行的過程中光有「解門」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行門」的印證是無法知道修行的執著是怎麼一回事,修行的全知、遍知,以及在「解門」中自我觀照。兩者是同等重要的。

覺培法師提及大師說:「法會是以法相會,而不是一場拜拜的齋會而已。」《維摩結經》云:一場法會是「法」的大供養。焰口法會為六道眾生召請、開咽頭令其真正解脫,法師須透過觀想的施食過程帶領眾生懺悔,希望信眾透過瑜伽焰口法會的「解門」中不斷地檢視自己,在正信佛教的莫大福報中實踐「行門」,除了做到超薦祖先、利益大眾蒙佛接引外,還要在解行並重之間,為自己人生開拓一條理路,而不是一知半解而不知所云。

活動照片

  • 圖說.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