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佛光新聞 > 新聞內容
東禪寺心保講座之「生態環保有機創業」
100/02/19
【人間社記者陳彩鳳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知知港生態農場創辦人林木來將眾生平等的佛理,套用於現代化的有機農耕,從不辨別田裡的好蟲或壞蟲,任由它們依循自然生態共生共存。
林木來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譬喻自然界原生態之美,並透露蟲兒僅蠶食不健康的蔬菜,巧妙地運用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法則消滅弱者。由此可見,眾生平等,好蟲和壞蟲皆各有其職。
林木來於2月13日受邀蒞臨佛光山東禪寺主講「生態環保,有機創業」心保講座,除了傳授如何辨認有機食品,亦不嗇於分享其創辦有機事業的心路歷程。
「有機食品必須將有機認證的標誌標示在包裝顯眼處,光是標榜『有機』字眼或隱藏顯示有機認證標誌,皆不符合有機食品的標準。」
「有機蔬果嚴格遵守收成天數,因此常期食用者可輕易品嚐其獨特的鮮美口感。至於視覺方面,有機蔬菜的葉子有破洞,主根較長且呈雪白色;反之,葉子完好無缺,根部散出許多須根且呈褐色則非有機蔬菜。」
除了上述方式,另可借助O環和能量管測試有機食品的能量。林木來即席以能量水晶和手機示範,讓出席者見證O環測試法,從而讓理解價格昂貴的有機食品既可提供高能量,也是純天然營養之源。
回首創辦有機事業初期,他無限感慨地娓娓道出,創業首7年都在做虧本生意,邁入第8年轉型為食品加工業,多年後終熬出春天;如今,其加工廠不但成為國內唯一獲澳洲NASAA有機認證,產品亦分銷至國外市場。
他強調,從事有機業必須要有恆持的耐心與愛心,切忌急於收成而違背良心,貪圖一時之快而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提及有機農夫最大的使命,淨化土地乃首要任務,將一片已施予化肥或農藥的土地轉變為有機土壤,遠比覓得深山野嶺的林土,再大肆砍伐開闢農地更具意義。
林木來原為工程師,經營屋業建築發展長達32年,1997年起與妻子經營有機事業,近兩年退休後全職投入有機農耕,一步一腳印地憑著愛護地球和眾生的信念擴大有機事業版圖。
圖說:「有機食品必須將有機認證的標誌標示在包裝顯眼處,光是標榜『有機』字眼或隱藏顯示有機認證標誌,皆不符合有機食品的標準。」 人間社記者 蔡美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