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佛光新聞 > 新聞內容

內文字體尺寸: 小字型 中字型(預設) 大字型

星雲大師首部自傳《合掌人生》



100/03/30

【人間社記者苗方 台北綜合報導】繼《寬心》、《捨得》和《厚道》等書籍在大陸出版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首部自傳《合掌人生》年初上市,亦博得廣大讀者厚愛。近日中南博集天卷、江蘇文藝出版社再次推出新版。

星雲大師二十七日在江蘇省宜興大覺寺,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歷,坦言該書是「勵志的,人生要奮發、奮鬥和自強。」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和大家交流。

大師談到唯一一本自傳《合掌人生》的創作時表示,在寫作的時候就跟平常敘事一樣,將自己人生的各個階段和百般心路歷程展現給讀者,如分享「我寫了在綁縛法場的時候,以為要被槍斃了,我也沒有害怕,我只是有一點感覺天色灰暗,我想我今年才二十二歲,剛到台灣,就這樣死了嗎?師父、母親都不知道,算算人生如水泡,很快就沒有了。我覺得遺憾,但是並沒有委屈,二十年後我又是一條好漢。」
  
  ●做過編輯 堅持閱讀與寫作
  
談到寫作技巧,大師透露年輕時曾做過副刊編輯,也在多家報紙上投過稿,還曾嘗試過撰寫武俠小說。後來也常投稿到覺世、人生、今日佛教等刊物表達看法;十一年前創辦了《人間福報》,每天寫一篇文章,至今都沒有斷過,「有時候,因為經常出遠門,一天寫好幾篇文章備用,最多曾一天寫了二十篇。」

大師在談到寫作時還強調,「筆在人寫,頭腦是最重要的。過去我經常地用心,用心用得習慣了,所以心就會聽話了;要訓練讓自己的心聽自己的話,我們一定要自我訓練,要以無理對有理,無情對有情。」這也是星雲大師藉由寫作的經驗,向世人展示的人生智慧。
  
大師出生在江蘇揚州的小鎮,家境貧寒,「所以我非常想讀書,後來我想寺廟裡面有很多書,我可以去讀書吧?」加之從小受家裡的影響,故對佛教有信仰,十二歲那年就在南京棲霞山出家了。

現在,「沒上過學」的大師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創辦了四所大學和四所中學、很多所小學,同時還是世界很多所名校的榮譽博士。
  
  ●不識字母親 造就偉大兒子

談到母親,大師回憶道,十二歲準備出家時曾一度受到母親的阻撓,後來是師父說得母親動了心,才同意讓他出家。

皈依佛門並走上弘法之路後,母親對他的幫助也很大。大師回憶有一次母親到佛光山,「她對著兩萬人說:你們很有福氣,你們在佛光山修行,我沒有東西送你們,我就把我的兒子送給你們吧!下來之後我和媽媽說:媽媽,我已經不是你的兒子了,你已經把我送人了。她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大師十二歲剃度出家,二十一歲時任南京華藏寺住持,一九六七年創立佛光山,一九九一年成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堅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工作信念。
  
談及對宗教的看法時,大師說:「我覺得神沒有創造人,是人創造神,這個是很重要的看法。那麼神是什麼呢?神其實就是自己心裡要它,它才存在的。佛也不是神,佛是人,你一定要信仰自己的心,所以要健全自己。」
  
  ●吃虧是福 成就隨氣量成長
  
有記者問:「如果用一句話來點評自己的人生,最想說的是什麼?」大師說:「吃虧是福」。他還講述一個故事,古時候安徽有個兒子和別人爭土地,並投訴在京城的老爸,他爸爸就跟兒子說:「萬里投訴只為牆,讓它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所以,人的氣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