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佛光新聞 > 新聞內容

內文字體尺寸: 小字型 中字型(預設) 大字型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之運用 海內外佛教專家研討



【人間社記者 陳昱臻 大樹報導】 2013-09-05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歷時12年編纂,2013年4月終於完成出版,引發各界熱烈回響,為此,佛光山文教基金會9月5至6日舉辦「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之運用」研討會,廣邀海峽兩岸十餘位佛教藝術專家、學者齊聚佛陀紀念館佛光樓國際會議廳,帶領大眾探索美術圖典的奧秘。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之運用」研討會,9月5日上午舉行開幕典禮,邀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羅世平、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林保堯等70餘位佛教藝術專家及學者共襄盛舉。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結合兩岸及世界學者、佛光山法師及信眾的力量,成就圖典的出版,這是集體創作的展現。」身兼《美術圖典》總顧問的羅世平教授表示,若沒有大師策畫編輯《美術圖典》,大家就沒有機緣齊聚一起,成就重要的文化效能,參與編藏學習很多。他也分享大師曾說過「五個手指與拳頭」的故事,告訴大家團結力量大。

專精於佛教藝術研究的林保堯教授,全程參與圖典編輯,他表示,這部書呈現中國歷代佛教最感動也是最痛心的一刻,大陸文化大革命破壞敦煌石窟的十年期間,在西方卻是建立敦煌顯學,佛光山將全世界佛教藝術圖像建立整合,剛好補足上世紀的空白,搭配佛光大辭典及佛光大藏經的編撰,如同人的雙臂,將佛教的文獻與圖像完整呈現。他期盼未來《美術圖典》能走向雲端,與現代科技潮流接軌,建立雲端APP的佛典圖像資源。

主辦單位心保和尚表示,透過大家的這份用心與專業及努力,歷經12年,終於讓《美術圖典》付梓,正如同大師所說的集體創作,結合大眾的專業將大辭典公諸於世。「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從諸佛角度來說,俱足三十二相莊嚴廣度眾生,讓大眾見相好而心生歡喜;以此心編輯《圖典》,將全世界佛教連結,推出很有用的佛教工具書。一部《美術圖典》結合大家的心力,更透過此場研討會,讓美術圖典的功用無限擴展。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則以佛教經典翻譯史中的「開堂」一詞,其意義為翻譯經典呈現給皇帝。他進一步說:「今天正是《美術圖典》開堂的日子。」尤其有兩岸及世界學者參與,更增加開堂的隆重。佛光山編藏工作已傳承至第三代,能持續下去的最大動力是大師的支持,讓編藏工作未曾斷過,承蒙學者專家的心意,讓佛光山的心意能表達給世界各地的人。

兩天的研討會課程精彩,邀請佛教藝術專家及學者暢談「從信仰與圖像談《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的時代意義」、「世界佛教建築之演變」、「佛教石窟藝術發展之源流」、「世界佛教雕塑之演進」等精彩佛教藝術研討,內容精彩可期。

圖說:參與研討會的學者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陳昱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