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簡介

佛光山福山寺

福山寺位於彰化市福山里福山街的山坡地上,背倚秀麗的八卦山,面臨台中大肚溪,與成功嶺遙遙相望,民國64(西元1975)年動工,歷經十年,大雄寶殿才正式落成使用,可見當年募款之不易,建寺之艱辛!
民國76年間,福山寺因受地層下陷影響,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指示,著手規劃此處成為多功能的佛教大樓。

圖片2.jpg

早年南北高速公路尚未開通,每次從宜蘭、台北到高雄,需花十餘小時方能到達,當年台灣路況欠佳,佛教也沒現在這麼興盛,素食者外出用餐諸多不便,基於不忍讓信徒們受舟車勞頓之苦,星雲大師便慈悲地對弟子們表示:『我們應該在中部地區,找一個能讓信徒們中途休息跟吃飯的地方』。於是在彰化興建了佛光山的第一個分別院『福山寺』。

圖片1.jpg

星雲大師秉持佛光山「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理念,民國68年(西元1979),更將中國佛教研究院,自台北遷移至福山寺,民國72年7月,並在此創立「福山佛學院」,其所培育出來的畢業生,至今已分發到全球五大洲。

1.jpg

民國74年7月大雄寶殿落成後,啟建戒壇,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以落實福利社會人心、弘揚佛法之大任。
其後所舉辦的報恩法會、光明燈法會、八關齋戒、念佛共修會,皆為成就信眾福慧雙修之道業。
慈怡法師所編纂之「佛光大辭典」、「佛教史年表」以及「佛光大藏經」,更為中國佛教史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33.jpg

民國86年9月21日,由當時擔任佛光山宗長之心定和尚,帶領信眾千人,隆重舉行破土重建典禮。近十年的重建經費,全賴中部地區的佛光會會員,與道場法師籌辦各項募款義賣活動;以及信徒、義工們,在福山寺旁邊空地成立資源回收場,每天不畏風吹日曬,全年無休的從事資源回收工作,僧俗二眾勞心勞力換取這片修持勝地,因此福山寺又名「環保寺」。

44.JPG:限一張圖片!

福山寺是佛光山開創之後第一座增設的分院。
民國64年4月30日破土興建。
民國74年7月舉行大雄寶殿佛像開光典禮啟建戒壇,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子達到三百餘人。

三皈五戒.jpg





76年暑期兒童夏令營

1.jpg




彌陀殿(西方三聖)

1.jpg





2003年星雲大師佛教唱誦講座

P3086713.JPG





2003年星雲大師佛教唱誦講座

DSCF0032.JPG





慈惠法師佛學講座

DSCF0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