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佛光山、敦煌研究院簽署合作 開展敦煌文化交流新篇章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敦煌研究院,10月22日舉行《合作交流備忘錄》簽約儀式,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於甘肅敦煌研究院共同簽署,雙方代表共40位在場見證。 蘇伯民首先歡迎心保和尚帶領代表團蒞臨敦煌研究院,希望透過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合作,共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讓台灣民眾更加了解中華文化。蘇伯民表示,未來敦煌研究院,將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勉勵「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做為努力的目標。 心保和尚感謝敦煌研究院的熱情接待,並肯定河西走廊對佛教藝術的貢獻,表示敦煌藝術的背後,展現的是信眾對佛教信仰的堅定。對於敦煌藝術的研究、護持及推廣,讓人充滿法喜及期待。希望透過與敦煌研究院的合作,讓更多人認識佛教藝術的博大精深。 合作內容包含「人才交流」、「學術互往」、「展覽合作」及「工作互訪」等方向。 佛光山與敦煌研究院的淵源,始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1989年參訪敦煌莫高窟。1991年佛光山即推出「中國敦煌古代科學技術展覽」,帶動兩岸文化交流。 星雲大師曾指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務必在佛館展出敦煌石窟,表示弘揚敦煌石窟就是弘揚佛法。歷經10餘年與敦煌研究院的籌畫,「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於去年12月開展,展出敦煌莫高窟3座石窟及7座藻井等實體,包括經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以及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是百年來規模最大、最精采的敦煌特展。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於佛館展出以來,受到熱烈回響,更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公布的中國大陸第21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中,從6000多件展覽中脫穎而出,榮獲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獎‧出境展,名列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之一。 高齡86歲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晚間與代表團共進晚餐。樊錦詩在敦煌莫高窟奉獻一甲子的歲月,被譽為「敦煌女兒」。2016年樊錦詩至佛光山時,曾與星雲大師會面。 簽署儀式與會有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趙林毅、保護研究所所長於宗仁、陳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文化弘揚部副部長宋淑霞、文物數字化研究所副所長丁曉宏、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趙燕林、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合作科科長賀玉蕾。 佛光山代表團尚包括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館副館長有賢法師,以及佛光祖庭大覺寺信徒代表趙元修和趙辜懷箴伉儷,三好體育協會會長劉招明和陳秋琴伉儷等護法信眾代表。趙元修也提到,中華文化受到佛教千年融和思想,稱讚莫高窟有容乃大的偉大精神。劉招明期待莫高窟能推廣至全球,弘揚佛教文化。...<詳全文>
  • 三好實踐學校共識營 啟動教育新模式

    第14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10月22日在佛光山惠中寺舉行,近330位來自全台及金門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的校長主任們齊聚一堂,透過經驗分享與腦力激盪,希望能以不同於以往的教育模式來推動三好,建構友善及幸福的校園,進而成就三好社會。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錄製影片開示大眾,在佛教經典裡,三好對應到身口意的修行,便是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是佛法裡基本的道德基礎,也與大眾息息相關,所以「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提倡三好功德無量,讓三好從小扎根,待三好兒童長大了,社會就會更和諧。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暨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指出,為何每次共識營都要播放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筆字」及「病後字」的影片?那是因為包括三好校園、星雲教育獎、文學獎、傳播獎及好苗子的經費,都是大師一字一字寫下來,以及著作的稿費所籌措的。期待透過共識營,在品德教育上,以全新的模式,繼續推展三好。 台中市教育局主任秘書郭明洲表示,三好的內涵是品德教育,對人心有正向的影響,品德教育是辦學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知識技能須有良好的品德作為基礎。期盼287所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攜手前進共同努力,成為全國品德領航員。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歡迎並向大眾介紹惠中寺各樓層功能,強調星雲大師非常注重教育,一生不為自己,只為社會國家奉獻,道場取名惠中寺,即是「嘉惠台中市民」之意,也指示寺院可以辦教育,因而有人間大學,推動三好更是希望為下一代共同努力,藉此影響孩子,翻轉人生。 專題講座一「三好實踐與詮釋」講師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表示,三好是品德代名詞,推動的目的是要成就每一位學生,推動計劃本身就是在行三好,要從關懷個人、關懷社會的角度出發,以行動為導向的設計,發現問題,尋找有用的資料,從缺點當中看到需求。 專題講座二「結合班級經營的三好MVP品德課程」講師三好品德教育教材教法發展計畫主持人林文瑛,分享如何在課程中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議題,以及實際施行後的成效,三好MVP兒童品德夏令營將整個佛陀紀念館變成一個大教室,從特展當中尋找並創作感恩故事,短短3天即呈現顯著效果,孩子回饋「感恩」從名詞變動詞,媽媽則回饋孩子的心變柔軟了。 專題講座三「探索三好.共創共好-體驗式學習」,由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廖炳煌講解,分成8組,以10分鐘研討策略共識、40分鐘擺設骨牌。其中有一組把各自的名牌擺在地上,快速認識彼此、凝聚向心力;各組盡力發揮創意,擺出長條型、圓型等獨特美麗的圖騰骨牌。 「三好校園回饋與行動」由楊昌裕、廖炳煌、台中后里國中校長賴勝豐、台北建國高中祕書鄧書華、台南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及老師徐志維等代表分享。楊昌裕說,不要分宗教派系,只要定位在「三好教育」,能教導下一代端正品德、涵養藝術文化及向善的人生觀,社會就有善良美好的力量。賴勝豐指出,鄉下人大都務農,學到農夫勤勞的精神及純樸待人方法,就是在實踐行三好。 楊朝祥說,星雲大師提倡「歡喜捨、歡喜給」的理念,期望各位老師珍惜當下,互相分享、觀摩這次難得的教學相長機緣,把各校的專長帶回自己的學校,提升教學方法,讓學生樂於學習各項知能。...<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