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5

    ●開 光 在佛教裡,信徒家中若要安奉佛像,都會請法師來為佛像「開光」。開光就像社會上的房屋落成典禮、橋梁通車典禮、男女的結婚典禮,經過此公開的儀式,就能獲得公眾的認可,即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 但事實上,佛像哪裡需要我們來開光?開光主要是在開啟自己的心光,是把自己虔敬的心,融入到所供奉的佛像之中,以心光來開啟佛心,以虔誠之心來祈求諸佛菩薩的慈悲靈感。 唐朝裴休宰相,有一天請黃檗禪師到家裡為佛像開光,黃檗禪師就對他說:「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何不在自己的心上開光呢?」可見得,禪者向來是以開啟自己的心地之光為要。就好比《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自己就是佛,開發自己本具的佛性遠比為外在的佛像開光更重要。 換句話說,開光是借助佛的力量,慈悲加被,開發我們的心地,讓我們照見心中擁有無限的寶藏。例如:歡喜、智慧、發心、信仰等,能不斷的被開發出來,進而與我們內在的「佛光」相輝映。因此,開光名義上是替佛像開光,實際上是為自己開光。甚至時到今日,也不只為自己開光,普世都需要開光,例如: 一、開人我因緣之光:社會上,人我相處若能立場互調,視人如己,開啟「人我因緣」之光,彼此互相道交,就能化解鴻溝,同體共生;就像是在室內點亮了一盞燈光之後,又再點亮另一盞燈,光和光之間,並不會互相排斥,反而更加明亮。 二、開萬物共生之光:宇宙世間,所有一切有情生命,乃至大地山河,都有一個共同的生命,彼此相互依存,若能開啟「萬物共生」之光,大家相互尊重、包容,世間將是何等美好! 三、開眾生本性之光:眾生本是一體,只因個人的私欲而有鬥爭、分裂之事。若人人能開啟「眾生本性」之光,從小我中再擴大,與一切眾生結合在一起,人人有情有義,世間也就太平了。 四、開世界和平之光:「世界和平」是眾人所期盼,但不可諱言的,由於人心的不能包容異己,和平之路走來也就特別艱辛。因此若能開啟「世界和平」之光,讓世界光明起來,繼而大家跟著世界一起放光,也就可以成就一個無我、慈悲的和平世界了。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每一個人都有自性之光,如果能掃除心地貪、瞋、痴煩惱的黑暗,開啟戒、定、慧之光,進而讓人也同處在光明之中,並效法佛陀放萬世之光,這人間即為光明善美的淨土了。 ●頭香與頭鐘、頭鼓 台灣民間的信仰,每年到了農曆正月初一,許多民眾都會到寺院裡「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乃至不少廟宇還有「搶頭香」的習俗,認為搶到頭香,來年諸事亨通,平安順利。因此,只見大批民眾蜂擁而上,爭先恐後,不惜大打出手,拚了命也要搶插頭香,真是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甚至於過去在大陸,還有人事先躲在香案底下,等到零點一秒,時間一到,立刻衝出來把香插進香爐,表示「這是我的頭香」。這樣的想法實在不合乎佛意,確實有改善的必要。 《六祖壇經》提到,有一次,六祖惠能大師集合大眾,說:「我有一樣東西,它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大家還識得嗎?」當與會大眾遲遲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座下弟子神會立刻就站起來,回答說:「是諸佛的本源,是眾生的佛性。」 惠能大師聽後,卻呵斥他說:「已經跟你說是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你卻還要喚作本源、佛性,就是將來能有出息,也只不過是個知識分子,不是個大徹大悟的禪師!」其實,佛教對於時間的概念是圓形的循環,沒有前後、頭尾之分,無始亦無終。 「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也是一樣的道理,它並不是在時間上界定,也不是搶在別人之前就叫作「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燒香是一種恭敬,你有你的頭香、頭鐘,我也有我的頭香、頭鐘,與別人沒有關係。你在正月初一燒頭香,我到三月十五才有時間燒香,那也是我的頭香。頭香並不特定在哪一天燒、哪個時間燒,比如,世界各地的時間都不同,如在台灣是清晨,在洛杉磯則是傍晚,那麼全世界有一、兩百個國家,寺廟這麼多,信徒這麼多,哪一個人燒的香才是頭香?哪一個人撞的鐘才是頭鐘?哪一個人擊的鼓才是頭鼓呢? 所以,在佛光山我們不稱「燒頭香」,而稱「燒年香」。往年的過年,佛光山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零一秒才讓大家撞頭鐘、燒年香;但我認為,要人家等到十二點敲了鐘、燒了香才回去,路途遙遠,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佛法是給人方便的。所以,過年到了,大家燒一炷香,那個年香就是頭香。我們的心不要給時空、地理錯亂了,燒頭香是沒有時間標準的。 佛陀上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回到人間的時候,蓮花色女搶先於眾弟子之前迎接佛陀。可是佛陀卻告訴蓮花色:「事實上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人是須菩提。」蓮花色疑惑的問:「須菩提不是還在室中打坐嗎?怎麼會是第一位來迎接您的人呢?」佛陀說:「蓮花色,須菩提現在正在觀空入定,他與真理相應,就能見到佛陀,這就是迎接佛陀。」 所以說,燒香、敬佛,不可以用世俗之心與聖者接觸;只要你心意真誠,任何地方、任何時刻,即使是在家中的佛堂,獻上心香一瓣,也可稱為「燒頭香」,就是到寺院裡敲鐘、擊鼓,亦是如此。 我認為宗教不可以走向商業化,不能買賣,宗教是純粹的信仰,宗教是神聖的。每一個人只要在一年當中到寺廟插的第一炷香就是頭香,敲的第一鎚鐘就是頭鐘,擊的第一陣鼓就是頭鼓,如此才符合佛法平等的意義。...<詳全文>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道展 九州國立博物館隆重開幕

    秋風送爽,楓葉綴紅,九州國立博物館音樂廳內,星雲大師之「一筆字書道展」於11月28日盛大開幕。近百位賓客,步經靜謐之環館小徑,以澄淨心靈,感受24幅真跡背後的藝術和佛法。 賓客雲集,活動邀請NPO法人國際BLIA理事長滿潤法師、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祕書王鴻鳴、山梨書道協會會長望月大耿、NPO法人日中國際交流中心理事長暨九州產業大學藝術科非常勤講師姚明、九州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奧薩卓瑪等人共襄盛舉,各界翹楚紛紛出席,讓人間佛教的感動從上至下的傳播。 開幕儀式前由福岡合唱團演繹兩首人間音緣〈佛光四句偈〉和〈給人〉,透過中、日文的歌詞,將佛光人對大師的感謝和想念,經由音聲傳送給現場大眾,而利用音樂廳之聲光效果,為一筆字展帶來別具一格之展示。 滿潤法師表示,相信大家看到影片過後,對大師的崇敬之心更加深厚。並以大師為徒眾們書寫墨寶的照顧之心和大家分享,提及所有在海外弘法的法師們,皆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在各地堅毅勇往直前弘揚人間佛教。滿潤法師感受大眾共同成就盛會,也能從「一筆字」中,看見大師的「心」。 王鴻鳴表示,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陳銘俊因公無法出席,能代表出席活動感到十分榮幸,並祝福活動圓滿。姚明則為大家細述在九州出展出一筆字的因緣,此次登上國家殿堂十分難能可貴。望月大耿以自身從大師字中汲取力量,身為書道家的他也須向大師看齊,反思有限的生命當中有怎麼樣的突破性。山梨縣縣長長崎幸太郎以電報祝賀,活動成功順利。 此次一筆字展活動十分多元,包含「日日是好日‧一筆字茶禪饗宴」及「佛教與藝術論壇」。論壇邀請滿潤法師、 望月大耿、姚明以各自在佛法、書法及水墨畫中的獨到見解,分享自身的經歷、專業上的突破點和人間佛教的因緣。 茶禪體驗讓貴賓感受茶之靜謐外,也透過音樂的引導薰陶,讓紛亂的心沉靜下來,更深層體佛法深義法喜。 有參與的義工表示,此次一筆字書道展歷經逾半年的籌備,義工彼此在細節上反覆練習,還有福岡協會輔導法師如愷法師的細心叮囑和鼓勵,讓大家一次次自我突破。如愷法師分享,在布置時感受到大師的慈悲,讓所有因緣順利而成,提醒義工在活動服務中,要謹記著大師的慈悲,讓來觀展的人都能歡喜。 為期6日的展期,民眾因對文化之重視紛至沓來,逐一觀賞大師的字,在每一幅字前駐足許久。坐著輪椅前來觀賞的西女士表示,看見大師生涯10個時期,因而燃起生命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把握就在自己心念當中。...<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