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心保和尚主講八大人覺經 勉眾思惟法義觀照覺悟

    佛光山怡保禪淨中心4月28日在佛光山怡保滴水坊暨佛光人文教育空間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主講《佛說八大人覺經》,帶領大眾通往生命中的八種覺醒之道,信眾200人歡喜攝受。 心保和尚鼓勵大家,在現代資訊發達的時代,更要好好把握學佛的因緣,「如今資訊發達,只要你有心,就可以輕易學習佛法。以前的修行人要透過閱藏,自己做筆記才能收集資料。但是現在只要上網搜尋,就可以輕易收集很多佛學資料。因此只要有心,現代人學佛更方便。但不是把資料記在電腦,而是記在自己的大腦,因為電腦資料遺失就沒了,佛法記在大腦則隨時隨地可以活用。」 心保和尚也強調,在佛陀時代,還沒有發明筆和紙,所以佛陀講經說法,弟子們都一則聽,二則背,三則思惟。在學佛的過程,思惟是很重要的,思惟就好像吃東西必須消化,消化之後身體才有攝取營養。因此唯有透過思惟,才能夠進入到真正的修行,佛法智慧才能入心。 心保和尚解指出《八大人覺經》的「大人」指的是諸佛菩薩,只要發心,當下即是;善用其心,才會有好的結果,如修行六度,就會趨向成為菩薩。八大人覺係指覺世間無常、覺多欲、覺心不足、覺懈怠、覺愚痴、覺貧怨、覺欲過患、覺生死等八種覺知法門。此經為後漢安世高翻譯、《金剛經》中的「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稱之為佛,「貫穿諸法而歷古今恆常不斷」謂之經。 對治消除煩惱,必須對對佛法要有信心、對自己要不忘初心,為不請之友,不變隨緣,不念舊惡;發菩提心,就有力量。希望大家能把經文背起來,經常讀誦自我提醒,觀照覺悟。 心保和尚說,對於世間種種苦覺知了,就會精進,在自覺覺他的修行路上,福慧增長。鼓勵大眾直下承擔大菩薩,並發願成佛,經由發願力行終可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數講座地點是在新啟用的佛光山怡保滴水坊佛光人文空間,大眾在優雅舒適的環境、書香中聽聞佛法,特別法喜。 ...<詳全文>
  • 適耕莊禪凈中心 新據點預建地奠基典禮

    佛光山適耕莊禪凈中心新據點預建地於4月28日舉行奠基暨灑淨祈福典禮,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法,中馬、南馬和東海岸佛光人共350人特別遠道而來參與盛會,給予祝賀支持,祈願建寺圓滿順利。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人間佛教適耕莊,人天歡喜佛法揚。」心保和尚在奠基祝福語後,帶領眾貴賓舉行奠基動土儀式。 心保和尚感謝大家蒞臨參加適耕莊禪凈中心奠基灑淨典禮,見證歷史的一刻。開示提及,今天佛光普照,佛日増輝,人天歡喜,貴賓雲集,是非常吉祥美好的日子。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常講眾緣和合,集體創作,因為大家的護持才成就今天適耕莊禪凈中心新道場灑淨典禮。 心保和尚也讚歎適耕莊禪凈中心監寺依量法師,不只受到當地信眾的肯定和護持,而且也等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是非常的難能可貴。 心保和尚表示,適耕莊禪凈中心是大家法身慧命的家,佛教講法同舍,佛法就是大家的「家」,是身心的歸屬,也是身心的依靠。期許未來適耕莊禪凈中心的成立,也可以藉此因緣帶動適耕莊的經濟還有旅遊、文化、教育和信仰的成長,意義非凡。希望兩年之後,莊嚴的新道場成立,歡迎大家隨時回來,做佛教的不請之友 雪州行政議員兼適耕莊區州議員拿督黃瑞林致詞表示,期待兩年後,隨著適耕莊新道場建立,不僅讓佛教徒有個學佛之地,也能帶動魚米之鄉的旅遊業,成為新的地標。他也強調,對於未來道場辦理政府所需的工程許可文件,他將全力以赴給予協助。 依量法師表示,適耕莊禪淨中心秉持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理念,積極推展佛法教化與社區關懷,倡導五和精神,廣結善緣、利益大眾。未來新道場的成立不僅象徵著弘法工作的延續與擴展,更是弘揚佛法與服務地方信眾路途上的一項重要里程碑,期望未來能成為社區中一處安定人心、啟發智慧的空間,讓更多人因佛法而得法喜。 適耕莊禪淨中心自2011年起規畫,歷經多項審查程序,經過14年的等待企盼,4月28日終於在新道場預建地隆重舉行奠基典禮。新道場預建地位於綠意盎然的稻田,未來4層樓的新道場設有大殿、禪堂、三好兒童教室、圖書館、滴水坊、齋堂等硬體設備。 適耕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稻米產區之一,總人口有兩萬多人,華裔占58%。由於地理環境得天獨厚,不僅擁有成片寬闊的稻田,也是美麗的海灘,魚產豐富的漁港,要米有米,要魚得魚,因此有「漁米之鄉」之美稱,是大馬著名旅遊勝地之一,因此適耕莊禪淨中心新道場的成立,未來有很大的弘法潛能。 出席貴賓有捐贈田地功德主張國輝、佛光山修持監院室監院慧思法師、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會長林培傳、中馬協會會長拿汀斯里楊翠蓮、中馬督導委員會督導長林志和、南馬協會會長林晉漢、東海協會會長歐恩妗、 適耕莊分會長王浩鎮和瓜雪分會長尤振豪等參與盛會,見證歷史性的一刻,祈願建寺圓滿順利。...<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