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大雄寶殿弘法半世紀 佛光山首度啟動修繕

    佛光山大雄寶殿開光落成近50年歷史,為使弘法功能永續,12月8日隆重舉行「佛光山2024年大雄寶殿修繕開工祈福灑淨典禮」啟動修繕,當日風和日麗,海內外逾2700名僧信齊聚大雄寶殿成佛大道,迎接這人天歡喜的一刻。 典禮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主法,偕同長老、宗委、信徒代表,誦持〈大悲咒〉,遍灑甘露法水於大雄寶殿內外周圍,大眾也感受灑淨後的一片清涼。 心保和尚說明,大雄寶殿近50年來,陪伴著大家修行。但建築物畢竟時間一久,就有需要整修之處,像是每當大雨時的漏水情況很是困擾,此次將一併改善因年久產生的問題,以及加裝冷氣,帶給大眾更多清涼。萬佛牆將重新整塑,未來將以莊嚴、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屆時歡迎大家回到大雄寶殿禮拜。感謝大眾護持,一切都是萬緣具足。 佛光山信徒總代表吳伯雄說,每次到佛光山,大雄寶殿是重點行程。回想從30幾歲的健步如飛,到現在的緩慢前行,但內心的虔誠只有增加。在大雄寶殿經歷無數重要活動,聆聽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開示教導。如今86歲的他滿是感謝的心,覺得自己太幸福,和佛光山結下如此深刻緣分、如家人般的大師,還有和同修戴美玉最近迎接鑽石婚。在佛光山學習負面能量減少,正能量愈加充實,何等善緣,應當珍惜,以此與所有佛光人共勉。 當年負責監工的心定和尚敘述大雄寶殿建設因緣概說,心定和尚表示,他非建築專業,靠自己蒐集資料摸索而來。像是由張大千題字的「大雄寶殿」,是使用投影機逐步放大。還有三寶佛的須彌座設計、斗栱下橫梁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等。過程雖挫折不斷,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憶,尤其感謝大師,讓他有了充實的一生。大雄寶殿是精神重鎮,即使今日佛光山道場已遍布世界,但每次回到總本山,心中仍是以大雄寶殿為先,因為這是法身慧命的基礎。 佛光山長老有長老院院長慈莊法師、傳燈會會長慈容法師、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蕭碧霞師姑,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和慧昭法師。宗委慧讓法師、慧屏法師、覺培法師、如常法師、覺居法師、妙凡法師,候補宗委覺元法師、妙蓮法師。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及各道場住持和信眾。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吳志揚、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澎湖縣議會議員劉陳昭玲等出席,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擔任司儀。 佛光山大雄寶殿是全球僧信二眾精神信仰中心,由星雲大師所規畫,1975年11月16日奠基,1981年12月25日落成,前後已近50年歷史。早年建築工法已不敷現代使用,每逢颱風、豪雨,更是造成各處漏水。 因應大眾對美觀舒適環境的需求,以及莊嚴宏偉的殿堂更能提升對道念的信心,因此展開修繕,保持原有設計,並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將加裝冷氣、無障礙設施等。 12月8日啟動修繕,工程預計為期一年,此為近半世紀以來,大雄寶殿首度正式全面整修。此外,文物保存也是重點,12月10日大雄寶殿萬佛牆請佛,亦是難得殊勝。修繕期間於華藏玄門設立臨時佛堂,以供大眾在這段時間仍能與佛接心。 工程預計2026年春天圓滿,此為值得紀念的一年─佛光山開山60周年、星雲大師百歲誕辰紀念,屆時嶄新的佛光山大雄寶殿,將與全世界佛光人共同見證歷史。...<詳全文>
  • 芥子納須彌 雲岡石窟藝術特展開展

    世界文化遺產,佛陀紀念館看得到。12月7日《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於本館第一展廳登場。開展首日,湧入許多觀展民眾,雲岡研究院金牌講解員及文化遺產藝術研究中心講解員趙潤芳導覽,上午首先為佛館館長如常法師及副館長永融法師等人解說,布展團雲岡研究院副院長何建國、雲岡研究院文化遺產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等亦隨行聆聽。雲岡研究院文旅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崔曉霞也主動為民眾導覽,展現專業解說的風範。晚間,館內在展場還有安排導覽培訓課,有法師、館員、佛光小姐大都參與聆聽。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了,它是佛教藝術的寶庫,也是巨大石雕藝術的代表傑作,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石窟群,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彰顯五世紀佛教藝術的巔峰成就。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西元398年,鮮卑族拓跋珪建都平城,開啟了北魏平城時代的大幕,大同成為北魏平城時代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北魏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雲岡石窟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公元460—465年)曇曜五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公元465—494年)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都洛陽後(公元494—524年)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雲岡石窟經千年滄桑,洞窟存在自然風化、開裂剝落等問題,雲岡石質文物的保護成為世界性難題。雲岡研究院在病害分析和保護材料研製方面加深科技投入,積極探索數位化保護,實現文化遺產的代際傳承。 此次雲岡研究院儼然將石窟搬到展場,展件有48組件,包括3座複製石窟,其中第19窟羅睺羅弟子像高達4.2公尺,也將第20窟複製到展場內,還有第38窟,整體展覽結合了實體文物、複製石窟、多媒體沉浸式投影,引領大家穿越時空走入雲岡。展期自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4月27日。 ...<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