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父的人間佛教-我看見了什麼】

文/開山寮 覺具法師

2001年我被常住調回到總本山,擔任師父的侍者。剛回到佛光山時,經常會聽到一些早我二、三十年入山門的師兄長們,對我說:「你們現在就是好命,像孫子般被師父疼愛著,想當年師父對我們管教之嚴厲......等等。」那是草創中的佛光山,這些長老師兄們跟隨著師父,在篳路藍縷的開山過程中,所吃的苦自是比我們多,也因此那一代的師兄長們,無論是學佛的行儀或是求法的態度都比我們還要更加的嚴謹與恭敬,而他們與師父之間所建立起的革命情感,與我們這一代徒眾的感受自是不同。是的,對我們這一代的徒眾來說,師父之於我們更像是個爺爺般的角色,對於我們已是諄諄教誨多於棒喝教訓,然話雖說如此,師父當年對我們人格的養成教育與訓練依舊是嚴格的。
師父的一生推動人間佛教,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教法,師父都身體力行在自己的生活日常中一一實踐。從師父的人間佛教-我看見了什麼?隨侍師父二十餘載,我很慶幸自己有此福報,得以近距離的親近師父,見證師父的身教與言教,親見師父的示教利喜。我從師父身上看到了「給的心量」、「簡的性格」、「勤的身教」、「無我的精神」。
第一、我看見了師父「給」的心量。
佛光山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不是口號,而是師父的精神,是師父認為每一個佛光人都應該要貫徹的一種生活態度。這是師父的言教,更是師父一生的身教。師父在自己的生活當中,落實這四給精神,並且示教利喜的感動著大家。
師父的一生很能「捨」,師父很有分享的性格,通常我們對自己喜愛的東西,會執著、會執取、會想要佔有,但師父卻恰恰相反。師父對於喜愛的東西,他會想要與更多的人分享,凡是他認為最好的、善美的東西,師父都會想要布施給大家,師父一生真的是「以無為有」。經常會有人供養師父東西,我在師父身邊擔任侍者,從未見過他保留過任何一件物品,舉凡是吃的、用的、穿戴的、裝飾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奇珍異寶都有,師父總是轉手就送給其他人,有時候是嘉勉學生,有時候是致贈義工,有時候是送給信徒,有時候是捐出義賣,有時候是鼓勵徒眾。
對於師父喜歡分享的性格則經常展現於飲食上,凡是師父吃到一樣美味的東西,他從不獨食,而是希望將此美味珍饈與大眾分享,舉凡有徒眾來法堂找師父後被留下用餐時,或是遇上師父宴請貴賓時,師父總要把他那時認為最美味的食物與大家分享。好比有段時期師父的飲食總是甘於一碗白飯或是一碗清粥加上一小碟醬瓜,於是大家餐餐都有醬瓜可吃,有段時期師父愛上佛光麵,人人每天都有佛光麵可吃,師父甚至擔心我沒有利和同均,只唯獨煮給他一人吃,見前來法堂用餐的徒眾吃飽飯了,還會詢問他你剛剛吃了什麼?而有段時期師父愛上了菜飯,不只是每餐人人都要有一碗菜飯,為此師父還特地命我出訪祖庭,去教會每個人都要學會做菜飯。諸如此類,多不勝數,一切皆因師父樂於分享的性格。
師父的「給」,不只是給物質,師父給眾生歡喜,給人善巧方便,給偏鄉的孩子帶來了希望與未來,給失望、困頓的人重拾了信心與力量。師父給弟子們「承擔的機會」和「訓練的舞台」,師父經常說:「遇事要先學習承擔,凡事可以做中學,而不是學成了再來做」。因此,師父敢於放手將許多重責大任,交給每一位新手來練習,無論你是出家徒眾、還是在家弟子,只要你肯於承擔,只要你願意發心,師父就會給你因緣。師父同時也給徒眾學習「面對苦難」與「接受挫折」的養成教育,因為苦難與挫折都將會成為我們向道的逆增上緣。
師父帶領著佛光山僧團七眾弟子,於全世界各地開疆闢土,開發了大家的潛能,給弟子學習承擔責任,師父培養了我們信心與力量,讓徒眾有勇氣接受挑戰與面對困難,師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法寶」,讓弟子們未來在傳承師父的精神與使命時,有395冊的全集可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讓弟子們有取之不盡的弘法資糧。
第二、我看見了師父「簡」的性格。
師父對人很大方,對自己卻很簡樸,師父一生寬以待人,卻總是嚴以律己。師父說:他喜歡客家人講「我足了」這句話。師父說:「我足了!就是我知足了,就是夠了。凡事夠用就好,夠用就知足了。」所以師父也喜歡講「我足了」,師父不只是平時喜歡這樣講,更是從他自己的起居生活中落實起這個信念。
師父的一生過得「極簡」,除了生活簡單,吃、住、穿、戴都很簡單。師父從不戴念珠,但他會為了給人歡喜而戴,有信徒送他念珠,他會慈悲的立刻戴上那條念珠,讓送他念珠的人歡喜,掛了幾日之後,他又會為了給人歡喜,將這條念珠送給需要力量的人,鼓勵新入道的學生。
師父「住」的簡單,師父一生極少上床睡覺,有呼吸中止症的師父,平躺對他而言是一件辛苦的事,因此絕大部分的夜晚,師父都是坐在沙發上度過。師父的一生「床」對他而言只是擺設,師父只要一張椅子足矣,而即使是坐在沙發上休息的師父,他的睡眠依舊是極為短暫的,經常是十五分鐘、半小時就會醒過來,醒過來的師父有時會看一本書,或是寫一篇文章,或是與我們討論第二天要寫的一筆字內容。
師父一生從來不曾為因為睡不好這件事而起過煩惱,甚至從未因為晚上睡不好,而影響他隔日的精神甚至是情緒,師父把「睡不著」這件事看得雲淡風輕,視為理所當然而從不自惱。師父的睡眠極少,我幾乎已經分不清楚,是弘法的責任讓師父睡不著覺,還是睡不著覺的師父二六時中都一直在精進著。師父認為睡不著自然有睡不著可以做的事,於是師父用一條精進的線,將他無數個夜晚的片段連接起來,編織成一段精彩又充實的生命。
師父很節儉,每當徒眾一次就連抽三張面紙來隨意擦拭桌上的茶漬時,師父卻總是默默地用他的身教來教育我們。師父是一張衛生紙珍惜的擦過了眼睛也捨不得丟棄,口袋裡總是收藏了好幾張使用過怕被侍者丟掉的衛生紙,甚至還把衛生紙藏在他的手套裡,因為只有那裡是唯一屬於師父自己的私人空間。
師父「吃」的簡單,通常一碗粥配一塊豆腐乳,一個銀絲卷配一碗麥片牛奶,一碗白飯配一碟醬瓜,一碗茶泡飯,一碗麵......,隨便一種都可以讓師父滿足一餐,不是因為物資條件不夠,而是師父習慣了這樣極簡的生活態度。
第三、我看見了師父「勤」的身教。
師父是個比弟子還勤奮的師父,師父恪守「人生三百歲」的原則,帶領著弟子們一路精進前行,做一個「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隨侍師父身旁,我見證了師父從早到晚,墨突不黔的抖擻生活,師父的精進、師父的勤勉,非常人所及。師父的精神與態度,永遠比弟子們還好,我們還沒起床師父已經早早的醒了,我們昏昏欲睡時師父還精神抖擻。
師父可以為了要寫好一筆字,同樣一句話,一寫就是一千張,寫不好就再重來,一點也不鬆懈。師父的「勤」,無論是在山上或出門在外,不分白天與夜晚,不管忙碌與否,不分身體好壞,師父把寫字當作了自己的「密行」在修持,每日一定要完成才能吃飯睡覺。
師父會因為弘法會客的行程滿檔而無暇寫字時,凌晨時跟侍者說:我們來寫字吧!今天的功課還沒完成。師父會為了生病住院療養沒有機會寫字,而跟主治醫師請求讓他每天請假回家三小時,即使吊著點滴也要寫滿百張的一筆字,再心滿意足的乖乖回醫院報到。師父會為了早點送給每位徒眾一人一張墨寶,而奮勉自己每天要再多寫幾張,好趕快讓弟子們能快點滿願,但師父一日要寫三回,從每次五十張到百張,還要再繼續寫,當所有弟子都反對時,師父會妥協說:「好,那就再二張就好!」於是,在無數個「再兩張」的妥協後,師父又為自己爭取到了「多寫五十張」的一筆字。
師父的「勤」,讓弟子們捨不得,師父九十幾歲高齡,卻依然精進得停不下來,徒眾們要師父不要這麼拼命工作,要多休息,師父說:「以後會有永遠休息的一天」。我們聽了只能靜默不語。
第四、我看見了師父「無我」的精神。
師父的無我,完全沒有我執、我慢,師父從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師父而高高在上,師父的身段非常的柔軟,無論是對待各界人士或是對待自己的徒眾,完全沒有開山大師的包袱。師父有很「開放的思想」和「無我的精神」。每次開會或是山上有重要的決策時,師父並不會專權獨斷,而是會開放給徒弟們提供不同的意見與想法,甚至是公開表決。師父有「傾聽的雅量」,師父喜歡徒眾們有思想有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師父能成就今天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師父很「謙虛」,每次寫一筆字,師父總是會邀請徒弟來給他「指點」,於是便形成了一幅有趣的畫面,師父在前面寫字,徒弟在旁邊批評指點道:「師父,這一張要重寫,那個字沒寫好,這個字沒對齊,那一撇寫歪了,這裡太細了不好看...」於是,我的師父便一張又一張的重寫。師父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師父總是「精益求精」,師父可以每天早中晚各寫一次,每次總要寫上二、三百張,寫到肩膀的肌腱發炎都受傷舉不起來還不肯罷休。師父說:「我有接受徒弟批評的雅量,弟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告訴我哪ㄧ張要重寫?我能生氣嗎?但我有接受弟子批評的勇氣。」師父的忍耐、師父的無我,從師父的為人處世中展露無遺,師父的「身教」從來都「不表於色」,盡在不言中。
師父的一生奉行「以無為有」,師父說:「佛光山的一切都不是我的,這世間的一切也都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就好。」因此,師父可以為了僧團的永續發展,而在一九八五年選擇退位傳法,讓制度來領導僧團。那一年師父六十歲,而師父對於自己所創建的佛光山毫不戀棧。
師父的無我精神,甚至不計個人榮辱捨我其誰。師父一生致力於二岸的和平,為了廣大人民幸福安樂的生活,師父的勇敢可以說是「無我」的最高典範。師父曾說:「沒有置身於戰火摧殘的你們,是不會體會我們這種從時代的悲慘歲月中走出來的心情的…。」那種活在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日子裡;那種生存在看不到未來的殘酷時代中;那種置身於不知道身邊的誰會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將你推下水的社會裡;那種不知道自己還可不可以有理想抱負的年代;那種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在哪裡的無助與徬徨;那份渴求和平與安定的心情…。的確!不是生活在安逸的我們這一代所能深刻理解的。過去,每當師父又要寫文章投稿於報章媒體上時,身為徒弟的我們總是害怕,總是紛紛的阻止師父投書;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次的投稿,換來的永遠是政客與媒體的斷章取義,得到的永遠是政論節目中名嘴們炒作的話題。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跟隨在師父身邊學習,我哪裡能體會師父那種甘受政客批評,卻也要為臺灣人民求得ㄧ份和平的大無畏精神;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常年親近於師父的左右,聆聽他心中那份對世界和平的願求,又哪能體會師父這樣捨我其誰的勇氣,來自於他對於眾生的慈悲!看著師父這種不計個人榮辱的菩薩精神,我自認為自己很難做到師父的千萬分之一。
師父時常被媒體炒作成「政治和尚」,因為他時常給政治紛亂的當局投下一顆顆的震撼彈,一篇篇義不容辭的勇敢建言,一句句維護和平的金玉良言,不僅震撼朝野,也撼動著許多佛子的心…。然而,師父的犧牲、師父的用心良苦,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多數佛教徒心中,都尚且難以被認同與理解;更何況得到那些只為炒作新聞的媒體與政客們的理性對待?身為ㄧ名宗教師,又是從殘酷的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師父,深深體驗過那種時代的苦難與悲歌,因為不忍眾生再次遭受那種戰火的摧殘,他想表達的只是ㄧ個對世界和平的維護與訴求…。無關藍綠,無關政治;只有一顆慈悲無畏的心,以及一份菩薩行者的願力。僅管每次的投書與發言,總是會為自己帶來永無止盡的抹黑與攻擊,但為了維護兩岸的和平,為了守護眾生安居樂業的生活,師父寧可自己承受著社會大眾對他的誤解,也要堅持捨我其誰的態度,正是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示教利喜的教化著懦弱的我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擁有像師父這樣「無生法忍」的勇氣。
隨侍師父二十餘載,我見證了師父太多太多的奇蹟,師父的示教利喜,總是令眾人慨嘆,令弟子們望塵莫及,師父精彩的生活點滴,言之不盡,非筆墨所能形容,暫且簡述於此。

相關圖片

  • 332899667_3068860896755858_1872860363428381299_n.jpg
  • 332877248_946465576350145_7885431341284848182_n.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