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理事會線上會議〕圓桌會議 從傳統客家美食看見素食之美

〔2022世界理事會線上會議〕圓桌會議 從傳統客家美食看見素食之美
【人間社 林美珍 苗栗頭份報導】2022-10-05
國際佛光會2022年世界理事會線上會議10月4日圓桌會議客家美食單元,由中華總會頭份區督導長徐瑄辰偕宏法社美食製作團隊,以饒富趣味的方式教作素食傳統客家美食。

早期客家先民多數居住在山區及丘陵地以耕作務農為生,因此稻米是主要的農作物,米食就成為客家人的主食,也充分利用不同的米種製作出各種特色米食。徐瑄辰以影片說明客家麻糬、菜包、擂茶、四炆四炒的製作過程。

麻糬是客家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客家話稱為「粢粑」。據說宋朝時期有一個客家聚落,曾經連年發生旱災以致米糧短缺,當地居民便收集每戶人家的米,蒸熟攪拌捶打至柔軟不見米粒的狀態,作為祈雨的供品,粢粑帶著濃濃的米香,香甜的口感成為客家人最簡單,也最喜愛的點心。

客家菜包因為外型有如裝豬仔的竹籠,又稱「豬籠粄」,是用香Q的糯米皮包入蘿蔔絲、香菇、豆干、素火腿等內餡作成的米製食物,外型又像元寶,逢年過節時吃菜包有著祈求平安、吉利招財的意涵。

擂茶,早期為客家人的「逃難餐」。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期,客家人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往南,歷經五次大遷徙,途中先將玄米、五穀雜糧炒熟放背包,餓了渴了就放入粗碗公中,以堅硬的樹棍,加上茶葉磨成粉泡水,配以鍋粑食用,充飢又解渴。現代擂茶的材料以少量綠茶葉、花生、芝麻為主,加入堅果和五穀雜糧,是相當健康養生的飲食,不僅可以純飲,也可加牛奶、咖啡、酒釀,或製成冰沙、冰淇淋,都可以激蕩出擂茶的特有風味。

「四炆四炒」可說是典型的客家菜,而「炆」與「炒」更是客家菜料理的兩大特色。炆是指大鍋烹煮且持久保溫;炒即是用熱油爆炒菜餚。客家人會充分利用食材避免浪費,加入芹菜,就能烹煮成豐富的八道下飯菜色。

冬瓜封,「封」即是「焢」,是指將食物密封在容器內,讓食材與醬汁以文火慢慢燉煮到軟爛,香氣撲鼻,滋味濃郁,入口即化。

「鹹酸甜」是將鳳梨、木耳一起翻炒,取鹽、醋、糖調味,鹹、酸、甜三種滋味具足。

徐瑄辰提到,星雲大師認為「素食」最主要的精神是長養慈悲心,可從心靈的淨化來減少瞋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生命。又說素食是中國佛教徒特有的飲食習慣,在大乘佛教的發展下,素食文化逐漸抬頭,如今,吃素已經不再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代表健康、養生、環保、衛生等多元化的意義。徐瑄辰呼籲身為佛教徒的我們,除了從自身做起,廣邀親朋好友們參加蔬食A計畫,節能減碳,減緩暖化,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相關圖片

  • 1.jpg
  • 2.jpg
  • 3.jpg
  • 4.jpg
  • 5.jpg
  • 6.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