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念到心空佛亦忘/慧靜法師

回目錄

念佛要念到出和雅音之時,可以進入念佛三昧。念佛也是念定力,平時大眾要有密行功課,精進不懈固定修持,密行功課做得好,自然會產生定力。由定力產生智慧。如同阿彌陀經所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五力就是信、精進、念、定、慧。念佛的次第可以由持名念佛進入到意念念佛。在此,要分享能、所的關係。持名念佛所緣境是佛號。所謂所緣境是你所借用的境界,藉此因緣將心念繫念於佛聲。然而進入意念念佛時,我們的所緣境由外在的佛聲進入到内在的所緣境。意念念佛時,由念頭念佛成點、成線、成面最後整個散出去都是佛號的聲音。不論走路、吃飯、睡覺整個腦海裡都是佛聲。像念佛機裝在我們的腦袋中,一動念就會啟動電源開始念佛。此時腦海會play自動念佛。此刻。是阿賴耶識浮現的種子念頭在念佛而非自性種子流露念佛。意念念佛時會有妄想打亂念佛的這一念。例如「想到某作事未完成、討厭的事、喜歡的人等」。念佛的念頭受到干擾代表沒有定力,定力不足時密行功課可以選擇較長的咒語。

由意念念佛到觀空念佛,對解門要有所理解。所有祖師大德都是深入解門後體證空性,否則容易走火入魔。遇到困境時佛法的種子要能浮現,知見要正確,這跟在解門所下的功夫深厚有關。此時由意念念佛的「念而無念」轉成持名念佛的「無念而念」。就能所關係而言,不執著有一個在念佛的人就能與禪定相契應。自性念佛,是不動任何一念,心中會有念佛的狀況,不執著是誰在念,本來就是您在念佛啊!

提煉真心/慧勤法師

佛七又開始了,期望念佛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進步,每一次念佛給自己一個期許。我希望從佛陀所說的真實的道理裡面,希望能印證一下,來到佛七會一點東西,就在義理上就可以少一點分析。念佛就要想說我是三藏十二部,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絕對的方向,所有經典由佛陀所說的無非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因為這一句只有六個字,三藏十二部那麼多經典難以理解難以想像,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有這麼大的份量。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根本,把自己的自心從這句阿彌陀佛顯現出來。

我們一個人有真心有妄心,有妄心常常是頭腦裡面想這個想那個,不是想善的就是想惡的,遇到了什麼事不是想是就是想非的,不想對的就是想錯的,在這是非上面人我之間種種分別,甚至在佛法非佛法,念佛念到後來佛法也要都放下。

所以,我們的一心專門專注在於這各自心上面,這些為由瞭解自己,如何了解自己?藉由阿彌陀佛來了解自己,經典裡面常講阿彌陀佛及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念到純熟真心就自然出現,真心人人本來就有,就好像礦產裡面有黃金,您沒有提煉出來,礦產還是礦產,黃金看不到。所以,您要把自己的真心好像提煉礦產一樣,要把不好東西把它燒掉,丟掉,剩下的就是黃金就是我們要的,我們自己有真心,有妄心。如礦產裡面的渣,我們要把這些渣提煉丟掉,留下我們的真心。所以念阿彌陀佛能做什麼?要煉黃金,念到後來不需要的煩惱、是非、比較、計較,那都是渣要去除掉,煉到剩下來的就是一個佛心宛然出現。就好像鏡子您不要去照什麼,所有東西都映照鏡子裡面。就好現這佛國,真心現前,我們的湖水非常的平靜,內心沒有高低起伏的情緒變化,非常平靜,我的心還很平靜。所有世間萬事萬物,極樂世界就應現在自己的心理面,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做什麼?第一個就是煉礦,第二個照鏡子,把自己所有真實的東西留下來,不要的東西就沒有了,想要看的東西,就自然宛然呈現。

這幾天我們在這打佛七,七天一個循環一期的圓滿,身體要照顧好,安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身體搞定了,飯吃飽了,覺睡好了,念佛才有力量,念佛才有精神。我們念佛不是跟人家拼,喊破喉嚨沒有用,念佛要訣,就是說-我聽自己的聲音,用心聽自己的聲音,明白自己的心,觀照自己。念佛也要關心別人身上,念佛一方面聽別人的聲音,從聽聽別人的聲音,來觀照自己。從聽自己的聲音,也觀照自己。所以,您的心在不在,這支香念的好不好?我的心在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想法,那代表是說我這支香念得很成功。所以,每支香,每支香,我都把它念功課就這樣念過去了,不想那麼多。

極樂世界在那裡,講了那麼多開示,不要回憶,講完了就把它丟垃圾桶,今天講完了,明天不用再去回味,為什麼?在這地方單提一句阿彌陀佛,也就是說要提起正念,正念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有時候沒有在殿堂裡面,心裡可否想起阿彌陀佛,有時候用懷疑的態度,或者肯定的心,歡喜的進入極樂世界殊勝所在,我的心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純熟了,就代表說我的妄念慢慢的就沒有了,我的礦就慢慢的呈現,當我們離開殿堂的時候,心裡面還會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代表說我們的念頭慢慢能找回自己。

我們一般人,念佛號是很容易,相信極樂世界的存在比較困難。我們要去極樂世界念佛就是一個方法,一個大願船。這世間所有東西看過、聽過、想過,所經歷過這世間都是苦,苦多樂少,要怎樣離苦得樂?所以,平常就要去了解什麼是苦的,什麼是樂的,才會心甘情願的放下這世間的萬緣。有的是離苦為樂,佛陀講觀受是苦!感受五官,感受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觀受是苦。但是,我麼還是喜歡吃好吃的,喜歡看好看的,還是喜歡聽讚美的話。但是,這些感官東西會讓我們在生死大海裡面,一直不斷輪迴生死,我要怎樣離苦得樂?我就要知道說這個觀受是苦,但是,我們不能貪著。我們在佛教裡面希望怎樣開啟智慧,般若智慧一開所有的事情了然於心,沒有什麼疑惑的。就可以自由自在。說了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夠把自己內心的阿彌陀佛把他照顧好,不是求外面的東西,阿彌陀佛在那裏?您的眼前就是!您的心理就是!不用往外尋!心裡面映照的極樂世界,世界宇宙來去自由,你就會到達我們所嚮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