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主法和尚開示

把握福德因緣/慧得法師

回目錄

在臉上、心上、行為上觀察自己,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相貌,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蹉跎?有透露出無力懈怠的訊息嗎?要克服世間的慾望幾乎都不大習慣,我們佛七才七天,佛陀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是多生累劫以來不斷的七天啊!我們念佛若心中有眾生的期待,彌陀的大願,比較容易成就。念佛千萬不能不吸氣,氣到丹田到氣海,再化為專注美妙的佛號,在淨業林迴盪;在一句佛號裡,心中的彌陀境,西方船的方向,制心一處則無事不辦。

太虛大師提到去西方的原理──1.信心是不可思議的善法力: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要具足,若曾造作惡業,要透過懺悔淨化後,西方船會將惡業撐住。2.願力不可思議:方向在哪裡,有願力自然就會跟著佛陀行佛。3.修持力:我們先念彌陀,然後要行出來,彌陀發的四十八大願,代表著信念力、因緣力、解脫力、善法力。

諸佛淨土是真實不虛的,而圓滿覺悟的彌陀力,現世因緣則不可缺少(1)善根因緣,人間的種種道德要具足。(2)一心不亂,即所謂一項專念、大禪定、大修持。要確認我們佛性清淨的本性,我是佛,佛作主,六祖惠能大師有段話說得太實用了:「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以佛心為體,讓佛的本性作主,相應的都是清淨的六塵境。你今生學到無上覺悟法,因緣空性觀增上,又遇到西方淨土法門,維摩詰居士也說了:「在他方淨土百千劫的修行,不如在人間娑婆的一世行。」

今天這顆心不用再去找了,每一個念頭在當下,散亂的業力種子是輪迴六道的大苦聚,今生當人又遇到淨土法門,比中樂透的機率還少。用剩「一口氣」的心來念佛,每個月記得回淨業林繼續保任,要專心,心中有彌陀,一切由心所現。念佛就是要由染轉淨,在世俗諦中也看見真諦,觀想每一個人都是彌陀佛,修土是最殊勝的,心中常懷替眾生受苦,要帶眾生往生的信念。

無量壽,無量光/慧知法師

在佛七的這些日子,每個人都放下社會上的俗事,來到淨業林和有緣的蓮友一起精進,所有偈語和書籍,包括臨終關懷等,念佛無非是求生淨土。何以往生淨土呢?佛教有兩個很重要的觀念,一是時間、二是空間。因緣法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舉凡所有計畫皆不離此。

佛陀不請自說,指出有一尊阿彌陀佛,彌陀經不斷的在講,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個方法,來解釋我們世間的一切,自然也就能找出生命的出口。

幾年前,有一位開電動車的義工,忿忿不平的想拂袖而去,因為他受不了其他人的個性、處事方法、做事態度和對他的頤指氣使,令他非常痛苦,不想再留下來繼續受氣。當下有位法師對他細數了三年來種種美好的回憶,例如:水陸期間清晨載老菩薩時,聽到叩鐘聲的感動,過年時因不斷的接送遊客,忍不住要上淨房時,有三個同事發心要替代他…法師說:「為何要以一時的不愉快,來否定佛光山的一切呢?別人可以帶習氣進來佛光山,但卻沒人有權利趕走你啊!」於是他豁然開朗,至今已留下來經過了六年。若當初他陷在情緒的不如意裡,就會錯失世界寬廣的可能性,還好,因為無量壽、無量光能融入一切的時間和空間,讓生命充滿希望。

有一位郵差,負債1200萬,他向銀行要求用12年分期還款,於是每天身兼三份工作,努力賺錢,在6年後還清債務。他來到債主面前,用感謝的話語說:「其實我曾想過帶家人輕生,失落感差點釀成悲劇;但我告訴自己,時間不斷的向前推進,雖然當下我是失敗的,但不代表未來是失敗的。」這正是無量壽真正的意義,當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再是6年或12年的問題,就像有些人數學不好,也不要灰心,不表示這輩子永遠不好,今生或許開悟不了,也不要著急,來生可能會開花結果。

女籃隊教練曾說過一句話:「跌到谷底就是往上爬的開始。」正因有無量壽、無量光的概念,谷底不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佛教把時間觀和空間觀無限的拉長,而人間佛教是叫你不要停在你的腳步執著,希望開闊的視野創作未來。隨時記住:「我不是失敗者,而是正要向上走準備奮鬥的人。阿彌陀佛的品牌是──極樂,極樂不難,就在一個念頭的轉變而已。」

老實念佛/慧法法師

念佛對我本人來說,雖然色身會有所疲倦,但內心卻非常歡喜,這一天下來,彷彿活在阿彌陀佛的世界一樣,只要念頭是清淨的和阿彌陀佛相應時,此刻就是西方極樂土。我們念的是彌陀自性,我們要去的西方,是唯心淨土,自心必須是清淨,才能感應西方;從早到晚皆一句阿彌陀佛,整天也不厭倦,佛法要內心相應時才會快樂。

大師說:「這世間是一半一半,白天晚上各一半,男女各一半,好壞各一半,佛魔也各一半。」這是自然現象,為何如此呢?娑婆世界叫作「堪忍」,它代表著無常。既然是一半一半,那我有許多的感受來自哪裡呢?其實一切法皆由意識去感應的,所謂「萬法唯識」,從眼耳鼻舌身心去感受而來。同樣一句話,語調音聲的不同,則感受不同,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在語意上領納,就不會起分別。好壞無絕對,但無始劫以來的無明,讓我們在修行過程上有很的分別、妄想和執著;其實外在不重要,重要是內心如何想?佛陀說那麼多的法門,無非是要告訴我們「放下」二字。藉由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號的清流,念佛法僧的清淨,不斷地一次又一洗滌我們內心的塵垢,如果念習慣了,自然就會時時提起正念。我們的菩提幼苗需要天天的灌溉,而念佛法門也是自受用,他受用的,包括人在臨命終時,若得到一句阿彌陀佛的加持,也能有所助益,命不該絕就會藥到病除,世壽已盡可往生淨土。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來打佛七是培養信念,不斷不斷地念,總有一天會成就。不必刻意去問,只要自心回歸內在尋找答案,修行無非是如法、如儀和踏實地,念佛能滅八萬億劫生死痛苦,今生我們六根具足,福德因緣具足,更該把這句佛號烙印在我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