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則新聞:學生占領立法院;反核團體到總統府抗爭;核廢料要倒在佛光山;執行死刑……等等。有人問法務部長:「你殺人快樂嗎?」因為部長引用大師《我對死刑的看法》一文裡的幾句話,卻讓不明人士打電話到山上抗議,其實大師的意思是:「我們要極力反對死刑,但如果是他自己造下的因果,就該自己承擔。」還有學生集會都是在辱罵,並沒有搞懂對方的訴求是什麼;陳文茜在FACEBOOK裡寫到「學生不應該占據立法院」,卻因為台灣媒體現在都趨向支持學運,所以惹來三千多則的罵言,甚至有人罵她母豬。
若干年前的百萬紅軍,在最後一刻是為了建立制度,當時他們思考著:當我們有能力衝進總統府的時候,是在「建立」或者「破壞」制度?山上對四不擁護也不廢止,而是要用公正、公開的態度講清楚,歐洲人倡導非核家園,他們是用買電的方式,現在核四建到一半停下來,就虧了四百五十億台幣。我們是否該用《彌陀經》無量光無量壽的角度來看這些事件,自己的視野狹小只會更痛苦,而且也帶領不了人民走出死胡同。有人說:台灣未來的重大制度將在街頭決定。叫人心痛的不是社會制度的失序,而是這代人如何找到他們的幸福與安樂。
人若一味執著自己的角度是對的,人生際遇就會常常遇到困難,視野也會跟著狹隘,現在有句術語:「硬著路」──我硬是要這樣的條件,你就得按照我的方式。「軟著路」──把別人的想法也放在自己期待的目標,大家共同擬訂一個方向互相尊重看法。對反方向的人來說,前進的路沒有錯,只是需要其中的配套措施而已,方向並無對錯,每個人都該問問自己:有無一意孤行,讓自己與對方產生隔閡、仇視?以後回首來時路,事情好像不全然是這樣,是來得及嗎?
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最難復合的,鋼筋斷掉可以焊接,但人與人的摩擦一旦產生,彼此若用不認識對方的狀態,卻是難以彌補。如果能把阿彌陀佛的真意帶到生活的每一部份,善美的世界才能建立。
佛學社開同學會,大家學佛三十年,共有四十幾位蓮友,其中有一位是我們家法師,很自然的分成兩派──(一)解門派:研讀經論教理,認為沒有開悟就是忙修瞎練。(二)行門派:專門修持,尤其是修淨土的,一句佛號就OK,認為不實修在生活上容易「說時似悟,對境生迷。」而我是屬中國佛教派,我們必須站在先求自己再求別人,經典下功夫弄通弄懂了就有次第。
人間佛教與心靈佛法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儒道都可以做到,要學到心裡去,才是「自淨其意」。由行為的止惡行善、生活的佛法化,平常要穿佛衣、吃佛飯、做佛事,經過聞思修,思惟內容法義到正見正念,才是「見解脫」,從念到想,轉心轉相的功用要能運用到生活上,知見道理明白了而變成戒定,這才是「心解脫」。通常我們會知道但做不到,就是沒有戒定慧的訓練,有心無力,就像風中的蠟燭。
回歸身心的實際層面,我們要透過「戒」防非止惡,透過「定」息緣靜慮,透過六根密閉,增上心學,把鬆散的心變「斷惑證真」,不要總是愚癡作不了主,很多事都不知怎麼發生的,心出去以後收不回來。思所成慧──強調心要修戒定慧,有了般若,即知色受想行識都是外在因緣條件的組合,因緣所生法都是空性的,明白了自性本心,就能用觀照「思所成慧」轉變身心上的受用。
念佛的人,修淨業要先淨心,要修身口意十善,若只單憑一句佛號壓不住的,用念佛的淨念打掉你的惡念、雜念、邪念;學佛是心意識的作用,最快的是修空性慧、慈悲喜捨、戒定慧,而「觀心」是最快的方法,修禪修淨到最後是一樣的,以般若空性慧的自淨其意來持戒,就不會被八風吹過。
《三時繫念》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大家心在嗎?外在迷茫或煩惱的這一顆心都是亂心,要讓心安定下來,只能靠佛號。不斷的攀緣外境,用散亂心的念是不可能安定下來,如何才能提起「一心持名」呢?
(一)首先要能「發心立願」:發心是心甘情願的、我要的、沒人強迫的,發心隨眾作息、吃飯、念佛、睡覺…把佛號念熟了、念熱了、念透了,即能與彌陀大願相應,自然也會有動力繼續用功。
(二)除了全心全意發心立願外,有否用全心扣在一句佛號上,如果不放下前一秒的牽掛因緣,是不能與佛相應的。
(三)至誠懇切的深心:把這句佛號一一念出,感受到無常、感受到佛法,要體會佛與佛是不二的,必須有至誠懇切的心。佛陀時代有位新出家的比丘,所會的東西不多,某天遇到一對夫妻想請他接受應供,用完餐後比丘想說法感謝施主,但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夫妻就殷勤跪著祈求開示,比丘突然冒出一句「苦啊!」這對夫妻很能體會人生確實是苦,因為他們無子女、身體開始老化、病痛纏身,諸多事也不順心……抬起頭一看比丘走了,空了,空就是放下,空才能離苦,於是證了初果須陀洹。夫妻在供養過程中終於明白了「苦」和「空」,他們沒有揀擇的求法,才能體證佛法大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把念佛當作是休閒或工作中的一,那肯定不會受益。
(四)大菩提心:《無量壽經》裡的上中下九品,都是要發菩提心,念佛除了自己離苦和解脫之外,也要將念佛的利益來接引眾生,自心有無具備念佛的種種內涵,端看有無發以上這四種心。
佛光人非常幸福,大佛很莊嚴,大師把佛館化身為人間佛國,佛光山是人間淨土,能來此打佛七很殊勝,在修道路上要互相砥礪。
常有人問念佛有用嗎?學佛路上若起心動念就會輪迴,人生路有起有落,接觸了佛法,須知念頭很重要,高僧大德常常勸醒我們要一心念佛,尤其是臨命終時,因為心魔會化出你想要見的人。大師說:「人很重要,你要成佛、要下地獄都在人間。」人生苦短,人生百歲不多,但下地獄都是以幾劫幾劫的時間在算的。
我們要常觀想四念處:(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我們的心從來不會聽我們的話,祖師大德要我們培養清淨的念頭,隨順當下念佛的情境,用歡喜懇切的心就容易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常反省、懺悔所犯下的過失,藉阿彌陀佛的威德來化解惡因惡緣,同霑法喜,同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