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開示錄

字級大小:

A-

A

A+

觀照心念---永本法師

回目錄

一、前言

維那師父慈悲!各位同參!大家可以隨意坐。

佛教是一個完成我們真善美人格的宗教,為了要實現我們人格的理想,佛陀才施設八萬四千法門,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最主要的目的,無非是讓我們能夠成就佛道,將每一個人的自性般若完全顯現。

各種的修持門裡面,禪修是最直接了當的,直接從心性下手。在參禪的過程,初參不容易收攝妄心,也不容易找到門路,妄想執著也不容易放下;相對於老參而言,他能夠收攝身心,將念頭止住一處,可是百尺竿頭有時難上一步。為什麼參禪到某個階段,無法再提昇我們的定境?我們要知道,參禪無非就是要參究自心,要如何才能明心見性呢?如果我們不能清楚自己的心念,排除所有心念的雜染煩惱,怎麼可能明心?心裡的雜染煩惱不能放下,當然也看不到自己清淨的本性。

要明心、要見性,只有摒除萬緣,一念不生。在日常生活裡面,凡是都能夠放得下,念念都在正念上面,面對六塵境時,不被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所誘惑,常常懂得收攝自己的身心,念念都在清明的正念上面,才能達到明心見性。

二、修行的關鍵

要明心、要見性,是我們共同的理想目標,但在這個前題之下,我們修行的關鍵究竟在那裡呢?為什麼在參究自心的當下,雖然也有一些功夫,可是還看不到自己內在的光芒?

(一)斷煩惱

其實,修行的關鍵,要先去除外相上的雜染,還有一切負面的行為,例如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那些該說、那些不該說,那些該去、那些不該去,你都要清楚明白,讓你的身口意都時時趨向善的、清淨的,慢慢才會提高到第二個層次,斷除內心的煩惱惑。外在的行為懂得收攝了,但是我們還有一顆妄動的心,在面對各種情境的時候,容易分別計較。

因此,我們要好好思惟,每天坐在蒲團上面,每一支香究竟能夠讓我清淨多少?每一支香裡面我有多少的妄念、多少的清淨心?這只有你自己知道。有時候止住一處了,可是潛在的煩惱惑就更會現前,這好比海面的波浪慢慢平靜下來了,才容易看得到海底裡面的東西。同樣的,我們要去除內心的煩惱,必須在蒲團上面透過思惟,在生活上接受六塵境的考驗。

禪法講究動靜一如,你的煩惱障不一定在蒲團上面會現,有時候要靠外在的因緣境,與人的接觸及待人處事上,你的所有行為才會看得一清二楚。這時候你的個性、你的思惟方式,你內心潛在的煩惱,在透過人事的接觸上,都會一一顯發。

(二)斷習氣

禪修的人不能只有在蒲團上面修,日常生活所有的情境都是我們的道場,你要把蒲團上面的功夫,應用於生活動盪的行住坐臥裡面,才有辦法去除心中的煩惱障:若能去除煩惱障,殘留的習氣當然也要去除,例如我們吃飯的方式、走路的方式、講話的方式、待人處世的方式都叫做習氣。在接觸六塵境上,你所碰到的人情事故,你的接待方式,你的做事方法,這也是習氣。

行菩薩道的人,在修行的過程中,他是三者同時觀照的。所以修行的關鍵,不只是去除外相負面的行為,還要去除內心的煩惱障,以及我們在行住坐臥裡面,表現於身口意上面的種種習氣。

三、禪修的方法

(一)持五戒

提到修行,佛教裡面有很多的法門,都可以輔助我們禪修,去除我們的煩惱跟習氣。從實踐門來說,禪修的人為什麼要講究持戒,因為持戒是一切解脫的根本。禪修的人首重五戒,這五戒不是在形相上面,我沒有殺人,我也沒有偷盗,我也沒有邪淫,我也沒有妄語,我也沒有飲酒;而是連同習氣,還有內心的起心動念都要一併去除。所謂公私要分明,因果要清楚,否則在蒲團上面善根發時,我們潛在的煩惱也會一起現前,有時是自己做不了主的。

持戒門的止惡行善,五戒是一個根本,習一切善是一種輔助,如果我們能夠持戒清淨,身口意也會跟著清淨,這時候你就可以成就「戒解脫羅漢」。因為持戒,外相上面能夠如法,透過外相的如法,我們可以找到內心的清淨,不去晃動所有六塵的煩惱,自然你的習氣煩惱就容易去除。

(二)參話頭

從禪門來說,禪法的修持非常多,以祖師禪來說,你可以參話頭、參念佛是誰、參自己的本來面目?參究的功夫要像雞孵蛋一樣,日夜不懈,但參話頭的功夫如果沒有恆心,沒有用心,很容易落入昏沉,沒有人指導也不容易往上一層。因為要參話頭,你必須先了解禪的思想、禪的內涵、禪的情境,還有是否容易放下外在所有的因緣。

(三)修止觀

禪法裡面當然也可以修止觀,止觀門的方法也很多,從數息也可以,從隨息也可以,從觀息也可以,當然修念佛觀也可以,修慈悲觀也可以,修因緣觀也可以,修不淨觀也可以,但是要一門深入。

這麼多的觀門,其實作用是一樣的,止門裡面,是止住你所有造惡的心念、妄想、煩惱,歸於定處。觀門,是觀照法義、觀照智慧、斷除煩惱。當然沒有止,沒有在心境上專注一處,就不可能引發觀慧,所以單修止不易成就,單修觀也容易引發邪慧,止跟觀的基本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它可以用來對治,也可以用來成就,也可以用在參禪上面的層次。

不管你是參話頭,還是修持任何的禪法,其實都不離開止觀的作用。就像各位上了蒲團之後,你要如何止住你的妄念,那是修止的功夫;要進入念佛三昧,沒有止的功夫,也是不容易成就的。任何的觀法,縱然一開始你就修慈悲觀、因緣觀、不淨觀,但是還是要先經過止息妄念的過程。

禪修上面的作用,沒有印度禪、中國禪之分,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直接觀照我們的心性,看你當下的心念住在那裡?若直接從心性門來說,心照十法界,四聖六凡就有妄心門,也有真心門,天、人、阿修羅、惡鬼、畜生、地獄,都是煩惱心念所成就的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清淨心的層次所成就的法界。

(四)生活的應用

坐在蒲團上,我們也可以觀照我的心住在那裡?日常生活中排班走路時,不妨也想想看,我的心念住在那裡?蒲團上面可以修到止,止住我的妄念,排班走路的時候,你能夠到那一個層次?呼吸有六門,所謂數、隨、止、觀、還、淨,那是一個層次的問題。在蒲團上面你能到觀門、到還門,那麼在生活的動盪裡面,你也可以進入觀門、還門嗎?

趙州從諗禪師曾經告誡弟子,他說:「老僧修行四十年,除了二時粥飯有雜亂心外,從來沒有錯用心。」一個禪者,只有在吃飯時候,因為動碗筷,所以有點雜亂心,其他的時間念念都是正念,念念都在當下,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禪者!

日常生活裡面、行住坐臥間,都是我們禪修的道場;待人處事的各種因緣境,也是我們參禪的對象,可以隨時參究我們的心性到底住在那裡?

四、禪修的資糧

(一)業報門

從業報門來說,所有的眾生只有人道最為殊勝,不僅六根具足,又能夠聽聞佛法,懂得思惟法義,又能發菩提心,也有道場可以修行,沒有生在邊地,這就是我們的福報。可是在這樣的福報裡面,所有的善根福德也要靠自己修持,例如你坐在蒲團上面的清淨心,都可以叫做修福;如果你不能透過禪修斷除妄念,去除煩惱習氣,要修慧就很遙遠了!我們身相的美醜、因緣才智,包括因緣際遇、個性愛好,都是我們的業報。

參禪的人已經具足很好的業報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要好好的修,因為在蒲團上面所有的起心動念,都叫做造業。你是要造好的業,還是造不好的業,都在自己的一念心中。因為蒲團上面的清淨心,修福、造善業會很快;如果在蒲團上面常常昏沉、掉舉,那麼造畜生業也很快。畜生道的基本業就是昏沉太重,無法思惟,沒有智慧,如果你在蒲團上面都是昏沉、掉舉,當然就會結畜生道的業。我們自己想一想,在業報門裡面有那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業報,你在蒲團上面如何去除不好的業,譬如說你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如何讓自己能夠造善業,念念都是正念,念念都能專注。從業報門中可以修止觀,止住所有的惡念,廣行一切善法,在蒲團上面的念頭,也是如此。

(二)教義門

從教義門來說,方法更多,例如《心經》上面的「五蘊皆空」,禪修的人更應該要常常觀照,以去除對身相的執著。所謂的色蘊,是指四大假合的色身,難免會生老病死,因緣際遇總是變化無常的。禪修的人在觀照呼吸的當下,就應該好好去體會,既然呼與吸之間本來就是無常,當心念粗亂的時後,呼吸是粗的、是急促的、是短的;當心靜下來了,身相端正了,息就變長、變細了,在這一呼一吸之間,關係我們的生命,因為一口氣不來,就結束了人間的因緣,所以色身要即時行善,不要等到無常到來的時候,就無法自救了!

關於受蘊呢?就是對於外在感受的苦樂、捨受,隨他來隨他去吧!如實體會苦,廣發度眾的慈悲心;縱然快樂,也不要執著,因為它也是無常的、短暫的,容易樂極生悲,有什麼好執著的?

對於想蘊呢?就是當我們看到外在的六塵境時,要如木人看花鳥,我清楚、我知道、我明白了!就應該要放下。因為世間萬物各有所緣,不必執取。

至於行蘊呢?要念念不住,念念都要能夠行善,只有跟善法相應,你的福德因緣才會慢慢具足。因為你的善法積聚,才能去除不好的習氣。

透過你對色蘊執著的去除,對受蘊上面不受諸苦、諸樂,想蘊上面不貪著外境,行蘊上面的念念行善,處處放下,佛性的智慧自然而然就會顯發。

所以,在教義門裡面,所有的經典教義無非都是開發我們的心性智慧,只是有沒有究竟真正修行的人。一般凡夫是「求佛不求心」,只曉得在外相上祈求諸佛菩薩的加持,在經典教義上追求功德,可是不懂得從心性下手。愚痴的人是「調身不調心」,只希望求取長命百歲,不知道娑婆世間的人壽最長也只是一百多歲,你再怎麼講究養身之道,最終還是難逃一死。有智慧的人是「調心不調身」,因為心念可以造就十法界。我們可以想一想,究竟自己常常住在那個法界?我們要常常調伏自己的妄念、煩惱、習氣,讓自己凡事都歸於正念。聖人是「求心不求佛」,如果你能達到聖人的境界,那麼諸佛菩薩的般若智慧,都在我們的心中,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一個聖者的心境。

五、禪修的心態

規矩難守也要守:對於參禪的人來說,戒法或禪堂,在團體生活的各項規矩中,有時候很難持守,但是你也要守。因為規範自己的行為,規範自己的習氣,只有在大眾僧團裡面,透過大眾的督促,你才懂得精進用功。如果沒有大眾,你會常常看不到自己;沒有大眾,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那裡?

戒法,就是團體生活中的規矩。對於參禪者而言,能夠放的下,能夠把整個身心放在大眾裡面,把自我的主見全然放下,你才懂得什麼是參禪。因為參禪是參究自己的心,如果你自己的執著、煩惱放不下,當然就沒有辦法融會到大眾中。

習氣難斷也要斷:喜歡常常違規,喜歡常常鑽牛角尖,那是習氣使然!因此,我覺得最麻煩的是,我們連自己的習氣都觀照不到!我們說話的習氣、做事的習氣、生活的習氣、待人處世的習氣,都必須透過法義上面的反觀自照,才能夠知道我們的知見是否正確、思惟方式是否如法,還有我們自己是否太過於執著?如果沒有透過禪修,沒有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觀照心念,我們是很難看到自己的習氣!

舍利弗號稱「智慧第一」,僅僅因為佛陀告訴他,你吃了不淨食,他就把全部的食物吐出來,從此不接受所有信徒的供養。所以,佛陀才說:「舍利弗還有瞋習!因為他的前世曾經是位婆羅門,優越感很重,瞋心、慢心也很重,縱然今天修成羅漢,可是瞋習未斷。」羅漢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凡夫。

委屈難受也要受:世間的因緣沒有所謂的好壞,你遇到逆境的時候,雖然會很苦,但是你的感受是你過去造業的結果,所以再怎樣委屈,你都要去如實的接受。在行為上面,要讓自己重新改過,如果繼續在煩惱的習性裡面輪迴,就等同自己再造新的業。

任何高僧大德在修行上面,沒有一個不受委屈的,例如鑑真大師眼睛瞎了,還要到日本去弘法傳戒;法顯大師六十歲了,還要西去印度取經;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在沙漠的流沙中是怎麼度過的?如果沒有經過外境的磨練,我們在心智上面如何能夠去除煩惱,產生真正的定力與智慧。

六根難收也要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猴子一樣,只要聽到聲音,看到影像,就拼命往外攀緣。佛陀常常告誡所有的修道人,要守住六根,必須像烏龜一樣。因為烏龜遇到野狼,就把頭和四肢縮進龜殼內,野狼雖然想吃烏龜的肉,但也要等待烏龜的頭伸出來才有辦法,於是野狼日夜都守著烏龜,但是烏龜知道野狼要取牠的生命,所以二六時中,牠的手腳全部都收起來。其實我們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收攝六根,就很容易被外在的魔所取代,喪失我們的法身慧命。因為一念的染污、一念的煩惱,就是魔。

所有禪修的同參道友,既然大家這麼發心、這麼有善根來道場修行,我們就必須知道,我要如何收攝身心?如何在蒲團上面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因為在蒲團上面,能夠思惟無常、思惟世間諸苦,乃至於容易看得到自己的煩惱習氣,看得到世間的真相,這都得靠每個人在蒲團上面的精進修持。

禪堂是我們的慧命所在,在禪堂裡面沒有所謂的自我,在禪堂裡面要全然放下,只有專心在你呼吸的息上,從一呼一吸之間去體會無常,從一呼一吸之間去了解生命的變化,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無自性的、都是空的。從你的呼吸之間,看看能不能調伏妄念,進入定境。萬一在蒲團上面有妄念、有昏沉的時候,我建議大家,不妨先念佛,讓你的心念提起來,精神恢復了,再回歸到你禪修的所緣境上,寧可在蒲團上面念念都是正念,也不要造昏沈、掉舉的業。

各位是來修智慧的,就是因為來修智慧,就更應該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心是最難調伏的,我們常常說:「我來打禪七」。禪七就是要勘破我們根深蒂固的我執,我執沒有破,你就看不到自己,看不到真理,所以說所有的見聞覺知,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這要我們自己去體會。

其實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的感受,都是生死之因,只要你起心動念有一染著,都是造煩惱輪迴的業。如果懂得收攝六根,念念都是正念,那麼所有的見聞覺知也是解脫之本。所以坐上蒲團就是要精進用功,如果坐上蒲團不用功,倒不如在日常生活裡面好好去修福。

一個參禪的人在禪修上面,無非是讓我們的心性柔軟,讓我們的慈悲心開發,讓我們的定力增加,讓我們的智慧能夠透過定力,在觀照之下慢慢開啟自性般若。各位這麼有心、也這麼精進,不過也要規畫自己的修持法門,千萬不要什麼法門都沾,只要一門就可以入了。所謂滾動的石頭是沒有青苔的,尤其是禪修,沒有一門深入,沒有五年、十年是見不到功夫的。

在生活中懂得收攝六根,坐在蒲團上面比較容易收攝妄念,或許三天很短,但是會用功的人,在這三天中,身心就會有一些覺受,也許腳很酸、腰很痛,但是沒有經過這個過程,你怎麼認識我們身上的種種覺受;如果沒有這些體認,你怎麼知道原來我在身相上面還有這麼多的執著。唯有在蒲團上面,才能夠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看到自己,禪修沒有捷徑,只有直接契入心性的修行,才能了解自己的煩惱,了解之後要把煩惱習氣斷除,努力去行善;在行善的當下,也要忘掉自己在行善,才能與萬法的真理相應,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六、結語

當你煩惱、當你昏沉、或者當你掉舉的時候,不妨思惟看看你過去從那裡來?你以後又要往那裡去?曾經有一位修道人,只知道從修行的相上去修,不斷的念佛,不斷的誦經,可是從來沒有在心性上下功夫,那麼煩惱來了,一樣煩惱;碰到外在因緣境時,照樣執著。有一次到他山林野外,被樹精附身了,同參道友以為他得到憂鬱症,為什麼都不講話?因為樹精也要學習做人,但是它不知道怎麼跟人溝通,因為大家看不出這個問題的現象,最後這個人的法身慧命就沒有了!在這期間,有禪定、智慧的人發現他的時候,已經太慢了,因為超過七天,原來的魂魄就不容易回來了。雖然他的身相還是一位修道者,但是他的心靈,已被非人佔據了,這是一件真實的事!

禪修的人,正念很重要,不管你修持任何法門,只要你的心念能夠淨化,不執著外相上的修行,能夠從心性下手,勘破自己的煩惱執著,才能夠見到自己本來面目。希望所有的同參,都能夠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參禪真的沒有捷徑,只有直了心性,才能見性成佛。而它下手處,就在你的每一個心念,在日常生活裡面都是佛性的作用。希望我們能夠用一念你清淨,取代所有的妄念,用你的正念來代替雜念,這樣才能夠保住人身,達到修行的真正目的。大家繼續參吧!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