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佛光緣美術館 加入佛光山facebook 線上捐款系統
錦上飛彩-陳文緙絲藝術展
緙絲介紹 藝術家介紹 緙絲工具介紹 緙絲制作工序
緙絲介紹
  緙絲是一項歷史悠久,織法特殊的絲織工藝,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它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萹》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接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中國的緙絲織物遠在彩陶土器時期就已存在,到商代緙絲織物制作已很精良。公元前138年,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上往返的絲織品中就已經有緙。1930年,英國人斯坦因在我國新疆古樓蘭遺址中發現了一塊漢代奔馬圖案的緙毛,其緯線奇異的緙織出奔馬和卷草花紋,這是迄今爲止發現的最早的一件通經斷緯的織物。
漢朝時期緙絲用蠶絲作原料,故始稱緙絲。蒙古諾音烏拉漢墓出土山石紋緙絲殘片此外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也發現了緙絲毛織物,其制作極爲精美,說明漢代的緙絲工藝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
唐代緙絲的紋樣題材一般以簡單的幾何形花紋爲主,色彩主要是平塗的塊面,還沒有使用暈色匹配,故色彩層次不夠豐富,但有的已使用金線作底紋,增強了裝飾效果。
另有的緙絲在織造工藝上帶有緙毛的遺風,與西北地區的緙毛技術也有著明顯的一脈相傳的關係,但其圖案卻呈現典型的中原風格。
緙絲工藝也在這個時期隨著遣唐使和各國的留學人士傳播到世界各地。以至於今天我們還能在鄰國日本看到百姓將緙絲作爲自己本國最爲貴重的面料用來制作腰帶、和服和日本僧人的袈裟。北宋的緙絲較唐代花紋更精細富麗,門幅明顯加寬,紋樣結構對稱而富于變化,並創造了"結"的戧色技法。
  此時期更在官方的官署文思院下設置專門負責生産緙絲的"克絲作",用於作書畫包首或經卷封面的裝裱。至北宋晚期,因受皇帝的趣味和宮廷院畫的影響,緙絲從實用和較單純的裝飾,轉向層次較高的欣賞性藝術品的制作。 在北宋與南宋的更替之時,隨著政治中心和經濟的轉移,緙絲也由北方生産地定州,遷移到了南方蘇杭一帶,故當時有"北有定州,南有松江"之說,迎來緙絲在歷史上最輝煌和最具藝術價值的年代。  
元明時期在緙織工藝上的創新較少,但色線的配製卻別具匠心,一反南宋時期的細膩柔美,轉而顯現出簡練豪放、古拙蒼勁、渾樸寫實的風格,極符合蒙古族人剛勇豪爽的民族性格。由於元代統治者對華貴黃金的崇尚,織品"無不以金彩相尚",緙織的金線分赤圓金和淡圓金兩種,又以圓金線緙織居多,工藝精細。 元代緙絲出土的緙品有新疆烏魯木齊鹽湖出土的緙絲花卉殘片等,傳世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緙絲《八仙圖軸》《東方朔偷桃圖》、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緙絲《牡丹團扇》、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嘛噶喇佛像》、《崔白杏林春燕圖》以及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曼荼羅唐卡》等,它們代表了元代緙絲工藝的發展水準。 明朝統治時期,在南宋緙絲名家朱克柔的牡丹圖上,明人張司志記載,朱元璋崇尚節儉,因見其過于精細,珍奇,耗費精力,而禁止這種奢侈用品的使用。造成這類緙絲品曾經一度在宮廷銷聲匿迹。 隨著明朝經濟的繁榮期到來,緙絲以陳設品,帝王服飾的形式再次受到宮廷的青昧。作品篇幅龐大,龍袍,鳳袍華麗莊重。宮廷爲此設立各處織造府,已滿足其所需。僅管有別與宋代的唯美型純藝術性,但氣勢和工藝精美度卻更勝一籌。同時,也開始流傳到日本、西歐等國,至今日本民間還稱緙絲和服帶為"中國明綴帶"與"明綴"。至嘉靖後期,因織造漸為粗糙及補筆面積的增多,使得緙絲品的質量開始下降。 清代緙絲除有實用品外,還有欣賞性的緙絲製品。大多以花鳥草蟲、山水風景、人物故事、吉祥圖案、詩文法書、佛像梵經等為主。此時期出現了雙面緙(又稱透緙)、三藍緙、緙繡混色等技法,來提高緙絲藝術的表現力。另一方面,隨著以筆代緙方式的增多濫用,與從事緙絲工藝行業的人越來越少的影響,逐漸阻礙了緙絲技藝的發展。為此當時流傳著一首唱道:"一只梭子兩頭尖,緙絲藝人叫苦憐。起早做到月黃昏,米飯不著如油煎。"的歌謠來形容缂絲工藝的凋零。再加上戰亂不斷的影響,致使緙絲工藝在此時期幾乎滅絕。 直到建國以後,國家爲了搶救這門國粹,組織蘇州民間年過花甲的手藝傳人,由他們手把手的指導培養了當代的緙絲藝術大師們,讓緙絲又重放異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日本和服腰帶爲主的緙絲外來定單,就向一針強心劑,蘇州近郊的緙絲廠向雨後春筍般發芽誕生,最多時從業人員過萬,緙絲成爲工藝系統出口創匯的主力軍。在這個過程中,緙工師傅的手藝不斷提高,升華,成爲我們現在緙絲創作中的骨幹力量。 緙絲的製作原理極其簡單,但過程卻十分繁複。首先需將經縣固定在木織機上,其次,將畫稿粉本放在均勻平整的經面下,在用毛筆把文樣描繪再經面上,依照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將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完成後將毛頭修剪乾淨,極為緙絲成品。為了將畫稿如實呈現在織面上,緙絲的織造技法有結、掼、勾、戧、搭梭、繞、子母經、鉸花線、等數十種之多,依畫稿圖案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細微處用針穿娺,有時還須以筆點染、補色,緙織出各式優美作品。 佛光緣美術館於新春之際特邀請蘇州禎彩堂工藝美術師陳文來台展出緙絲工藝作品,藉此展出讓大眾對中國緙絲工藝的寸金風采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也讓大眾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美學的創作。。
Copyright © 2012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Fo Guang Shan, Ta Shu, Kaohsiung 84049,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