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人間社新聞寫作暨攝影研習營 弘揚人間佛教真善美

    為培養新聞專業人才,透過文字與照片弘揚人間佛教真善美。由《人間福報》主辦,人間通訊社、社團法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協辦「2025人間社新聞記者寫作暨攝影研習營」北區場,7月12至13日在宜蘭佛光山佛光大學舉行。現場並贈送「人間雲」手環,讓與會近80人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接心。 精心規畫課程分為「寫作養成班」、「寫作專題班」、「攝影專題班」、「AI 圖生成入門班」。邀請專業講師授課,包括: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張裕亮、《人間福報》中區採訪主任江俊亮、中興大學講師王銘滄、《人間福報》資深美術編輯妙真法師與妙鎮法師,及南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萌智,內容豐富實用。 《人間福報》社社長妙熙法師致詞時表示,《人間福報》秉持星雲大師心繫眾生的精神勇往直前,並與時俱進地透過紙媒,數位與AI,傳播好的資訊、理念與觀念,讓善美種子深植人心。 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委員會主任妙謙法師提到,星雲大師致力培養人才,並創造人類教育史上的奇蹟,在佛光大學裡設立佛教學院,是中國史上將宗教人士的培養納入高等教育體系的首例,在佛光大學裡設立全球第一個「素食系」。他期許學員好好學習,發揮媒體人的影響力與服務精神。《人間福報》社總經理陳立夫向學員說明課程內容,讓活動更臻圓滿。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簡文志在「新聞專題演講」中分享家人生命故事,鼓勵學員書寫自己的過去與親人經歷,留下珍貴記憶。他指出,「文字人」要多讀書與經典,具同理心、多關注地方發展,並教導採訪基本原則、採訪前準備、採訪實務與提問技巧、採訪後整理等。他強調文字要力求簡潔,具有畫面感,也要鼓勵受訪者多說話,並向其表達謝意。 妙熙法師於「佛光人文化使命」課程中,分享自己行佛歷程與著作《文字禪堂》,指出《人間福報》創刊以來已邁入第25年,成為目前台灣唯一佛教所辦的唯一綜合性日報。落實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理念,實踐「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精神,展現「三好四給」的佛光品牌,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善美目標。他表示,報社即是自己的禪堂,也是修行的道場,透過感恩與懺悔來清淨身心,並發願要成為德行兼備的比丘尼。 張裕亮講解寫作基本要素,並帶領學員撰寫導言、實作練習。江俊亮協助學員建立新聞專題概念,並以「三好校園」、「寶島采風」專題為例,說明如何構思、擬訂題目及規畫內容,他強調,製作新聞專題需兼顧報導的深度與廣度,方能引起讀者興趣。 「相機在手,要懂得操作,才能成為創造的工具。」在攝影教學方面,王銘滄講師指導學員如何培養「攝影眼」、使用閃光燈、構圖與人像攝影記起,並說明「圖像」是大家共同的語言,要善用此優勢。 妙真法師分享報社運用AI生成圖片的實例,並帶領學員練習在生活中如何用AI來生成圖片的技巧。妙鎮法師簡介AI發展史與生成圖像的基本架構。陳萌智講授AI技術在新聞創作中如何生成文字與圖片,並探討如何展現文圖並茂的作品。 人間通訊社主任妙正法師勉勵學員「不忘初心」,持續精進。攝影班學員徐信銓表示,透過此次課程,更加了解攝影器材與拍攝技巧;學員傅娟娟則分享,課程開啟她對「AI生成圖片」的認識,收獲滿滿。...<詳全文>
  • 普中職棒新秀禮拜星雲大師 心懷感謝期能回饋

    中華職棒新秀張育豪、呂昱廷、顏采丞,畢業於佛光山普門中學棒球隊,3人於7月13日前來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獻上簽名球,感謝大師成立球隊,期許秉持「永不放棄,共創榮耀」的精神。 普門中學董事長慧傳法師帶領恭讀〈佛光星公祈願文〉,向大師稟報佳訊。大師自2013年成立普中棒球隊以來,大家謹記「永不放棄,共創榮耀」,如今每年都有球員入選中華職棒,為棒球界培養許多人才。 職棒路上前方困難阻礙不斷,慧傳法師以大師的祝福「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結緣為勉。以及其著作《慧心傳道覺有情》,當中有提到普中棒球隊的篇章。 此次有普中總務主任江俊德、球隊教練、球員家長等近10人前來。會後於茶席區座談交流,3名球員一致的心願是加強身體素質、升上一軍,為球隊貢獻。 捕手張育豪獲富邦悍將以第一輪第2指名,改寫佛光山棒球體系選秀最佳成績。他說,此行緣起於普中棒球隊總教練石弘傑提起,鼓勵大家回饋佛光山。覺得在普中3年長進很多,心態更成熟。禪修讓他心情平靜,運用這段時間在腦海中反覆練習,心裡更加平穩。 投手呂昱廷獲中信兄弟隊指名,他期許做到大師說的「永不放棄,共創榮耀」,並將這樣的精神帶到大學,此行特回來感謝普中的栽培。 捕手顏采丞入選台鋼雄鷹隊,表示普中帶給他許多東西,像是自律,以及在外都要帶著有普中的這顆心,不要忘本。感謝一路以來眾人的協助才能有今天。 呂昱廷的母親詹汪玲表示,普中可說是呂昱廷棒球的啟蒙,他也是孩子到普中後才真正學習認識棒球。孩子在佛光山,大家一起成就。 張育豪的母親洪嘉徽說,張育豪由於國中時受傷,因此高中沒有其他學校延攬,感謝普中的慧眼,給予他機會,讓他今日能有此成績。 慧傳法師提到,星雲大師熱愛籃球,曾說過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蓋籃球場,大家一起打球。大師推動人間佛教,使佛法生活化,認為打球要融入佛法,打球也與佛教的「六度」相關,透過體育也能推動佛法。大師推動「三好」,球員也要有三好,就是「球技好、品德好、讀書好」。有感球員職涯生命有限,規畫並鼓勵大家到美國西來大學就讀,可以在健身房擔任教練、學習球隊經營,希望對大家的未來有所幫助。...<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