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朝山
首頁>宮廟介紹

集結鸞堂信仰 中國儒教會體現儒釋道一家

【人間社記者 許引玉 高雄報導】

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主要核心之一,孔子的智慧歷經千年不衰,影響後世深遠。中國儒教會理事長黃冠雲說明,儒教吸收儒家義理,加上以儒為教、尊孔子為教主等儀式,形成宗教化的面貌,但儒家是否是宗教,仍是許多學者持續討論的問題。

中國儒教會並非單一寺廟,而是集結全台民間信仰寺廟、扶鸞寺廟,及對儒家思想贊同的個人、團體、鸞堂所組成之教會,用以體現儒釋道三教一家。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儒教結社,即是以扶鸞為主要儀式的宗教團體「鸞堂」,民國50年成立的聖教神明會,即是中國儒教會前身。鸞堂信仰隨著台灣社會不斷發展,於民國86年在立法院長王金平及仕紳文人發起下,集結台灣鸞堂寺廟整合組織而成的「中國儒教會」正式於民國89年成立。

最初鸞堂成立目的是為宣揚儒家義理,因此鸞堂至今仍以儒宗神教或聖教自居。扶鸞儀式原是中國古老道術,到了明清時期成為士大夫文人間流行的遊戲,更被用來作為科舉考試的考前猜題,清末傳入台灣演變至今,成為許多民間宗教團體相當普遍的宗教儀式。扶鸞俗稱扶乩,是透過神仙推動鸞筆在沙盤上寫字以示神意之儀式。

孔子儒家學說首重忠孝仁義、三綱五常,中國儒教會依此倡導民眾孝養雙親、尊師重道等倫理價值。黃冠雲表示,中國儒教會精神是發自內心對儒學的尊崇,因此未將孔子神格化,所禮拜的銅鑄孔子聖像,也不若民間信仰的神明有經過開光儀式。孔子誕辰為儒教會盛事,以往都是由已故前理事長吳兆麟每年9月28日於旗山孔廟擔任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分獻官,今年則於孔子農曆誕辰(農曆8月27日)在中國儒教會會館舉行祝壽,由眾人齊誦孝經祭孔,象徵文化信仰的傳承。

中國儒教會去年受邀出席「永遠的孔子」文化展開幕茶會之因緣,也熱鬧參與「2013佛光山兩岸神明聯誼會」。皈依埔里樂果法師、法名「道日」的黃冠雲推廣儒學、漢學不遺餘力,致力融合儒釋道三學。他將利用今年參加「世界神明朝山聯誼會」的機會,將自己所編厚達500頁的《埔里孔子廟志》贈與主辦單位,期盼藉此增進本土宗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