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祖師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1927 — 2023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023年2月5日圓寂,享耆壽97歲。
出生於江蘇江都,12歲出家,星雲大師發願弘法利生,致力實踐「人間佛教」理念,是將佛教現代化、國際化的關鍵人物。

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一生提倡並實踐人間佛教,把人間佛教的種子散播到全世界,對全世界產生正面的影響,他的成就已超越了宗教。如果說佛光山對社會的影響在哪,誠如大師所言,就是讓大眾了解佛光山是以文化事業弘法、強調以正派、正道來弘揚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生平介紹 人間佛教的領航者—星雲大師

成長的人生

1個十年

1—10歲

Growing Up

The 1th Decade: (Age 1 to 10)

  • 大師出生農村,由於家貧,加上外祖母的影響,養成勤勞、慈悲的性格。
  • 勤勞: 家人外出工作,他自己在家主動耙灰、打掃、整理境,希望讓父母回家有一個驚喜:「哇!家中這麼乾淨」甚至主燒水、煮飯、材、牧牛、田、插等,從小他都一一做過。從生活的工作經驗裏,他學會了重視實際而非只有理論。
  • 慈悲 :大師一生受外婆影響很大,外婆信佛虔誠,個性慈悲。從小耳濡目染下,他不敢打死一隻蚊蟲、蒼蠅、螞蟻,而且對小動物很有愛心。他曾把一隻受傷缺的小雞養大並能下蛋創建佛光山後,開山寮經常有受傷的鴿子、松鼠,他細心照顧,為牠們取名「滿天」、「滿地」,三十多年來不知凡幾。佛光山從開山時的鳥不生蛋,到現在經常有近百種鳥兒鳴叫。
觀看影片

學習的人生

2個十年

11—20歲

Learning

The 2th Decade: (Age 11 to 20)

  • 大師十二歲出家,開始學習出家人的律儀生活,接受佛學院「有理無理都受」的打罵教育,養成他認錯的性格,甚至受到情的處分,也不會有怨言。
  • 此時期養成他「不買」的習慣。因為「沒有錢」,他常常一封信寫好了,從今年擺到明年,就是寄不出去,因為沒有錢買郵票襪子破了,用紙板;糊鞋子破了,用厚紙板墊,因為他沒有錢。人在貧窮的時候,能激發智慧,所以任憑再大的逆境,總有克難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 大師的人生觀「以無為有」,他一生「什麼苦都能吃」,三餐經常泡飯,一飯一菜一湯,一生一貫之他的一生有假期,經常在路上公,分秒必爭,提倡「人生三百歲」,這都是這個時期養成的觀念。
觀看影片

參學的人生

3個十年

21—30歲

Itinerant Learning

The 3th Decade: (Age 21 to 30)

  • 大師雖然沒有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在佛教的律下(律學院、寶華山傳戒)、教下(天台、賢首、唯識、三論)、宗下(金山、天寧、高曼),接受了完整的佛門教育。二十歲離開佛學院擔任國民小學校長,學習行政與人事工作的協調。
  • 在大陸他聆聽過太虛大師講演,親近過金山住持太滄老和尚。到了台灣,受妙果老和尚知遇,替他翻譯。也曾與慈航法師討論未來佛教發展的方向;與大醒法師研議佛教如何現代化與制度化;與東初法師論議「利眾與自利」、統與現代」等問題。
  • 大師二十三歲到台灣,直到三十歲之間,走遍台灣每個大小城市鄉鎮寺院;一生弘法,坐過各種交通工具,甚至受到方邀請,為陸海空各種軍種開示,軍方以專機、戰艦等各種交通工具接送。
觀看影片

文學的人生

4個十年

31—40歲

Literature

The 4th Decade: (Age 31 to 40)

  • 1953年,大師二十六歲到宜蘭,開始走上弘法路因為自覺沒有專長,難以立足社會,因此從事寫作弘法。
  • 為了帶動佛教文化,他經常「以文會友」。與文學家,如郭嗣汾,公孫嬿、朱橋、何凡、高陽、劉枋、司馬中原,都成為很好的文友。
  • 寫作之餘也編雜誌、替紙副刊寫文章、為播電台寫廣播稿。尤其寫評論性文章護教,曾與《菩提樹》雜誌朱斐居士論,也曾撰文抗議顧正演出「火燒紅蓮寺」有損佛教形象。大師覺得衛教護法是每個佛子應負的責任,做人就要有道德勇氣,要讓佛教有聲音。
觀看影片

歷史的人生

5個十年

41—50歲

History

The 5th Decade: (Age 41 to 50)

1963年開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創建佛光山,並陸續送弟子出國留學,希望從發展佛光山而為佛教開創歷史,為人間留下功德事業。例如:
  • 1977年成立《大藏編修委員會》,陸續把藏經加標點、分段、注解,重新編印成《佛光大藏經》,並將藏經翻譯成白話文,出版《中國佛教典寶藏精選白話》132冊
  • 應聘擔任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所長,受邀為基督教所辦的東海大學教學六年,改寫過去出家人不准進入校園的歷史當時台灣各大學中,幾乎沒有一所不曾請大師前往上課或講演過。甚至他成為五所大學、十六所佛學院的創辦人。
  • 之後於1992年成立「國際佛光會」,為發展國際佛教、落實「佛教本土化」,大師經常來回五大洲弘法,一年要地球好幾圈。佛光會中設有「檀講師」制度,體現「僧信平等」,同時團結僧信力量,期能邁向「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目標。
觀看影片

哲學的人生

6個十年

51—60歲

Literature

The 6th Decade: (Age 51 to 60)

  • 早年因經常撰文寫作,被稱為「佛教的文藝明星」。 但大師深知這個譽並不能獲得佛教界的認可,如同胡適先生曾稱曼殊大師是「二十世紀上半的文學代表」,但在佛教界沒有人他「曼殊大師」,只稱「蘇曼殊」,因 此大師認為要有哲學的人生。
  • 辦佛學院時,他請楊國樞、韋政通、陳鼓應、王淮、唐亦男老師教《老子》、《莊子》,啟發同學的哲學思想。
  • 1993年建立禪堂,從參禪打坐中思惟宇宙、人生、生死等問題;每年舉辦學術會議,從佛法義理的論述,開拓、發展、華思想。大師不但自己努力在做,也鼓勵弟子、信眾一起參與。
觀看影片

倫理的人生

7個十年

61—70歲

Moral Principles

The 7th Decade: (Age 61 to 70)

  • 「人間佛教」要有人間的性格、人間的倫理、人間的秩序,需要從「人」做起,甚至要從「自己」做起,凡事不要求別人。
  • 他為眾父母舉辦「佛光親屬會」,大師與他們的關係定名為「親家」。他們將兒女交給大師,為佛教服務,大師則以天下人的父母為父母。
  • 他成立「功德主會」,把信徒定位為「佛教的老關」;並訂定各種功德主福利法,一方面替佛教報恩,同時也讓信徒在有生之年都能「往生」佛光淨士。
  • 六十歲那年,大師邀請一千三百位六十歲的信與他一起過生日。他覺得世界不是他一個人的,是大家的,應該有「同體共生」的觀念,大家要做「地球人」。
觀看影片

佛學的人生

8個十年

71—80歲

Buddhist Values

The 8th Decade: (Age 71 to 80)

  • 世界和平要靠佛教,現在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爭」、「恐怖份子」,擾得人心惶惶。世界要和平,要發揮人性的慈悲、無私,要明白緣起性空、六度四攝、因果報應等,這些都是促進世界和平的無形力量。
  • 「有佛法就有辦法」!什麼是「佛法」?「人間佛教」就是佛法。佛法是苦難人生的慈航,尤其人間佛教是未來世界的一道光明。為了提倡人間佛教,發展現代化佛教,提昇佛教義理研究,建立人間佛教的思想體系,2001年發行《普門學報》,提供學者發表人間佛教學術論文的園地。
  • 人我是同體的,生命是不死的,此生不能完成的事,還有來生。大師生生世世都有願力為眾生服務,為世界和平努力。祈願大眾都能獲得幸福安樂、解脫自在。虛空有盡。
觀看影片

隨緣的人生

9個十年

81—90歲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9th Decade: (Age 81 to 90)

  • 因罹患糖尿病逐漸沒有視力之後,大師書寫「一字」,以書法結緣;口述親身見聞,由弟子記錄整理出版。
  • 成立「公益信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以公益形式推動各項文化與教育活動。
觀看影片

圓滿的人生

10個十年

91—97歲

Perfection

The 10th Decade: (Age 91 to 97)

  • 2013年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2017年5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365冊。《全集》增訂版於2022年出版,總計395冊,收錄畢生重要著作。
  • 2020年,受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頒贈第15屆「愛心獎」。
觀看影片

各位朋友、各位徒眾:

先和各位道別,下面做一個真誠的告白,跟大家告假,謝謝。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裡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完整內容
相關新聞 影音報導 各界弔唁
企業界 文化界 佛教界 宗教界 教育界 政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