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謙法師闡釋《梁皇寶懺》卷一 ——以戒定慧為修行根本 以心香供養諸佛菩薩
佛光山台北道場於10月28日啟建「秋季梁皇寶懺」為期五天之莊嚴殊勝法會,壇場及線上近1500人參與。首日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主法開示,闡明《梁皇寶懺》以慈悲心與菩提願為核心精神,勉勵大眾以「戒定真香」啟修行之門,以懺悔淨心,廣發菩提願行。
戒定真香——三學為供養根本
滿謙法師開示指出,《梁皇寶懺》卷一以〈戒定真香讚〉為始,象徵修行者以戒、定、慧三學作為供佛供法的真香,外在的香是供養之具,內在的香則是心香——清淨、恭敬與覺照,「真正的供養,不在於手中的香,而在於心中的清淨與恭敬。」,十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對應普賢菩薩十大願行,透過禮敬諸佛、稱讚如來等實踐,能長養善根、發廣大心。
供養之心——栴檀香長者的啟示
滿謙法師引用經典故事說明供養功德的真義,過去有位長者修補毗婆尸佛舍利塔,發願供香修塔、行菩薩道,憑此善願,他九十一劫不墮惡道,生生世世身口常放香氣,於佛陀時代名為「栴檀香長者」,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滿謙法師開示:「供養的關鍵不在形式,而在虔誠恭敬之心,當我們以清淨心供佛,這份心香便能遍滿十方,成就菩提之因。」
皈依‧信心‧懺悔——卷一的修行核心
《梁皇寶懺》卷一的結構以「皈依三寶、斷疑生信、懺悔罪障」為三大要旨,滿謙法師指出:「皈依三寶是修行的依歸;斷疑生信,是破除疑惑、建立正信;懺悔罪障,則是清淨身心、重獲自在的關鍵。」
滿謙法師提醒:「懺悔不只是為自己,也為親人、為眾生,當我們的心真誠懺悔時,戒定慧三學自然成就功德香。」,滿謙法師並引述《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以現實故事警醒眾人珍惜生命,一位信眾的親人突於返台途中往生,讓大眾深刻體悟無常之速;也有信眾因懺悔母恩而奮發向學,最終改過自新。滿謙法師勉勵:「有懺悔,就有轉變;有轉變,就有力量。」
唯心所造——從經典觀修心
滿謙法師闡述,《梁皇寶懺》精神與《華嚴經》相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罪業的根源皆起於心念,心若清淨,行事自無過。他舉佛陀帶弟子取水洗米的故事為例,指出「修行重在起心動念」,若心中無惡,則行事無咎;若心染著,即使行善也難成功德。
修行如登山——生活即道場
滿謙法師分享朝禮大覺寺、黃山的體悟:「兩天皆下雨,路滑難行,但眾人仍以戒定慧之力登上光明頂。」,有信眾讚嘆說:「六大門派登不上光明頂,佛光山卻登上了!」,滿謙法師微笑回應:「這正是修行的象徵——持戒、專注與信心,終能登頂。」
滿謙法師總結:「修行不只在道場,也在生活之中。無論煮飯、掃地、誦經、禮佛,只要一念恭敬,皆是修行。以戒為基、以定為力、以慧為光,讓每一刻的起心動念化為供養、化為修行。」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jIDk1PYz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