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國文學家
【文: 甘佩儒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於1月4日在如來殿舉辦八關齋戒佛學講座,恭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暨中華總會理事、佛光山長老及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蒞臨慈悲開示。現場信眾歡喜聆聽,熱烈回應。
《不只中國文學家》一書的緣起,依空法師表示是為「人間衛視」錄製過年節目,故從古代文學家,選出和佛教有特別淵源的10位錄製DVD,爾後成書。
法師介紹歷史上著名的佛教文學家,如謝靈運是山水詩創始人,他相信道生法師所言一闡提可以成佛。形容王維的詩,展露空、寂、靜,例如《鳥鳴澗》、《終南別業》等。
法師現場演唱柳宗元的《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深切傳達出詩人對於自由人生的渴求。
法師引述白居易與鳥窠禪師對話公案,白居易問佛教名相眾多,可用一句話來代表嗎?鳥窠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因此改變傲慢之心。其年輕時喜學禪宗,晚年好淨土宗,並做《念佛偈》,今日正值八關齋戒,法師亦勸眾精進念佛。
王安石喜好楞嚴經,是虔誠的佛教徒。勸女兒思念父親時,就誦此經。王安石和王維同為捨自宅捐蓋佛寺、租賃房屋而自居,行徑令人感佩。
最後法師以蘇東坡的《定風波》來勉勵大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指出面對人生要勇敢向前。
法師並以《金剛經》裡的般若智慧勉眾,舉例佛說生死即非生死、是為生死。說明人生遇到挫折時需轉念,轉煩惱為菩提,勤修六度波羅密。2小時精闢的佛學講座,依空師父唱作俱佳,大眾意猶未盡,深感勝讀十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