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量子力學與空有不二

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量子力學與空有不二

【人間社記者 廖麗珠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佛學講座,6月15日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系統科學與數學博士,也是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職事的知玉法師,主講:量子力學與空有不二。近八百名信眾齊聚14樓如來殿,共享90分鐘現代科學與佛學的交響法宴。

「在人類歷史上,有兩棵樹非常有名,一是牛頓的蘋果樹,一是佛陀的菩提樹。」知玉法師以兩棵樹開啟今日座談的主題。他說,三百多年前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地心引力;而2600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頓悟緣起法,了知世界萬物皆因因緣而生,也因因緣而變化。佛陀更發佈平等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的德相。

知玉法師接著說,科學發展史中由數學哲學、煉金術、古典力學(18世紀的牛頓三大運動定律)、100年前發現的量子力學(波函數、波粒二相),到最近10-20年前的奈米技術的發明,科技突飛猛進。奈米僅是千萬分之一公分細小微粒,它被運用在電子器材製作技術上,大大的改變了人類生活模式。

法師以《成實論》之「析空觀」了知人、法二空的道理;他說,生活中的鹽巴,是由鈉原子與氯原子所組合而成,透過科學的分析,越切越小。若原子是一個足球場,則原子核就是場中央的一顆小綠豆,這個現象可以用來譬喻,生活實相的所謂「宛然有而畢竟空」的境界。

古代大德用生命來體證空觀,以文字般若留下經典,供後人讀誦修習。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最有名的「質能互換」公式,能量=質量x光速平方(E=mc^2),證明質量與能量,在光速的加持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印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諸法實相。

又,能量不滅定律相當於佛法中之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老病死生、成住壞空及生住異滅。物質的同分異構物,也與佛法的諸法空相、不垢不淨的契合。同素異形體,就像佛法的性空緣起。知玉法師進一步舉例說明,同樣是「碳」的元素,因為構造形態不同,形成鑽石、石墨、奈米碳管、碳60等,對人類所提供的功能也大不同,即如佛法所說不同因緣形成不可思議的功能。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猶如電子剎那生生滅滅;心念亦是剎那生滅、無常、不執著。透過波拉二相性光波觀測結果,講師說:「量子力學家說,這個世界並非客觀的存在,而人類意識是宇宙的主要部分;《唯識學》也說,現在所呈現的世界,都是共業所成。」

知玉法師接著表示,在量子力學裏,「測不準原理」係指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又,即當幾個粒子在彼此交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這現象稱之為「量子糾纏」。有如佛法中之宇宙萬法一心,超越時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物質有量子控制,心念由心念控制。

「四大皆空示現有,五蘊和合亦非真」知玉法師以星雲大師墨寶法意及〈佛法真義〉,進一步說明「空有不二」。他說,佛教說空說有,原本是為了讓世人正確地認識「有」從而放下對於「有」的執著,回歸「空」容萬象的本來面目。又,科學與佛法相輔相成:探討宇宙之真理時,可以調伏自心,獲得自在解脫;當理性追求一切現象背後的真理,可以控制物質,尋求生活進步。

綜觀佛教的人生觀是科學的,是辯證的,是合乎真理的。因此,佛教的人生觀能引導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境地。最後,法師以星雲大師的四心入佛法:「一、用信心而入佛法。二、用疑心而入佛法。三、用悟心而入佛法。四、用無心而入佛法。」與大家共勉,作為今日講座的結語。

活動照片

  • DSC_3217.JPG
  • DSC_3198.JPG
  • DSC_3207.JPG
  • DSC_3304.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