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台北道場隨堂開示集錦
十三、往生的概念
往生不是死亡,在佛教裡,往生不是消失,而是積極正向,是生命的另外一線生機。星雲大師談到往生,就如同小樹苗從苗圃或容器裡發芽,再移植到另外的土地上成長;稻田插秧播種,未來才能結出果實;流水要流動才能夠清澈;風必須要流通才能夠空氣清新。往生是一個動詞,是向前驅動,保持運動的性能,達到生命源源不斷。所以,往生不只是用在人的生命上面,世間各種現象也充滿往生的概念。
往生也是代表生命在尋找出路。人出生後,在世間各地往來流轉,小時候與父母住一起,長大後到親戚家走動,求學時住宿舍,工作時到外地為生活奮鬥等等。從出生開始,人的一生就從此處到彼處間往來,不曾停止尋找生命的出路。所以往生並不是停止呼吸的一刻,而是世間的萬事萬象,都在往生這個狀態裡,不斷找尋生命的無限可能。
《地藏經》就是我們生命的操作手冊,如生命的使用說明書,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出生,直到這期生命終了,在命終之前,我們可以做怎麼樣的安排與準備,以及生命如何向上提升。
佛教如何看待民間習俗的做七?《地藏經》云:「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若能在一個人身壞命終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做種種佈施修福,幫助亡者永離惡道,得生人天,受勝妙樂,不只命終人可以得到利益,現生的眷屬也能夠獲益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