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慶團圓 台北道場歡喜禮千佛

初二慶團圓 台北道場歡喜禮千佛

文/謝濬帆

正月初二,台北道場禮千佛法會第二天,上午由社教監院妙旭法師開示,大家回到法身慧命之家禮拜千佛,除了從外在的跟著大眾拜、隨著音聲拜,也要能發起恭敬心,感受或佛相印的清淨禮拜;透過內觀,啟發自身的佛性,並藉此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清涼國師提出三種禮拜的體證:大悲禮,體會救度一切眾生的悲心來拜;總攝禮,將前面心境加總觀想;更有盡虛空遍法界與一切諸佛相應的禮拜,綜上所述,禮千佛並不是計數性的禮多少佛,而是在於心境的轉化印證。

阿含經中也記載禮佛具足容貌端正、音聲嘹亮、富貴無虞、生長者家及命後升天等五種功德功德。

下午的禮千佛法會由法務監院有住法師開示,以虎年談虎為題,勉勵大眾如何在虎年中實踐佛法。

老虎在中華傳統中,很早便成為文化圖騰,用於幼童代表精神、活力,用於軍隊代隊勇猛、無畏,用於官府則象徵權威。中國人以神虎做為鎮宅保平安,甚至往生後,也以石虎守墓護安寧,藉老虎的威猛,其能達到驅邪、平安之目的。

在佛教與虎的因緣中,最著名的有佛陀本生捨身飼虎的典故,歷代也有僧稠禪師以錫杖排解兩虎相鬥;東晉慧遠大師三十餘年不出盧山,曾經因為與友人相談甚歡,不意跨越虎溪,因虎嘯聲而警醒,從此便有虎溪三笑的公案流傳。近代廣欽老和尚在深山岩洞中,也曾得老虎為護法。

最後,闡釋星雲大師的新春法語「處世無畏,和平共存」生活中要如何無畏?佛教主張煩惱即菩提,也說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煩惱生起,正可以讓我們藉由觀照,進一步尋找解決之道並從中增長智慧。要如何共存?星雲大師提出「平等與和平」,告訴我們從立場互換、萬法平等、從慈悲寬容共榮來促進和平,在生活中實踐「集體創作」,學習同體共生、不分彼此。

活動照片

  • 投影片1.JPG
  • 投影片2.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